第四十五章 二舅,那個圓圓的東西挺好玩的(1 / 3)

永康公主府。

德清公主很早就來,一直坐立不安在等待消息,終於在過午後之後,才見到姐姐永康公主朱效茹拿著她所熟悉的那本書走來。

等她雙手顫抖接過母親所遺留下來的《女孝經》,打開書看到滿書的紅字,眼圈瞬間就紅了。

“姐姐,怎……成了這般模樣?”

朱效茹望著妹妹無辜垂淚的模樣,心中非常心疼,卻不知如何出言安慰。

“你姐夫親自上門,那登徒子說書丟了,對你姐夫說要找找,這不你姐夫剛回來,前後腳的事,他就把書給送來,說是被人給借閱,回來就成這般模樣……”

朱效茹覺得任何的解釋都是蒼白無力,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安撫妹妹受傷的心。

“皇姐……嗚嗚嗚……”

小姑娘家,母親遺物丟了本就很傷心,現在拿回來還被人給汙損了,更是難過,抱著姐姐便哭起來。

朱效茹安慰了老半天,才終於令妹妹哭聲漸止,她從懷裏拿出一張寫著字的紙道:“德清,你看我這裏有一首詩,最近京師傳得很廣,你平時便喜歡詩詞,品鑒一下可好?”

朱效茹心思慧黠,既都猜到妹妹定會傷心難過,隻好拿妹妹所好的詩詞文章來轉移她的注意力。

但此時德清哪有心思去品鑒詩詞?

“你看這首詩,詩題是《竹生於石》,京師中人都在驚歎於此詩的立意和品格,對你也是有助益的。”

朱效茹多番推薦,德清這才看了看紙上所寫的那首七言詩。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你平日對詩詞多有涉獵,你覺得此首詩寫得如何?”

朱效茹見妹妹看完詩之後怔在那,不由問詢。

德清啜泣兩聲後,神態也稍微恢複,道:“這首詩,的確是很好的,不知是哪位大家所寫?”

見到妹妹傷痛緩解,朱效茹才稍微鬆口氣道:“是誰寫的並不知,但這首詩卻是有典故的,你可知吳中才子祝允明?”

德清點點頭:“略有耳聞,聽說他的詩賦和書法都是當世才子中出類拔萃的。”

“就是他,他的才學和書法雖然好,但他兩次應會試都不中,聽聞此番會試落榜之後他滯留京師抑鬱不振,你姐夫曾親眼見過他流連京師酒肆借酒澆愁。”

“卻有一位大才之人親自登門,不但贈銀相助,還題寫了這首詩與他,他將此詩掛於正堂以激勵己身,一時引為京師美談,眾學子爭相仿效……”

朱效茹語句輕緩娓娓道來,德清本就對世間文壇之事很關心,聽說之後一時沉湎其中竟好似都忘了書籍被汙損之事。

德清怔怔道:“世上還有如此傳奇之事?真如戲文言說……”

“可不是?連姐姐聽了都覺得稀奇,大明能有如此慧眼識珠的伯樂,何愁大明不興?”

德清點點頭,突然低下頭,又有些傷感。

朱效茹道:“皇妹你也別多想,書是被人汙穢,但書還是找回來,這正如我等女子心境,當以守得清明為上,不以外物喜悲。像張延齡這般無恥登徒子,正是天道好輪回,老天早晚會收拾他!”

德清聽到如此鼓勵的話,登時覺得內心有了力量,點頭道:“皇姐安慰的是,他越是想讓我難過,越不能讓他得逞……姐姐,謝謝你。”

姐妹二人相擁在一起,姐妹情深。

……

……

張延齡親自把書給送到永康公主府。

他是要先跟崔元解釋一下,書是借出去了,可能轉借了好幾手,所以不知是誰沒事在上麵瞎評述,但無論如何自己是拚了老命把書找回來。

讓下人去,他怕“解釋”不清。

回來時,東來酒在趕車,並不是平時張延齡所用的南來色。

“老爺,您沒別的事了吧?小的是否早些送您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