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20多歲的健康意識決定30歲後的身體狀況(3 / 3)

就這樣,陳誠按著自己的理解幹了下去。沒過3年,他就因為成績斐然成為整個公司的一把手。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就在他走馬上任的第三天,他卻因為心血管破裂住進了醫院。

醫生檢查後發現,正是因為長期睡眠不足,導致了陳誠的血壓極其不穩定,心髒有著嚴重的隱患。一旦遇到突發事件,身體就會迅速崩潰。而頭個晚上,陳誠就是因為應酬到了4點才導致急性病的出現。經過搶救,陳誠雖然保住了命,但卻成了一動也不會動的植物人。

長期睡眠不足,導致陳誠成了植物人,這是多麼聳人聽聞的事情!所以,我們必須保證好睡眠質量。一場好覺起來,我們總會感覺神清氣爽;睡眠不足的時候,我們總會覺得疲憊委靡。可見睡眠的充足與否,直接影響著人的精神狀態。而人的精神狀態,又直接關係著人的健康。熬夜或者長時間的睡眠不足,則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讓身體無法恢複能量,甚至可能導致人的精神崩潰,進而引起自殺。

不過通過調查發現,如今睡眠質量不佳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北京的一家衛生部門在一次“健康睡眠”的谘詢活動中發現,在前來谘詢的人群中,35歲以下青年谘詢者竟然占到了40%,而這些年輕人普遍都存在失眠或者睡眠質量欠佳等問題。這與其他衛生部門的調查結果大致相同。參與調查的專家一致認為,現代青、壯年人的睡眠問題日趨嚴重,因此保持充足的睡眠變得尤為重要。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保證睡眠?是不是睡得越長越好?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柯立普克對100萬名美國人進行了長達6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每晚平均睡7~8小時的人壽命最長,睡眠時間超過或低於這個平均數愈多的人,提早死亡的可能性就愈大。那些每晚睡眠不足4個小時的成年人要比那些每天睡眠正常的人的死亡率高出180%。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隻有適當的睡眠才可以有助於延長人體壽命。

所以,我們在重視睡眠的同時,也別陷入對睡眠的誤區。為了達到良好的睡眠效果,我們可以在睡覺前做一些準備工作,來幫助提高睡眠質量,比如,睡前用熱水燙燙腳、對身體進行按摩、喝點熱牛奶等都有助於睡眠質量的提高。此外,人們最好在11點之前睡覺,因為身體的各個器官修複的時間大都在半夜或者淩晨。隻有在這個時間裏保持熟睡,才能最大限度地緩解疲勞,修複身體。

提倡在11點之前睡覺,這是有科學根據的。下麵是在夜晚時分人體內髒的休息時間列表。了解這些,你才能明白為何提倡早睡早起:

1.淋巴係統排毒時間:晚上9~11點。請保持心情放鬆。

2.肝髒排毒,晚上11點~淩晨1點,需在熟睡中進行。

3.膽的排毒,淩晨1~3點,需在熟睡中進行。

4.肺的排毒,淩晨3~5點。咳嗽的人在這個時間容易咳得劇烈,因為這是肺在排毒。所以這時候不要吃止咳藥,以免抑製了肺部的排毒。

5.脊髓造血,半夜至淩晨4點,需在熟睡中進行。

大自然的法則嚴格而細致,任何試圖更改生物鍾的行為,都隻能給身體留下各種莫名其妙的疾病。而當你發現生病的時候,健康早已離你遠去再難追回。所以,保證健康,從睡眠做起,請改變熬夜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吧。

勞逸結合才是正道

我們都知道,想要高效地完成一件事,就必須保持頭腦的清醒。否則,就算我們花費再多的時間,效果也會很差。磨刀不誤砍柴工,先讓頭腦清醒再去工作,有時這反而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如何才能獲得清醒的狀態?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息。一個人隻有休息好了,才有可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休息絕對不是浪費時間,24小時渾渾噩噩地做事,一定不會比12個小時全神貫注地做事產生的效果好。換句話說,勞逸結合,有勞有逸,這才是創造明天的最佳途徑。

可是,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有幾個能懂得這個道理?沒日沒夜地辛苦,隻為了明天可以得到更高的工資;沒日沒夜地勞累,隻是為了下一刻老板的讚賞。奮鬥沒有錯,但是不顧身體,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因為我們奮鬥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等到30多歲時,你發現因為不懂勞逸結合,結果導致自己“未老先衰”,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桑德勒是美國加州的一位律師,工作非常認真,因此獲得了應有的地位和財富。然而,當他的事務所越做越大時,他卻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自己患上了失眠。每天晚上,桑德勒都無法安然入睡,盡管他已經非常疲憊,可依舊無法入夢。

因為律師執業的緣故,桑德勒平常休息的時間不多,他很少和朋友們聚會,更沒有和妻子一起旅行過,每天都在大量的卷宗中疲於奔命。他的妻子勸他:“你別這麼拚命了,你看你總是忙,晚上也不睡覺,飯都不怎麼吃,比過去瘦了好幾圈!”

