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番外 番外1 花開再美也無她(李承涵篇)(2 / 3)

這消息真是讓眾賢臣嗔目結舌,賢王居然親往督造,那就說明賢王也是讚同修建這座富麗堂皇、幾欲搬空整座國庫的廟宇了。眾看到兩大最受皇帝寵幸的賢臣都不反對此事,便覺得自己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純元七年的七月,跋山涉水之後,李承涵到了原來的柔然皇都瀝城現在的汐州郡。郡守來迎接他,一身樸素的黑衣,左臂一條長長的空空蕩蕩的衣袖在風中搖擺。

“汐州郡守杜同參見涵王殿下。”

“杜將軍快請起。”李承涵急忙下馬,托起了那個樸素的男子,“這些年汐州多虧了杜將軍。”

“殿下言重了,這是卑職職責所在,豈有怠慢之理。殿下請,卑職這便帶殿下去看看純然宮。”

“好,塑像現在做得如何?”

李承涵最關心這個,於是,一來便問起。

“範先生正帶著我們汐州手最巧的匠人日夜不停地工作,目前已經初具形狀,正在打磨表麵,過幾天便可以上漆了。”

“叫他們小心著辦,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錯。”

“殿下放下,絕不敢有任何差池。”

“嗯,那就好。”

兩人說話間,便到了純然宮門外。這座為了紀念純然皇後的廟宇就建在原來柔然皇宮的嘉和殿的位置上,主殿幾乎和嘉和殿一模一樣,隻不過在外圍增加了一些輔助的小殿宇圍繞著嘉和殿。整個宮殿已經初具模型,氣勢恢宏,金壁輝煌,往昔的蒼涼破敗,早已一場而空。當年大火的痕跡,也便一同抹去,再找不也半點殘留來。

“塑像放在嘉和殿正中的位置,這個殿頂比原來的加高了一些,其餘的都按原樣,絲毫未動。”杜同解釋道。

“很好,隻不過,若她活著,不知道是不是願意回來這裏?”李承涵悵悵地說道。

“殿下的別館建在朝陽殿,離這兒遠。為了不使人說什麼閑話,中間隔了一條街。但後園是連一起的,隻用了一道小門隔開。按照殿下吩咐,在後山上種滿了桃花翠竹和芭蕉,左右兩側的小花園裏都種上了太陽花,還有大朵的向日葵。”

“杜將軍費心了。”李承涵眺望著遠方,長吐一口氣,悠悠地說道。這地方,已經盡量按照她生前的喜好建造了,不知道她會不會喜歡,願不願意回來看上一眼。

“殿下,這是塑像原來的那個模子。傳聖旨的公公一再交代,不能損害一點。卑職們每次都小心使用,不敢略有減損。現在把它交結殿下,於殿下保管。”杜同把一個沉沉的黑木匣子雙手送到李承涵的麵前。

李承涵接過,打開。裏麵縮小的佳人,栩栩如生,正笑著看他。

李承涵伸手輕撫著那笑臉,腦海中浮現出她躺在葡萄架下笑盈盈地看著他的情景。

多少年了,可是,這影像卻還是那麼清晰,生生地印在了他腦海裏般。

純元七年十月,純然宮落成,巨大的彩色塑像放進了嘉和殿。

帝親往祭拜,同行的還有皇後和太子。

帝在賢王的別館住了一個月,每日晨昏定到嘉和殿省視,有時皇後會陪他,有時他會牽著太子的手,但更多時候,隻有他一個人,怔怔地看著那座大塑像發呆。如此一月後,帝回京,從此再未踏足汐州。

汐州自從有了純然廟後,風調雨順,百姓和樂,人們都說是純然皇後保佑著這一方土地,於是,到純然宮參拜的人,越來越多了。其中不乏一些杜同和李承涵都熟悉的麵孔,隻不過,大家都默然不語,當作什麼也沒有發生。

李承涵沒有再回京,就在賢王別館住了下來。後來,幹脆上了一道旨,請求將賢王別館正名為賢王府。這汐州本就是他的封地,作為番王留在自己的轄地,自古以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帝看著那道奏折,沉默了良久,然後長歎一聲,用朱紅大筆批了“準奏”兩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