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一家在為後天的小生意積極準備的時候,徐長貴一行人也灰溜溜的回了桃花灣。
那幾個賴在醫院不走的青年等來的不是磚廠的妥協,而是公安局同誌的批評教育。連帶跟著他們留在縣醫院等消息的徐長貴,也惹的縣裏領導不滿。
徐長貴隻覺他幾十歲的人了,還被公安局兩個毛頭小子教訓,真是丟臉至極;卻不知道幾人的行為徹底惹怒了磚廠那邊,已經公開說明不會再雇傭桃花灣的勞動力。
縣裏的單位、工廠就那麼多,磚廠炸窯驚了騾馬傷人的事情傳的很快。
之前磚廠不占理,大家的輿論自然倒向桃花灣。可你隻擦破點兒皮,也能跟人耍賴要單位的正式職工名額,就太過分了。
要知道這時候一個單位的正式職工名額,就意為著有穩定的工資、口糧、節假福利,看病還不花錢。就算年紀大了幹不動退休了,國家還按月給發退休金。無數雙眼睛盯著呢。桃花灣那幾人的行為不知惹來多少唾罵,也讓其餘的用人單位對桃花灣沒了好印象。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桃花灣的人現在並不知情。
因為蒸糕和卷餅都是要外帶的吃食,陳成棟第二天又特意跑了趟縣裏的食品廠。他在那邊有個熟人,跟人好說歹說的買了一打包糕點用的油草紙。
這時候大城市裏有不少地方都在用塑料方便袋,可攏山縣這邊用的卻很少。陳成棟雖然覺得那東西提著方便,卻不知道哪裏有的賣,更不知道價格,也隻能選擇這種不太方便的油草紙。
周二的時候陳家人起了個大早,將要售賣的蒸糕、餅皮和食材、醬料準備好,陳成棟便推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和閨女並兩個上學的小子出了家門。
楊芳華站在院門口目送他們離開,心裏是既興奮又忐忑。
原本陳老爺子想讓兒媳婦也跟過去,多個幫手就多份力。可陳曦不放心,她大哥腿傷著不能吃力;爺爺看著硬朗,卻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家裏養的豬和雞鴨都要喂食,楊芳華留在家裏也是個照應。
父女四人走在鄉間小路上,陳成棟推著那輛嘎吱吱響的自行車,兩個大筐子分別掛在後車座的兩邊。陳晨興奮的一直說個不停,陳曉卻酷酷的雙手插著口袋,安靜的跟在陳成棟身邊。
陳成棟這時候才注意到兩個兒子的新衣服,忍不住誇讚道:“這樣子以前是沒見過,穿起來真挺好看的。”
陳晨立刻挺起小胸脯,一臉驕傲:“我們學校裏同學都沒穿過這樣好看的衣服。”
說著對陳曦甜甜一笑:“姐,你太厲害了。”
陳曦抬手揉揉他那一腦袋小黃毛,叮囑道:“別穿件新衣服就亂顯擺,要好好聽老師講課,知道不。”
陳晨乖乖點頭,那邊的陳曉卻偷眼打量陳曦。
打從第一次見到陳曉的時候,陳曦就覺得這個大些的弟弟對她帶了一種說不出的戒備。或許說戒備也不太準確,用隔閡更恰當一些。
她說能用大米做蒸糕、卷餅的時候,陳曉也很好奇。成品出鍋陳曉吃到嘴的時候,他表現的雖然不像陳晨那麼興奮,卻也非常開心。
這兩天,陳曦穿的少了,陳曉也會叮囑、拿衣服給她披上。可陳曦就是能感覺到從這孩子身上散發的疏離,還有一種他刻意隱藏的探究。
陳曦覺得,這個弟弟可能發現了一些什麼,或者說覺察了她和原主的某些不同。
這一點陳曦無法否認,不過爺爺、父母、大哥都將她的變化歸結為‘曆經變故’後的成長,為什麼這個十二歲的少年卻會心存猜疑……
陳曦一時間也沒什麼頭緒。可她並不擔心,她的身體是原主的,就算陳曉疑惑她性情變化大,也絕不會想到這身體的內在靈魂已經換了人。
進了攏山縣,兩個小家夥和他們在一處路口分開,去了現小學,陳曦則跟她老爸一起推著自行車往縣醫院的方向走。
還沒到縣醫院那邊的路口,迎麵就碰上了蔣建軍。蔣建軍正跟兩個人並肩走著,其中一個人陳曦那天在縣醫院見過,也是縣醫院的醫生。
遠遠的陳曦就聽蔣建軍歎氣道:“唉,我這邊也忙。昨晚八點才到家,今天又起了個大早,還空著肚子呢。”
說話間蔣建軍看到陳曦父女,立刻加快腳步迎了過來。
陳曦忙揚了笑臉打招呼:“蔣叔叔早。”
蔣建軍對她笑笑,又看向陳成棟:“老陳,這一大早的推著兩個筐子過來要幹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