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看事業(1 / 3)

第三篇 看事業

——35歲前要有看清事業的長遠眼光

事業,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要放在事業上,為之努力,為之奮鬥。事業好了,生活就會過得富足美滿;事業差了,難免就會悲苦窮困。事業雖不是全部,但卻對一個人的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35歲前擁有看清事業的長遠眼光,將會讓你受益終生。

眼光10 規劃職業方向,看清發展道路

找準了方向,路才能走得順,走得遠,這個道理誰都懂。想在職場中有所發展,做好職業規劃是重中之重的事,如果你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那麼很容易就會誤入歧途。

成功源於合理的職業規劃

中國有句古語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男人選錯了從事的行業,和女人嫁錯了丈夫一樣,都是要後悔一輩子的。把這兩者相提並論,主要是為了凸顯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總有很多人天真地認為自己不需要做什麼職業規劃,他們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幹什麼不都是混口飯吃嗎?”但事實上,如果一個人沒有意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那麼在日後的工作中必然會吃到不小的苦頭。

有人說:“人生的悲劇說穿了就是選擇的悲劇,隨便地選擇將會失去更好的選擇。”這句話放在職業規劃上是再合適不過了。在進行職業規劃的時候,即使有那麼一點點的偏差,都可能導致今後的人生之路差之千裏。職業規劃的重要意義,正在於此。

張強是一所名牌大學計算機專業的高材生,他沒有像其他的應屆畢業生那樣麵臨找工作難的困境。在他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就有一家大型外企向他發出了聘請函,請他到公司的研發部門工作。另外,還有幾家頗有實力的私營企業也表示願意給他一個職位。

但是,張強卻覺得再大的企業也沒辦法給自己提供一份絕對穩定的工作,而且在企業中工作壓力相當大,他擔心自己不能很好地適應。仰仗著名牌大學高材生的資曆,張強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在政府機關中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於是,張強斷然回絕了這些企業的邀請。

幾經波折,張強終於在一家中央直屬機關找到了工作。雖然說工作穩定,但張強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他發現機關裏的工作很枯燥。上司給張強安排的是統計和整理數據的工作,這與他所學的專業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而且這種工作非常瑣碎,幹起來十分累人。

張強是那種思維特別活躍的人,腦子裏常常會有一些奇思妙想,但在規章條令嚴格的政府機關當中,他很少有發揮的空間。於是,張強一腔的工作熱情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消磨在那些枯燥繁瑣的工作之中,他變得越來越消沉,工作上也不斷出現失誤,為此常常被上級領導嚴厲批評。

在這裏工作幾年後,張強原來的專業知識已經被他忘得一幹二淨,而現在的工作也沒有做出應有的成績。後來,在機關的一次人事調整中,他被迫“下崗”了。這時,張強才實實在在地認識到了當初沒有為自己認真做好職業規劃是多麼愚蠢的行為。

他想,如果當初自己選擇職業的時候沒有盲目地想要找什麼“鐵飯碗”,而是製訂出一份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那麼也許今天的自己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張強這幾年在政府機關工作的經曆無疑是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而這一切都要歸咎於他沒有認真去做職業規劃,他盲目地認為所謂的好工作就是類似政府公務員一類的工作,忽略了自身的興趣、天賦和專業等相關因素,結果親手把自己推進了火坑。

35歲之前,你一定要對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有一個清晰的規劃,切不可像張強一樣,糊裏糊塗就選擇了工作,又糊裏糊塗地幹了好幾年。人的一生不過數十個春秋,經不起如此折騰,你的一時糊塗,很有可能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

所謂隔行如隔山,年輕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進行篩選。世界上沒有樣樣精通的全才,你在一個領域有天賦,不代表在其他領域也有天賦。所以,找對職業,進入自己擅長的領域,將會對你的職業發展大有裨益。

