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盛說道:“下官明白。”
周夢臣說道:“我再強調一遍,而今要同時打兩場,一次是打韃子,不能讓韃子進入大同周邊。影響秋收。另外就是秋收,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糧食收到城中。今日多收一些糧食,明年就少餓死人。”
“不管付出什麼代價。這一個目的一定要達成。所有排兵布陣都以此為目的。”
“麻祿,你有什麼想法嗎?”
麻祿說道:“韃子大軍可以的入邊牆的路線,一是從殺胡口入,而是從大同正北入,或者可以宣大交界之處攻入。這三個地段都是邊牆的薄弱地帶。以三萬正兵,根本堵不住缺口。而今唯一的辦法,就是放棄守城牆。大軍集結在大同,整個桑幹河以北,也隻有大同有價值了,韃子逐利,如蠅逐臭。他們定然不會放過大同的。倒是也隻能隨機應變,最好能逼著韃子打上一仗,正麵擊潰韃子。”
“這是唯一的辦法了。”
周夢臣聽了。他知道這個計劃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
大同糧食種植區,就是沿著禦河,十裏河,桑幹河種植,形成一個“上”字形的模樣。其中最下麵那一橫,就是桑幹河。不過桑幹河距離大同有一點遠。大同就在由西向東流的十裏河與由北向南流的禦河彙合處。
也正是這兩條河奠定了大同的農業根基。
而農田沿著河布置,顯得非常漫長,且不規則。韃子又都是騎兵,要比周夢臣手中的步卒跑得快,如果韃子不一心交戰,僅僅是派騎兵焚燒農田。讓周夢臣一年功夫,毀於一旦。根本是防不勝防。
周夢臣說道:“馬芳,你的意見是什麼?”
其實他不用問,對馬芳的計劃就已經有譜了。他之所以先問麻祿,無非是麻祿老將,駐守大同時間長,或許有什麼出奇製勝的想法。而馬芳的想法太簡單了。
馬芳說道:“大人,一味的防守,是製於人,而不是致於人。末將看來,韃子沒有大舉南下,實在是失策之極,末將願意提本部騎兵,與韃子會獵於長城一線,不勝不還。”
馬芳是挺自信的。
因為周尚文在的時候,常常與數倍於自己的敵人打成平手。讓韃子不得不退兵。
隻是很多事情,從來不是打光拚光就能解決的。
馬芳有自信。
周夢臣卻不敢拍板了。
說起來容易,在對抗韃子騎兵上麵,馬芳是周夢臣唯一的籌碼。一旦馬芳折了,局麵就不用等到明年饑荒了。
周夢臣說道:“李將軍,你有什麼想法?”
李儒猶豫了一下,說道:“不能向朝廷求援嗎?”
徐渭說道:“已經求援了。兵部下令,山西鎮與薊州鎮分別派來兩個遊擊,一部大概有三千騎兵,總共六千騎,這已經是朝廷能拿出來的極限了。”
山西鎮與薊州鎮要麼不用直麵韃子威脅,要麼就是在京師之東,有遼東方麵協助。這才能抽出一點人馬來。
但是山西騎兵與薊州騎兵的成色如何?周夢臣也是存疑的。
“足夠了。”馬芳說道:“合兩鎮之兵,有一萬多騎,足夠與韃子碰一下了。”
周夢臣說道:“這樣吧,你們各自按照你們的想法做一分計劃,備用。另外,徐渭你召集全大同所有馬匹。不管是什麼馬,馬不行騾子也行。總之有多少弄多少。”
馬芳瞬間領悟,說道:“大人的意思是?”
“沒錯,實在不行,組建一支能騎馬的步兵,能跟得上騎兵的速度,與你配合作戰。”周夢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