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在機緣降臨的瞬間:善於借勢,才可尋到跳板(3 / 3)

因此,一班賭徒、罪犯、無業流氓、無賴之輩以告密作為獲得富貴的捷徑。曆史上幾個最著名的酷束如索元利、來俊臣、周興都出現在了唐朝。

從告密者中武則天選拔了一批新官員,這些人是一幫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他們多出身無賴,狡詐殘忍,慣於陷害無辜。群小使用異常殘酷的手段,助武則天鎮壓異己。武則天正是借助於告密、借酷吏掃蕩了唐朝宗室勢力,為自己清除了登上寶座的種種障礙。

不過,物極必反。告密和酷吏雖然幫助了武則天,但他們的橫行肆虐,造成了世風敗壞,小人鑽營,人心惶恐,冤獄遍地,怨聲載道。武則天意識到權宜之計的使命已完成,收場的時候到了。為了穩定政局,安定民心,武則天開始向酷吏開刀。“告密”仍是武後整治並鏟除酷吏的辦法,真可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酷吏周興草菅人命,殘害無辜,惡貫滿盈,殺人無數,朝野上下無不對他恨之入骨。正在他橫行得意之時,有人告發他“謀反”。武則天令酷吏來俊臣審理周興案。來俊臣對周興的老奸巨猾、詭計多端早有耳聞,料想他定難讓他招供,便想出一計,讓他痛痛快快地招認。受命後,來俊臣派人以請周興飲酒為名將他邀至家中,席間他借“請教”為名,問其招供的方法,周興便中了圈套,說:“這事不難,拿來一個大甕,四周燃起炭火,把囚犯裝入甕中,他會不認罪嗎?”來俊臣借機派人搬過來一口大甕,按周興所說的,用炭火圍住燒烤,然後站起來對周興說:“有人告發你有謀反之意,太後有令,由我審訊老兄,就請君入甕吧!”周興恍然大悟,惶恐不安,隻好叩頭認罪。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請君入甕”的故事。來俊臣審判周興不也是巧借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嗎?

周興被除掉之後,有人告發來俊臣謀反,武則天下令將他斬首於市。武則天為了爭取民心,下了一道詔書,曆數來俊臣的罪狀,將任用酷吏以來造成的災禍,統統歸於來俊臣身上。

武則天借酷吏之手為自己掃蕩了政敵,而後又以毒攻毒巧借酷吏的頭顱清洗自身,緩和危機。由此可見,武則天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運用之熟及權謀之高明。

自古以來,以毒攻毒的計策成為處置小人的最佳辦法。不過,如操之過急,群小便會結成暗黨,互相勾結,反而招致大禍。有時緩一緩,他們之間也許會互相擠對,不攻自破。這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妙用。

心機案例二

有個小男孩在一家麵包房買了一塊兩便士的麵包。他發現這塊麵包比往常買的要小得多,於是就問老板說:“先生,您沒發覺這塊麵包比往常的要小好多嗎?”

“哦,那不更好,小一些,你拿起來就輕便些。”老板奸詐地笑了笑。

“我懂了。”

男孩隨手把一個便士放在櫃台上,他心中仍有些憤憤不平要走出店門時,老板叫住他:“喂,麵包錢你還沒付足呢!”

“哦,那不更好。”小孩彬彬有禮地說,“少一些,你數起來就更容易些。”

老板啞然。

機智的小男孩以毒攻毒,巧妙地整治了那個貪便宜的老板。這就是“借”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妙用。對待那些奸佞小人萬不可有“婦人之仁”,有時以牙還牙,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必要的。對壞人動了菩薩心腸,心慈手軟,結果自己隻能深受其害。

◎借助他人聲望,抬高自己身價◎

心機解讀

名人的確是一種稀有資源,由於名人的身份地位往往更能引人注意,在強化事物、擴大影響方麵更具有社會效應。所以,適當利用名人效應來壯大自己的名聲,也是一些人常用的做法。但這均是在道德和法律準許的框架內有效運作的,當然與弄虛作假、招搖撞騙的做法有質的區別。

