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道:“旦有所遣,臣定然不遺餘力。”
文公一拍他的肩:“好!”轉身從案上取來一個錦匣,遞給介子推,“你且打開來瞧瞧。”
介子推依言開盒,見裏邊是半副衣袖,不禁一愣。
聽文公歎道:“這十九年中,我無一日不隨身攜帶著它,每一見到,都覺得寒心入骨。”
介子推聽了這話,登時什麼都明白了:“您說的是寺人披?”
文公長袖一抖:“此賊不除,天理難容。”
介子推突然雙膝跪倒,反把文公嚇了一跳:“介子推,你這是做什麼?”
介子推垂頭伏地:“臣乞大王饒恕寺人披死罪!”
“什麼?”文公驚愕半晌,突然大笑,“介子推,寡人真是不懂你了,那寺人披當年對你我刀劍相加苦苦相逼,幸好天命見佑才沒遭毒手。今日你卻要替他求情?”
介子推忙道:“主公且聽我慢慢道來,那寺人披決非凶殘奸惡之輩。”便把與寺人披相知相交一節原原本本地道了出來,最後又說,“主公新立,現下更應該擯棄小忿,廣納賢才,方為立國之本。”
文公道:“這般說,你是不肯為寡人去追殺寺人披了?”
介子推道:“臣隻是覺得寺人披不該殺。”雙手將錦匣遞回。
兩人間一時無話。好一會兒文公才道:“好吧,寡人就聽你一次!”
介子推聞聽大喜。文公卻有下文:“不過,死罪可饒,活罪難免,你須得讓那寺人披來我這裏臣服!”
介子推沉吟半晌,終於道:“好吧,臣就試試看!”
他可沒想到,文公答應他的隻是一個幌子。介子推告退後,文公急召趙衰、臼季、魏武進見,令他們馬上動身出發。趙衰帶人去高粱刺殺太子圉,臼季、魏武速去九耳山搜殺寺人披。
最後吩咐道:“著解張帶人去安邑走一趟,把介子推的老母接來絳都。”他看著桌上的錦匣,冷冷地道:“介子推帶來寺人披倒也罷了,若有二心,他們母子就不必再相見了。”
三
日已見西,湖邊的一老一少卻並沒心思釣魚,都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裏。
惡來說:“當時你就沒想到晉文公探聽到寺人披的下落後,會立刻派人追殺他?”
老翁歎了口氣:“其實悲劇倒並不是文公一個人造成的。”他的臉上顯出痛苦的神色,眉頭緊成了一團兒。
“難道說裏邊還另有曲折?”
老翁沉重地點點頭:“追溯起來,事情的起因牽扯到了上一代的人,後果卻是由我們這些後輩承擔了。”
他的眼神裏蘊著蒼涼:“我沒想到再見到寺人披的時候,我們會卷入一場更大紛爭中去!”
村莊和家戶,橋和流水,牧童和農夫……一副美的風情畫,打開或折攏都是極醉人的。
春天的原野上,開滿了橘黃、粉白的荇菜和白蒿,一片彌散的清香始終跟隨著介子推。
他麵前就是九耳山,村舍就窩在山腳下。日前他曾上山一趟,玉清湖那地方不見有人住,便捉摸著是不是該去村子裏找找。
而在十五年前,和寺人披最後一次相見時,他明明說過讓介子推去玉清湖尋他的。
村子裏雞犬相聞,介子推在盡東頭的一家院落停下,見大片牽牛花爬過淺淺籬牆。
有個農夫模樣的大漢正荷鋤走出門來,見到介子推是生人,略顯驚詫。
介子推趕忙稽首:“這位老哥,兄弟有事相煩。”
農夫趕忙道:“你說你說。”
介子推道:“敢問這裏可是有個叫勃離的人?此人身高過丈,白發,長相魁梧,和一個女子在一起。”
那農夫不待他說完,就叫道:“你說的這人我曉得,打這兒往村後走不遠,就會看見一處平台,這幾天他老是在那兒轉悠。”
村東果真有一方土台,孤立在亂草叢中。朝日正徐徐升起,霞光四射。
土台的一端正坐著兩個人,一個高大一個矮小,稍近細瞧,才看清原來是青袍白發的寺人披和一個穿花布衫的孩童。
郊野回蕩著濕潤的清寒,陰淡的薄雲飄過天際。遠遠看著眼前的土台,土台上的人,介子推忽生滄桑變幻,白雲蒼狗之歎。
再行前幾步,寺人披已轉過頭來,兩道冰冷的目光傾瀉而至。
介子推的心跳突地加速。寺人披雖然較之昔日猶不失威武,可從麵容上看,已相當見老了。
看見介子推,那張鐵板似的臉才慢慢解凍。他輕輕站起來,右手一抬,那個孩子已被抱在了胸前。而後,他笑了笑說:“你終於還是來了!”
介子推也還之一笑:“十多年不見,大哥一向可安好?”
寺人披道:“總算是熬過來了。”抱著孩子輕輕躍下土台。
介子推這才看清那孩子不過五、六歲模樣,卻長得極為俊氣,眼睛亮得清澈。寺人披扭頭對小孩說:“叫阿叔!”
童子好奇地瞅著介子推,倒並不見羞澀,脆生生地叫了。
介子推應了聲,見寺人披把孩子遞了過來,忙伸手接住。就聽寺人披說:“是我的孩子,五歲大了。”
介子推這才想起,孩子那雙眼分明像似了寺人披。他的心忽地一緊。
他的頭埋在了孩子胸前,覺得眼角潮乎乎的,他沙啞著嗓子說了一句:“大哥,恭喜你!”慢慢從懷裏掏出來一隻玉鐲,給孩子套在右腕上。這還是寺人披在隱退前交給他的,原是讓介子推替他照顧魔仙兒的。
寺人披很慈愛地輕撫著孩子的額發:“我給他起了名字,叫敬文,噯,這輩子是不想讓他習武了。”
介子推此時才真正察覺寺人披少了些煞威,多了些溫情。
一抬手,又把孩子抱了去,寺人披像是疼極了這孩子,半點也不肯讓他離身。他問:“子推,這些年你都在哪裏安身?”
介子推道:“我過去一直在秦國,直到兩個月前才回晉國來。”
寺人披看著他笑了:“你的劍技想必是長進不少,從走相我就能看得出來,很有法度。”
介子推卻岔開了話題:“大哥,你可知道重耳公子已在絳都即位的事?”
寺人披點點頭:“略有耳聞。”
介子推道:“不知大哥你何打算?”
寺人披淡淡地道:“文公派你來,便是為了我這條漏網之魚?”
介子推道:“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隻要大哥向文公臣服,前嫌一筆勾銷。”
清涼幹爽的風吹拂著茅草,發出細碎的好聽的聲音。
寺人披歎了口氣:“子推你還是不了解勃離的為人呢!”他抬起頭,看著遠處,“昨天,我接到梁五和東關五的傳書,他們正遭到文公的人四處追殺,讓我前去救護。今天一早,衛衣就先去接應了!”
介子推急道:“大哥,二五並非什麼善類,你何苦又往自己身上攬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