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幾天,女兒非常熱情,每天都能按時給花澆水,還不斷地轉動花盆,讓它充分接受日照。但是幾天之後,女兒的熱情就降低了,給花澆水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有時候甚至幾天都不給花澆水,花都快枯死了。
媽媽說:“你不是說自己每天給花澆水的嗎?可是現在你看,花都快枯死了!”
女兒一看說:“媽媽,對不起,我給忘了!”
“媽媽不怪你,你前幾天不是做得挺好的嗎?媽媽相信你,隻要你認真管理,花一定會長得很好的!”
以後女兒真的比以前還認真了,勞動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每天按時給花澆水,花很快恢複了生機,現在女兒在別的方麵也變得有責任心了。
2.不對孩子的事情表現出過分的關注
媽媽看見兒子垂頭喪氣地回來。
媽媽:你好像不高興?
如果你是位不合格的媽媽,你也許會這麼說:
媽媽:今天比賽完了吧,結果怎麼樣?你們贏了嗎?你進了幾個球?沒有嗎?為什麼沒有?你怎麼不說話?
方法運用
小龍在結束了一天幼兒園生活後,總要和其他小朋友在幼兒園活動場所“瘋”一陣。這天,他玩著玩著,又發現了一個小船似的可以晃悠的大積木,讓他十分感興趣。
當時已經有一個小女孩騎在上麵了,但小龍卻不顧一切地擠到女孩身後,硬要騎上去。那女孩自然不讓,於是兩個孩子拉扯推搡起來。這時候,在一旁的女孩母親走了過來,相當嚴厲地對小龍責罵了起來。
恰巧,小龍的母親也到幼兒園接孩子。也許這位女孩的母親並不知道小龍的母親就在附近,否則她應該不會這樣“聲色俱厲”。小龍的母親看到兒子害怕了,小臉漲得通紅,有些驚惶地望著女孩的母親。小龍先前的行為雖然多少有一些“蠻橫”,沒太注意遊戲規則,但畢竟沒有發生激烈的“暴力衝突”。
這位女孩的母親卻以不適當的方式介入了孩子之間的矛盾,使小龍一時不知所措,甚至害怕起來了。小龍的母親多少有些替兒子不平,也很心疼,但還是打消了想去幫助解釋和勸解的念頭,依然若無其事地與他人談笑,眼角則不時關注著“事態發展”。隻見小龍漲紅了小臉與那位母親辯白了幾句,雖然聲音不大,表情也有些緊張,但他還是在力圖說明什麼。後來,他終於和小女孩一起騎上大積木玩了起來,很快就把剛才的事拋到腦後。看到了這一幕,小龍的母親越發認為自己剛才的“不介入”是正確的。
孩子們的問題更多地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麵對、去解決。大人過多參與隻會助長孩子依賴大人的心理。隻有獨立麵對問題、解決問題,孩子才可能學會應付各種困難。
對父母而言,培養孩子直接麵對挫折的意識非常重要。因為父母作為孩子的首任教師,在孩子個性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讓孩子自己作出判斷
有時候,孩子自己作出判斷的過程,也就是自己思考問題的過程。
媽媽:你是要穿藍色的鞋子,還是要穿白色的鞋子?
如果你是位不合格的媽媽,你也許會這麼說:
媽媽:你就穿白色的鞋子吧,藍色的和你的衣服不搭配。
方法運用一
兒子回到家吵著要買最流行的新衣服。可是家裏剛提前把房貸還完,正是經濟最緊張的時候。
媽媽對兒子說:“為什麼非要現在買新衣服呀?你的衣服不少了,都還挺新的。”
兒子說:“好多同學都有那樣的衣服,我卻沒有,很沒麵子,他們會看不起我的。”
媽媽就問他:“你們班人緣最好的男生是誰?”
他想了想說:“是李磊。”
媽媽問:“他有那樣的衣服嗎?”
他搖搖頭說:“他家窮,他一直沒穿過值錢的衣服。”
媽媽問:“那他為什麼人緣好呢?”
他說:“因為他喜歡幫助別人。”
媽媽又問:“你們班最受人羨慕的女孩是誰?”
他回答:“張雪。”
媽媽又問:“她穿這個牌子的衣服了嗎?”
兒子又搖搖頭說:“沒有,她常穿的衣服就兩件,不過都是幹幹淨淨的。”
媽媽問:“那她為什麼最受人羨慕呢?”
他回答:“因為她學習好,經常考第一名。”
媽媽說:“你看媽媽的漂亮衣服多嗎?”
