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話】到嘴邊能停得住(2 / 3)

1.想要抱怨,先檢討自己的不是

抱怨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對於喜歡抱怨的人,氣溫升高一度都可以成為抱怨的理由。每個人都會抱怨,遇到倒黴的事,抱怨兩句不是什麼大事,怕的是一直抱怨,把抱怨當成生活的全部。

想要抱怨的時候,不妨先想想眼前的“倒黴情況”究竟是怎麼形成的,自己有沒有責任、有什麼責任。隻要認清自己的責任,抱怨自然就說不出口,明明自己有錯,怎麼能去抱怨別人呢?正確的自我認識是克服抱怨的第一步。

2.想要指責別人的時候,先想想別人的優點

指責也是人們常犯的毛病。當別人犯了錯誤,作為上司、朋友、長輩、同事甚至陌生人,都可以指責,但要把握指責的“度”。特別是熟人之間,口無遮攔地指責會傷害到彼此的感情。想要指責別人的時候,不妨先想想別人的優點,想到優點,口氣自然會變好,說話用詞也會更加委婉,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3.想要抱怨指責的時候,立刻逼迫自己去做其他事

不論抱怨還是指責,都是應該克服的習慣,想要克服並不難,隻需要付諸行動。抱怨或指責的話到了嘴邊,立刻閉嘴,去做別的事,工作、娛樂,甚至看看風景,什麼事都可以。一件事當時沒抱怨,過後就不好再跟別人抱怨;當時沒指責,也不好再“秋後算賬”,如此一來,就會慢慢改掉這個習慣,讓它再也不會困擾自己或他人的生活。

4.常常思索抱怨內容,想想解決辦法

很多人習慣性對生活抱怨,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抱怨什麼。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公司薪水低、工作累、沒有發展,他們隻知道抱怨,卻不會因為這種狀況試圖改變自己,其實這不是在抱怨,而是在逃避,逃避進取也逃避機會,他們的骨子裏有一種惰性,一方麵不滿意現狀,一方麵又不知如何改變,也害怕改變現狀。

抱怨和指責大都來自不願改變現狀的惰性,如果能常常想想自己究竟在抱怨什麼、指責什麼,想想如何解決這些麻煩,人們的心思就會不再為自己和他人的一時錯誤糾結,目光也會更長遠,這個時候,事事不順就會被看做一種考驗,而不是一種不公正,如此,人們會有更多的勇氣去麵對困境,積極解決,不順自然也會變為順利。

抬杠的話要及時打住

做事有打算、說話有分寸,都是城府的一種表現。話在肚子裏的時候隻有一種:心裏話,話一旦出口,就會被人認定某種性質,例如客氣話、場麵話、掏心話……有一種話常常作為日常生活的調劑,如果說得不多,它會成為人與人關係的緩和劑,以它的幽默和狡黠讓交談雙方會心一笑;但一旦說多了,就成了讓人反感的挑釁,甚至會成為拌嘴的導火索,這種話俗稱“抬杠”。

抬杠的人有的是因為喜歡耍貧嘴,習慣性地和人唱反調;有的是喜歡認死理,別人說“是”,他們非要說“不”。抬杠到最後,他們已經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立場,隻要對方說對的,他們一定要想方設法證明不對,這時候,另一方也許已經經不住他們的咬文嚼字,幹脆結束話題;也許從此對他們心懷芥蒂,成為日後相處的障礙。

抬杠不但傷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會讓人損失很多東西,抬杠的人每天會把很多腦力和精力用在耍嘴皮子上,他們太過注重口頭上的是與非、得與失,以致很難把精力集中到正事上,他們似乎把該辦正事的精力全放在口頭上,讓人們懷疑他們為什麼不去加入辯論隊,如此也許能“發揮特長”,這並不是誇獎他們口才好,而是在諷刺他們隻會嘴上功夫。何況,辯論的人能始終堅持自己的論題,使所有話都為自己的論點服務,抬杠的人隻知道反駁對方,常常強詞奪理,哪裏有辯論的架子?

