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看他人(1 / 3)

第二篇 看他人

——35歲前要有看懂他人的獨到眼光

一個人想在工作中做出點成績,就不能不去了解他人。這看上去不是什麼大事,但卻實實在在影響著你的工作和生活。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你隻有看懂了他人,才能更好地待人接物,與人交往。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天賦出眾的人,但他們一定對他人有著很深的了解。就是因為有了看懂他人的獨到眼光,他們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順。

眼光4 找到幫你成功的“真命天子”

每個人生命中都會出現伯樂,不同的是有人發現了,有人沒有發現。發現的人借助伯樂的力量平步青雲,沒有發現的人一輩子隻能感慨自己的才能被埋沒。成功,有時不僅取決於你付出了多少努力,還要看你遇到了什麼樣的人。

有了伯樂的扶持,你就能平步青雲

影響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賦、努力,這些都是獲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然而,人們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忽略一種因素,那就是人脈。有首歌唱得好:千裏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一個人成功,有時很依賴伯樂的相助。也許你才華橫溢,也許你胸有大誌,但如果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你就可能一輩子被埋沒。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這個力是外力,即伯樂。要想獲得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勤奮苦幹,更要善於借助外界的力量,尤其是伯樂的力量。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都有“阿基米德支點”,一旦得到,便有可能超越自我,改變命運。這個支點是誰給的?其實就來自於你的伯樂。

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伯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他們的賞識,你就很難從人群中脫穎而出;沒有他們的引導,再聰明的人都有可能走入歧途。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曆程中,都會或多或少遇見一些伯樂,有的是他們主動對你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則是需要你自己去爭取,去培植。仔細觀察你身邊的人,看看哪些可以成為你的伯樂。如果你有幸發現了伯樂,那麼將會對你的成功有莫大的幫助。

找個伯樂幫自己——這是雅芳CEO鍾彬嫻的成功之道。鍾彬嫻曾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一,而她也是這份榜單中唯一一位華人女性。在很多人眼中,鍾彬嫻的經曆近似於一個傳奇,而她的成功得力於生命中伯樂的相助。

鍾彬嫻本來是一個平平凡凡的女性,一無背景,二無後台。大學畢業後,她來到了魯明岱百貨公司,在那裏做自己最喜歡的營銷工作。在這家公司,鍾彬嫻結識了她生命中第一個伯樂——魯明岱當時的副總裁法斯。法斯很賞識鍾彬嫻,在她的提拔之下,鍾彬嫻27歲的時候就進入了公司的最高管理層。後來,法斯跳槽去瑪格林公司的時候,鍾彬嫻也隨同而去,並且很快就在那裏做到了副總裁的位置。

不久之後,鍾彬嫻發現自己的發展空間有限,於是又跳槽去了雅芳。憑借自己的努力,鍾彬嫻很快就贏得了雅芳執行總裁普雷斯的器重,而這則是她生命中的第二位伯樂。普雷斯欣賞鍾彬嫻,在他的破格提拔下,鍾彬嫻在40歲的時候就坐上了雅芳執行總裁的位置。

一個無背景、無後台的女性,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績,對她的賞識與幫助不可小視。

成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伯樂的栽培,難免會走許多的彎路和岔路。成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公式,即成功=知識+人脈。在這個公式中,知識占到的比例隻有30%,人脈卻有70%,人脈對於個人成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伯樂相助對於每個想要獲得成功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但伯樂既不會主動貼上標簽在你麵前走動,也很少會有伯樂主動出現來拉人一把,有的人一輩子坐等伯樂出現,但結果隻是蹉跎一生。其實,與其坐等伯樂出現,不如主動行動,嚐試著去經營自己的人脈,尋找自己生命中的伯樂。為什麼有的人生命中頻頻出現伯樂,有的人則是對伯樂望眼欲穿,關鍵就在於是否擁有一雙發現伯樂的眼睛。

2008年公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憑借6204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成功取代了比爾·蓋茨成為新的世界首富。