他說:“不多。”
媽媽說:“那媽媽單位的叔叔阿姨是不是很喜歡媽媽呀?”
他說:“是啊,媽媽,我明白了,人要有麵子,不是靠衣服,而是靠品德和學習成績。隻要我能做到這些,我也會成為大家最喜歡的人。”
孩子最難做到的就是堅持原則,父母巧妙地給予假設,讓孩子自己作出取舍、判斷,在這一過程中孩子逐漸地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逐漸地學會了自立。
方法運用二
兒子已經上初二了,卻還是個沒主見的孩子,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要父母幫他拿主意。他信任父母、願意跟父母多溝通當然是好事,可問題是他總是不能拿出自己的意見,必須要父母指揮他才行。這樣對他的成長顯然會很不利。可是如果直接這樣批評他,不僅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還會讓他不再願意跟父母交流,而讓別的同學給他出主意,這樣恐怕會更糟糕!
一天晚上回到家,他又讓母親給他拿主意。很多同學支持他競選班長,他卻拿不定主意到底該不該參加競選。爸爸問他:“你是怎麼想的?”他說:“我想參加,鍛煉一下自己的能力,也為班級做點貢獻。可是又怕競選不上沒麵子,也怕影響學習,還有很多因素要考慮。你們幫我作決定吧,我聽你們的。”爸爸說:“這樣,你拿張紙,全麵考慮一下,一邊列上參加競選的好處,一邊列上壞處,然後看哪邊占的分量大,你就按哪邊做。”
兒子照著爸爸的話去做了,一會兒他自己得出了結論,還是參加競選比較好。媽媽對他說:“以後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可以按照這個方法試試。”兒子會心地點了點頭。
以後兒子遇到類似的問題父母總是鼓勵他自己列個表對比著作決定,他漸漸地變成了一個有主見的大孩子,不再什麼事情都要求父母作決定了。
方法運用三
兒子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每星期要的零花錢開始多了起來,媽媽有些為難了:都給他吧,怕把孩子慣壞了;不給吧,他又鬧得人心煩。跟他說理吧,有時說得通,有時說不通,很累。
後來媽媽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每個月給他20元零花錢(包括吃零食、買玩具,不包括買書、買衣服),花完了就沒有了。錢也可以存到媽媽這裏,每個月的利息是10%。也可以借錢,利息是20%。
媽媽把第一個月的零花錢給了兒子。兒子還是夠謹慎的,10元存到了媽媽這裏,剩下的自己拿著。當天他就花了2元。晚上一起逛超市的時候,他看上了一個玩具,12元,他想讓媽媽給他買,媽媽說:“可以,但是用你自己的零花錢哦。”兒子立刻說:“那我還是再考慮考慮吧。”最後也沒買。
兒子有了自主權後,花錢反倒沒有以前那麼大手大腳了,總是考慮再三才買他想要的東西。為了他喜歡的玩具,他學會了節儉,不再吃以前每天都吃的那種零食了。很多以前媽媽怎麼勸也改不了的壞毛病都自己消失了。到月底他的錢剛好花光,沒有借款,除了少數錢買了零食外,大部分都是很好的玩具。第二個月,發給他的零花錢隻花了一半。兒子好像突然之間長大了許多。
給孩子一部分錢,並給他自己使用這部分錢的權利,孩子在使用金錢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如何有效地利用錢財,重要的是這一過程使孩子開始學會不再什麼事情都依靠父母了,學會自己作出判斷,變成一個自立的孩子。
4.讓孩子自己尋求解決的方法
有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創設輕鬆的心理環境,多提建設性的意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想、去做,允許孩子犯錯誤,每天給簡單的任務讓他完成,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
兒子:爸爸,風是怎麼形成的?
爸爸:這個問題可要難住爸爸了,你是怎麼想的?要不你去查查資料,看看能不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順便也讓爸爸長長見識,怎麼樣?
(兒子經過一番努力,找到了答案)
兒子:風是這樣形成的:暖空氣膨脹變輕後上升,冷空氣變重後下降,這樣冷暖空氣便產生流動,形成了風。在氣象上,風常指空氣的水平運動,並用風向、風速(或風力)來表示。爸爸,記住了嗎?
爸爸:真棒,兒子!
