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上王家提親的消息不脛而走,上京城到處都是眼睛,沒有半天,整個上京官眷圈都知道了,這些人當中大多早已忘了晏娘這個人,但有些人,卻還記得。
她們知道王幼清曾經是青樓女子,曾迷惑眾生,甚至連她們的兒子、丈夫都聽過她的豔名。
尚書沈家在上京是何等的身份地位,清流大族,沈大人官譽極好,得皇帝器重,二兒子剛滿二十,相貌堂堂,那是多少貴婦們盯著的香餑餑,想破腦袋都想把女兒嫁進去的。
竟然被一個連身世都不清白的女子搶了先,怎麼不氣!
消息不止傳到這些女人的耳朵裏,也傳到了正在軍營巡營的李博衍耳朵裏。
這個時候,還沒傳出來王幼清拒親的消息,所有人都覺得她會接受,再說了,這麼好的親事,誰會拒絕呢?
所以李博衍慌了。
他一聽有人先發製人上王家提親,心墜了一墜,又聽是沈家,墜了一大墜。
沈家可不比他差,清兒要是動心了可怎麼辦。
扔了弓箭,第一次不顧職守,失態地往城裏走,騎馬的速度甚至快趕上急戰之時。
他先回的李府,一到家就往李老夫人房裏走,那步伐快的都帶起了風。
“娘!快,您快去王家提親,我剛聽說沈家竟然去提親了,他們湊什麼熱鬧,可急死我了。”
李老夫人正坐在桌前寫著什麼,李博衍人未到,聲音先傳來,她聽兒子這難得的吵鬧和急躁,禮數都快忘了,撇了撇嘴,果然,有了媳婦忘了娘。
李博衍到了房間,看自己娘親一點也不急的樣子,還在悠然自得地寫字,心裏不解,但還是耐著性子問:“娘,您可知道沈家提親的消息?”
他估計李老夫人不知道,不然為什麼不急,她一向在此事上比他積極。
李老夫人不理他。
“娘?”
“吵什麼吵,一會聘書寫錯了,你就別去求親了,清兒你也別娶了,看誰急。”
聘書!
李博衍一喜,幾步並作一步走過去看,李老夫人正寫到生辰八字,原來不是不急,是太急了,連兒子都不問問,直接開始寫聘書。
“辛苦娘親。”說著他就行了一個大禮。
李老夫人睨他一眼,“這種時候,還是你娘我出馬。”
李博衍不好意思地摸摸脖子,道:“一會兒還得麻煩娘親去王家一趟,我怕再請媒人來不及。”
李老夫人沒拆穿自己兒子,她還不知道嘛,他那裏是怕來不及,他是怕媒婆說不動王幼清,不如讓她親自去,她是王幼清幹娘,當麵拒絕沒那麼容易,也不能被拒絕。
-
王府,媒婆走了才兩個時辰,門口已經莫名其妙聚了好多人。
有平民百姓來看熱鬧的,有官眷派來盯梢的,還有家裏兒子要議親找了人來相看的,反正,都對王幼清這號人物好奇極了。
王幼清曾經是名冠上京,可這這麼多年過去了,誰也不知道她現在是個什麼模樣,誰都知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王幼清頭疼,很頭疼,她直到現在府外一群湊熱鬧的人,她本來想回家第一天清清靜靜地過,誰知道沈家來這麼一出,她完全沒想到會有這麼強烈的後續反響。
原來沈家二公子這麼受歡迎。
受歡迎到,連府中灑掃婢女看她的眼神都時不時帶上幾分羨慕、幾分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