當人們談論這位新的世界首富時,往往津津樂道於他選股看股的精準眼光以及對投資市場敏銳的感應力,似乎是他自身的天賦成就了其在股市上的巨大成功。

誠然,巴菲特的確擁有過人的投資天分,但僅僅憑借這些,還不足以讓他成為股神。事實上,巴菲特的成功同樣離不開伯樂的相助。

巴菲特早年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在那裏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後來,巴菲特得知本傑明·格雷厄姆和戴維·多德兩位投資大師在哥倫比亞商學院任教,當時就有心闖蕩投資市場的他,果斷轉學來到了哥倫比亞大學,成為了“金融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得意弟子。

大學畢業後,巴菲特沒有立刻踏入社會,而是繼續留在恩師身邊學習投資。為了跟隨格雷厄姆,巴菲特甚至願意不拿一分錢的報酬。直到學習到了老師全部的投資精髓後,巴菲特才正式出道開辦了自己的投資公司。至於後麵的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了,因為對投資市場變化的精準把握,巴菲特無往而不利,在數十年間積累下了驚人的財富。

巴菲特的成功源自於個人的天賦和努力,但同樣也離不開生命中伯樂的相助。如果不是師從格雷厄姆,那麼巴菲特就不會對投資市場有清晰深刻的認識,也無法把握住市場的脈搏。也許,憑借個人的天賦巴菲特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投資者,但很可能永遠都無法達到股神的境界。

個人的成功其實並不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你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和製約,而貴人就是這些外因中最重要的一種。大文學家韓愈在一千多年前疾呼:“世有伯樂,後有千裏馬。”伯樂是什麼?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伯樂。當年沒有遇見伯樂的韓愈官路極其坎坷,一生浮沉不定,直到老年才略有所為。是想成為韓愈,還是想成為巴菲特,完全取決於你是否有發現伯樂的眼光。

人際關係決定你的前途

俗話說,好水才能釣到好魚,交朋友也是如此。也許你的人緣不錯,身邊圍繞著一群朋友,但這其中必然有益友,也有損友。益友會和你分享知識和智慧,可以鑄造你的人格,指點出你的錯誤,幫助你改正缺點。損友則會把自身的壞毛病都傳染給你,讓你變得越來越差,與成功背道而馳。近朱者赤,一個貴人可以影響並改變你的一生;近墨者黑,一個損友可能毀掉你原本一片光明的前程。

35歲之前,你迫切需要提高的是自己閱人識人的眼光,知道哪些朋友應該交,哪些朋友不該交。提高交朋友的質量,多結識幾個良師益友,就相當於為你的成功增加了一枚助燃器。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多數人都喜歡結交和自己相類似的人,認為這樣的人比較容易相處。同時,在與這樣的人的交往過程中,他們也會慢慢變成同樣的人。所以,看一個人交什麼朋友,大概就知道這個人是什麼樣子。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個事情。

交朋友,就要去找那些比自己更加優秀的人,從他們身上學習寶貴的經驗。如果你總是結交和自己一樣水平的人,那麼就跳不出這個小圈子,永遠都難以獲得提高。相反地,如果你結交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尤其是那些比你優秀的人,你就能發現他們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讓自己獲得長足的進步。

通用電氣前總裁傑克·韋爾奇認為,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自己在工作生涯中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他在自傳中如此寫道:“貴人似乎總會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支持我,鼓勵我,提攜我。”

韋爾奇剛來到通用的時候,也是個脾氣火爆的年輕人,他曾經因為加薪問題和公司產生矛盾,並且向上司遞出了辭呈。可幸的是,當時韋爾奇的上司魯本·費多福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他很欣賞韋爾奇,不想放走這個年輕人。為了寬慰韋爾奇,費多福主動邀請他共進晚餐,在席間誠懇地勸他留下來。費多福不僅同意了韋爾奇的加薪要求,同時還願意給予他最大的自由,確保他不受公司僵硬體製的影響。費多福的心意讓韋爾奇頗受感動,最終選擇繼續留在通用電氣。

