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在機緣降臨的瞬間:善於借勢,才可尋到跳板(1 / 3)

卷十四 在機緣降臨的瞬間:善於借勢,才可尋到跳板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單打獨鬥的結果,都是在充分借鑒或者整合了周邊資源的基礎上,再加上個人的天賦和努力,才達到了自己的人生高度。如果單靠個人的努力就想取得非凡的成就,既不現實又不自量力。

因此,真正的智者,總是審時度勢,從錯綜複雜的局勢中理清思路,尋找一切可能性,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一些積極因素來輔助自己,這樣才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唯一捷徑。

◎大智者,在借勢之中巧省力◎

心機解讀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為了能在眾人前露臉,總是千方百計地表現自己,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甚至不惜打腫臉充胖子,竭力地美化和粉飾自己。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他們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

那麼,怎樣才能引起別人更多的關注呢?毫無疑問,在與人交往中,借助他人的麵子和威名可以抬高自己。因此,想要提高自身形象,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不妨采用拉抬效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借光”。

許多人都有崇尚名人的心理,對名人的話總是俯首恭聽,唯命是從。所以,在人生舞台上若能利用自己與某個名人掛上鉤,就會名聲大振。這是因為,名人都是強者,而強者是以其雄厚的實力做依托的,具有傲視他人的本錢。在弱肉強食的規則中,強者尊貴,弱者低下,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弱者硬要強出頭,玩逞強遊戲而不肯暫時屈從,就會使自己更加不利。

事實上,承認強者的地位並不是無能的表現,隻有認清現實,才能做到趨利避害,保存自身,以求將來的發展壯大。而借助強者的力量,則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心機案例一

漢宣帝時期,有一名能幹的官吏叫龔遂。

當時,勃海一帶連續幾年災情嚴重,民不聊生、餓殍遍地,最後百姓實在無法忍受饑餓,就紛紛聚眾扯起造反大旗,當地官員就采取血腥鎮壓,不但收效甚微,反而激起更大的民怨。在眾官束手無策之際,宣帝就派年已七十餘歲的龔遂去任勃海太守。

龔遂輕車簡從、走馬上任,與前任不同的是,他首先采取安撫政策,與民同甘共苦,並鼓勵農民墾田種桑,並規定農家每口人種一株榆樹,一百棵菱白,五十棵蔥,一畦韭菜,養兩口母豬,五隻雞。

而對於那些心存戒備、依然帶劍的人,他則好言相勸:“別那麼緊張了,幹嗎不把劍賣掉去買頭牛?”

幾年後,勃海一帶就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溫飽有餘。龔遂也因此而名聲大振。於是,漢宣帝就召他還朝。他有一個屬吏王先生,就主動請纓,想隨他一同去長安,說:“大人您放心,我對你會有好處的!”

可其他屬吏卻不同意,說:“這個人,一天到晚隻知道喝酒,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說大話,還是別帶他去為好,免得惹出麻煩!”

龔遂說:“他既然想去,就讓他去吧!”

到了長安之後,這位王先生終日沉溺在醉鄉之中,也不去見龔遂。可有一天,當他聽說皇帝要召見龔遂時,便對看門人說:“去將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處來,我有話要對他說!”

龔遂也沒有和他計較太多,還真來了。王先生就問:“天子若問到大人如何治理勃海,大人該如何回答?”

龔遂說:“我就說任用賢材,使人各盡其能,嚴格執法,賞罰分明。”

王先生就連連擺頭,說:“這怎麼能行?這豈不是自誇其功嗎?大人一定要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千萬不能搞砸。”

龔遂認為言之有理,就試探地問:“我也知道,這次機會是獲得皇上認可的絕佳機會,我也不想錯過,有可能是我人生最後的一次機會,但如何說才合適呢?”

王先生就說:“請大人這樣回答:‘這不是微臣的功勞,而是被天子的神靈威武所感化!’”

