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考研的不可思議(1 / 2)

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考研的不可思議

老爸說,我總是打擦邊球。

高考已經夠驚險,要不是超常發揮,我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兒涼快著呢。記得數學有三個選擇題完全不會,憑感覺蒙的。結果對了倆,得了9分,想想都後怕,要是少對一個,不就沒戲啦?

考研就更不靠譜。成績不好,身體不好,還跨係跨專業考北師大,簡直是癡人說夢。當時安慰自己說: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說歸說,著手複習以後,就很難這樣超脫。盯著專業書,心裏一直在打鼓:這又何必呢,辛辛苦苦幾個月,到頭來還不是徒增笑料?

超越成敗,這是我要過的第一關。在那樣緊張的日子裏,我停止複習,花一個星期的時間平衡忐忑之心。想了幾天,最後我拿出一張白紙,對考研來個成本核算:我付出幾百元的資料費和幾個月的時間與精力,回報呢,肯定能學到一些知識。最大的可能是失敗,那就要麵對自己的沮喪和別人的嘲笑。當然,如果天上掉餡餅,那就是命運的戲劇性轉折。就算考不上,學到了知識也不虧,萬一考上就撿個大便宜。如此說來,考研對我,隻有得沒有失,想明白這一層,此後的幾個月我心情平靜得一塌糊塗。

因為是跨係跨專業考研,所以時間緊任務重。偏偏我看書又慢,我當時測了一下閱讀速度,差不多三分鍾才能看一頁書,按這樣的速度,所有的書看完一遍就該考試了。於是我開始著手提高自己的速度,我嚐試了一個辦法——開始看書記錄一個頁碼和時間,結束的時候再記錄一次,然後算每頁所用時間。這就促使我全力以赴地看書,速度也在一點點地加快,到考試之前,我看一頁書隻需要一分鍾多一點。當然,這樣學習很累,休息就特別重要。我給自己規定每25分鍾休息5分鍾,且雷打不動。這樣一張一弛,效率很高,也特別有成就感。

當時宿舍同學多數都考研,大家都是聞雞起舞,不到7點就坐到了自習室裏,我跟著學了幾天,身體就開始抗議。跟身體對抗,不是明智的選擇,我就試著睡到自然醒,每天早上八點半才晃晃悠悠去學習,給人的印象是特不務正業。所以成績出來周圍人都很震驚。就仿佛龜兔賽跑,兔子撒丫子在前麵跑,烏龜反倒驕傲輕敵。其實,我不過是打了個時間差。我八點半去學習,十點半去吃飯——早飯午飯合一,然後再回去學到十二點半,共三個半小時。其他同學呢,多數都是學4個小時,然後吃飯,在宿舍閑聊。我不過是把她們閑聊的時間用來學習而已。

人往往在狗急跳牆的關鍵時刻,才會逼出自己的潛力,我當時真是挖空心思尋找學習的高招。比如我第一遍看專業書,用的是勾畫關鍵詞的辦法,每段最多不超過4個。看第二遍時,我就先根據關鍵詞回憶,如果能大概回憶出來,就略過,想不起來的地方重點鞏固。等考試前夕,我一個中午就能翻一本書。

我當時依然被頭痛困擾,記憶力很差,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理解即可。為了達到迅速理解的目的,我假設自己是書的作者,如果由我來寫,我會寫什麼?看之前先絞盡腦汁地猜,有時候居然能猜對一半,心裏特得意。猜中的地方不必特別著力,重點放在沒猜到的內容。這個猜測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我的思維高度活躍。用這個辦法看書,能很清晰地把握書的脈絡,我第一次有了提綱挈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