某所高中的兩個老師喜歡抬杠,他們教的都是語文,在同一個辦公室裏,每天都能聽到他們抬杠。一個誇A班的某學生作文好,另一個一定要抬出B班的另一學生,說他的文章更好。他們兩個口頭工夫費了不少,可是,兩個人帶的班級的平均成績遠遠不如同一辦公室的何老師。

何老師從不和兩個同事抬杠,她知道這兩個人抬杠成性,每次討論課件的時候,她都會直截了當地說:“我知道你們說的那兩套方法不錯,現在我要說的是我的看法。”一句話堵住了兩個同事的抬杠念頭,何老師私下對朋友說:“他們每天都會為誰好誰壞抬杠,同樣的時間,為什麼不用來備課呢?何況,總是抬杠,沒有實際意義不說,還影響同事間的感情,真不明白他們整天在想什麼。”

抬杠的人有個特點,他們的思維靈活,反應也比平常人快,口才還很好,兼具刻薄和幽默,這些都讓他們在抬杠中有話說。不過,“有話抬杠說”不如“有話好好說”,善意的言辭永遠受人歡迎,而抬杠的人抬杠久了,總讓人覺得不耐煩,不是認為他們在看笑話,就是認為他們在潑冷水,其實抬杠的人未必有這個意思,他們隻是養成了凡事都要多說幾句的習慣,可以說,他們有點賣弄的意思。

就像故事中不停抬杠的兩個同事,他們的抬杠隻是為了和對方過不去,無形中浪費的是自己的精力,還影響了同事間的關係。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好的學識、好的口才也是如此,抬杠的話說一兩句尚可以表現自己的機智風趣,多了就成了令人厭煩的貧嘴,還是少說為妙。那麼,如何“打住”抬杠的念頭?

1.克製自己的好勝心

抬杠其實是好勝心在作祟,凡事不願落在下風,即使在口頭上也不願被人占了便宜,所以才會一句跟一句地和人抬杠。其實,口頭上的勝負最不實用,就算抬杠贏了也不能顯出你的真才實學,隻會讓人覺得你會耍嘴皮子。

好勝心人人有之,不甘落在下風也是人之常情,不過,抬杠的人常常會給人一種感覺:這個人沒有實力,隻會抬杠。其實,這個抬杠的人未必沒有實力,但他長久地和人抬杠給周圍人形成一種錯覺:抬杠是為了掩飾他在其他方麵的貧瘠。有實力的人往往比較穩重,很少有多餘的心力與人抬杠。

2.拿實際成績說話,不要耍貧嘴

抬杠又被稱作耍貧嘴,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這種行為的不讚賞。耍貧嘴的確能給他人帶來一些笑聲,給生活帶來一些調劑,但貧嘴耍多了,耽誤的是自己。

真正好勝的人在意的不是口頭上的長短,而是實打實的成績。口頭上的勝負不會被人記住,就算記住,也隻能記下“那個人口才不錯”這類算不上特長的表揚,但是,把口才用作抬杠,未免大材小用,不如將自己的好勝心用在該用的地方,還能做出一番成績。

3.不要總是否定別人

抬杠的人有一個特點:他們喜歡否定別人,否定別人的話、否定別人的提議,他們沒有什麼原則立場,隻是習慣性地否定一下他人,而他人知道他們在抬杠,也從不重視他們的意見。長此以往,抬杠的人說的話越來越沒有分量,有時候說句正經話,別人以為是在抬杠,不予理會,換來他們自己的鬱悶。

有城府的人不喜歡與人抬杠,他們知道抬杠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偏見和誤解,甚至會和他人結下芥蒂,而且這種芥蒂一時之間不會顯現,等到顯現的時候,二人已是結怨已久。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如果能時時抱有尊重他人的心理,即使有時會說幾句逗趣的話,也不會發展成抬杠。其實,抬杠的話到嘴邊,緩和一下就可以變為一種幽默的調侃,喜歡炫耀口才,無法改變的人,不妨先試試這種方法。