黃繼林是一家公司的財務經理,在業界有很高的知名度。2009年,黃繼林的堂弟李楷開了一家化妝品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李楷盛情邀請黃繼林擔任公司的銷售部經理,卻被婉言謝絕了。黃繼林說,自己的性格比較平和、穩重,適合當財務,卻不適合做銷售。

可惜的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黃繼林這麼高的覺悟,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並不去關注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一些在某一領域做得相當出色的人,常受薪金、職位等的誘惑離開自己最為擅長的行業,投入另一看似誘人的職位。結果,這一職位往往不能為他們帶來成功,相反很多人的事業還開始走下坡路。

有句話叫做“一招棋錯,滿盤皆輸”。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假如你找了一個別人都說好但卻不適合你的伴侶,那麼你一生的幸福感絕對會大打折扣。盡管你可以選擇離開她(他),但你曾經為此付出的時間、財力,特別是情感將會影響你的一生。盲目地找工作、換工作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在你頻繁更換工作的過程中,損耗的不僅僅是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會讓一個曾經充滿希望、抱有夢想的人失去信心和勇氣。

在35歲之前,你應該擦亮自己的眼睛,用長遠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看清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隻有做好了合理的職業規劃,你的人生才不會偏離軌道,你才有可能在事業上獲得更高的成就。

興趣往往是成功的基礎

歌德說:“哪裏沒有興趣,哪裏就沒有記憶。”在職業生涯規劃中,興趣同樣是重要的參考因素。

如果一個人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那麼他就會倍加努力,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也能保持心情愉快;相反地,如果讓一個人去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一天兩天或許還可以,時間一長就會感到索然無味,工作效率也會大大下降。

興趣是成功的重要推動力,它能將你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使你長期專注於某一項工作之中,直到最終取得成績。35歲之前,你不僅需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更要發現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相符的職業,如果你有幸找到了這樣的工作,那麼你接下來的職業前景就充滿了光明。

查理·斯瓦布出生在賓夕法尼亞的一個山村裏,他曾經隻是一位卑微的馬夫,但後來卻成為了美國著名的企業家。

小的時候由於家裏清貧,斯瓦布隻受過短短幾年教育。15歲那年,他就孤身一人在賓夕法尼亞趕馬車謀求生路。

兩年後,他謀得了一個工作,每周隻有2.5美元報酬。但他並沒有計較薪水的多少,而是認真對待這份工作,將自己的興趣完全投入其中。在這裏,他努力地學習著技術,追求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盡善盡美,並且決不犯一些低級的錯誤。

沒過多久,斯瓦布就成為了卡內基鋼鐵公司的一名技術工人,而當時他的日薪也隻有1美元。盡管薪水依舊不高,斯瓦布卻還是熱愛自己的工作。他刻苦學習本專業的知識,並虛心向他人請教,每天都能獲得一點進步。很快,斯瓦布就開始在公司中嶄露頭角,他先是被升任技師,緊接著又升任總工程師。

職位提高了,斯瓦布對待工作的態度卻沒有改變,他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每份工作,並試圖從中獲取樂趣。後來,他被任命為卡內基鋼鐵公司總經理。

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他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恐怕連他自己也沒那麼想過。他隻是從一個平凡的工作做起,將自己的興趣全部投入其中。他經常對別人說的一句話是:“我的興趣就是不斷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正是這種興趣,讓他沒有在意工資多少,熱愛每份工作,並努力做好每份工作,不斷探求職業生涯的發展,並最終迎來了巨大的成功。

職業生涯是一次極其漫長的旅程,其中伴隨著艱難坎坷,也伴隨著枯燥乏味。在這條路上走得太久,你也許會感到身心俱疲、無力前行,這個時候你會發現興趣是支持你繼續走下去的最大動力。有了興趣,你的身上就會產生出無窮的能量,鼓舞著你向著成功的方向不斷邁進。

國外有一家研究機構曾經就興趣對工作的影響做過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如果你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你能發揮自身才能的80%~90%,而且能夠長時間保持高效率,不會感到疲倦;而你對所從事的工作沒有興趣,則隻能發揮自身才能的20%~30%。