韋爾奇在通用遇到的第二個伯樂是他在產品事業部工作時的上司查理·李德。有一次,韋爾奇在進行化學實驗的時候,不小心弄錯了原料,差點炸掉整棟大樓。事後,當韋爾奇把這起事故原原本本向李德彙報後,化工專家出身的李德並沒有責備韋爾奇,反倒百般對他寬慰,幫助他減輕心理負擔。韋爾奇在通用的前途沒有因為這件事而受到絲毫的影響,他也從這位上司那裏學到了領導者應該具備的風範。

通用電氣前副董事長赫姆·魏斯,同樣算是韋爾奇成功道路上的一位關鍵人物。身為領導者,魏斯卻沒有絲毫的架子,經常與韋爾奇促膝長談,幫助他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問題。每當韋爾奇有困惑的時候,第一個求助的肯定是魏斯,而從這位朋友那裏他總是能夠得到誠懇的建議。在去世前,魏斯向當時的董事長瑞吉納·瓊斯強烈推薦韋爾奇,稱讚他是“通用電氣公司中最有前途的人”。正是得益於魏斯的大力舉薦,韋爾奇才成功登上了通用電氣總裁的寶座。

每當回憶起往事的時候,韋爾奇總是發出這樣的感慨:“如果沒有生命中的那些良師益友的鼎力相助,也許傑克·韋爾奇這個家夥直到現在依然默默無聞。”

韋爾奇的經曆告訴我們,人際關係不僅要擴大自己的關係網,更要提高自己的交友質量。從某種角度來說,人脈質量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前途。經常和優秀的人一起工作,耳濡目染之下會學到他們身上很多的優點,同時也會被他們積極的情緒所感染,讓自己也變得幹勁十足。

不僅僅是那些比你優秀的人可以成為你的朋友,和你能夠完美互補的人,同樣應該成為你的重點關注對象。這些人雖然可能隻有某方麵比你優秀,但卻很有可能成為你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夥伴,從而壯大你的人際關係網。

在香港商業史上,李兆基、郭得勝、馮景禧是夢幻般的“三人組”。

3個人可以說各有各的長處,李兆基年紀小,但卻最有商業頭腦;郭得勝年紀最大,所以做事很老練,遇到再大的麻煩也能鎮定自若;馮景禧居中,精通財務,擅長證券交易。公司成立後,3個人各自負責自己擅長的那一塊,沒事的時候還經常一起交流心得,很快公司就取得了不錯的發展。

為了早日在香港商界打出名氣,3個人開始互相監督,確保其他人能夠為公司付出最大的努力。在這樣的互相激勵下,3個人各自的水平都得到了長足的提高,公司也漸漸走入了正軌。不久之後,永興企業公司就成為了香港較有名氣的房產公司,而3個人也被人們稱作是香港商界的“三劍俠”。

李兆基、郭得勝、馮景禧3個人各有不同的優點,在一起合作期間,他們每個人都獲得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說,這三人組中任意一個人,對於其他人來說都是那種能夠幫助自己提高和進步的益友。

有這樣一句話:“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學會的隻有嗥叫;和那些優秀的人接觸,你則會受到良好的影響。”如果你從前不知道選擇性地結交朋友,那麼就從現在開始整理一下你的人際關係吧。

多認識一些不同圈子中的朋友

35歲前,一個人如果想在社會上生存,需要豐富的人脈資源。然而,獲取人脈資源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生活的環境,而我們結識的朋友大多都來源於這個環境,比如我們的同事、同學以及親屬。對於那些在我們所處環境之外的人,一般說來罕有機會去認識。打個比方,一名工人和一個畫家,如果不是出現特殊情況,很難產生人生的交集。

環境的局限性每個人都會有,這就把我們限製在了一個小圈子中,很難去結交那些處於自身環境之外的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答案其實很簡單,想要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就要去認識一些不同圈子中的朋友,通過他們所處的圈子去結識更多的人。

