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序(2 / 2)

我的書先於小楊——平時習慣這樣稱呼她——的書出版了,這使我有了一個捷足先登的機會,榮幸地獲得為她的書作序的機會。認真地看了小楊的這一疊書稿,對於一個“天才”的感歎又一次不由自主地輕輕發出。

小楊在書中講了一係列故事。有她自己成長的故事,也有她從小到大如何“教育”別人的故事。這些故事的發生本來平淡,因為有了她的參與而顯示出不一般來。她用自己的“方法”,改變了一件又一件事情的走向和結局;那些受她影響過的家長和孩子,他們未來的境遇和命運,似乎被這個女孩子輕輕地撥弄了幾下,得以扭正了方向。

那些遇到小楊的家長和孩子是幸運的。本書的出版,會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與小楊“相遇”,給更多的人帶來這樣一份幸運。

我非常喜歡小楊以講故事為主要形式和大家分享她的教育心得,在這一點上我們又想到了一起。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法則:如果你想要告訴別人些什麼,講故事比講道理說得更明白。她的書,既真實又有趣,既有方法又有原理。她是真正愛教育懂教育的人,用她對教育良好的感悟,炒出了一盤色香味俱佳的營養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慢慢消化。我相信認真讀過這本書的家長或教師,都會從中受益。

人們說,有些人是為一些事情而出生的。李白為詩歌出生,許海峰為射擊出生,李小龍為中國功夫出生。楊傑隻是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但是,我非常想說,或者說想預言的是,她是為教育出生的。凡事喜歡就是天才,楊傑是我見到的對教育真正充滿熱愛,真正執著和堅持的人,所以我相信她將來一定會在這方麵有所建樹。

在讀小楊的書時,不知為什麼,“小魔女”這個詞一再地出現在我的感覺中,可能是我被她的一些“方法”折服了吧。一些教育中的難題,到了她的手上,怎麼就被她整得那麼服帖呢,她有什麼魔法嗎?“小魔女”之“魔”和“天才”之“才”是一枚硬幣的兩麵,或是一個事情的兩種說法。用這個比喻作我這篇序言的標題,是我對小楊的讚賞,也是我對她的祝福。

願她的故事越講越好!

(序言作者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