興趣對於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些建立在對工作和自身有深刻認識基礎上的興趣會指引我們不斷向成功邁進。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那麼很有可能會因興趣不明而遭遇嚴重的挫折。

2006年,林娟在獲得了心理學碩士學位後畢業。選擇工作時,她並沒有太多考慮,因為已經習慣了校園生活,所以她慣性地認為自己應該喜歡教學工作。於是,畢業後不久她就在一所學校找到了工作。

想法很美好,但現實往往很殘酷。林娟沒有想到,教師這一工作包含了很大一部分理論研究創新內容,這會嚴重影響到一個教師的職稱晉升和職業生涯發展,而她在這方麵並不擅長。教了3年書後,看到前途無望,林娟最後認定自己並不適合教師這份工作。

離職後,林娟把工作中喜歡及厭惡的因素都考慮了一遍,然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自己尤其喜歡跟人打交道,所以應該去找一份人力資源方麵的工作。打定了主意後,林娟就開始四處找工作,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她如願以償地找到了認為適合自己的工作。

然而,經過一年的工作後,林娟又發現人力資源的工作太枯燥無味,每天隻是提供一些免費的谘詢,這讓她一直都提不起幹勁來。因為對這份工作沒有絲毫的興趣,所以她始終都沒有取得什麼大的發展。現在,林娟又不得不麵臨工作的選擇問題。

對於職業生涯的發展,林娟顯然缺少規劃,對於自身的興趣,她顯然缺乏全麵而深入的認識。因為沒有認清自己,沒有搞懂自己到底對什麼工作有興趣,所以經過了4年的苦苦打拚,她依舊一事無成。

對於興趣,我們顯然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和了解,這樣才可能找到其中對自己產生最大驅動力的因素。在研究當中,一般會根據興趣發展過程所處階段和程度的不同分為3個層麵:

1.有趣

它是興趣發展的低級水平。比如有些人今天想當一名歌星,明天想當一名商人,後天又想成為設計師,那他的興趣可能更多停留在這一層麵。故事中林娟的情形與之較為相似,她對興趣需要更為深入的分析。

2.樂趣

樂趣又稱為愛好,它是在有趣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發展形成的,具備較高的穩定性,對於個體行為可以產生穩定的影響,是興趣發展的中級水平。

3.誌趣

如果再繼續向專一化、深入化的方向發展就可能到達最終的誌趣。興趣達到這一層麵,才可對職業生涯發展產生無比強大的推動作用。

興趣決定職業發展的成敗,所以每一個想要取得成功的人都必須明確自己的興趣,看清自己的發展道路。那些成功人士,他們在各自發展的過程中都有強烈的興趣做動力,這樣才能推動他們不斷向著成功邁進。

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學生而言,找到自己興趣所在,特別是發現自己的誌趣,也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經過嚐試和選擇,才能使所有內容漸漸清晰。但是,如果你在35歲之後還沒有尋找到自己的誌趣內容,那會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情形。

合理規劃,讓成功事半功倍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晨起之時,要在心中訂好一天的計劃內容,這樣傍晚回家時,才能滿載收獲;春季之機,要在心中籌劃出一年的勞作內容,這樣才能在秋季到來時,內心因收獲而滿布喜悅。

要想獲得成功,擁有遠大理想和強大內心還不足夠,你還需要為自己做一份現實的職業生涯計劃。這份計劃要麵向未來,使我們的行為有更為明確的方向;這份計劃也要切合實際,具備可操作性,保證我們每個階段的工作都有章可循,保障事業能循序漸進地向著成功目標靠近。

有個年輕人,學業有成,並且誌向遠大,但是一連很多年都一事無成。於是,他決定向一位有道高僧請教,希望能從那裏得到答案。

高僧明白他的來意後,並沒有多說,隻是遞給了他一把壺,告訴他:“太冷了,先幫我燒壺水吧。泡杯茶,暖和一下,咱們再慢慢聊。”