這裏所說的圈子,指的就是為了某種興趣或愛好而聯係起來的人群。總體說來,圈子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圈子中人一般都有相近或愛好的話題,大家都比較談得來,也很容易找到誌同道合的朋友。如果你加入了一個書友群,可以在這裏探討自己喜歡的書籍;如果你加入一個影迷群,可以討論最愛的電影。總之,圈子裏從來都不會缺少話題。

第二,圈子中充斥了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人,在圈子中你可以認識到很多以前根本沒有機會認識的人。一個球迷圈子裏可能有工人、老師,還可能有企業的老板。各種不同身份的人,因為共同的愛好聚在了一起。

第三,圈子是一張人際關係的大網,通過這個關係網你可能進入到別的關係網。譬如,你結識了一個圈子中的朋友,會因此而得到一批誌同道合的朋友;而通過這些朋友,你又可能加入一個新的圈子,結識一些新的朋友。

加入圈子,無疑能夠極大地豐富自己的人脈資源,所以在我們日常的人際交往中,不僅要擅長結識朋友,更要擅長結識不同圈子中的朋友。認識了這樣的人,你就相當於認識了他們背後圈子中的一群人,這對於那些發愁找不到人脈的人來說可是一個寶貴的機會。

通過結識不同圈子中的朋友來拓展人脈,類似於數學中的乘方計算,以這樣的方式來建立人脈,速度是相當驚人的。

莫泊桑成名之前隻是政府中的一個小職員,他愛好寫作,但卻沒有經過係統的文學訓練,這一度讓他感到十分苦惱。

後來,莫泊桑通過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結識了大作家福樓拜,並且開始在他的指導之下練習寫作。福樓拜當時在法國已經享有盛名,經常會有一些文學界的朋友來他家中聚會,其中就包括了俄國小說家屠格涅夫、法國作家都德和左拉。在這些作家聚會的時候,福樓拜把莫泊桑介紹給了他們,之後,他們幾個經常聚在一起探討文學。

經常和這些有名的作家一起交流心得,使得莫泊桑的寫作水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很快他就能寫出一些精彩的短篇小說。後來,莫泊桑又通過這些作家結識了阿萊克西、瑟阿爾和於斯曼,他們幾個經常在左拉坐落於巴黎郊區的梅塘聚會,這個圈子後來被人們稱為梅塘集團。

1880年,梅塘集團6位作家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合集《梅塘之夜》問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莫泊桑的《羊脂球》。這部中篇小說的成功,讓莫泊桑的名字一夜之間傳遍了法國文壇。

想要擴大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人脈,就要想方設法找到屬於自己的圈子。莫泊桑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職員搖身而變成為法國文學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因為當初結識了福樓拜這個圈子中的朋友,是福樓拜一手把他帶入了作家的圈子之中,讓他在這裏認識了更多誌同道合的朋友。

結交朋友,帶圈子和不帶圈子有著不一樣的附加價值。在人脈網中,朋友的介紹相當於信用擔保,朋友要把你介紹給其他人,就意味著為你做出了擔保。基於這一原因,你可以請你的朋友多為你介紹一些屬於他們圈子之中的朋友。

很多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著自己尋找圈子、構建圈子的獨特方法。歸納起來,無外乎有以下幾種途徑:

1.從身邊人開始著手

結識的朋友,應該從身邊的親人開始,然後再慢慢延伸到老師、同學、朋友、同事,最後再去嚐試進入那些更大更高端的圈子。因為熟悉和了解,身邊的人脈圈子是最容易進入的,往往也是最牢固可靠的圈子。

2.結交關鍵和重要的人物

西方有這樣一條格言:“重要的不僅在於你懂得什麼,還在於你認識誰。”構建有用的人脈資源庫,就要積極去結識那些關鍵和重要的人物,你要學會從各種渠道下手,而不僅僅局限於你經常接觸的圈子。

