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車窗陳曦看著外麵陌生的街景,恍如在看一部幾十年前關於京城的紀錄片。
八十年代中期的京城與後世區別極大,沒有那麼多林立的高樓,幾處快速環城路和著名的商圈不是沒被開發,就是隻有個勉強的雛形。
拾王街的兩處四合院距離他們暫住的地方不算遠,方勁便先帶兩人先去了那邊。
從主街轉下去,又沿著不太寬闊的巷子往裏開了段路。方勁在一處還掛著‘某某辦事處’牌匾的院門前停了車,對陳曦兩人道:“這處院子略大一些,也更靠近拾王街,以前有個辦事處租用來著。”
他說著下了車,從褲子口袋的裏摸出串鑰匙,將院子大門上的鐵鎖開了,陳曦兩人跟著他走進去。
庭院麵積的確不小,分出了四個花圃,居中是一棵比較粗壯的紫藤,可惜花期已過不然應該會很漂亮。其餘的部分鋪著青石,門窗、梁瓦都是舊式風格。
穆朝陽拉著陳曦的手,從紫藤下走過,先走向居中的正房。
房間裏家具完好,一些桌椅、陳設都是舊時物件。多了陳曦不敢說,至少都能是民國以前的東西。
方勁玩笑道:“三叔說了,對比另一處,你肯定會看中這裏。大件兒的家具他都幫你弄齊整了,床也不缺;就是小件兒的擺設、被褥,你可別指望他還能幫忙提供。”
陳曦笑眼彎彎:“這就很好了。”
原本顧三舅說四合院保存完好又臨近拾王街,陳曦心裏已經非常滿意。隻是她沒想到,顧三舅的‘臨近’與她認知裏的完全不同。
此時的拾王街還沒有後世‘金錢街’的樣子,相對狹窄不說,一些理發店、修表鋪子等等都參雜其中,與陳曦後世見到那個寬闊且商鋪林立的街區完全不同。
陳曦即將到手的這個四合院背麵,就是顧三舅熟悉的拾王街。
在如今人們的認知裏,這處四合院與一般的民居住宅沒什麼分別,頂多就是比鄰一些店鋪,出門逛街、買東西更方便一些。其本身價位無法和後麵那些‘臨街’的商鋪相比。
或許就是因為它的價位無法和後麵的商鋪相比,顧三舅才將那些家具留給了她,也算是一種小補償。
可陳曦很清楚,自己所處的這個四合院幾乎就是後世‘金錢街’的中心地帶,這次真是賺大了。她得趕緊把手續辦齊全了,免得以後值錢了再有人惦記收回。
想著陳曦就拉著穆朝陽往外走,同時對方勁道:“房子我很滿意,咱們現在就去看看那處三進的院子吧。要是那處也沒問題,今天就趕緊把手續都辦了。”
方勁輕笑:“廂房你還沒看呢,裏麵也堆了不少家具……”
陳曦爽快道:“反正都是我的了,留著以後慢慢看也行。”
三人往外走,穆朝陽忍不住調侃:“你要是跟我辦結婚手續也這麼積極就好了。”
方勁鎖了門,直接將鑰匙串遞給兩人,叮囑道:“所有的鑰匙都在這兒,別弄丟了,不然你們就得挨個砸鎖了。”
穆朝陽收了鑰匙,三人又驅車前往那處三進的院子。
陳曦對這處院子更加期待。曾經她陪著外公在國內旅遊的時候,就在京城住過一處由三進四合院改建的賓館。據說那處賓館曾是某位京劇大師的故居,內裏還算清幽雅致,外公非常喜歡。
三進四合院保存的明顯不如之前他們看的那處,倒座房頂上的瓦片有損毀,還長了些荒草;除此之外內牆也塌了兩三處。好在主屋和兩處廂房沒什麼問題,從貼著的封條看,少說這裏也得有十年沒人進出了。
門上沒有鎖,穆朝陽撕開封條,緩緩將屋門推開。隨著風的吹入,一股被塵封的味道立刻撲麵而來。
陳曦被嗆的咳嗽了兩聲,穆朝陽立刻拉著她退後了一些。
房間裏的陳設似乎沒人動過,隻是太久了,積了不少的灰塵。
方勁對兩人解釋道:“這院子的上一任主人沒有子嗣,病故後他老家的一些族人爭家產,還打出了事兒。
族裏老人一氣之下就將這邊的房子捐給了政府,連同裏麵的所有東西,他們族裏一樣都不要。
那會兒情況特殊,房子就被封存了。前兩年改開後,有人張羅著把這裏變成辦事處、或者租出去也能增加點兒收益。結果一看外牆都那麼破舊,就打了退堂鼓。
上回你跟三叔說要買房子,他讓我幫忙找找,我就找到了這處。
你別看外牆挺破舊,這裏麵的抄手遊廊、主屋、廂房、可都是好材料。雖說修繕要花些錢,不過以你的條件應該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