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0多歲的職業規劃決定30歲後的發展前景(3 / 3)

一些年輕人看到此,就會變得憂鬱寡歡,認為自己不能施展才華,將來再無出頭之日。其實,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麵對現實。很多研究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學者都曾指出,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不妨跨專業找工作,隻要努力學習新的知識,願意克服各種困難,一樣可以在職場上獲得成功。正如下麵這位年輕人,就是你學習的榜樣。

林叢就要大學畢業了,原本是師範生的他,很想到一家學校就職,教自己的本專業物理。不過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他發現,要做個物理教師真的很不容易,而且越是臨近畢業,他就越是深刻地認識到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林叢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僅他們學校,物理專業的學生就有數百人,相比較傳統的“語、數、英”三大主課,哪有那麼多學校招聘物理教師呢?無奈之下,林叢想到了跨專業就業。

很快,林叢正式踏入了職場。他來到深圳,向一家空調公司投出了自己的簡曆。因為他的英語水平不錯,物理專業知識也學得很紮實,因此經過麵試,成功入職。雖然他的理想仍然是教師,但他沒有被現實所擊潰。兩年以後,他因為出色的工作業績受到上司的賞識,被順利提拔為市場總監,專門負責公司的部門產品推銷項目。

很多朋友問他,沒有去努力做老師是不是很遺憾。他卻說:“不,我從來不因為這件事而後悔。在這兩年裏,我的人生每一天都沒有浪費,工作不斷遇到新難題,讓我無時無刻都要學習、調整、進步。對內,我要負責攻克變頻器方麵的技術難關;對外,有時我還需要跟國外客戶協商采購價格。這種感覺和成為一名‘桃李滿天下’的人民教師一樣有成就感。在我的眼裏,盡管市場總監和我的本專業大相徑庭,但在這個崗位上,我同樣感受到了快樂!”

林叢的經曆,相信很多年輕人曾經都感受過。並且,如他一般成功的人士不在少數。所以,我們為何還要糾結於職業是否與本專業相吻合?

現在的社會就是如此,不是針對性的科技技能企業,錄取跨界生的比例非常高。在這樣的形勢下,跨專業就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隻要條件成熟,跨專業就業一樣能夠讓你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而且由於在進行跨專業選擇的時候,人們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對自身的條件有了更多的關注,因此也往往能夠幫助就業者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

因此,20多歲的年輕人,在進入職場時最需要考慮的問題不是專業,而是能否踏實地接受眼前的工作。能做到這一點,你同樣可以在職場中展現自己的鋒芒。

當然,跨專業擇業不是隨便擇業,它同樣有一定的注意事項:

1.突出輔修專業

現在很多企業,都很看重應聘者專業課程以外的能力。雖然有些職業對專業性要求不強,但如果你具有一定的相關專業背景,自然在求職中能更勝一籌。現在很多大學都開設了輔修專業課程,這對跨專業的學生應聘是很有幫助的。

因此,如果你對自己的未來有其他方麵的規劃,那麼就應抓緊時間在專業課以外選修或輔修相關課程,以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避免將來因為什麼都不懂而手足無措。

2.強化外語、計算機能力

盡管目前國家已經出台政策,大學生不必再經過外語四級考試才能畢業,但從就業形勢看,大學生英語四級甚至是六級證書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中高級口譯證書和托福、雅思成績也成為很多企業衡量求職者實際英語能力的標準之一。所以,多學點外語知識,這能夠讓你在跨專業擇業時把握主動權。

與此同時,對計算機的要求,各個企業也在逐漸提高。有的公司,還會要求畢業生至少通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或三級。所以,對計算機技能的掌握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

3.做好求職簡曆

所有人都知道,簡曆對自己很重要,它就是一個人的臉麵,代表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所以,如果簡曆做不好,很可能會出現用人單位連麵試的機會都不肯給你就把你給淘汰掉的情況。

針對此,我們必須根據自己所申請的崗位,對簡曆進行相應的調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突出自身優勢,讓麵試官從簡曆上看出來你為什麼要應聘這個崗位,你的優勢在哪裏,這樣會讓錄用率大大提高。

4.要敢於展現自己的才能

既然是跨專業就業,那麼在求職的過程中,跟大多數的競爭對手相比,你的專業技能無疑會處於劣勢。麵對這種情況,你就更需要著重表現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表達的能力和組織協調的能力。

5.別忽視實習機會

一般來說,現在的大學都會給準畢業生一定的實習期,這個實習期有時甚至長達一個學期。這正是年輕人為自己“鍍金”的好機會。因為有針對性地到單位實習不僅可以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實際應用,而且可以了解所在行業的形勢、需求等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對於自身的再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實習,你既可以提高個人交際能力,還會接觸到本專業以外的很多知識,這為正式走入職場提供了很多經驗,因此我們萬萬不可輕視。

6.畢業前就做好就業準備

如果你已下定決心在非本專業的行業中打拚,那麼在畢業前,你就要比別人先行一步,努力縮小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專業技能差距。你應該用更加開闊的視野來看待自己的專業,在學好第一專業的同時,要根據每所學校的學科特點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修一部分課程或選修第二學位,開闊自己的知識麵,珍惜學校提供的每一次專業實習的機會,在實踐中把書本上的知識理解、消化,使自己成為一個基礎紮實、知識麵寬、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良好發展能力的高級人才。

總而言之,跨專業並不可怕,很多成功人士的學曆並非是本專業,例如著名企業家馬雲,他的大學專業是英語,和商務毫無瓜葛。所以,我們不必因為跨專業擇業而感到恐懼,隻要你能夠正確麵對事實,在崗位上兢兢業業提高自己,那麼30多歲時,你同樣可以擁有一個讓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大企業未必有大前途

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眼中最大的一個問題不是從事什麼工作,而是究竟在哪個平台發揮自己。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兩難選擇:兩家公司都錄取了我,一個是知名大企業,有國內最大的發展平台,這會給自己不少的榮譽;另一個是小型私企,但老板人很好,公司團隊雖小但充滿了朝氣。這兩家公司我到底應該選擇哪一個?