因為名人大多在社會上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著良好的口碑和信仰,如果掌握分寸,適當運用,有時會產生很奇妙的效果,這正是運用了別人大多對名人仰慕的心理。但絕對不可張冠李戴、生拉硬拽,如果用於欺騙性質,就會給自己惹上一身官司。名人效應可以適度地借助,但要務必掌握一個度,否則,就會惹火燒身。但前提條件是,確實有某種淵源,如果是純粹的借勢,那就有些過火了。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為了能在人前露臉,總是千方百計表現自己,不惜打腫臉充胖子。然而不幸的是,這樣做的結果也有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的時候。

因此,對於待人處世,借光不失為一種提高自身形象、擴大自己影響的策略和技巧。毫無疑問,在與人交往中,借助他人的麵子和威名可以抬高自己。

心機案例一

民國初年,著名外交官陸征祥就曾有這樣一段趣聞。

民國建立後,資曆頗深的外交家陸征祥被民國政府任命為駐法國大使。

因為陸征祥自幼接受的就是西方教育,對西方人的生活習慣和愛好興趣都了如指掌。他娶了位比利時姑娘為妻,而且這位姑娘的父親是一位有地位的比利時將軍。

有這樣一位老丈人做靠山自然有利於打開外交局麵。在接到擔任駐法大使的任命之後,陸征祥頗費心機,他深知,要想在法國政界提高身價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腰纏萬貫的闊佬。他把從政府領到的經費全部用到了中國駐法使館的裝修上,使得整個使館看上去富麗堂皇。

同時,陸征祥還讓老嶽父在比利時給他訂購了最好的馬車,從國內帶去不少字畫古玩,放在使館醒目的地方。到了巴黎後,陸征祥打扮得衣冠楚楚,攜夫人頻頻出入法國上層外交場所,與法國政界名流、貴夫人、闊太太時常往來。

陸征祥的這一舉動,讓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都知道了新上任的中國大使是位闊佬,對他都刮目相看。其實,陸征祥這樣做完全是為了便於工作,因為當時的人們是比較注重身份和地位的。可是這樣的結果,雖然使他落魄成窮光蛋,卻打開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麵。

可是,局外人並不知內情,往往以貌取人,在他們看來,陸征祥有這麼華麗的住所、馬車、衣著,口袋裏的銀子會少嗎?但陸征祥也絕非傻瓜,幾年之後,他奉命改任駐俄大使時,就乘機將使館物品盡數拍賣。

誠然,有人慣於玩弄權術、沾光行騙、欺世盜名,但這並非借光本身的錯誤。隻要動機純正,借助各種外力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以此拉動辦事效率,是被社會承認的方式之一。因此,也不能對此妄加指責,斥其一無是處。

當然,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經常可以看到某人到處炫耀和某名人合影、簽字等,其實二者根本沒有任何聯係,但之所以如此這般,就是在滿足虛榮心的同時,可以換取某種好處。

心機案例二

王軍在創立公司之初,因為公司規模小而缺乏訂單。好多客戶開著小車在王軍的公司門口停下,都不願意進去詳談。王軍整天在為了籌集資金建新廠房而苦惱。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王軍得到一個消息,附近的一家規模頗大的公司常年虧本,原因隻是因為缺乏先進的技術與實幹性的技術性人才。王軍通過朋友的關係找到了這家公司,與公司老板商談中,王軍指出,他可以帶領自己的技術團隊為貴公司免費服務一年,以提高貴公司的業績與技術水平。但是王軍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王軍的公司將以這家公司辦事處的名義存在且雙方不存在任何利益關係。這家公司的老板在考慮之後終於答應了王軍。王軍帶著自己的公司為這家公司創造了一係列的高額贏利,同時也打著這家公司的名義給自己接了不少的訂單。

當自己的力量達不到某種境界的時候,不妨靠一下背後的大樹,它可以讓你快速地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