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1 / 3)

正文 10

“我的曾祖父,名叫寧冬生。”jane說道,輪回仔細的聆聽,一言不發。

“他出生於大戶人家,三代單傳,少年時代便被送到美國留學。1900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六年,他回到國內,在成都大概從事曆史研究與翻譯工作。他的生平,我知道的不多。”這並不奇怪,對於自己曾祖父年輕時代的經曆,大部分人都知之甚少或者一無所知。

“對於他的了解,僅僅來自於那些老舊的相片、他遺留的回憶筆記殘頁以及遺物。”

“去年這個時候,我家閑置已久的老屋即將拆除,那是曾祖父遺留的,他曾經在那裏開辦過相館。鬼使神差般,我趕在拆除開始之前,到老屋裏拍些照片作為留念。意外的,在滿是灰塵的閣樓裏,發現一堵空心的磚牆。透過破損的磚縫,我看到裏麵似乎藏有東西……是他的日記和一些遺物。”

“從他的日記我得知,就在他回國的同一年,一支美國的私人科考探險隊找到了他,希望他能擔任向導與翻譯,他欣然同意。探險隊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樂山大佛,他們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詳細的考察了大佛周邊的水文、地質以及宗教情況,測繪了大佛和寺廟的精細圖紙。當然,他們還拍了大量的照片,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個驚人的發現……”

“嘿~~詹姆,那裏好象有塊碑,得去看看能否把它拓下來。”麥卡尼說道。

詹姆趴在滿是雜草的大佛肩部,向下望去,大佛寬闊的胸口隱約鑲嵌著一塊石碑,它藏在草叢中。詹姆抬起頭,朝站在棧道上的麥卡尼和格羅喊道:“這很危險,要是掉下去,準得沒命!”

“放心吧,我們帶的繩子足夠結實!”麥卡尼笑著回答,開始尋找能夠拴牢繩子的樹樁或者岩石。他是個精力旺盛、富於冒險精神的中年考古學者。作為隨隊翻譯,我跟著他們學到了不少考古方麵的知識。他說考古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把掩藏的曆史真相展現的人們麵前是很有意義的。他對佛教有著濃厚的興趣,足跡幾乎踏遍了有佛像的地方,而樂山大佛是他見過的最偉大的佛像,他回美國後一定要不遺餘力的向世人宣傳。

這令我很高興和自豪,作為一個本地人,我當然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這文化和藝術的瑰寶。這也是我加入探險隊的初衷。

“再往下放一點繩子,親愛的,我離它不遠了。”麥卡尼腰間纏著一根結實的麻繩,麻繩的另一端緊緊的係在大佛腦後的大樹上,而詹姆等人正吃力的拽著繩子慢慢往下放。

“喂~~~嘿~~,慢一點!停!”麥卡尼喊著,同時他轉過頭看著山崖邊的我,衝我喊道:“嘿~~寧,給我拍一張,怎麼樣?”

“保持笑容。”我答道,把鏡頭對準他按下了快門。

麥卡尼用手除去草並用刷子小心的刷掉浮土,顯露出來了,果然是一塊碑,我看到表麵風化的很厲害。

拓完碑文,他把耳朵貼在碑上,用吊在腰間的鐵錘試著敲了敲石碑,傳來“空、空”的聲音。

“上帝!它後麵是空洞。”他喊了起來。

人們振奮了起來,碑後麵是空的!

用了大概半天時間,詹姆和格羅伐倒了附近的一些樹,而我和麥卡尼用繩子,把這些木材吊放到大佛雙腿之間的平台上。接著,大家陸續爬下剛做好的軟梯,來到平台。

我們花費了很大的勁才搭建起一個簡易腳手架,直達大佛胸口碑身所在的位置,希望這個腳手架足夠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