3.對陌生人保持開放的心態

每個人都渴望著獲得來自外部的幫助,尤其是在拚盡全力依然難以取得成功的情況下。結識陌生人,不僅有了將其納入自己圈子的可能,也有了打入其圈子中的可能。因此,在我們與陌生人交往的過程中,要自始至終保持開放的心態,主動去交流、了解,這其實就是我們人際交往的能力。

人一定不能自我封閉,而是要盡可能多地去結識一些不同圈子中的朋友,這是你拓展人脈的大好機會。在圈子中,你會得到新的朋友,獲取新的人脈資源,從而收獲意想不到的結果。

眼光5 審視友誼,朋友一生一起走

友誼,是世間一種珍貴的情感,比鮮花更芬芳,比佳釀更醇香。有了知心的朋友,你會發現人生的道路越走越順,越走越寬。而如果你不幸交上了損友,陰霾很快就會如影而至。所以,想要交到好朋友,你要具備審視友誼的眼光。

人,不能沒有朋友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聲情一杯酒”,周華健的一曲《朋友》唱出了朋友的心聲,也唱出了朋友在人的一生中不可取代的位置。

什麼是朋友?朋友就是了解你、愛護你的人。當你快樂時,朋友會因你的快樂而感到快樂;當你悲傷時,朋友會始終站在身邊支持和鼓勵你。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擁有幾個誌同道合、可以榮辱與共的朋友。德國的卡西爾說:“沒有朋友的人,隻能算是半個人。”一位詩人認為:“損失一個朋友就相當於損失一個肌體,時間能夠讓這種痛苦減除,但失去的卻永遠不能再彌補。”

在這個越來越功利的時代裏,太多的東西都已經染上了金錢的銅臭,唯有友情能讓人們發自內心地感動。擁有了友情,你不僅可以在失意時找到一個人去傾訴,在得意時有一個可以分享快樂的人。更重要的是,朋友會讓你意識到自身存在的重要性,因為他們欣賞你、了解你,而且會矢誌不移地支持你。

大音樂家貝多芬和舒伯特的友誼被世人傳為千古佳話,兩人都生活在維也納市,雖然一生中隻見過幾次麵,但彼此都把對方視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

在貝多芬成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事業正處於巔峰之時,舒伯特隻不過是一個無名小卒,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他的名字。舒伯特很欣賞貝多芬的音樂,但一直沒有鼓起勇氣去拜訪他,一來舒伯特知道貝多芬性格孤僻,二來兩個人地位相差過於懸殊。

直到後來,在一位出版商的盛情邀請下,舒伯特才帶著一冊自己得意的作品去登門拜訪。不巧的是,當時貝多芬恰好有事外出,舒伯特隻好留下作品,悵然而回。

沒過多久,貝多芬染上了嚴重的疾病。朋友為了調解他的寂寞,從桌上隨手拿起一冊書放在他的床邊,供他無聊時翻閱,這冊書便是舒伯特留下的作品集。才看了這本作品集幾眼,貝多芬就被其中的內容深深迷住了,他興奮地叫道:“這裏有神聖的閃光!這是誰做的?”朋友告訴了他舒伯特的名字,貝多芬讚不絕口。

從此,一段偉大的友誼誕生了,貝多芬和舒伯特成為了音樂上的知己。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裏,兩人幾次坐在一起促膝長談,交流音樂創作上的心得,同時也互相勉勵,共同前進。

然而好景不長,貝多芬的病情突然惡化,沒過多久已是病入膏肓。彌留之際,貝多芬托人找來了舒伯特,對他動情地說道:“我的靈魂是屬於舒伯特的!”說完後便與世長辭了。

貝多芬去世後,舒伯特失去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知音,從此之後,沒有人能夠再聽懂他的音樂,也沒有人像貝多芬那樣尊重和了解他,這讓舒伯特陷入到了長久的悲痛之中。有一次,他和幾個朋友在酒店飲酒,一個朋友舉杯提議:“為席上的先逝者幹杯!”舒伯特應聲而起,在朋友驚訝的眼光中舉起了酒杯,一飲而盡。