方法運用一
一天,爸爸帶著6歲的兒子去郊遊,爸爸釣魚,兒子在一旁玩耍。在離湖邊不遠處,有一個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著下到坑裏。玩了一陣子後他發現,大坑離地麵很高,下來容易上去難。於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釣魚的爸爸:“爸爸,爸爸,幫幫我,我上不去了!”但是爸爸沒有回應他。
於是,孩子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憤怒。他開始反複直呼爸爸的名字,可爸爸還是置之不理。
這時,天漸漸地黑下來,出於恐懼和無助,兒子開始又哭又喊,爸爸其實很揪心,但是仍然沒有答複他。
爸爸知道坑裏有幾棵可以攀緣的小樹,他應該能上來。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兒子艱難地爬上來。此時此刻,爸爸還在那裏叼著煙卷,悠閑地一動不動地釣著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兒子沒有抱怨,更沒有憤怒,而是徑直走到爸爸身邊,自豪地對爸爸說:“老爸,是我自己上來的!”
方法運用二
一天,媽媽讓兒子去附近書店買本書,兒子買了書,並找回來一張5元的紙幣。回到家,他把書和找回的錢一塊交給了媽媽。
媽媽一看,這張5元紙幣的左下方缺了一個大角,便對兒子說:“兒子,你把這張錢給店老板,讓他換張好的!不過你要考慮一下你應該怎麼說話。”
一會兒,兒子回來了,手裏依然是那張缺角的5元錢。媽媽問兒子怎麼回事,兒子生氣地說:“我讓老板給我換張好的,可老板不承認是他找的!”
媽媽說:“你必須再去一次,考慮一下你的說話技巧!”兒子拿著錢去了,一會兒兒子有些氣憤地回來了,手裏依舊是那張缺角的5元錢。
“怎麼回事,兒子?”
“我對老板說,如果他不給我換錢,我就再也不買他的書了,可他還是不給我換。”兒子有些氣憤地回答道。
“你還要再去,兒子,再考慮一下你的說話技巧!”媽媽說。
兒子第三次去了,一會兒,他果然拿著一張完整的紙幣高興地跑了回來。
“你是怎麼辦到的,兒子?”媽媽問。
兒子興奮地說:“我告訴老板,如果他不給我換錢的話,他會失去我這樣一個小顧客,他就立刻給我換錢了!”
媽媽高興地抱起了兒子!
生活中,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而且要勇於思考和積極爭取。這樣,他們才能真正走向成熟,走向獨立。
5.讓孩子自己去嚐試和體驗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孩子失敗了,但是他獲得了“痛苦的體驗”,將來就知道如何去避免,同時也就有了挑戰困難的契機。孩子從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
女兒:媽媽,我想參加學校舉行的英語口語比賽。
媽媽:這是個不錯的主意,對你的英語口語提高肯定有很大幫助。
如果你是位不合格的媽媽,你也許會這麼說:
女兒:媽媽,我想參加學校舉行的英語口語比賽。
媽媽:就你的英語水平,我看恐怕不行吧?
方法運用一
在幼兒園遊樂場的組合滑梯上,孩子們正玩得開心。許多爸爸媽媽站在一旁圍觀,看著孩子們在滑梯上興奮地爬上爬下。
最吸引眾人目光的是龍龍。其他孩子都是順著梯子爬到滑梯頂部,然後坐好,兩手扶著扶手滑下來。唯獨他不停地變換著花樣玩法,活躍而靈巧地做出各種大膽而新奇的動作,顯得特別鶴立雞群。
有的家長不禁擔心地叫起來:“太危險了,會摔著你的!”龍龍的媽媽聽見了,連忙擺擺手說:“請不用為他擔心,我的兒子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事實也是這樣,龍龍的動作敏捷,雖然有時看上去是個危險姿勢,但他也能比較安全地落地。盡管有幾次他倒著下滑時因動作太猛,頭磕到了地上,但他很快爬起來,揉揉碰疼的地方,又滿不在乎地去玩了。他的臉上始終是快樂的笑容,嘴裏還常常發出快活的尖叫。而龍龍的媽媽就始終麵露微笑站在一旁。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無微不至的保護,而是敢於搏擊風雨的獨立精神。把屬於孩子的自由空間還給他們,讓孩子在盡情玩樂的同時去試驗自己的能力,讓他們通過嚐試,自己找到如何避免危險的方法,打造戰勝困難的信心。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分保護,恰恰就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傷害了他試圖挑戰個人極限的自信心。碰傷的青腫會慢慢好的,可受傷的勇氣該怎樣恢複則成了更大的教育問題。
父母應當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去體驗、去闖蕩,從而成為自信、勇敢和富有創造力的人。
方法運用二
兒子10歲了,被視為掌上明珠,從來也不敢獨自行動,甚至離家幾步之遙的地方也不去。
有一次,兒子想到書店去看書,非讓媽媽陪著,媽媽想讓兒子自己去書店看書,就嚴肅地對孩子說:“媽媽給你一次機會,你自己去書店看書,我相信你,你肯定沒有問題。”麵對媽媽的嚴肅表情,孩子開始還猶豫,可是後來還是去了。
