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在集體生活中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孩子(3 / 3)

“五愛”,突出的是一個“愛”字,有了愛才會在言行中表現出公德品質。可是愛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須建立在大量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的基礎之上,正所謂“知之深,愛之切”。比如愛祖國的教育,離不開祖國的大好河山,離不開祖國的悠久曆史,離不開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成就。家長在教育中,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切身感受充滿感情地講給孩子,而且要鼓勵孩子知道得更多,認識得更深。

“五愛”是一個緊密聯係的整體,在教育中要重視這種聯係,提高教育實效。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暢談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祖國統一、大京九鐵路、三峽工程、航天事業成就時,“五愛”的內容都滲透在裏邊。隻要家長在交談中加以點撥,孩子的認識就會提高,情感也會加深。

當然,孩子年齡不同,教育內容和形式應該有所區別。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孩子,需要直觀、形象、生動的教育。三年級以後的學生喜歡走得更遠,接觸實際更多,而且開始對“字書”感興趣。孩子越大,感情越豐富,渴望實踐,對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有偏好。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充分重視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式。

另外,還要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生活規則。公共生活規則是社會生活必需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德要求。隻要培養起公德意識,在生活中實際做到並不難,而許多人走上邪路往往是從不講公德開始的。

培養孩子要像愛護自己的東西一樣對待公共財物。教育孩子在外邊要愛護公共設施,保護文物古跡,不亂寫亂刻。跟孩子一起外出時,對那些破壞文物的現象要表示義憤,進行分析批評,不能無動於衷。教育孩子在學校要愛護桌椅、教學器械、體育器材,積極參加維修桌椅等勞動。

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教導孩子關心公益事業。公益事業有固定性和非固定性的。“希望工程”、社會福利活動、“春蕾計劃”(救助失學兒童)等,是相對固定的公益事業;為患病的人募捐、支援災民、救助遭受不幸的家庭等,是非固定的公益事業。家長要與孩子一起為公益事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以我們的善良與同情心熏陶孩子,使他們從小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如果對公益事業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將會在孩子的心裏埋下不良的種子。

家長都期望年輕一代成為文明、善良、有高尚公德的人,那麼就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

父母必讀

※ 遵守公共秩序。教育孩子在公共場所自覺遵守各種規章製度和紀律。在影劇院、體育場、公園、圖書館、商店、公共電汽車上,一定按規定辦事,不為個人利益破壞規定。尤其是看到有人破壞規定時,不要出於從眾心理也跟著去做,應該勸阻那些違規的人。

※ 維護公共場所衛生,保護環境。現在,有些人不講公德,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煙頭,亂潑髒水,甚至公然破壞環衛設施。要教育孩子分清是非,絕不能做這種不文明、不道德的事情。當發現孩子出現這方麵缺點時,要及時指出並立即糾正。教育並支持孩子積極參加大掃除和保護環境的各種公益活動;有機會時跟孩子一起參加,對孩子最有教育作用。

※ 關心公益事業。關心公益事業的最基本表現是助人為樂。助人為樂是出於單純的善良動機,而不是為了受表揚。社會上許多助人為樂的人都是不留姓名的,應教育孩子向他們學習。

細節65從小培養孩子對祖國的責任感

在加拿大,通常情況下,老師列出作文題目,一般會要求學生在一周內完成,學生可以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翻閱報紙、上網搜集資料,之後互相討論並完善觀點。據鄰居家孩子介紹,他們班有一位殘疾孩子,這次作文得到了老師的表揚。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目光,通過自己的感受,寫了一篇名為《戰爭帶給兒童的災難》的文章。在文章中,他沒有寫戰爭的雙方誰對誰錯、誰是正義一方等慣常思維性的東西,他隻是把從電視裏看到的有關戰爭的殘酷畫麵,以及從報紙上讀到的戰爭帶給伊拉克兒童的悲慘命運,像缺衣少食、無家可歸、不能上學,等等,寫進了文章中。他認為,這些都是戰爭帶給兒童的災難,最後他呼籲:停止戰爭!

