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怎樣才可富過三代?(1 / 1)

序二:怎樣才可富過三代?

家族企業,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企業組織形式,大部分家族企業在走過創業初期的風雨之後,在企業進入發展的“黃金階段”之後,漸漸步入企業發展瓶頸期,出現各種問題,導致大部分家族企業都無法富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似乎成為家族企業的發展規律,大部分家族企業都陷入“一代創業、二代守業、三代敗業”的怪圈裏,無法突破企業發展瓶頸期的各種瓶頸問題。然而,要引導家族企業這樣一種普遍存在的企業組織形式走向最終的成功,就必須走出“富不過三代”這樣一個企業經營發展怪圈,家族企業如何才可富過三代,成為現代市場經濟與現代社會企業發展所必須思考的、解決的問題。

家族企業無法富過三代,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其自身的經營管理模式的重大缺陷與局限性,如我們在序一中所講述到的家族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導致家族企業遭遇斷代危機,自然會造成家族企業無法富過三代的局麵;另一方麵,家族企業無法富過三代,是由於其子承父業的繼承(世襲)模式導致的,在接班人無能或無接班人的情況下,家族企業自然無法富過三代,例如,東漢後主阿鬥,即便其父親劉備打下了鐵打的江山,也會在這樣一個無能的兒子手中敗光。更何況通常情況下,家族企業的後代,在其家族的優越經濟優勢下,大都會養成一種“驕奢淫逸”的公子習氣,不懂得守業,隻會揮霍敗業,造成“一代創業,二代守業,三代敗業”的怪圈現象。據調查表明,70%的家族企業傳不過第二代,85%的家族企業傳不過第三代,隻有4%的企業可以傳承到第四代。要真正破除家族企業富不過三代的怪圈,就必須針對導致這一怪圈的原因進行管理體製調整,其調整宗旨就是破除原有體製局限與缺陷,形成產權、經營權明確,管理製度清晰,管理人才充沛的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體製。

首先,要走出家族企業“富不過三代”的經營怪圈,必須要實行經營管理體製改革,即對企業實行股份製改造和聘用企業經理人製度,以簡化企業家族成員間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弱化其各種矛盾與摩擦,避免企業內部的分裂危機與人才危機。

第二,要使家族企業管理模式突破其本身局限性,必須解決其經營管理體製股份、產權不明晰的權利爭奪問題,這要求家族企業必須破除家族企業分散股權的形式,進行股份改革,明確企業家族成員間的權益與責任,即進行家族企業產權改製,避免權力爭奪引發重大矛盾。

第三,家族企業要突破企業自身經營管理體製的局限性,必須引進職業經理人。聘用職業經理人是家族企業由“以人管理企業”向“以製度管理企業”過渡的本質體現。在家族企業發展已成一定規模之後,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如果創業者中沒有具備勝任經營者條件,能再駕馭指揮整個企業持續發展時,家族企業就必須選擇一個有能力勝任企業經營者的職業經理人。即對企業進行管理權改革,以保證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科學,保證企業在沒有合格“接班人”的情況下化解人才危機,走出發展瓶頸。

例如,在電視劇《劉老根II》中,劉老根的龍泉山莊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在龍泉山莊發展進入正規,形成一定規模之後,其家族企業的種種弊端一一呈現,在與鳳舞山莊的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尤其是二奎、丁香等人的管理無能和權力欲望,使得龍泉山莊發展一度進入斷代危機之中。慶幸的是劉老根意識到了家族企業管理模式的重大缺陷,對管理體製進行了重大改革,並引進職業經理人——顧曉紅,使原有的家族企業模式破除發展瓶頸束縛,向著現代科學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改革,最終成功的化解了企業危機,繼續走向新的輝煌。

家族企業在進行管理體製改革,進行企業產權創新改革與管理創新改革的同時,必須推行現代企業製度,推行人才引進製度,建立企業行之有效的激勵機製。

在東亞經濟發展史上,家族企業的發展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企業家族化,即企業在組織管理和利益分配上都服從於家族的利益;第二階段是家庭企業化,即家庭服從和服務於企業,企業進一步製度化,家庭中人服從於企業規章製度,由人治走向法治;第三階段是管理現代化,即家族除了掌握企業的股份外,已基本上從經營管理領域退出,已經不屬於典型的家族企業,或者說已經超越了家族企業而邁向現代管理階段。家族企業如果成功的度過這樣三個發展階段,就一定會成功地走出“富不過三代”的經營發展怪圈,走向最終的成功。

最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家族企業要做好對於家族人才的培養,良好的教育家族後代,避免因嬌縱與溺愛使家族後代成為紈絝子弟,要使家族後代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成為優秀的接班人,成為企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