高僧隱居大山中,條件簡陋,廚房連根柴火都沒有。年輕人先去外邊找了些柴火,然後又灌上了滿滿一壺水,在灶裏燒了起來。

因為冬季大雪道路難行,年輕人找到的柴火太少,沒過多久就燒完了,水卻還沒有開。他不得不再次出去找柴火,等到找回來,壺裏原先被加熱的水已經涼了。

這一次,年輕人學聰明了,他沒有急著去點火,而是繼續去找柴火,等柴火準備充足,才開始點火燒水。可是燒了半天,水還是沒有開,年輕人坐在那裏焦急等待。

這時候高僧走了進來,拿起水壺,倒掉了一半。沒過多久,水咕嚕咕嚕地開了,二人在屋裏喝起了茶。

高僧問年輕人:“明白了麼?”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高僧接著說:“一開始你沒有準備足夠的柴火,後來又裝了太多的水。其實,我們隻需要兩杯茶,隻要倒掉半壺,我們很快就能喝上熱茶了。”

高僧將禪理蘊藏於一件小事,為年輕人上了生動的一課。柴火好比是年輕人的熱情與才華,他所追求的事業正如那壺熱水。事業不成,猶如水壺裏的水不開,這其中的原因隻是他沒有認真地做好謀劃。

在西方管理學中,計劃是作為管理五大功能中最重要的一個進行論述的,而對於個人來說,計劃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明確自己的目標,根據目標製訂出合理的職業規劃,這樣才能迅速地收獲成功。

小楠畢業後做過貿易工作,主要負責製訂生產計劃、跟單以及部分外銷。工資不高,幹了兩年後她選擇離開,跳槽到了一家新公司。這家公司的業務對象主要是江浙一帶的小型製造企業,小楠在公司裏主要負責采購和物流運輸。

做了兩年之後,小楠又有了變動工作的想法,不過這次她謹慎多了。在更換工作前,她找到了某職業顧問機構進行谘詢,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了明確的認識。小楠屬於外向型性格,喜歡和人打交道,因此她打定主意做貿易和出口方麵的工作,她的理想就是將來開一家屬於自己的貿易公司。

因為貿易公司需要資本,自己又太年輕,沒有什麼積蓄和人脈儲備,所以這一次小楠沒有急於跳槽。她先有意地積累人脈關係,為自己將來的事業做好準備,同時又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城裏開了個水站,進行資金上的積累。半年後,小楠與朋友一起用業餘時間搞產品銷售代理賺取外塊。

3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小楠終於如願以償,開起了自己的公司,她利用積累的客戶資源,掌握了豐富的國內產品信息,同時利用自己以前外貿工作的經驗和渠道,在供銷之間搭起了一架橋梁。雖然剛開始時業務規模很小,但顯然她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小楠有過兩次跳槽的經曆,第一次顯然太過隨意了,相對而言,第二次她考慮得就很周全。她參考了谘詢公司的建議,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並且為這一目標做好了各個環節的準備——讓父母為自己提供支持,有目的地選擇跳槽公司,最終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情況下,選擇離開公司自主創業。

通過小楠的例子,我們更加清楚職業規劃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那麼,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中要注意什麼呢?總體說來,有以下兩方麵需要注意:

1.準確認識自己

要認清自己的能力,如表達能力、分析能力、解決能力、執行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隻有認清自己的能力,才能以此為基礎,製訂合理有效的計劃。在能力定位過程中,既不能太低,又不能太高。太低,就會“委屈”自己,太高,可能麵臨過大的壓力。

2.明確職業定位

在職業定位中,最關鍵的是製定所要實現的職業目標。製訂好目標,就可以以它為依據,再製訂一步步的分計劃和分目標,並指導自己一步步向終端目標邁進。在尋求目標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方向,這樣才能使目標更具有前瞻性。

沒有計劃的行動會混亂無序,缺少計劃的職業生涯,會費盡心力卻依然找不到最終的方向。一份完善而又具體的計劃,會使我們的工作變得快樂而有效率,並能使我們不斷向自己所設定的事業終端目標靠近。