18個月後,仿佛是應驗了這可悲的讖語,舒伯特也染上重病,溘然離世。臨終的時候,舒伯特留下了自己最後的願望:“請將我葬在貝多芬的旁邊!”人們遵從了舒伯特的遺願,將他和貝多芬葬在一處,並在維也納的廣場上為他們鑄起了並立的雕像,以紀念這段偉大而真摯的友誼。

朋友,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知己,在這個世界上唯有他們最了解你。有了朋友的存在,你就不會再感到孤單,即使全世界都不認可你,你也能夠從朋友那裏得到支持和鼓勵。舒伯特一生落魄,他的音樂才華一直不被人們賞識,如果沒有貝多芬的肯定,舒伯特或許終其一生都會鬱鬱寡歡。能夠與貝多芬結識,可以說是舒伯特一生之大幸,正是貝多芬的賞識和鼓勵,讓他重新燃起了創作的勇氣,從而為後世留下了一係列旋律動人的名曲。

與朋友交往,我們不僅能夠從他們那裏得到信任和支持,也能夠通過他們更加深入全麵地了解自己。人們常常認為對自己很了解,其實他們眼中“真正的自己”無非隻是“有意識的自我”和“行動的自我”,而這些僅僅隻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

朋友對你來說是一麵鏡子,想要全麵地看清自己,就要拿自己和周圍的朋友作比較,或者在與朋友的交往中了解自己。人有時候需要經過多次規勸才能具有自知之明,而在這一過程中,朋友無疑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王老胸懷博大,喜歡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青年時期,他和公司的一些同事一起創立了興趣小組,由此結交了一批誌同道合的朋友。進入公司高層後,一批親密的朋友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

為什麼王老這麼喜歡交朋友呢?因為他知道“以友為鑒,可以正衣冠”的道理。通過結交朋友,他認清了自我,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都了然於胸。在和這些朋友的交往過程中,王老不斷改正自身的不足,學習別人的優秀之處。

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之下,他終於成長為了公司的第一總裁。

友情,是一種純潔而美好的感情,也是一種幸福和溫暖的力量,它產生於共同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是在利益一致和相互依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關係。

朋友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有了朋友,你才能克服艱難險阻,快速成長;有了朋友,你才不會失去生活的勇氣,始終勇往直前。

損友會害了你

《論語·季氏》有雲:“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益友有三種類型,損友也有三種類型。結交誠實、正直、知識淵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而結交諂媚、陽奉陰違、花言巧語的人則是有害的。”

在現實生活中,損友的類型其實還有很多,遠遠不止這麼幾種。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損友,隻要你與他們有了交往,都會給你帶來嚴重的負麵影響。很多損友從表麵看來十分迷人,但其實卻是一劑藥性強烈的毒藥,他們會在潛移默化間對你施加不利的影響,毀掉你原本充滿光明的前途。

有個著名的雕刻家說過,雕刻就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的一種藝術。這句話不僅適用於藝術,同樣也適用於人生。交朋友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閱人識人的過程。在35歲之前,你不僅要善於交朋友,更要培養自己閱人識人的眼光,分辨哪些朋友是該交的,哪些朋友是不該交的。雕刻的時候如果留下了多餘的部分,雕塑的美感會大大降低;同樣,交友的過程中不小心認識了損友,也會嚴重製約你的發展。

選擇什麼樣的人做朋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今後人生的發展前景。因此,在選擇朋友的時候,你一定要慎之再慎,切不可過於草率。和正直善良的人交朋友,你會常常得到來自他們的幫助,並且會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有益的東西;而與損友做朋友,終日的耳濡目染之下,你很難不受到他們的影響染上惡習,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

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說:“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也許他們會戴上友誼的假麵具,設好陷阱來坑害你。”這句話並不是危言聳聽,一旦你交上了損友,就很有可能親手葬送自己的前程。

