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田園牧歌(3 / 3)

他看過迦勒底亞斯的記錄,命運降臨的那一日,在主控室下找到瑪修,她隻是試著搬了搬壓住瑪修的承重柱,發現搬不動很幹脆就放棄了,坐在瑪修身邊陪她一起安然地等待死亡,連祈禱都不做,以至於他有點懷疑自己的記憶——

預見人類終點的一刻,與絕望同時映入眼中的希望真的是這個孩子嗎?

會不會是他受到的壓力太大,以至於幻想出了一個虛構的救世主轉移壓力,實際上並不存在其人。

紛繁混亂的想法背後隱藏著一個更為深層,他一直避免觸及也不敢觸及的懷疑:

如果那一刻的他尚未失去所羅門的力量,那麼以他的能力是有可能讓幻想降臨現實,達成召喚的。也就是說,讓她背負艱難未來的,或許正是受到她信賴的他。

如果是那樣的話……

“水邊仙女的回答聽上去很冷酷,不過。”

少女的聲音打斷了他的回憶。

和在迦勒底時一樣,那毫不自知的無心話語成為照入地獄的光:“牧羊人描繪了那麼多美麗的景象,而仙女最先回答的是愛,也就是說牧羊人描繪的一切美好之中,她最看重的是牧羊人的愛吧。”

內心被難以名狀的感情盈滿。

多少次被痛苦蒙蔽雙眼,看不見前方時像這樣被拯救,已經無法去數。

“謝謝醫生!我知道該怎麼寫了。”

少女輕快地抱了他一下,拿起詩集三步並兩步上樓趕她的作業,就像一隻夏日飛鳥在胸口輕盈地撞了一下,又飛快掠走。

他看著少女的背影一路沿樓梯向上,最後消失在合上的房門後,心裏像是得到了什麼,又像是失去了什麼。

最終,他放棄去想那些無法辨別的情緒,讓內心恢複純淨。

就這樣繼續向上吧。

有形之物終將毀滅,愛與生命同樣不可持久,唯一淩駕於那之上而永存的隻有理想之物。

保持著現在的距離。

也讓那個人繼續停留在你的記憶裏永不褪色。

那即是我所期望的完美結局。

我也曾有過理想生活 / 即使理想之地亦有死亡。

Et in Arcadia ego.

作者有話要說:

馬洛和雷利的詩這裏都隻引用了需要的部分,原詩更長更豐富。

最後一句拉丁文直譯是「Even in Arcadia, there am I」,Arcadia是古希臘的一部分,後來經常被用來指代過著田園生活的理想之地,與伊甸園類似,I可以理解死亡,也可以理解為我,所以就會變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含義。

我也曾有過理想生活/即使理想之地亦有死亡。

兩種理解都很適合醫生。

結尾的狀態也停留在一種模棱兩可的模糊狀態,總體基調是悲觀的,但悲觀中又隱藏著一線希望,微弱卻難以磨滅。

#

寫的時候一直在循環夢工廠98年一部動畫的主題曲《When You Believe》,講的是聖經舊約裏出埃及記的故事。

“奇跡不總在你尋求時出現,屈服於恐懼多麼容易,但當你被痛苦蒙蔽,在風雨中看不見出路時,會有一個微小卻持續回響的聲音,告訴你希望已臨近。”

比較有趣的是官網給的歌詞是希望臨近,但兩位天後唱的怎麼聽都是愛已臨近。

或許愛與希望本為一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