看著鏡子裏的自己,桑德勒幾乎認不出了自己。當年那個意氣風發、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如今看上去卻像50多歲。桑德勒感到很憂慮,他不知道該怎麼調整自己,於是每天隻能靠工作麻痹自己,到了晚上也不願意停止。因為無論怎樣,他都感到有那麼多壓力,客戶的指責,對方律師的刁鑽,這讓自己怎麼能睡得著?!

漸漸地,桑德勒的精神狀況越來越差,就連事務所的其他同事也都勸他讓他好好放鬆一下。可是桑德勒認為,事務所是自己開的,要是自己不抓緊,那一定會出大問題。就這樣,桑德勒每天都是工作,一個星期下來,他睡覺的時間居然隻有10個小時!

終於有一天,桑德勒在法庭上昏了過去。後來醫生告訴他,因為長期失眠的緣故,他的精神狀況到了崩潰的邊緣,甚至威脅到了生命。一下子,桑德勒嚇壞了,趕緊下放職權,並和妻子到墨西哥旅遊了一番,這才漸漸恢複了健康。從這以後,他再也不敢疲於奔命,而是在勞累之餘會與妻子、朋友一起放鬆。而他的失眠,竟然也就因此不治而愈!

人的身體如同一部機器,需要加油,需要停機冷卻。注意工作中的調節和休息,不但對自己的健康有益,對工作也是大有好處的。

為什麼勞逸結合會對工作如此重要?因為無論是誰,一旦工作過久,自然就會產生疲倦,厭煩也會逐漸入侵,這時如果不改變一下工作的步調,很可能會造成情緒不穩定、慢性神經衰弱以及其他疾病。

所以,在緊張之餘,我們一定要學會放鬆。當然,放鬆不一定要休息,其他方式同樣可以收到類似的效果。比如從腦力勞動轉換去做幾分鍾體力勞動,從坐姿變為立姿,繞著辦公室走一兩圈,都可以迅速恢複精力。反觀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卻正是因為不懂得勞逸結合,結果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例如,曾經的愛立信中國區的總裁楊邁,正值壯年猝死,心與力的衰竭就是“最後的殺手”。成功人士考慮的問題太多,放鬆的時間太少,不知不覺中,自己的元氣逐漸流失,導致了疾病乘虛而入。

健康的範圍很廣,包含了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心理有問題,自然會導致身體出毛病,例如心髒病、高血壓等;身體有了疾患,心理自然也出現紊亂,最終發展成抑鬱症。所以,為自己的身心健康著想,適當地放鬆自己的緊張心情,給自己一個相對平靜的空間,在工作之餘可以盡情放鬆,否則靈丹妙藥也不能挽救你的生命。

有一年,某行業巨頭相聚於一處度假村,舉行高峰會議。每到會議休息時間,所有公司的老總便回到自己的房間,不是和助手商議方案,就是研究其他公司的資料,忙得團團轉。

然而,有一位老總卻顯得很特別,他似乎從不為會議而緊張,總是獨自一個人邁出會議室。他或是欣賞奇花異草,或是在度假村的忘憂湖散步,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看到這樣的人,其他與會人員自然是議論紛紛。他們覺得,這位老總很不重視這次會議,總是貪戀山水美景,卻忘了自己公司發展的大事。

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輪到會議發言時,這位看似清閑的老總卻滔滔不絕。他思維敏捷,精力旺盛,侃侃而談,一直是峰會的焦點人物。會議結束時,有位老總好奇地問他說:“平時總見你漫不經心、遊手好閑似的,可一到會議時,你就精神百倍,咄咄逼人,你是不是吃了什麼靈丹妙藥?”

其他老總的話,讓他哈哈大笑了起來。他說:“是的,我的確是吃了靈丹妙藥,那就是忙中偷閑,去散步、去賞花。在這段時間裏,我的大腦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因此,這會議我是越開越精神呀!”

強迫自己無休止地工作,這會讓人陷入一種病態心理。這種人拒絕休息,公文包裏塞滿了公文。如果讓他們停下來休息片刻,他們會認為純粹是浪費時間。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如果經常將公文包帶回家繼續挑燈夜戰,這隻會產生反效果,使人越來越沒精力在白天處理好事情,也會使人們減低在辦公室裏把工作做完的衝勁,因為總是在想:“如果白天做不完,我可以晚上做。”久而久之,就會養成拖延的毛病。這就是不懂勞逸結合的下場!

為了讓工作高效化,更為了自己的健康,總是疲於奔命的你,趕緊學會放鬆吧!莫要等到30多歲時,再後悔現在的生活狀態!

適當釋放壓力,保持健康心態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同時,也會遇到陰雲密布的時刻。所謂“陰雲”,正是因為壓力而感到的疲勞。正如倘若天空永遠都是陰雲密布,那麼世界上的一切都會滅亡。如果我們匆匆幾十年總被一個“累”字包圍著,那豈不活得太冤?為何不讓自己活得輕鬆點,讓生活的節奏過得平衡一點,讓自己更灑脫一點?更何況你不過是個20多歲的年輕人,為何要讓過多的壓力充斥生活?