王小利就職於一家IT企業,本來他是一個工作積極認真,很有責任心的人。來到這家公司以後,王小利連續好幾年都被評為模範員工,經常受到領導的表揚。

如果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王小利遲早有一天會得到升遷的機會,但可惜的是,這一切在錢飛來了之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錢飛是王小利的大學同學,兩個人在大學時期關係十分密切,後來陰差陽錯錢飛也來到了這家公司。平心而論,錢飛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員工,但有個很大的毛病是自由散漫。來到這家公司後,錢飛並沒有一心撲在工作上,而是在崗位上耗時間,每天上班不過是混混日子。

目睹好友這種情況,王小利私下裏還特意找錢飛談了幾次,勸他擺正工作的態度。沒想到,錢飛不但不聽,還給王小利講了一堆大道理,說什麼打工仔就是打工仔,累死累活也就是賺這麼點錢,還不如圖個清閑自在。

起初王小利很反感這種言論,但久而久之他的想法發生了變化。王小利來到這家公司已經好幾年了,業務水平進步很快,卻遲遲沒有得到晉升的機會,還拿著一份說高不高、說低不低的薪水。之前他沒怎麼想過這件事,但受到錢飛的影響後開始有了些情緒,做事明顯沒有以前積極了。屋漏偏逢連夜雨,年底評選的時候,連續幾年被評為優秀員工的王小利又不幸落選,這對他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從那以後,王小利的工作態度越來越消極,工作中馬馬虎虎經常出錯,為此沒少挨領導的批評。

其實王小利並不知道,他這幾年的表現一直被上司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本來上司想再觀察一段時間就對他委以重用,沒想到王小利自己打了退堂鼓,升遷一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沒過多久,公司進行大裁員,一向表現不佳的錢飛和王小利都被掃地出門,這對難兄難弟不得不重新開始找工作。

益友幫助你成長,讓你不斷取得進步;損友則製約你的發展,拖累你前進的步伐。王小利本來是一個前途無量的年輕人,但因為不小心認識了損友,導致幾年的努力都付之東流,這不得不讓人為之扼腕歎息。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在主觀意識裏能劃清益友和損友的界限,也知道交上損友所帶來的危害,但是一遇到那些看上去“很美好”的益友,往往就把持不住自己。尤其是在他們掌管了一定的權力之後,這方麵的審視能力和判斷力就比從前更差了。

齊桓公,名小白,是齊僖公的第三個兒子。在齊僖公的長子和侄子相繼死於戰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奪皇位成功,繼位為王。

齊桓公當政之初,賢明通達,結交了管仲和鮑叔牙兩個好朋友。管仲和鮑叔牙都是很有才能的人,品德也十分高尚。在他們的共同輔佐之下,齊國國富兵強,倉廩充實,一度稱霸於春秋諸國。

然而,在管仲去世後,齊桓公開始寵信奸佞小人,結交了易牙、開方、豎刁等幾個損友。這三個人別的本事沒有,溜須拍馬的功夫倒是一流,並借此贏得了齊桓公的歡心。老年的齊桓公頭腦發昏,竟然把這幾個人引為知己,後來更是把國家大事全權交給了他們。

桓公四十三年,易牙、開方、豎刁三個人發動了宮廷政變,將桓公幽閉在深宮之中活活餓死,屍體整整在床上放了67天才被入殮。齊桓公結交損友,不僅害了自己的性命,也讓本來安定的齊國一度陷入了混亂之中。

齊桓公一代霸主,當然很清楚什麼樣的人是益友,什麼樣的人是損友。然而,即使以前英明如此,最後他還是忍不住去親近那些損友,因為這些損友看上去要比一本正經的益友有趣得多。最終,曾經稱王稱霸的齊桓公毀在了幾個損友手上,他的故事也再次向我們闡明了一個道理——損友交不得。