龔遂點頭認可,在皇帝召見時,就按王先生的話做了回答。

宣帝聽後果然十分高興,便將龔遂留在身邊,並委任其顯要而又輕閑的官職。

龔遂顯然是一位智者,牢牢地抓住了皇帝召見的這次機會,同時又聽從王先生的勸告,用恰到好處的話語打動了皇上,並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生活中雖然像龔遂這樣直接麵君的機會不多,但和有權勢的人物接觸的機會還是很普遍的,因此隻要順勢抓住機會,就迎來了人生的捷徑。成功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個人的奮鬥雖然是主要因素,但離開了別人的裁培,難免要走太多的彎路。在成長的道路上,若能得到貴人的扶助那可就萬事不難了。

心機案例二

埃德沃·波克被稱為美國雜誌界的一個奇才。誰也無法想象,這樣一個人物最初卻是窮得差點兒要餓死的波蘭難民。

波克在美國的貧民窟長大,一生中僅上過6年學。6歲的時候,波克跟著家人移民到了美國。在上學之餘,他還要做許多工作,以貼補家用。波克從小就是一個“工作狂”,無論是什麼樣的髒活、累活,他都任勞任怨地幹著。13歲的時候,波克便輟學了,然後在一家電信公司工作。然而,他並沒有忘記學習,仍然不斷地自修。他省下了車錢、午餐錢,買了一套《全美名流人物傳記大成》。

緊接著,波克做了一件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他直接寫信給書上的那些大人物,向他們詢問書中沒有記載過的童年往事。例如,他寫信問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哥菲德將軍是否真的在拖船上工作過;他又寫信給格蘭特將軍,詢問了他有關南北戰爭的事情。

在那個時候,年紀隻有14歲、每一周的薪水隻有6元2角5分的小波克用這種方法結識了美國當時最有名望的大人物:哲學家、詩人、名作家、軍政要員、大商賈、大富戶等等。這些名人也很愛他,也都樂意接見這位充滿好奇心且又可愛的波蘭小難民。

有了這些名人的幫助,波克自然進步飛快,他努力學習寫作技巧,然後在上流社會中毛遂自薦替他們寫傳記,同時那些大人物們也積極地幫助他找工作。

不久,這個傳奇性的年輕人因為一位名人的推薦,被《家庭婦女雜誌》邀請作為編輯。波克爽快答應,而且在這裏一做就是30年。現在,這份雜誌已經成為了全美銷量最高的婦女刊物。

做生意很難,做生意又不難,關鍵就看你的身後是否有貴人相助。一份良好的關係,一個真正的朋友就可以幫我們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事實就是這樣,當我們建立了很好的人脈關係,什麼事情都變得簡單起來,這時候你就會覺得事業發展之路平坦了許多。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中,每一個夢想成功的人,不僅要自己主動爭取貴人,更應該讓貴人樂意走到你的身旁,這樣你就必須有吸引貴人之處。朋友,何不發揮你的所長,吸引成功路上的貴人們來相助呢?

◎讓朋友為你鋪路◎

心機解讀

在平常的生活中,常有人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多個朋友多條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朋友”在中國傳統中是兩彎相映的明月,講究一個肝膽相照,義字當先。朋友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則更顯得日益重要。善於利用朋友往往會使你的生活自由自在,並且會有很多機遇。我們應該多多結交一些有益的朋友。

有個富商,他說他的朋友無數,並且常為此而自豪。他說:“朋友不可以同等對待,要分等級的,要因人而用!對方有壞意,不夠誠懇的朋友,我總不能也對他推心置腹吧?那隻會害了自己。”他把朋友分了“等級”,共有“刎頸之交級”、“推心置腹級”、“可商大事級”、“酒肉吃喝級”、“嘻嘻哈哈級”、“保持距離級”等等,從而控製同對方交往的密度和自己打開心扉的程度,因為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作用。根據朋友的品性、才能的不同,“用”的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

心機案例一

赤壁大戰之時,曹操大軍由於重用了熟悉水戰的荊州降將蔡瑁、張允,從而克製曹軍不習水性的弱點。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周瑜當然對曹軍軍情了如指掌,他暗暗下決心:“吾必先除此二人,然後可以破曹。”

正在周瑜絞盡腦汁謀定策略時,曹操手下的謀士也即周瑜的故友蔣幹來訪,周瑜一眼便看出蔣幹的來意:一是說降,二是刺探軍情。所以,他立刻想出了一條利用“朋友”的妙計。周瑜當晚,盛情款待蔣幹。席間,他故意大笑暢飲。夜間,周瑜又佯作大醉之狀,挽住蔣幹的手說:“久不與子翼(蔣幹的字)同榻,今宵抵足而眠。”當軍中打過二更時,蔣幹起身,趁周瑜鼻鼾如雷去翻閱桌上的信件,不料翻出了“蔡瑁,張允謹封”的一封信,他急忙取出偷看。隻見其中寫道:“某等降曹,非圖仁祿,迫於勢耳。今已賺北軍困於寨中,但得其便,即將操賊之首,獻於麾下,早晚人到,便有關報。”蔣幹對蔡瑁、張允竟然暗結東吳十分驚訝,於是便將書信藏在衣內,到床上佯裝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