廣西富川有一位名叫周之金的17歲中學生,多次寫信給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國內許多重大事務提出建議,這是一位很關心國家大事的少年。他喜歡看些老子、莊子、孔孟之類的古典文籍。他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深愛著中國,將會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中國,這種強烈的愛國精神實在是難能可貴。

孩子們能否健康成長,能否成為祖國未來合格的建設者?中國能否保住改革開放的成果,能否將改革繼續進行下去?祖國振興的重任是否可以依靠下一代的雙肩來承擔?泱泱大國能否真正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詩人們常用“啟明星”、“燈塔”、“路標”比喻理想,說明理想在人生旅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傑出人物也是在理想的感召下,克服重重困難,為理想奮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教育孩子從小就立下遠大的誌向,就可以激勵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自覺克服生活、學習上的困難,逐漸培養自己良好的意誌品質。事實上,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都有比較正確的人生目標,並努力向目標奮進。

父母勤奮、敬業,有責任感,孩子也就會認真對待學習和師長交給的事;父母善良,有正義感,孩子也就有愛心、同情心,其心靈也就有愛長駐,就會少些仇恨,少些冷漠。反之,父母不求上進,工作得過且過,不關心國家大事,對他人漠不關心,麻木不仁,整天沉迷於麻將,出入於各種娛樂場所,在這種影響下,孩子就不會有上進心、進取心,就不會成為一個關心國家大事、關心他人的人。

原則問題絕不讓步,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全的人格、頑強的意誌品質都要靠平時點滴的積累、嚴格的要求才能養成。否則,無疑會放縱孩子,過分溺愛隻會害了孩子。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當前在家長和教師中,存在著一些錯誤思想,認為學生隻要好好讀書,其他事情無關緊要,這種思想對孩子也有影響。一些學生認為關心國家大事是大人的事,與小孩子無關,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是我們每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國家的興亡與每一個國民都是休戚相關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關心國家大事,對國家的建設提出有益的建議、意見。因為隻有這樣,國家、社會才能前進。每一個時代的興盛都是與愛國報國的熱潮分不開的,沒有一代代仁人誌士的前赴後繼,我們就不會有今天的社會。

如果我們的國家人人都來關心國家大事,我們的民主進程就會加快,我們各個方麵建設的速度就會加快。如果每一個人都來關心國事,腐敗現象就會沒有生存空間,偽劣假冒產品也會就此絕跡。如果每一個人都來關心國事,民生問題也會很快好起來,壟斷行業的特權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人人都要做國家這棵大樹的啄木鳥。

了解國家大事,可以知道黨和國家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希望;可以了解先進人物的事跡,並向他們學習;可以開闊眼界,豐富知識。

少年兒童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從小關心國家大事。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國家的小主人,應從小培養他們對祖國的責任感,不能隻看到眼皮底下的事,還要關心國家大事,把個人與祖國、人民聯係起來。

父母必讀

※ 孩子平時看電視,除了動畫片、電視劇之外,建議孩子去看新聞節目。了解國家大事、世界大事,並與孩子討論,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

※ 關心國事還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宏觀著眼,從細微入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曆來是有誌之士的成就標準。

※ 教育孩子樹立遠大理想。

細節66在孩子的心中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

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小時候受到過家長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他上小學時,有一次隨母親乘船從武漢到九江去,長江上外輪很多,氣勢洶洶。母親讓夏明翰根據眼前情景吟一首詩。他思索片刻,高聲朗誦道:“洋船水上漂,洋旗空中飄,洋人逞淫威,國恥恨難消。”詩雖稚嫩,但感情充沛。家庭教育在他心中播下了愛國主義的種子,促使他後來發奮讀書,走上為國為民的人生之路。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抵禦外來侵略,推動社會進步,愛國主義是強大的精神動力。沒有愛國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的過去、今天和未來。人們都會背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人們都會講“精忠報國”的故事,愛國主義精神在大多數國民的心裏紮了根。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愛國主義精神要一代一代傳下去,每位家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有的家長認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學校的任務,這種想法是不妥的。學校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愛國主義教育是毫無疑問的,如果家庭不積極配合,效果就不理想。因為家庭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自身的優勢。家長與孩子的親緣關係有利於對孩子進行情感熏陶,家長與孩子的共同生活有利於抓住各種教育契機。

嶽母刺字的故事流傳甚廣,嶽飛精忠報國的情懷是良好家庭教育的結晶。

我們覺得培養孩子的愛國之心是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石,一個沒有愛國之心的孩子,將來很難成為棟梁之材。

現在,家長普遍看重子女的學習,按說這是好事,但有的家長進入了誤區:眼光短,講實惠。他們抓孩子的學習往往隻是為了讓孩子上大學,謀個差事,日後舒服些,而沒從為國家培養人才的角度去著眼,結果不少孩子成人後缺少的正是愛國這根弦。列寧說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有誌於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青少年學子的動力。

不可否認,現在有些孩子確實有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為。這些行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父母“補償心態”過重,一味對孩子遷就、溺愛造成的。因此,家長必須糾正不良的教育方法,從為祖國培養人才的角度來培養孩子。

