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烈士,大家都是講好話的。不用說是平時與共濟會關係好的人和組織,如張學亮、傅作義、宋子文、宋哲元,都是一片的追憶。一些左翼的、特別抗日的人,平時與共濟會的關係也算可以,這時可是把才彌寫成了抗日的旗幟、標兵;這樣的評價並不算過分,不過以前他們覺得才彌先生抗日還不夠狠,略有批評的意思,而現在終於認為徐光之烈士抗日是夠積極了,功勞是很大的!
就是一些平時與才彌先生關係不怎麼樣的組織、派別,各地實力人物,這個時候也全部對才彌先生的事跡作了非常高度的肯定。
報紙上的宣傳已經形成了一股潮流,連南京中央政府,對徐輝將軍、政府的高級參議,也作了蓋棺定論:這是個好同誌,為國為民作了許多成績,失去他,是我國民眾和政府的重大損失。希望才彌先生的朋友、部下(就是指共濟會和抗五軍吧?不過這兩個群眾組織,都有明顯的抗日標記,所以政府的報紙是不能提的),要發揚光大才彌先生的這些優良傳統和高貴品質,繼續為國家的穩定、繁榮,多作新貢獻!
在這政令不統一、派別眾多的國內,難得有這麼一致地對一個人給了這麼好的評價,徐輝如果能看到這些報紙,可以安息了!
…………………………
現在,似乎到了共濟會另外產生一個領導人的時候了,共濟會內部這時有了不同的聲音。有個學生派的高級幹部,居然在北平對一家報紙說,才彌先生去世了,是共濟會改革的一個大好機會,共濟會應該把幫會式的封建思想清理出去,以更好地為國為民服務。
另外,在武漢的一個幫會派的中層幹部,對一個學生派的同事大打出手,然後宣稱要把這些對會長不尊敬的學生哥都趕出共濟會。而且這事也被放到了一家報紙上。
一些大報又把這兩個事件放在一起登出,說才彌先生去世以後,共濟會已經分為兩個幫,正在內鬥。
在北方的抗五軍中間,也出現兩個不同的看法。以黃琪翔為首的穩健派要等情報大隊的人查清財迷失蹤真相後,才決定軍隊的行動,現在不能輕舉妄動,以免便宜了日軍。
但以王亞樵等人為首的一批幹部,都說要調部隊去南京,去救出才彌先生。如果才彌先生被害了,也要打垮南京政府,替才彌先生報仇!
總算多數人還是決定再看一下事件是東洋人幹的?還是蔣中才幹的?所以,一些部隊隻是開始著手做南下的準備工作,除了在河北淶源的部分部隊和王亞樵的敢死大隊外,沒有正式行動。
現在淶源的部隊是傅保國帶領的,他與才彌先生的關係可不是一般可比的。而這時候葉子雄也在淶源,他與才彌先生的關係也是沒得說,再加上知道是姪子葉廣勝擔任才彌先生的警衛工作,知道這要出點什麼事,這姪子的壓力會非常大。所以,他們倆拉了隊伍就往山東走。抗五軍總部也沒管他們,因為他們的部隊拉走,對抗日還沒什麼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