對於一個年輕人而言,他的計劃也許還並不完美,需要經過嚐試和調整,才能使自己的計劃逐漸完美。對於一個已逐漸步入中年的人來說,他對環境、自己以及未來的認識應該是清晰而成熟的,他的計劃也因此更加具有執行力。

35歲之前,一定要在自己胸中布局出事業發展的恢弘藍圖。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出合理的規劃,要對自己的興趣有明確認識,尋找到可以推動自己不斷前進的誌趣內容。有效而合理的計劃內容,能推動我們麵向自己設定的目標大步前進。

眼光11 看穿職場法則,做個明白人

遊戲有規則,職場也有法則,想要在職場出人頭地,就不能對這些法則置若罔聞。違反了遊戲的規則,你會被直接踢出局;同樣,違反了職場的法則,你也難在其中有什麼發展。要想於職場中獲得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看穿職場的法則。

看穿工作的本質,工作是為了自己

一個剛入職的新人,在做第一份工作前,必須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究竟為誰工作?如果他隻是簡單回答工作是為公司創造效益、為老板賺錢或者為自己賺取一份工資,那麼他就可能永遠不會積極主動,而工作也不會回報給他一份豐厚的物質收獲和快樂的心情。

對於一個30多歲,已經有了一定社會經驗的人來說,他心裏必須明白“究竟為誰工作”。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公司,不僅僅是為了老板,更多的是為了自己。

個人的發展與公司的成敗緊密相連,個人的利益與公司和老板的前景綁在了一起。當一個人真正認識到個人與公司之間的密切關係,他才會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仔細對待每一項工作。最終,在公司受益的前提下,自己也會得到應有的收獲。

大學時田歌學的專業是會計,但進入公司後卻當上了人事專員。在入職後的兩年裏,她在每一個崗位都做得有聲有色。在職場前進的道路上,她是一路綠燈。

隻有田歌自己心裏清楚:是自己全心全意對待工作的態度才換來今天的成功。

剛到公司,她隻是人事部一個不起眼的文員。這裏人才濟濟,田歌心知自己與他人的差距,隻是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她對工作恪盡職守,把公司的工作當成是自己家裏的活一樣認真去完成。領導分配任務,她總是竭盡全力在第一時間把工作做得無可挑剔。當別人抱怨工作百無聊賴時,她悄悄熟悉公司的各個部門、產品以及主要客戶的情況,以求能盡快擺脫“新人”的帽子。

一次,營銷部經理經過田歌的辦公室,發現這名新員工處理事情十分仔細和認真,就向公司打報告要求她去頂部門的一個空缺。

來到營銷部後,田歌的職業生涯迎來了轉機,她仍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工作,以一個家人的身份看待自己和公司的關係,在崗位上默默作出自己的貢獻。半年後,幾份紮實的調查分析報告,為她贏得了一片喝彩。沒過多久,她就又迎來了升遷。

一個剛參加工作的新人,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優勢,那不如像田歌一樣,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工作,把公司看做是自己的家。如果能秉持這樣的態度,那麼對待工作就會更加積極主動,會把完成工作當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最終回報給你的是自己職場路途的一帆風順。

如果一個人能將自己的全部牽掛都寄托在公司中,那麼他會為公司奉獻自己全部的力量,公司帶給他的感觸也是最為舒適的,這種情況對雙方都是最為有利的。如果一個人的心已經不在公司,在他的眼睛裏,已經布滿了偏見與怨恨的沙子,那麼他留在公司對誰都沒有好處。

對於一個30多歲的人來說,如果他能理順自己與公司之間的關聯,相信他的工作情況就會變得順利,距離他事業的目標也會更加接近。如果他還不能把所有的關係理順,就像一個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不知如何處理好自己與公司的關係,那麼就要盡快把這一問題解決,因為它對一個人的事業產生的影響是如此深遠。

