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0多歲的職業規劃決定30歲後的發展前景(2 / 3)

努力是基礎,天賦是上層建築

從進入小學的第一天,我們都在接受著這樣的教育:“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誌者事竟成”。當我們在20多歲時徹底踏入社會後,又被灌輸“努力就能成功”等成功理念……

總而言之,“努力”是我們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仿佛隻要努力,就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如果你失敗了,那一定是你還不夠努力的原因,然後就會有人站出來告訴你:“千萬別放棄,成功就在你看得見的地方。”“你再加把勁,你就能成功。”

可是我們沒有看到,其實這個世界上比你努力的人還有很多。然而成功的人,卻永遠都是寥寥無幾。我們熟悉愛迪生的那句話:“成功來源於99%的汗水外加1%的靈感。”可是,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隻是愛迪生的前半句話,這句話的後一半是:“但很多時候這1%的靈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陳海燕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教育投資連鎖公司下屬的一家中學擔任主課教師。除了正常的教研工作,陳海燕還主動承擔起了網站編輯和幼兒園活動策劃等工作。

不過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陳海燕卻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收獲,甚至她還覺得很不開心。因為這裏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讓她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學校對老師的教學方式都嚴格要求,讓她難以發揮自己的教學風格。她試著去調整,可無論如何也不能令人滿意,總感覺和整個環境都有所脫節。

這時候,她自然想到了跳槽。這時候,她的朋友們依次勸她,說教師的職業非常好,隻要自己能堅持,就一定會獲得成功!甚至朋友還對她說:“其實你很適合做教師的,等著看吧,隻要你努力,那麼優秀教師的稱號一定屬於你!”

在朋友的勸說下,陳海燕又堅持了一年。不過,即使她如何努力,她依舊無法在教師的崗位上取得任何突破。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她毅然跳槽到一家教育發展投資公司做市場專員,開始時每天都要往外跑業務。

說來也怪,到了新崗位的陳海燕,進步卻非常明顯。她隻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成為公司的業績標兵,升職做了主管。後來陳海燕又被安排到市場部,擔任市場部經理助理,在這個階段,她開始全麵接觸市場工作,工作激情和績效非常高。

在助理的位子上,陳海燕做得非常出色,因此受到了企業高層的欣賞,尤其是在市場策劃方麵顯示出了過人的能力。3年後,她被公司提升為市場部經理,前途一片光明。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陳海燕依舊在中學裏教書,那麼即使她花費200%的努力,到頭來依舊隻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一旦學校需要裁員,也會從她這個似乎永遠不能進步的“菜鳥”動手!所以,她果斷選擇了離開,重新選擇了一個更加適合自己,更能發揮自己才華和天賦的職業。

不可否認,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努力,但這絕不等於努力就一定會成功。就像讓你從小訓練110米跨欄,無論你如何努力,恐怕也很難能夠取得劉翔的高度!在很多時候,你缺乏那1%的靈感,無論你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勞。努力的確可以讓你優秀,但隻有再加上天賦,你才能成就卓越。努力奠定了你在一個行業中的下限,努力是基礎;天賦決定了你在一個行業當中所能達到的上限,天賦是上層建築。

當然,天賦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玄幻之物”,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隻要你能將其發掘,那麼你同樣可以取得驕人的成績。隻要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那麼就自然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1.管理能力的天賦

通常來說,具有這種天賦的年輕人,追求並致力於工作晉升,傾心於全麵管理,掌握更大的權力,可以跨部門整合其他人的努力成果,他們想去承擔整個部分的責任,並將公司的成功與否看成自己的工作,肩負重大的責任。如此給自己定位的人往往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在管理之路上走得更遠,而且無論你從事任何工作,都可以把管理工作作為你今後追求的目標。

2.創造型的天賦

創造型的天賦表現,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天馬行空,思維能力極強,並善於打破常規。追求創造型定位的人,對於崗位的最大要求是要有自主權,以便能夠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幹。但是,這不是他們的主動權與價值觀,有創造空間才是他們追求的主要目標。

3.技術職能型的天賦

通常來說,擁有技術職能型天賦的人,有時不會顯得那麼張揚,但會在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中格外努力。他們對自己的認可來自他們的專業水平,他們喜歡麵對來自專業領域的挑戰,而且不喜歡從事一般的管理工作。如此為自己做出定位的大多是技術工人、工程師等專業性極強的技術型人才。

4.自主型的天賦

自主型的天賦,最大特點便是崇尚自由,不願受約束。這種天賦的人,往往喜歡過一種自由隨性的生活,以追求能施展個人職業能力的工作環境為目的。有時候,他們甚至寧願放棄提升或工作擴展機會,也不願意放棄自由與獨立,這是由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的。這樣的人,在攝影、美術等藝術領域,會有著不錯的發揮。

總之,無論從事哪一行,無論我們的興趣在哪裏,我們都要記住:努力是後天的,是主觀的,是可以人為決定的;天賦是先天的,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在選擇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們應該優先選擇更加能夠使自己的才華得到施展的崗位,這樣一來,你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達到事業成功的巔峰。

職場沒有冷熱門,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參加過多次招聘會的年輕人,一定會發現這樣一種態勢:有些單位的招聘展位附近被應聘者圍得水泄不通,而另外一些招聘展位則是門可羅雀。事實上,這就是“熱門行業”和“冷門行業”之間的差別。所有的年輕人,都渴望能夠躋身熱門行業,離冷門行業遠一點。但是,熱門行業真的能夠讓人成功,冷門行業難道就隻能埋沒人才嗎?