也許,此時的你正麵臨著這樣的困惑。衝動之下,也許你會選擇了大公司。可是,大公司真的就一定適合你嗎?

李豫畢業於一所重點大學,因此在找工作時,把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那些大企業上。然而在求職的工程中,他卻被現實漸漸擊敗了。他發現,那些知名大企業的招聘展台前,自己連擠進人群到麵試官麵前露個麵的機會都不容易。後來,身邊的同學許多都選擇了進中小公司,但他還是“堅守陣地”,期望能夠在大企業中站穩腳跟。

一晃兩年過去了,李豫終於如願以償,進入了一家跨國集團任職。不過讓他失望的是,他的工作幾乎是完全模式化的,因為大企業早已建立了一套成熟的體製,自己隻能在規定的工作中表現自己。並且,大企業的分工非常明確,他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他部門。

一年後,李豫參加了同學聚會。還是個小職員的他,突然發現當年好幾個加入小企業的同學,此時都得到了不同層次的晉升。李豫看了看自己這些年的經曆,突然懷疑起當初的選擇來。

年輕人誌向高遠自然是好事,但是這不等於我們一定要進大企業才能證明自己。很多年輕人,甚至那些已經有了數年工作經驗的人,依舊喜歡往大城市裏的大公司裏擠,好像一旦成功就可以前途大好一樣,甚至將其作為證明自身實力的資本。我們不知道的是,大公司好處固然多,可競爭畢竟激烈,身在大環境,人的磨合期也更長。

所以,現在很多人力資源專家並不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進大企業。我們完全可以量體裁衣,去中小型公司全麵磨煉自己。

當然,也有很多人不會有這樣的困擾,因為在他們的眼裏,大企業就是比小公司好,進入大企業就是要比在小公司“混日子”更有前途一些。但實際上,這根本就是內在的虛榮心在作祟罷了。其實,在選擇公司的過程中,你要知道,大企業雖然優勢很多,但同樣也有自己的劣勢,盲目追求加入大企業往往會害了你。

也許,你想深入了解不必刻意追求大企業的原因,那麼我們就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解讀:

1.競爭過於激烈,晉升機會很小

通常來說,大企業的員工能力都比較高,因此,我們不可避免地將會陷入激烈的競爭中。誠然,在這些優秀員工身上,你自然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是當他們變成你晉升之路上的競爭對手的時候,你便會發現他們比你想象的還要厲害得多。大企業就意味著大壓力,沒有人會同情你、可憐你,甚至有些對手還不惜選擇惡劣的手段對你進行打壓。工作資曆尚淺的你,自然很難應付這一切,結果讓工作激情大大降低,晉級之路越走越難。

2.福利完善,但不是20多歲的人應該考慮的

不可否認的是,相比小企業,大企業的福利保障等方麵做得很完善。他們一般不會斤斤計較蠅頭小利,加班費和補休一樣都不少,通信費、交通費,隻要和工作有關的開銷,都能報銷,甚至有些公司連午飯都會替員工買單。在這種環境下工作,人人都會比較舒心和安逸。

然而,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安逸絕對不是選擇單位時的優先考慮因素。因為,我們是剛剛畢業踏入社會的“菜鳥”,沒有任何享受的資本。因此,大公司這些物質上的優勢往好了說可以解除員工的後顧之憂,讓員工能夠把絕大多數的心思都花在工作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待遇往往會使年輕人在潛移默化當中消磨鬥誌,變得每天得過且過,再也沒有上進心。

3.組織係統過密,限製自身發揮

我們都知道,大企業有大企業的管理方法,但通常都是非常龐大和複雜的。在大企業可以接受正規、科學的管理,對於年輕人是很有益處的。不過可惜的是,正是因為組織係統過於嚴密,員工工作範圍變得相當狹窄,內容單一,每個人所負責的往往都是單一的、重複性的工作,這對於保持員工的創新意識無疑是極其不利的,尤其是對於年輕人的全麵發展。

4.過於死板,按資排輩,導致發展空間不足

大企業是一部大機器,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個零件。因此,擁有較大規模的企業無不強調團隊的作用,注重團隊合作和團隊之間的溝通,把培養團隊意識提高到企業文化的高度。但是,在有利於培養團隊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同時,大企業人員崗位相對固定,工作不斷重複。有句話說:在大公司的10年經驗,可能隻是一件事在10年中被重複了10次而已。

這樣的工作,無疑大大限製了年輕人的發展。越是大公司,等級製度相對就越是嚴格,論資排輩的現象非常嚴重。在大公司裏,員工提升時嚴格按照從低級到高級職位遞升的順序,這種升遷規則,會嚴重壓製那些資曆不足但個人才華和能力上較為突出的人的發展前景。

要記住,20多歲的人之所以走入社會,並不是僅僅為了名頭,所以,我們完全不必把自己限製於“隻進大企業”的思維中。否則,你的進步將會極其緩慢。到了30多歲時,還在大企業當小職員的你,也許會非常後悔當年這個不理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