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番外 番外1 花開再美也無她(李承涵篇)
純元帝五年,動蕩不安的局勢已趨穩定,大風政治清明,呈現是一派祥和福瑞景象。
朝庭內外,賢者揚,濁者清,忠誠誌慮之士得以重用,昏饋貪敝者一律革處。大風國祚昌盛,到處一派欣欣向榮景象。這其中除了純元帝殫精竭力的勵精圖治外,還得力於三王爺李承涵和大風最年輕的宰相霍剛的輔佐。這兩人一文一武,文治武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又直言敢諫,什麼該為,什麼不該為,都與帝爭相計較,從不隱諱。帝有時會怒其直言,但更多時候,卻是虛心接納他們的正確建議。有這兩個忠臣作為表率,其餘的年輕士子也便滿腔熱血,投入到這轟轟烈烈的政治洪流中去。
純元六年,涵王爺聖眷日隆,帝封其為賢王,世襲一等侯爵,把大風西北大片土地敕封於它,其實包括徐州、衍州、涿州這樣的軍事重鎮。另外,把柔然國原有土地改名為汐州,一並敕封給賢王。
賢王鄰旨謝恩,感謝聖主。
與賢王一道授王封爵的是霍老將軍霍山,老將軍年近七十,一生盡忠於大風,立下戰功無數,特封為忠勇侯,世代承襲。
一時之間,霍家一侯一相,滿門榮耀,成了京城中最顯赫的達官貴族。這時,便有霍家族人,找到霍山,請求將自家女兒過繼到霍山名下。自古以來,皇家的後宮都連著這些顯赫家庭的,哪一代的六宮之主不是出自相門。這些族人打著霍山已經沒有未出嫁女兒的算盤,指望著自家的女兒嫁過去,以後指不定就能夠寵冠六宮。
霍山一一拒絕,族人不解,問道:“當今皇後本為周家罪臣之後,訖今為止也隻育有一子,再無所出。再說,她年歲漸長,色漸衰馳,總免不了有一天皇上冷落她,那麼我們霍家之女便有機可乘,再有侯爺您和相爺扶持一把,這後宮之主的位子非我們霍家不可了。”
“若想要霍家長長久久,便不要想著那六宮之主的位子。若我還有女兒,便也如敏兒一般嫁一王爺,安享榮華。”霍山笑而作答。
純元七年,帝執意要在汐州建一龐大廟宇,來安放純元一年病逝的純然皇後的遺骨。有諫官直諫說,純然皇後未曾主理六宮,且無子嗣,又未有賢明有德之事廣傳天下,若建此廟,定會讓天下人詬病。帝不聽,著戶部雅辦此事。那些個極力反對而無效的官員便去找宰相,找賢王,要他們諫言反對。這一次,宰相沉默不語,隻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此事以後不要再議,大家協力合作,把這廟宇建得盡善盡美才好。眾人詫異莫明,都不明白,一向最反對鋪陳浪費的年輕宰相為何會如此說。
隻等眾人都散去,一柔弱女子從後堂走了來。宰相急忙上前,握了女子的手說:“外麵風大,你怎麼出來了?”
“聽到大家這義憤填膺的議論,便想來看看這些個才子們能說出什麼道道來。”
“他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大風的清明盛世,若沒有她,又怎能如此輕易得來呢?”霍剛長歎道。
“是啊,若沒有她助陛下打開那龍脈,在天下百姓中種下陛下乃真龍天子,四海歸一的唯一的皇這信念。也不可能那麼快統一這大風邊境上大大小小幾十個部落,收服那些總想侵擾大風的邊境國家了。”扶人也喟然長歎道。
那個女子她隻見過兩麵,都是匆匆忙忙地,各在滿懷心事的短暫一瞥,印象中,她總是清清亮亮地笑著,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溫和、恬淡又有些俏皮,嘴角總是飛揚著,帶著淺淡地笑。那樣一個跳脫靜謐,矛盾重重的女子,卻就這樣香消玉殞了,還真是可惜。
眾人沒有在霍宰相門前得到滿意的答案,便又想到賢王那裏去。隻是未到賢王府,便看到一大溜大大小小的馬車排滿了賢王府門口的那條街。拉住知情人一問才知,涵王今日啟程要去汐州督造純然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