忠誠往往比能力更重要

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著力培養各種能力,例如表達、交流、分析等能力,卻往往容易忽視最易為人們所獲得,而又有著強大作用的“忠誠”品質。

對於一個30多歲的人來說,他的記憶中已經記載了許多內容,他對忠誠的認識,應該比常人要深刻許多。與能力相比,一份蘊藏於內的忠誠品質,顯然有著更為強大的作用,它可以博得老板的青睞,它可以讓他人對自己寄托以信任,它也可以為自己事業的成功開啟一道便捷之門。

曾經有一個財主,有一天他要出門,他召集了家裏的兩個仆人,告訴他們:“我要出一次遠門,這裏有兩個袋子,裏邊是兩份數量不同的銀子,你們每人挑選一袋,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經營,等我回來的時候,向我彙報你們的情況。”第二天財主離開了。

第一個仆人,挑選了一個最大的錢袋,打開一看,裏邊裝了1000兩銀子。

第二個仆人,隻有選擇那個最小的袋子,裏邊隻有200兩銀子。

第二年春天的時候,財主回來了,他把兩個仆人叫到了身邊。

第一個仆人說:“親愛的主人,我用1000兩銀子在秋天的時候購買農民收獲的稻米,冬末春初的時候,又賣給他們,我一共賺了500兩。”

第二個仆人打開了一個包得嚴嚴實實的袋子,恭恭敬敬地對財主說:“尊敬的主人,您交給我的200兩銀子都在這裏,一兩也沒有少。您離開後,我把它埋了起來,等您回來,我把它又挖了出來。”

最終的結果是,財主趕走了第一個仆人,第二個仆人卻被升為財主的管家。原來,財主經過了解後知道,今年春天大旱,糧食價格高漲,第一個仆人一共賺了1000兩銀子,他自己私吞了500兩銀子。財主這樣做的目的隻是想選擇一個稱職的管家來管理自己的錢財,顯然第二個仆人是最為適合的。

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兩個因素:一是少數精英的能力和智慧,二是絕大多數員工的忠誠和勤奮。那些不願踏實工作的員工,工作中總是朝三暮四,在公司老板的眼中,哪怕他有多麼非凡的能力,哪怕他有令人驚豔的才華,都不會產生任何的吸引力。所有的能力隻有在忠誠的基礎上才能獲取到展示的平台,如果沒有忠誠的根基,這些能力就沒有任何的意義。

一位資深人力資源部經理這樣說過:“當我看到一名申請人員簡曆上寫著一連串的工作經曆,並且是在短時間內頻繁變換的時候,這個人在我心中的印象就會大打折扣,這隻能說明,這位員工沒有對工作的忠誠感和負責任的態度,而這是任何一個崗位都需要的內容。”

丹尼爾·李特是美國一家電子公司的工程師。這家公司規模雖然不大,但在行業內有著良好的口碑。

一天,比利孚公司的技術部經理邀請丹尼爾共進晚餐。吃飯的時候,說出了他的真實目的:“你能把公司新產品的數據拷貝給我嗎?你會得到很好的回報。”

丹尼爾是一個溫和的人,但他這次顯然憤怒了:“不要再說了!雖然公司處境不是很好,但我絕不會出賣自己的良心的!”說完後,他離開了。

那位經理眼見這種情況,急忙緩解氣氛:“好好好,別生氣,這事當我沒說過。”但丹尼爾並沒有領情。

不久之後,丹尼爾所在的公司因為經營不善破產了,他失業了。在最沮喪的時刻,他突然接到了比利孚公司總裁本人的電話。

丹尼爾來到比利孚公司,接待他的是比利孚公司的總裁本人。更意外的是,總裁拿出一張正式聘任書——聘請丹尼爾·李特做技術部經理。

他驚呆了,喃喃地問:“這不是一個玩笑吧?我剛剛失業,並且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總裁哈哈一笑,說:“原來的技術部經理退休了,他向我特別推薦你。你的技術非常過硬,對於企業而言,忠誠顯然對我們更為難得而可貴。”

