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成全(1 / 3)

崔妙慧出身清河崔氏,又是才貌俱佳,崔氏族中對她寄予了厚望,時人最重聲名,對於世家子弟和士族新人,有許氏兄弟的“月旦評”進行品鑒,而世家女郎們也一樣需要圈中權威的鑒評,才能抬高其身價。

故此崔氏族中一直以來都運用家族的力量,在各種場合對她讚譽有加,便如後世的炒作一般。故此崔妙慧在世家女郎之中的聲譽頗隆,一向被認為是被聘為世婦的最佳人選之一,否則當初陳順容也不會對織成極力渲染其入宮的威脅性了。

因了崔氏族中的暗中籌劃,她沒有成為任何一個世家的主婦,卻被選入宮中,名為臨汾公主的女官,實則是為了下一步嫁入曹家作準備。

陸或之死,雖然阻住了曹操封王,然而封為國公,加九錫,與所謂的異姓王也隻是一個名頭上的差異罷了。若有一日這天下改姓了曹,出身劉氏的臨汾公主,未必能在大妻的位置上呆上一生一世。此時出身最貴的側夫人崔妙慧,會有怎樣的前途,不言而喻。

也正因為此,崔妙慧的入宮,其實在整個世家之中,是令人暗中注目的。後來她所謂的“歿於大火”消息傳來,倒也令不少人嗟歎了很久。

杜源聞言,臉色不禁更陰沉了幾分,卻也隻好含糊道:“你我遠離鄴城,個中內情並不曾詳知。隻是聽妙慧說,她是無意中才逃得性命,我見她當時疲累,也未曾深問。”

其實嚴、樓、杜氏這三族,到了漢末並沒有進入權力中心,在鄴城的朝廷中也沒有什麼特別強大的靠山,頂多算是地方豪強和士族罷了。對於這樣秘密的內情,知之不詳,本能的也不敢多問。

樓驥沉吟片刻,道:“聽止修此言,難道崔女郎逃出之後,竟奔到了你的府上?”

杜源臉上一紅,他與樓嚴二人交好,又知道當初這二人也曾是崔妙慧的愛慕者,想到論聲名勢力,自己並不及這二人,崔妙慧卻偏偏來投奔了自己,又暗暗有些得意,道:“正是。”

樓驥還未開言,嚴宗卻先已跌足歎道:“止修,你好胡塗!崔女郎在她族中,昔日得到那樣的看重,如果隻是僥幸從火中逃得性命,為何不返歸族中,卻來投奔於你?自然是她擔心給家族帶來禍事,亦不為家族所容!你卻怎麼就敢收留了她?”

崔妙慧聽到此處,臉色已經又變得雪白。

這嚴宗昔日,在追求她的諸子中,是最為用心的。嚴子陵這一脈雖未曾做官,即使是皇帝相召也清高自守,然而畢竟曾是光武帝的朋友,而劉秀為了彰顯自己親民仁厚的形象,對嚴氏一族向來優容,加上數朝以來,嚴氏因為一直超然於黨爭之外,未曾受到什麼大的挫折,故此根基頗深,即使不能執掌朝政,還是頗有聲名的,當然也富有資財。

嚴宗從少年起,便以才名著稱,常常散發寬袍,形若仙人。追求崔妙慧時,也格調高雅,曾因她說了一句喜愛梅嶺的梅花,便將整座山嶺的梅花盡數移植送去。

又曾在大雪之夜,因為忽然思念起她的音容,遂不遠數百裏駕車前來,卻隻在崔府前吹了一曲洞簫,便飄然遠去。

漢末之時,依舊有戰國之風。一方麵恪守信義名節,另一方麵又極其富有人情味,並且有著浪漫主義情結。嚴宗這些舉動,非但沒有引起非議,還被認為睥睨世俗,頗有乃祖之風。

便是崔妙慧,其實也隻是一次扮作仕子,參加過嚴宗組織的一次詩會,對他並不了解。隻是被一個有名的才子如此大張旗鼓地追求,心中未始不感到竊喜。今晚被挾持前來,聽說他也在此處,曾一度以為自己更加有機會獲救,卻沒想到他一開口,便與傳聞中那樣清高的形象截然不符,不但對董真一再表示友善,甚至直白地認為杜源救她本身就是一種不當之舉。

此時心中失落驚慌,更甚於前,不斷想道:“從小族裏嬤嬤隻是教我,該當如何具備才藝,如何取悅男子,如何執掌庶務,如何交接貴人,我也隻道若是懂得了這些,便能視天下男子如掌中物,任意搓摩。沒想到這些男子涼薄無情,陰險狡詐,更勝過女子千百倍。這嚴宗便是如此,口不對心,可惡之極!”

又想道:“他當初曾聲稱,自我入宮,便覺天地頓失顏色,心懷難抒,故此生非崔氏婦不娶。外人聽了,隻道此人是何等的情深意重!誰知昔日聲猶在耳,如今遇到了我活生生的崔妙慧,卻連救我的心思也沒有半分!可是縱然如此,我除了憤怒傷心,又能奈他之何?”

想到此處,但覺心中難受,便似有一團綿絮堵在了胸口。

杜源聽了此言,卻有些急了,抗聲道:“我自然知道!否則我怎的不敢將她帶回洛陽?不過說來也當真可笑,從前總是聽人說,崔氏妙慧是何等聰明靈秀,不但堪作世家婦,便是母儀天下也絕不遜色。誰知她自請去幫我抓兩個民婦,卻將自己折了進去,先是為史萬石撞見,後又落入楊阿若手中!真不知昔日那些讚語,是何人厚顏而出!”

崔妙慧心中一顫,便似又被誰狠狠攥了一把。

嚴宗和樓驥互視一眼,樓驥便笑道:“崔氏族中自以為奇貨可居,想拿她換取一族榮華,自然是吹捧得越高越好。這些伎倆,哪個世家不曾用過?偏偏止修你當了真?”

杜源更是漲紅了臉,急道:“你二人若不當真,當初又如何對她苦苦追求?便是樓承俊你自己,昔日被人問及平生誌向,不也說過‘讀聖賢書,請天下命,為州牧守,娶崔氏女’麼?”

樓驥哈哈大笑,伸手卻摟過身旁美姬,在她吹彈欲破的粉臉上重重一擰,戲道:“不錯,我是說過娶崔氏女,可是她如今不被族中所認,還算得上崔氏女麼?若不娶崔氏女,頂多不過是讀讀聖賢書,卻談不上請天下命,更不可能為州牧守了。難道杜君就打算娶她麼?”

杜源見眾人臉上都帶著戲謔之色,終究是覺得有些掛不住,大聲道:“我也並沒有打算娶她!便是那日她平安歸來,我也不會帶她回洛陽,不過是記著些昔日舊情,又憐惜她美人將落風塵罷了,原就打算將她安置在那所別院田莊,費些米糧綢緞,將她養起來便是。你們不願沾惹麻煩,難道我杜源堂堂京兆杜氏嫡子,會娶一個來路不明的女子為妻?別說是大妻,便是側夫人、小妻也是萬萬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