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回 嬋娟聚靈鷲 大聖蹈縹緲(上)(1 / 3)

正文 第二回 嬋娟聚靈鷲 大聖蹈縹緲(上)

大理皇宮內,王語嫣、木婉清、鍾靈三女自段譽往雁門關尋蕭峰屍首,即照段譽臨行吩咐,合力操持內宮事務。三女中王語嫣生於講究生活,下人眾多的世家,雖個性較為柔弱,但於禮儀事務卻是深為知曉。木婉清則剛好相反,二人相互配合下,皇宮內務倒是主持得有條不紊。鍾靈年紀最小,活潑好動,宮內早被她玩了個遍,幸得太後(保定帝之皇後,保定帝雖已退位出家,但其皇後仍為段譽所敬愛,冊為太後)與之投緣,無事則陪伴太後解悶,否則真不知會鬧成什麼樣子。

大理皇宮不比中原皇城,等級之別雖有,但卻不森嚴,三女每餐皆共太後同桌而聚,好借此稍減孤寂。然眾人雖不言明,也知彼此皆掛念段譽,同時也擔心蕭大哥屍身完好與否。

轉眼間,段譽往雁門關已有八日,三公及高升泰正在商議政務之際,侍衛傳話而至:“朱大人回來了。”三公和高升泰聞訊都心下暗暗擔憂:怎的隻朱丹臣一人歸來?莫不是皇上有事?

朱丹臣上到議事廳,三公和高升泰見其神色鎮定而帶喜意,方寬下心來。待得朱丹臣將諸事及段譽口諭告之,眾人亦欣喜不已,隨即著大太監請太後和眾妃前來。太後和三女得知段譽和虛竹同行,自然放心,三女更欲同往靈鷲宮,好拜祭大伯一番。

三公與高升泰見三女欲往靈鷲宮,頓感躊躇,因三女已是皇妃之尊,不比往日行走江湖之時。倒是太後對三女相思之苦感同身受,意表讚同。三公與高升泰見太後讚成,更感為難,高升泰說道:“太後,非是臣等留難阻撓,實在是朝中政務纏身,分不出人來護送眾妃啊。”

太後卻是不慌不忙:“哀家怎得不知你等心意?但護送之責,尚有一人可委托。”高升泰和三公奇道:“尚有何人擔得此責?”太後輕歎一口氣道:“想來近日必是朝中事務繁重,你等竟忘了此人,哀家所講的,是黃眉僧大師。”高升泰聞言一拍額頭:“是啊!我怎麼把黃眉僧大師忘了?大師武功高於我等遠甚,有他護送,自可放心。”

太後點一下頭,又數:“非但如此,蕭大俠於我大理恩重如山,超度法事,也可順便請大師主持。”眾人聽到此處,方明白太後為何讚同三女前往靈鷲宮,更感其思慮周全,難怪段譽如此敬愛於她。

翌日,三女即急不可待著人請黃眉僧到皇宮之中,太後道明相請原委。黃眉僧聽罷,口宣佛號:“阿彌陀佛,蕭大俠為天下百姓犧牲自己,實是大仁大義,若能為其主持超度,可算大功德一件,老衲又豈有推托之理?太後放心便是。”

黃眉僧既肯負起護送三女之責,三公與高升泰自然放下心來,著人準備好馬車細軟和通關文本,兩天之後即由朱丹臣帶領,一路望縹緲峰而去。

回說靈鷲宮中,蕭峰雖已闖過鬼門關,但因久封冰中,且以熱毒解寒毒的衝擊對其也有影響,身體十分虛弱,故此尚處於昏迷之中。段譽虛竹每天均到蕭峰寢室探查他身體狀況,雖然未能確定蕭峰何日方醒過來,但虛竹每次探脈,均覺脈息有轉旺之象,顯見性命無憂,兩兄弟自然遠比以為義兄已死之時精神百倍。

蕭峰每天所服之藥,方子自是虛竹所開,但喂藥和各樣護理之事,卻是梅劍四姊妹擔當。此番服侍蕭峰,卻是四姊妹自行請纓。往時四姊妹專門服侍虛竹,但自虛竹做了附馬之後,為免公主生出醋意,四姊妹即未再有如往日般服侍過虛竹。但四姊妹自小服侍童姥慣了,如此倒是十分不習慣,這時有昏迷的蕭峰可供她們大展服侍周全的本領,豈有錯過之理?

兼之童姥一直威儀治下,虛竹性子隨和,對宮中各人向無上下之態,雖說大家均覺虛竹易於親近,但曆久以來的習慣使人終感不適應。而蕭峰任過丐幫幫主和南院大王,雖然仍處昏迷之中,但威勢自生,四姊妹自幼時即培養而成的心理習慣即又恢複過來,反感輕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