英國是一個懂得享受生活的國家,英國人都懂得放鬆的道理。一位英國經理人就曾說過:“當我脫下外套的時候,我的全部重擔也就一起卸下來了。”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被家人、朋友圍繞著,耳邊充斥著各種讓人煩悶的噪聲,整日忍受著繁忙的工作,被家庭瑣事無盡地折磨,每天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那麼你真的應該規劃一番自己的生活,去旅行、去玩樂,讓自己徹底放鬆一下。

張鳳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個人資產達到數千萬。可是,她依舊每天陷於疲憊之中,不是出國談生意,就是在企業內盯著各個環節,幾乎沒有任何屬於自己的時間。一轉眼,她已經35歲,可是她還沒有結婚,因為她實在太忙了。

看著身邊朋友的孩子一個個都到了上小學甚至上中學的年齡,張鳳終於感到,自己是那麼疲憊,人生再沒了一點樂趣。就這樣,在事業的壓力下,她終於無法忍耐,甚至做出了自殺的行為。

朋友們將自殺未遂的張鳳送到醫院,同時,還為她找來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大師,請他為張鳳指點迷津。

當張鳳對大師說完自己的困惑後,大師對她說:“魚無法在陸地上生存,你也無法在世界的束縛中生活;正如魚兒必須回到大海,你也必須回歸安息。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張鳳艱難地從床上坐起,堅定地說:“大師,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你看現在的我,怎麼可能放棄自己所有的一切,進入山中修煉,才能實現自己心靈的平靜?要知道,這個企業是我辛辛苦苦打拚出來的,還有很多工人要指望著我吃飯。我要是走了,那他們怎麼辦?這不是更加讓我痛苦嗎?”

大師笑了笑,說:“你誤會了我的意思,我並沒有讓你選擇歸隱山林。”

張鳳說:“那大師您的意思是……”

大師說:“對於這份事業,你當然要繼續,畢竟這關乎許多人的幸福。但是,你也要學會回到心靈深處。當回到內心世界時,你會在那裏找到祈求已久的平安。除了追求生活上的目標外,生命的意義更值得追尋。”

出院後,張鳳聽取了大師的意見,逐漸將生意交給了其他人打理,而自己則參加了高爾夫俱樂部。同時,她還積極參與慈善事業。沒過一年,她的情緒平靜了許多,再也沒有因為公司的事情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

我們要明白生活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得到財富、得到地位。在保證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追求內心的快樂與滿足,而不是在疲勞中度其一生。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必須學會脫下乏味和疲勞的外套。即使我們隻是個普通的小職員,也不必為了追求財富而讓自己陷於疲勞之中。

其實,真正的成功者,都會懂得在工作之餘為自己尋找快樂。例如大發明家愛迪生,他總會在實驗中用兩三句詼諧的笑語逗得所有人哈哈大笑;而林肯更勝一籌,他能在事態嚴重、大家精神緊張、麵臨很大壓力的時候,用詼諧的語言或幽默的舉動將陰雲密布的局麵衝破,以使大家心情鬆弛、思想活躍,尋找出解決難題的最佳方案。所以,學會適當釋放壓力,這才是保持健康心態的法則。

具體來說,以下這幾種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釋放壓力:

1.保持生活的秩序性

充滿秩序的生活,會讓一個人的心情愉悅,同時頭腦清醒。例如,每天下班前整理好辦公桌,定期清理電腦中的文件和電子郵件,這都是非常必要的。試想,光是看見桌上堆滿了報告、備忘錄和要回的信,誰會感到輕鬆?這樣一來,壓力自然不請自來。

另外,家庭生活也不能輕視,即使年輕的你尚未成家立業。事業的成功與否和家庭生活有直接的關係,一個從容的早晨、一頓豐盛的早餐也許就決定了我們一天的心情和工作效率。沒有人會覺得蓬頭垢麵、饑腸轆轆地趕去上班會是一件很好的事。

2.盡可能表現出開心

每天進入辦公室前,你應深深地吸一口氣,將之前的鬱悶徹底吐出。你還可以把眉毛揚一揚,使自己高興、振作起來後,再走進辦公室。行為影響情緒,經常這樣做,人就會變得比較快樂。

業餘生活中,你也盡量讓自己進入快樂的狀態。你可以多聽音樂,讓優美的樂曲來化解精神的疲憊。輕快、舒暢的音樂不僅能給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鬆。

當然,完全沒有壓力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倘若一點壓力也沒有,那麼人反而會陷於空虛的情緒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會染上抑鬱症等疾病,這同樣不利於身心健康。隻有將壓力確定於一個適當值,同時定期釋放,這樣我們才不會活得疲憊,才會在健康的狀態下為了10年之後的精彩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