在戰場上,與一個能力卓越而不可信任的將軍相比,人們肯定會偏向一個能力普通,但卻值得托付、信任的將軍。因為,誰也不能保證,在關鍵的時刻,那位能力卓越的將軍會不會調轉槍口朝向自己的人民。

對於一個性格成熟的人來說,忠誠顯然有著比其他能力更為耀眼的光芒,不論其處在什麼樣的崗位,也不論你從事什麼性質的行業,如果能被他人所信賴,那麼相信你的事業必然會順利許多。正是因為許許多多有長遠眼光的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才會不斷尋求在社會中建立並維護好自己的聲譽。

盡量別讓老板對你失望

在職場之中,期望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當你被人所期望的時候,特別是被老板所期望的時候,那麼可以說,你的機會來了。你要好好把握並珍惜、利用機會,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這樣你才有獲取升遷與被委以重任的可能。

但被期望又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期望所帶來的是一把雙刃劍,處理不當就會傷害到自己。

對於剛入職的年輕人而言,要學會如何完美處理工作中被給予的期望,經常要付出一些代價,才能使自己變得更為成熟,才能更好地應對別人對自己的期望。而對於一個成熟的中年人而言,應該有能力去判斷工作中的各種情況,清楚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調動什麼樣的資源,去完成老板交代給自己的任務。當然,所有努力都不會白白付出,當老板得到一份滿意答複的時候,你的升職就近了。

小李的老板給他突然布置了一個緊急任務,並且要求3天後就來親自驗收。小李當時就困惑了,因為自己手頭已經有一個工作正在進行,並且也很緊急,權衡之後,他決定先把手頭的活幹完再做老板交代的工作。

沒想到,第二天老板一時心急,就來找小李詢問工作進展情況,小李一時不知該如何應對,支支吾吾地把情況說了出來。

老板一聽小李還沒有開展工作,頓時就火冒三丈:“這項工作昨天我親自布置給你,這麼重要的工作,你還沒有開展,你到底是什麼工作態度?”老板一時生氣,說話時有些失態。

小李和老板爭吵了起來,辯解道:“我原本手頭就有工作,並且我計劃明天就去完成你交代的任務。”老板大怒:“手頭有緊急工作你不早說?我布置給別人不就完了嗎?鼻子底下長個嘴,你不會問啊!我還真是頭一次碰見像你這樣的員工!整個一悶嘴葫蘆!我看你還是回去另謀高就吧!”兩人爭吵越來越厲害,結果不歡而散,小李就這樣被“炒了魷魚”。

說實話,小李的工作丟得冤枉,因為從本質上來說,他沒有犯任何錯誤。從一定層麵來說,還可以追究老板工作安排不當和處理衝突不恰當等因素。但社會是現實的,小李更應該從自身去尋找原因。被老板寄托以希望的時候,一般都是老板給你信任的一次機會,特別是很急或是很重要的工作,對你的期望也就越大。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權衡利弊,去把握這次機會,如果實在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外,就以明確的態度對工作表示拒絕,那最多也就得到一句抱怨,對工作不會造成什麼壞的影響,我們還可以積聚力量,等待下次機會的到來。如果認為自己可以勝任這次工作,或者經過努力後有成功的可能,那麼我們就要好好把握,並努力促使事情成功,即使完成後老板沒有多說什麼,隻是淺淺地點了一下頭,那你所獲取的信任也已增添許多,而這對於你工作的開展和職位的晉升,無疑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王磊在外企工作,他的上司是個美國人。剛來的時候,王磊因為對外企不是很熟悉,遇事總會推脫。幾個月後,王磊忽然發現自己成了上司眼中的“邊緣人”。許多事,寧願延遲,也不交給他,交給他的都是些瑣碎事務。

王磊敏感地意識到了自己所遭遇的職場危機。外企是不會養閑人的。王磊向老員工虛心請教,講述了自己的情況。老員工告訴他,他們隻是簡單以“Yes”或“No”來回答,不會進行掩飾。

