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3)

已是歲末,寒風料峭,重慶北碚的縉雲山上依然是層層墨綠。蒼鬆翠柏林立,山花野草叢生,不時可見無刺冠梨、縉雲瓊楠、伯樂樹、猴歡喜、飛蛾樹、紅豆、銀杏等珍稀植物,還可見世間罕見的上億年的“水杉”。

真可謂生機盎然,滿山皆寶!

盧作孚、何北衡一行陪了太虛法師登山考察縉雲寺。騎馬走了一程後,興致盎然的太虛法師堅持要下馬步行。大家就沿了山路走,走得渾身冒汗。

太虛法師是受四川佛教會邀請去成都訪問的,回程路過重慶,劉湘在楊柳街招待所設宴款待,說是擬派四川的漢僧人入藏留學。太虛法師就建議劉湘在四川辦一所藏文學院。劉湘應承,商定學院名稱為“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任命何北衡為建院籌備主任。何北衡就建議把學院設在經盧作孚組織建設得很有秩序的北碚,具體選址於縉雲寺。

“這縉雲山從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聚雲峰、猿嘯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這九峰之中玉尖峰最高,海拔有1 050米。”盧作孚邊走邊介紹,手指前方,“法師你看,那雲霧中的山頭便是有名的獅子峰。”

太虛法師瞄眼看去:“這峰好生險峻!”

臨近縉雲寺時,但見古柏參天、壽岩高聳、氤氳靄氣,有如虛幻仙境。

“這縉雲寺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後曾稱‘相思寺’、‘崇勝寺’、‘崇教寺’,多次受到曆代帝王封賜。”盧作孚說,“寺中自古辦學,名為‘縉雲書院’。寺內還存放有宋太宗誦讀過的24部梵經。”

太虛法師笑道:“不想作孚對我佛教還了解甚深。”

盧作孚笑道:“太師要來我縉雲辦學,我也是臨時抱佛腳從書本上看來的。”

一行人說笑著來到縉雲寺。寺外石照壁上有六朝文物的“豬化龍”浮雕,還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殘像,據說是梁或是北周的作品。而今戰亂不止,整個寺廟已是十分破敗。

“阿彌陀佛。”太虛法師念念有詞,“這寺雖破敗,卻精氣尤存,是個辦學的好地方!”

劉湘已經應承,財政算是有望;太虛法師一眼看中,佛法自可相傳。盧作孚與何北衡都心喜。何北衡就叫了跟班在石桌上擺開捎來的素食,大家就在這山廟前午餐。

“蜀岡勢與蜀山通/龍虎盤挐上紫空/小語還憂驚太一/高堂元自在天中……”飯畢,太虛法師起身巡觀,渡步吟詩。

“少師楊柳無遺跡/承旨歌謠有舊風/斜日蕪城易興感/忘懷猶喜故人同。”盧作孚接頌。

太虛法師住步:“啊,作孚對這首吟誦縉雲寺的詩也好熟悉!”

盧作孚笑道:“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是宋朝晁補之的詩詞。”

“對,正是。”太虛法師說,“作孚,我參觀了北碚,可真是鄉村建設的奇跡;又乘坐了你們民生公司的輪船,服務上乘。你確實是名不虛傳,是個有思想有能力的人。不想,文武皆備的你學識也如此淵博。”

何北衡笑道:“他這個人,幹啥子像啥子,都幹出了明堂。嗨,他就不是個凡人。”

一行人步行下山,山道蜿蜒,草木夾持。盧作孚心情大好,漢藏教理院的選址確定在他管理的北碚,自己從事的船運業也在步步發展。

今年8月26日,從東北考察回來的他乘坐“民用”輪回到家鄉合川時,民生公司員工和母校瑞山學堂的師生們為他舉行歡迎會。他激動不已、感慨萬千,在會上介紹了東北之行的觀感:“勤與簡是我國人之特長,外人是不能與我們競爭的。但是,外國的商業、科學進步很迅速,而中華民國還是一塌糊塗,與他們相比真有天壤之別。日本人在我東北用心經營。最可驚的是把一種岩石來提取柴油,以備他日軍用;用大豆榨油,餘剩的豆餅做成餅幹和麵包,以備他日軍食。日本人的野心是何等可畏,我們得要警惕了!……”

“作孚,你在想啥子?”跟他並肩走的何北衡見他麵掛笑相,問,又說,“是在想夫人了吧?”

盧作孚笑道:“是呢,是想淑儀了。”就想到回家後與淑儀的溫存、一家人難得的團聚。

一行人已走至半山腰時,盧作孚看見一男一女拉拉扯扯往山上走。走攏才發現,女的是翠月,男的是許五穀。

“嘿,是你兩個嗦,來縉雲山耍?”盧作孚問。

何北衡盯兩個年輕人笑笑,陪了太虛法師一行人朝山下走去。

許五穀顯得尷尬:“是盧總啊,我,我們今天休班,上山來看看。”

翠月滿臉通紅,朝盧作孚局促一笑,各自快步朝山上走。

“你兩個啷個了,師徒在扯皮?”盧作孚問。

“沒,沒有。”許五穀說,眼圈有些紅,“翠月說,這山上的草藥多,說是采些感冒藥到船上備用。”

“啊,好,這個想不錯。”盧作孚為這兩個年輕人的想法和做法稱好,怕跟不上太虛法師他們,“行,你們快去快回。”匆匆朝走遠的眾人攆去。

盧作孚哪裏曉得,這兩個年輕人是因了感情之事在扯皮呢。

許五穀實在是喜歡翠月。

昨天晚黑,淺水輪船“民用”輪停靠北碚水碼頭。從訓練班結業後被調到“民用”輪任三副的許五穀忙完一天的活路,汗流浹背,赤裸上身去船尾的廁所衝澡。快走攏時,聽見翠月在廁所裏唱歌:

“喜洋洋鬧洋洋/涪城有個小姑娘/禦鑼班子唱春歌/端端是個乖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