在我們結交朋友的時候,首先應該衡量對方是益友還是損友,即交往的朋友會對我們有益還是有害,如果發現對方不是什麼善類,那麼就應該果斷遠離這種人。損友一般都有他們討人喜歡的一麵,比如會對你奉承讚美,不會說你的壞話。在你沒有栽跟頭之前,損友總是讓人高興的。而益友雖然很多時候出發點是好的,但經常指人過錯難免會讓人難受,隻有時間長了你才知道益友的好處。由此看來,把握損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一個理性的頭腦,一雙明智的眼睛。

交朋友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交對朋友。如果你沒有發現可以幫助你的益友,也不要強求自己去認識更多的朋友,因為一個損友的破壞力遠比一個益友對你的助力更大。交友過濫的人,難免身邊會有幾個損友,而一旦交上了這樣的朋友,也就隻能有苦難言了。

結交真正的朋友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朋友之間如何做到相知、知心?最重要的就是要彼此以誠相待。魯迅先生說過,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馬克思也認為,奉承得不到友誼,友誼隻能用忠誠去鞏固。

人生需要真正的友誼,而不是純粹建立在金錢和利益之上的虛假友誼,這種友誼不僅短命,也經不起現實中風浪的敲打。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朋友,永遠不會成為你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會一直守護在你的身邊,即便會因此遭遇再多的風吹和雨打。

公元前4世紀,意大利有一個叫皮斯阿司的小夥子得罪了當權的暴君猶奧尼索司,被判處絞刑。皮斯阿司是個孝子,在行刑之前他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回家與老父老母作最後的告別,但這個小小的請求卻一直沒有得到應允。就在這時,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站了出來,他對暴君說願意為皮斯阿司做擔保,如果皮斯阿司沒有如期趕回,那麼就把他帶上絞刑架。經過達蒙的再三懇求,最後暴君勉強同意了這個請求。

皮斯阿司收拾行囊趕往家鄉,但這一去就杳無音訊。眼看行刑之期臨近,皮斯阿司卻還沒有趕回來。身邊的人都嘲笑達蒙,認為他不應該傻到用生命來為友情做擔保。當達蒙被帶上絞刑架時,所有人都等著看這悲劇的一幕。然而,這時皮斯阿司突然從遠方出現,他在暴雨中奔跑,對著絞刑台上的朋友高喊:“我回來了。”繼而眼含熱淚與達蒙做最後的告別。現場的人目睹這一感人的情景無不悄悄拭淚,就連一向冷血的暴君都動了惻隱之心,破例釋放了皮斯阿司。

這種能夠為友情賭上性命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但生活中能夠用災難甚至生死來考驗的友情畢竟少之又少。大多數時候,我們是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來體會這種真正的友情:一個普通的朋友會帶上禮品來參加你的派對,一個真正的朋友會主動幫助你一起準備派對;一個普通的朋友討厭你在很晚的時候打電話過來,一個真正的朋友會問你為什麼現在才打電話來;一個普通的朋友總是找你來談論他的困擾,一個真正的朋友會幫助你解決困擾……

每個人不管自覺不自覺,總是會根據一定的標準來選擇朋友。曆史上進步的思想家告訴我們,結交朋友切不可把財、利、色、權、勢作為標準。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以權力交者,權力盡而交疏;以勢交者,勢傾則絕。真正的友情應該是不摻雜任何利益元素的,如果以利益為出發點來交朋友,必然得不到真正的友情。

近代知名學者王國維是一位天賦出眾的大才子,他博聞強記,聰敏過人,在甲骨文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王國維與羅振玉因甲骨文而相識,並結為朋友,後又成了兒女親家。王家貧窮,羅振玉在經濟上常常接濟王國維,但他並不是出於什麼好心,隻不過是把王國維當做一台賺錢的機器。羅振玉大量收進甲骨,讓王國維來進行考釋,但發表文章的署名卻都用羅的名字,這讓他賺了一大筆錢。王國維對這些事也知道一些,卻依然把羅振玉當做朋友。後來,王國維在經濟上出了一些問題,四處借債無門,無奈之下於壯年投湖自盡。這都是交友不慎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