改革開放把國門打開了,同時也把家門打開了。此時此刻,每一個做家長的,更應加倍關注對孩子的愛國主義教育。家長要多向孩子灌輸些中國悠久的曆史和文化常識,激發孩子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責任感。要讓孩子明白,當國家尊嚴需要維護時,應挺身而出,甚至流血犧牲;平時要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為國爭光。當孩子提到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時,家長要幫助他們分清主流和支流,可以告訴孩子:中國猶如正在成長的巨人,健全的肌體也難免患病,甚至長出“毒瘤”,隻要用正確的方法給予醫治,一定能恢複正常。家長還要多給孩子分析我國的國情,特別是所具備的優勢,讓他們知道我們之所以能安心地在學校讀書,是因為國泰民安。

愛國是人之本性,前輩人幾代奮鬥,汗水流盡,鮮血淌幹,才找到了希望的種子。使中華騰飛這一重擔,必將落在下一代的肩上。為了讓他們將來能承擔大任,必須對孩子進行健全人格、堅強毅力的教育。

一位小學生看見一位外國人隨手將手中的5分硬幣扔掉。這個孩子馬上要求外人國揀起來,因為硬幣上有中國的國徽。正是強烈的民族自尊使這位小學生懂得要維護國家的尊嚴。

兒子將要遠赴英國去學習,父親想為兒子買一麵大型國旗讓兒子掛在寢室內,用以提醒兒子時刻牢記自己的祖國,不管他以後走到天涯海角也要牢記自己永遠是中國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能給祖國抹黑。酷暑天氣,父親領著兒子走了京城幾家商場始終未能如願。兒子出國後不久,父親買到了國旗,托朋友帶給兒子,總算了結了一樁心願。這一言傳身教的做法,值得家長們借鑒。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愛國精神與學習沒什麼關係,隻要把學習抓好,愛國主義教育什麼時候進行都可以。這種認識也是片麵的。我們不妨想想,一個人不熱愛自己的故鄉,不熱愛家鄉的父老鄉親,不熱愛養育自己的土地,不熱愛自己的國家,他的身上是否缺少一種前進的動力?如果他隻是為了得高分、受表揚、升大學、掙大錢而學習,能跟我們的時代與社會發展合拍嗎?縱觀曆史,眾多的誌士仁人、科學家、藝術家、英雄模範,在他們的靈魂深處都有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有遠大的報國誌向,如果不是這樣,他們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嗎?愛國主義精神促使人“棄燕雀之小誌,慕鴻鵠而高翔”,隻顧眼皮底下利益的人是達不到那種境界的。

父母平時應充分利用各種大眾傳媒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央和各地的電視台、廣播電台都有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題節目,家長和孩子一起收看、收聽,互相講評,會有好的教育效果。近些年出了許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書籍,報刊上也有許多愛國主義的文章,應盡可能地利用起來,既增長知識,又提高思想境界,不但促進品德發展,也促進智力發展。

除了言傳,身教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父母應跟孩子一起參加愛國主義的實踐活動。應積極參加抗災救災、扶危濟困、希望工程、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祖國統一等各種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實踐活動。家長要站得高些,看得遠些,不要狹隘、“近視”。精力、經濟的付出,會獲得精神上豐富的收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家長出於某些原因,可能對國家、對社會有看法,甚至有些怨氣,發表言論應注意場合、態度,免得在孩子心中留下不良的種子。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從心理層次上來說,要從培養孩子的仁愛心、責任心、同情心、羞恥心著手。

責任感,就是對社會的發展,對國家的繁榮富強,有一份責任;對於一個單位事業的發展,對於一個家庭的和睦、幸福,也要有一份責任。責任感的最高境界,就是傳統美德倡導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責任感是形成正確榮辱觀的心理基礎。

熱愛祖國是人類一種最純潔、最高尚的情感。做家長的要讓“愛國”這種崇高神聖的感情在孩子的心靈中紮根,形成一種風尚,讓民族責任感伴隨著孩子成長。

父母必讀

※ 愛國主義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要通過激情、明理、導行,讓孩子養成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好思想、好風尚。

※ 從家庭角度來說,要讓孩子多讀愛國主義教育的書刊,經常講一些愛國的故事,讓孩子關注國家大事。

※ 要尊重國旗國歌,要引導孩子重視人格、國格。也可以講家鄉變化、家庭變化的事實,激發孩子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 節假日時,父母不妨多帶孩子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遊覽祖國大好河山。學校組織集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家長要大力支持。還可以利用休息日,全家人一起去參觀,能夠看得更仔細,感受更深。

※ 有條件的家庭,應支持孩子或全家一起外出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跡,讓美好的山水風物、曆史文化積澱在孩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