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許多家長要求孩子學外語必須把單詞記熟,天天聽寫,或者強迫孩子洗臉的時候都聽外語,我就想起自己學外語的另類體會。之所以想起這兩位老師,是因為他們的做法也代表了兩類家長截然不同的教育思路。
一、表麵上的嚴厲可能是暴力。那位漂亮的英語老師,說了那麼多苛責的話,出發點也是為我們好。她大概想不到,留在我們記憶裏的,不是英文,而是那些刻薄的話。每每想起,心中仍然不是滋味。許多家長不也是如此,恨鐵不成鋼,話說得越來越難聽,期冀孩子警醒,誰知道孩子卻對這些話耿耿於懷。也不要怪罪孩子,這種所謂的“嚴厲”,其實是語言暴力,無形的話,也會造成實實在在的傷害。
二、教育是春風化雨的工程。每當想起日語老師那種心照不宣的鼓勵,總是又感動又感激。誰會想到,這漫不經心的方式,竟然能激發出一個學生內心的強大動力。教育,說到底是春風化雨的工程,一點點地浸潤孩子的心,舒緩悠長地著力,默默無聲地等待。千百個日夜的醞釀,才能等來某一刻的巨變。
三、尊重孩子的方法。許多家長既要求結果,又限定過程。比如一定要孩子對著單詞表記得滾瓜爛熟,其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至少這個方法就不對我的胃口。不妨尊重孩子探索出來的方法,小平同誌早就說了——“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
以我自己的經曆來說,用功利的方式激勵孩子有用,但是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家長喜歡通過對比“鼓勵”孩子,總是用朋友或鄰居的孩子如何優秀來敦促孩子努力,其實,這種對比也是“麵子工程”,結果呢,培植了敵意,貶低了自己。或者告訴孩子現在好好學習,將來能考上大學,那時候如何賺錢如何風光。孩子日日辛苦,回報卻在十幾年以後,這漫長的等待讓人絕望。而且孩子往往還會產生一個誤解:眼下的時光隻是為十幾年後的那個目標服務的,除此之外別無價值。就算孩子最後達成了目標,還是逃不脫“表麵風光,內心彷徨”的處境。
學無定法。之前,老師總是特別強調預習和複習,我學數學沒有預習和複習,居然學得更好。我由此總結出,老師說的,都是常規的方法。其實,學習有法,但學無定法。每個人都可以因人而異地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後來,我就不再拘泥於別人怎麼說,總是試圖探索自己的方法。
等花盛開,看樹長大。我想,對待一個孩子,需要像栽花種樹一樣,靜靜等待它的伸展。這個過程,有急躁,有擔心,甚至還有恐懼,其中的漫長仿佛可以用自己的心跳來度量。但這就是成長,一切都有他自己的時間表,多澆水,多施肥,未必就會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