兩個小時後,孩子高高興興地從書店回來了,一種自豪的表情掛在臉上。
從這以後,孩子能自己處理的問題,媽媽也開始放手讓他嚐試著去做,有時還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給孩子去辦,他完成得都還不錯。孩子也感覺到了媽媽對他的信任,變得懂事多了,還告訴媽媽很多知心話。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其實,孩子從懂事開始,便有了自己的思想,就跟成人一樣,渴望被理解、被尊重以及被信任。可是,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一位家庭教育專家曾指出,教育的奧秘在於堅信孩子“行”。每個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樣,就是渴望受到賞識和肯定。父母要自始至終給孩子前進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次不經意的表揚、一個小小的鼓勵,都會讓孩子激動好長時間,甚至會改變他的整個麵貌。
在教育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暗含期待效應”實驗。其原理就是信任,這種效應被廣泛運用於現代家庭教育中,要求父母要從對孩子的信任出發,培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別人的鼓勵和信任中不斷地進步。
對孩子信任,做孩子的朋友,能夠激發孩子內心的動力,讓孩子體會到被尊重和認可的快樂。他們會在父母充滿信任和友好的目光與言語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嚐試和體驗,實現他們心中的理想。
6.鼓勵孩子尋求家庭以外的援助
兒子:爸爸,這次你一定要幫幫我,我的玩具又不動了。
爸爸:孩子,為什麼不去看看說明書呢?
如果你是位不合格的爸爸,你也許會這麼說:
兒子:爸爸,這次你一定要幫幫我,我的玩具又不動了。
爸爸:真是會找事,拿過來我看看!
方法運用
女兒已經10歲了,可是她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喜歡依賴媽媽。上學前她問媽媽穿哪件衣服,自己從不選擇。買玩具從來也不挑剔,媽媽給她哪個,她就安安靜靜地在一旁玩,一點兒也不淘氣。剛開始,媽媽還挺高興的,心想這樣一個聽話的女兒省了媽媽多少心呀。可是孩子漸漸長大了,一些簡單的小事她自己也不能作出決定,媽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一天,媽媽正在做飯,女兒突然說她想學習鋼琴,媽媽問她怎麼突然想學習鋼琴了,她說她聽見鄰居的小姐姐彈鋼琴非常好聽,所以也想學。媽媽直接把家庭條件告訴她:第一,家裏根本買不起鋼琴;第二,媽媽也不會給她報什麼鋼琴班,因為同樣交不起昂貴的學費。媽媽告訴她,如果想學鋼琴,你可以試試和鄰居的小姐姐商量商量,看她是否願意教你。她想了想,知道隻有這個辦法是可行的,可是她不想自己去,她開始央求媽媽,讓媽媽去說。媽媽說這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不願意那就算了。
接下來的幾天,女兒一直悶悶不樂,媽媽知道原因,故意在她麵前擺出一副什麼都不曾發生、很開心的樣子。有一天,媽媽正在做飯,女兒突然跑進來,向媽媽講述了學習彈鋼琴的美妙,媽媽知道女兒跨出了可貴的一步。
她體會到了不依賴父母,自己做事情的快樂,漸漸的女兒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無論做什麼事情她總是自己先解決,然後再通知父母,媽媽為有這樣的孩子而感到自豪!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獨立的意識。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所說的:“要使一個孩子能夠成為明智的人,就必須培養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服從我們的看法。”
盡管上麵的方法看似很簡單,但實際操作遠沒有想象中的容易,似乎大多數家長已經習慣了孩子聽從父母意願的教育方式。現在,需要你下決心,多用以上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要有意識地去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
■
聽與說練習
■
下麵的練習是家長常說的話,關於那些對鼓勵孩子無益的話,請家長試著用以上幾種方法修正。
練習一
A.你的孩子幫你拖地了,隻是效果不太好。
假設你用通常的方式,你會怎麼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用“保護孩子的勞動積極性”的方法,你會怎麼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比兩種方法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