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1929年 第七章 去上海
財迷對衢州不熟悉,隻知道衢州是浙贛線鐵路上的一個小城,他坐火車時曾經經過。所以財迷在去衢州的路上想的是怎樣搞錢來買到上海的火車票。
走了二個來小時,才到了衢州。衢州居然有城牆!衢州是個很小的城,城牆是一個圓圈狀的,不是電視古裝戲上常見的方形。是不是時空不同了,另一時空方的東西,在這個時空成了圓的?但就這圓城牆,在財迷看來也可以做旅遊景點了。
衢州方言讓財迷根本聽不懂,財迷向人打聽火車站,但沒人聽得懂他問的是什麼,普通話在這兒不通用。費了老大勁總算搞明白,原來這時還沒有浙贛線。財迷後來才知道,浙贛線是一年後(一九三0年三月)才動工興建,一九三七年九月才全線通車。現在衢州到杭州、上海要坐船或者走路!
因為他打聽的怎樣去上海,有人告訴他,章記茶葉行可能要送貨去上海,讓財迷去問問。
章記茶葉行在西門外,雖是城牆外,但也是一條很熱鬧的商業街。進了章記茶葉行,問是不是有人要去上海,那賬房先生模樣的人改用上海話與財迷交談,總算是可以順利講話了。看來推廣普通話是很有必要。
財迷按與小K編的身世,自我介紹說從小就是孤兒,被一個從海外歸來、學貫中西、博學多才、是科學家的師傅收養,並教育多年。他隨師傅走南闖北,作科學研究,半個月前師傅在武夷山不幸仙逝。師傅臨終說他已經有了工程師的水平,可以出師,為國家做點事了。所以他要去上海,看能不能找個能發揮他一身本領的實業公司。可在幾天前路遇土匪,雖然自己衝了出來,但行李掉了不少,身份證明什麼的都掉了。
這些是小K準備好的,從什麼破小說裏學來的說辭,顯然受了武俠小說的影響。當然,小K隻要說師傅是武功蓋世就行了,反正他的軍事技能是沒啥問題。師傅改成科學家後,就不是很合理了。但財迷一時也沒法想到編更好的說辭,隻好套用了。
好在這小城鎮的人,對科學家的定義不是很清楚,有幾個連工程師是幹什麼的,也不太清楚。財迷說,工程師,簡單解釋就是搞工業技術的,他們才有點明白了。
身份證明什麼的是財迷自己加的,他怕人家向他要身份證。後來財迷才知道,這個時空的人除了一些畢業證什麼的,多數是沒什麼身份證明的。大家都沒戶口本,沒身份證。
會講上海話的先生叫章明禮,是章記茶葉行在上海的一個茶葉鋪的賬房。對現在遍地鬧土匪,他們也都知道,所以對財迷的遭遇表示了同情。他們第二天就要運茶葉去上海,與本地一個絲綢老板合租了一條船。絲綢老板是運一批生絲去上海賣。一起搭船應該沒問題,不過要與船家、絲綢商打個招呼。
章記茶葉行老板也參與了談話,不過講話還要章明禮當翻譯。這年頭工程師還是很受人尊重的樣子,特別是財迷一身西裝,很挺刮,說明燙得很好;一點沒退色,說明是新的。所以店員早就泡了茶奉上。
這時,財迷發現店裏桌上的台鍾一直指在九點五十分,而自己感覺應該快到中午了。一問,才知道鍾壞了幾個月了。財迷說自己可以看一下能不能修。
老板非常高興,這鍾是他家中最貴重的物品之一,鎮店之寶,壞了後一直沒人修。財迷打開後蓋一看,就發現是發條斷了。
沒有新發條,隻有設法把壞發條接上了。他叫老板找鉗子、銼刀。老板叫人從街上鐵匠鋪去借。財迷把斷口處用鉗子夾緊,隻露出約一厘米,放在煤油燈上退火。這樣斷口二端都退火了一公分,用銼刀尖鑽了孔,再用鐵絲作鉚釘,把發條鉚接起來。
財迷修鍾時,店裏進來了好多人圍觀,有附近鄰居,也有路過的閑人。當地人還有這種看熱鬧的愛好,財迷真想收門票。鍾修好了,店裏的所有人都很崇拜財迷的樣子。到底是工程師,這技術真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