王磊明白後,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方式,每當有工作要交給自己處理時,他都會愉快接受,然後說一句“OK!我一定會盡快辦好!”王磊所遭遇的職場危機,自然也就平安渡過。

領導的判斷非常重要,而這種判斷就要來源於領導與我們的有限接觸,我們要利用好這有限的機會,開拓出職場的光明前景。當上司交代一份工作的時候,他希望得到的是最後完成的結果,並不需要什麼理由和解釋,否則,你就會被貼上“不符合這個職位”的標簽。

對於一個職場中人,一定要練就一身鋼筋鐵骨的本領,要“火眼金睛”地抓住眼前的機遇,建立起領導對自己的信任,並尋求更大職責的可能,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職場當中左右逢源,如果我們總是錯失這樣有限的機會,恐怕就要一敗塗地了。

永遠不要試圖推卸責任

許多人有個壞毛病,不習慣於承擔責任。有利益的時候,人們會一擁而上,瘋狂爭搶,但是,到了承擔責任的時候,人們則多會裝聾作啞。但在職場之中,這樣的性格傾向對於你工作的開展卻是極為不利的。

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也許還有機會、時間去學習、摸索自己所應承擔的職責內容,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如果不能認識到工作責任對自己事業認可與發展的作用,每天還在得過且過,隨遇而安,那他的職場處境一定非常危險了。一定要將自己的工作與責任緊密相連,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這樣我們才能在職場拚搏中站穩腳跟,才能取得各種各樣的成就。

李玉是一家報社的編輯。報紙每天都有大量的稿件編寫和編排任務,出現一些錯誤在所難免。有一天,工作中出現了一個重大錯誤:由於需要臨時撤換稿件,時間緊迫,李玉一時疏忽,一篇重要文章的標題與文章內容嚴重不符,他就這樣交給了編輯部主任。

報紙印出來的第一天,嚴謹而且威嚴的報刊主編在編輯部會議上大發雷霆,對編輯部主任韓立批評最為嚴重,當眾宣布扣發韓立3個月獎金,其他相關編輯扣發1個月獎金。韓立一時滿臉通紅,不知該如何應對。

事實上,在雜誌付印的前一天晚上,由於加班很晚,本應負責這篇文章的編輯因有事臨時請假,讓李玉幫忙編審稿件,湊巧又趕上了臨時換稿。到晚上l2點,他才把自己的工作忙完,慌亂中匆匆做了標題就遞給了主任。第二天,主任趕時間,也忘了修正,最終才導致這個錯誤成為事實。

沒有太多猶豫,還沒等主編說完,李玉就站了起來:“主編,這篇稿子出現問題,責任全部在我,是我不夠認真才導致嚴重錯誤,和韓主任沒有關係,我願意承擔全部責任!”正在氣頭上的主編吃驚地看了看李玉,語氣忽然緩和了很多,淡淡地說了一句:“小李,以後一定要注意啊!”這時候,韓立主任非常驚訝地看著李玉,嘴角動了幾下,但沒有說話。.

會後,主任韓立把李玉叫到了辦公室,說:“小李,謝謝你啊,這個事情我也有責任,你剛畢業不久,薪水不多,扣除的獎金我替你交了吧,以後咱們都要注意啊……”

從此,每逢有重大選題,或重要人物采訪,還有一些廣告客戶聯誼活動,主任都很樂意帶李玉一起出席。

可以看出李玉是一名有心的員工,坦承一份錯誤的背後,是團隊對你的信任,是領導對你的賞識,是大家對你的認可。有這種品質和氣魄的人,相信在危難時刻,關鍵時機,人們都會將目光聚焦到你身上,等待你的分析與意見。從此,李玉的職場生涯必然順利許多,與有同樣能力的員工相比,他就獲取了更多的機會。同時,在總編的印象中,也會留下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形象,在一次驚歎之後,一定還會有持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