年輕人選擇行業,最應遵循的應當是這種職業是否適合自己。隻要自己有能力掌控,那麼所謂的冷門,其實一樣可以讓你發揮長處,讓你贏得精彩人生。

19世紀的美國,是一個全民淘金的年代。當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發現了大金礦,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民眾前往淘金,所有人認為,隻要參與進來,就獲得了發財的機會,因此淘金熱情極為高漲。

有一個年輕人,同樣也是一名淘金者,不過,他的能力有限,因此從來沒有淘到一點金子。沮喪的他,每天都悶悶不樂。

就在他準備打道回府之時,這位年輕人突然發現,當地的山穀裏氣候幹燥、水源奇缺,尋找金礦的人都苦於沒有水喝。於是他想到:“淘金不適合我,可是賣水適合我!可能我的眼光不行,但是對於水不會也弄不好吧!”於是,他用淘金的工具去挖掘水源,從遠方引入河水,然後經過過濾,再挑到山中賣給那些淘金的人。

看到他的這個舉動,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來,認為他這是瘋了。可是,正是這個“傻子”,卻在很短的時間裏賺取了6000美金,這在當時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而那些淘金的人,卻都一無所獲,很多人甚至還因此丟掉了性命。這個少年,就是美國巨富——亞默爾。

亞默爾的經曆告訴我們,能讓自己成功的並非是熱門,隻要能夠適合自己,冷門其實也無妨。因為對於你來說,所謂的“冷門”正是熱門!

所以,20多歲的年輕人在找工作時,不要總想著“熱門”,誤以為隻要跨入其中,這輩子就沒有問題。事實上,最新公布的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藍皮書》顯示,本科就業排行榜前10位的並不是那些所謂的熱門專業。排在第1位的是地質工程,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達到了100%。金融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3個專業以98.6%的就業率並列排在第2位。在主要高職高專就業率排行榜中,油氣儲運技術專業排在首位。

此外,《藍皮書》還推出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十大“紅牌專業”。所謂“紅牌專業”指的是那些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專業中綜合考慮的前10個專業。其中法學、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國際經濟與貿易位列其中,這些專業絕大部分都是人們眼中的所謂“熱門專業”。

所以說,行業選擇,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當然,不僅是那些尋找工作的年輕人,開始創業的年輕人同樣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雖然現在的行業類型非常多,給了我們更大的選擇餘地,但這不等於我們可以盲目投資,否則你的事業就可能陷入泥沼,因為你並不了解該行業中的各種規則,與其他人相比,你自然難以獲得先機。所以,無論選擇何種行業,最重要的就是——這是最適合我的,這是我最了解的。

作為全美最大的中文書店,長城書店在海外華人的圈子裏可謂大名鼎鼎,更是美國休斯敦華人社區中一塊響亮的招牌。店內擺滿了中英文書籍,有文史哲、金融管理、宗教、人物傳記、醫療保健、工具類圖書及最新音像製品,也有為就讀於美國中文學校的學生們提供的課本,還有一些富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字畫、文房四寶和工藝品。

長城書店之所以如此成功,就在於創始人王先生對於圖書行業的喜愛和熟悉。王先生熱愛圖書,並且在外文局工作了很多年,幾乎每一本關於中國的英文圖書都經過他的手,在圖書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以說,書籍行業是王先生的老本行。

與此同時,王先生對書籍的出版、印刷、發行等各個環節十分精通,因此經營一家書店,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難度很大的事情。

如今,長城書店在美國的名氣已經越來越大,曾舉辦過“天津津版圖書展”、“三鄉風情書畫展”、“中國雲南重彩畫畫展”等,從而奠定了“全美第一”中文書店的地位。

無論是工作還是創業,講究的就是揚長避短,絕不在自己不適合的領域過分留戀。當所處的行業是自己所熟悉和擅長的,你就會知道自己該怎麼發展,同時明白自己應該打造出什麼樣的特色。這樣一來,你就會比別人顯得更有競爭力。所以,別太在意熱門冷門,也許你的長處就在冷門,那麼做下去又有何妨?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絕對的“熱門”與“冷門”。各行各業為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急需各種專門人才。也許你適合的崗位,恰恰就是冷門、偏門。找工作,獨立創業,絕不能簡單地從“冷門熱門”出發,而是要綜合考慮自己的特長和未來的發展前景。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能不能成功不止取決於專業,更要看你自己。

成功源於恰當的選擇,隻有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才是正確的選擇。就如著名科學家達爾文,他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隻知道打獵、捉狗、捉耗子。”然而,達爾文卻堅持做最適合自己做的事,最後,他終於發表了影響深遠的《物種起源》一書。

身為20多歲的年輕人,牢牢記住這句話吧:“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跨專業,不可怕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如今20多歲的年輕人,大都有了進入高等學府曆練的機會。因此,各個專業的人才也都不在少數。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可以說是找工作的理想境界,很多人在走出校門後,都希望找到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

然而,由於社會分工的明細,也許你未來所從事的職業,並不一定就是你的本專業。更何況大學裏的專業課中,理論知識居多,大多數時候都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因此真正能夠找到對口工作的人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