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才發現,如果僅僅把徐楊看做一個油嘴滑舌的孩子,那真是大錯特錯。我猜他的情商一定非常高,雖然他很喜歡開玩笑,但分寸感把握得特別好,讓人發笑,但不會讓人感覺不舒服。我幾乎沒見過他生氣,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他也不大計較,從這一點來看,他心胸蠻開闊。他對人對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大在意別人的臉色,也不見他巴結別人。有一次,說起一個親戚的孩子,他說論性格其實他也不喜歡,但有好吃的好玩的,他還是會給那個孩子留著,遇到受欺負的事情,他也會管——誰讓他是親戚的孩子呢?沒想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會這樣辯證地看問題,從此,我對徐楊刮目相看。我從來不掩飾對他的欣賞,我堅信所有的人都低估了徐楊的潛力,因此對他的未來充滿期待。
當然,我也不是沒有擔心。他小的時候,我擔心他遊戲上癮,另外擔心他學壞。現在看來,他的控製能力還算不錯。如今最擔心的,是怕他浪費了難得的天分,埋沒了自己。
高一的後半段,他的成績下滑了不少,前一段時間他告訴我,又追上來二十名。我和他聊到了具體的學習,這一次他真的長大了,他開始認真地審視他的未來。他也認識到,就算自己聰明,也不能落下太多,不然很難追趕。我分明感覺到,他內心的力量在蘇醒。
一個有個性的孩子,總是能帶給我們很多與眾不同的思考:
一、不要抹掉孩子的優勢。中國的文化倡導“敏於行而訥於言”,而徐楊這樣的孩子恰好相反,往往被認為是光說不練,誇誇其談。其實,“說”恰好是他的天賦,要給他足夠的空間。如果怕他“不練”,就不讓他“說”,勢必會南轅北轍。徐楊的缺點是過於依靠自己的聰明,凡事都沒有用到十分的力氣,這才是最需要著力的地方。
二、重視孩子的內在。如果看表麵,徐楊隻是一個愛說愛笑、沒心沒肺的孩子。其實,通過一些細節,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莊嚴。他重情義,有責任感,有主見,他會去思考嚴肅的問題,也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如果看到他的內在,就會對他有一份深深的信任和期待,而不是試圖改變他、糾正他。
三、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天分。與生俱來的東西,本人往往渾然不覺。而交往能力、心態、個性、創造力,又不在教育體係的考核範圍之內,孩子往往不懂得發展自己的優勢。所以我會很認真地告訴徐楊,不要埋沒了自己,鼓勵他保持自己的個性,同時也讓他明白,因為他不像別的孩子,所以會承受更多的非議,這也是成長的代價。徐楊也感慨,遇到事情著急也沒有用,可是不著急卻被貶為“沒心”。其實,這種舉重若輕的氣度,正是他成熟的地方,他小小年紀,就跨越了情緒的糾纏。
四、做一個讓孩子佩服的人。對於一個有主見的孩子,講道理往往成了辯論會。最灑脫的辦法是執著地栽培自己,成長為令孩子佩服的人。教育就變得極其簡單,隨便幾句話,就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