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禮堂上完一堂課,陳曦很有耐心的解答著同學們的疑問。遠遠的還看到了嚴柏,正呲著口小白牙衝她樂。也不知道這臭小子是怎麼混進來的,不好好的學他的考古,緊跟著他師傅師伯的腳步……
剛好有些心情不爽的陳曦決定要打小報告,反正陳曦也有嚴柏師伯魯教授的電話。
嚴柏的危機意識很強,被陳曦睨了一眼後,縮了縮脖子,沒一會兒就貓著腰往洗手間的方向跑了。陳曦也不知道這臭小子是真去廁所,還是尿遁了。
現場答疑也算是聽課的一部分,但會視陳曦準備的講課內容多少而定,一般會在二十到三十分鍾之間。如果還有其他疑問,學生也可以寫在紙上統一交給陳曦的助教。
院裏給陳曦配了兩個助教,都是研院那邊的學生,年紀也比陳曦大,可對陳曦卻非常尊重。統一收上來的問題紙條,研院那邊會組織學生先解答一遍,也是對他們掌握知識的鞏固與提升。
隻是其中一些問題可能是高年級或是其他院校研究生提出的,他們回答的就不見得那麼準確,這時候就需要向導師求助了。
這些被解答後的疑問紙條會由幾位院裏的老教授們審核一遍,挑揀出那些過於簡單、重複的問題。
之後陳曦會把由研院學生、外加導師們幫助解答後的疑問再批閱一遍,看看有無錯漏之處。這也是在減少她的工作量,如果有錯的就更正說明、遺漏的則補充完整。
所以課後的這種‘紙條問題’,不僅能解答廣大聽課學生的疑問,也能讓陳曦以及研院那邊的導師更清楚學生們和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
由陳曦經手的問題和答案,研院那邊會收回,先由他們過一遍,看看自己的解答和小陳老師那邊有沒有出入。把錯誤的地方仔細看看,如果很容易理解,就牢記下來以後不再犯;如果覺得還有什麼不懂的,就會找自己的導師或是小陳老師尋求講解。
通常情況下陳曦給出的解答都非常清晰明了,所以研院學生們很少會再去請教提問過的內容。
最後再由係裏的老師統一排版印刷成問題集冊,根據各大高校的預定數量發給各個高校。
當然,這些問題集冊是要花錢買的,隻是價格不高,就是刨去成本之外,給出力的這些人謀點兒小薪水,也不算讓大家白忙一場。
幾位參與的老教授不可能要這筆錢,便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都捐給了院裏做福利資金。研院那邊和一些幫忙的大四學生,陳曦就做主讓他們拿著了。
不少學生家裏都不寬裕,陳曦也是想他們多個收入。至於上麵答應給陳曦的授課酬勞,陳曦則轉給了華清這邊,用作貧困學生的助學金。
等完成排版之後,研院那邊會按照紙條上留下的學校、院係等信息,將紙條和解答的內容分區張貼在禮堂外的‘學生疑問解答區’裏。
直到下一批紙條被貼出來,這些紙條才會被提問的學生按留的姓名一一認領走。也就是說,基本上這些紙條會在‘學生疑問公告區’中貼上一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