管住好奇心,切忌打破沙鍋問到底

在人際交往上,人們較喜歡和有城府的人接觸,因為有城府的人最會把握人與人之間的分寸,你根本不用擔心他們問出不合時宜的問題。而那些缺少城府的人有時像是追蹤新聞的記者,又像是哪個機構派來的人口調查員,一旦和他們談話,並引發他們的好奇心,他們的問題就會像機關槍射子彈一樣,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你襲來,他們的問題五花八門,從家庭到學習成績,從交友到戀愛觀,不論你如何表示不想回答這些問題,他們都會問個不停,一定要挖出答案,你不回答,他們誓不罷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打破沙鍋問到底”。

大概每個人都有過當“沙鍋”的感受,不管你有多不情願,對方就是不停地問你,不許你不答,換著花樣逼問答案,你如果不告訴他們,他們會嗔怪你“不夠意思”;你如果因此發怒,他們會說“開個玩笑,這樣就生氣”;你如果幹脆不理,他們會說“裝什麼裝,又不是什麼秘密”……明明是他們不重視隱私,隨口就問,到最後,錯誤都怪到了“沙鍋”身上,你說這樣的人討厭不討厭?

如果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就要檢討一下自己是否也把別人當成過“沙鍋”,有時候,你問別人一個問題,可能是出於好奇,可能是出於挑起話題的需要,那麼你是否注意到別人聽到問題時臉上閃過的一抹不自在?你是否留意別人在回答時字斟句酌,根本不想深談?我們也都在不經意間提出過不受歡迎的問題,給別人帶來不便。

小怡出國留學兩年,回國後受到父母朋友的交口稱讚,都說小怡“長大了”、“會說話了”。小怡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是:“我以前好奇心太強,在外麵兩年,碰壁多了,自然就學會了眉高眼低。現在不會像以前一樣,拉人家問個沒完。”

過去,小怡是個熱情得過了頭的女孩,特別是對初次見麵的人,她怕冷落了對方,讓對方不自在,總會抓著人問東問西。小怡是直性子,對“體重”、“年齡”、“收入”、“家庭狀況”這些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不知道回避,常常讓人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

現在,小怡仍然很熱情,但不會讓初次見她的人不自在,她會問一些輕鬆的話題,例如,“你今天穿的裙子好漂亮,是在哪裏買的”、“聽××說你擅長功夫茶,傳授一點‘功夫’吧”等無傷大雅又能提起別人談話興致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從前小怡問問題,隻要問題出口,不得到答案誓不罷休,現在,發現別人不想回答,她會聰明地換一個話題,讓雙方都不尷尬。

好奇心如果沒有尺度,就會變成人人懼怕的八婆,即使你出於關心想要了解別人,也會被人理解為打探隱私,甚至懷疑到你的人品,所以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切忌交淺言深,不要在與別人不相熟的情況下就問東問西,這涉及一個人的修養。試想,如果一個陌生人對你問個沒完,你會不會反感?會不會覺得這個人別有用心?

即使對熟悉的人,太強的好奇心也沒什麼好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不願意讓他人知道的秘密,不要以為你們的關係好,他就必須對你坦白。尊重別人的秘密是一種成熟,如果你們是朋友,你應該比他人更加尊重朋友的隱私,不要強迫朋友說不願意說的事。任何時候,都不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不妨以下麵4點來要求自己:

1.不要打聽別人隱私

隱私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私人性質的。有些時候它是神秘的、無人知曉的;有些時候它雖然人盡皆知,但主人根本不願談論它,寧願當成誰也不知道。不管哪種情況,隱私都是一個人心中最重要的部分,隨便詢問構成了一種“侵犯”,最容易遭人反感。

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人對隱私的概念不同,不同文化中對隱私的界定也有寬有鬆,想要更好地與人交往,首先要了解他人隱私的大致範圍。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與人交往盡量用常規談話和討論具體問題的形式,這樣既能避開隱私問題,又能保證雙方互相了解、增進情誼。

2.不要問別人他們不知道的問題

有時候碰到一些人,特別是一些我們覺得專業或者有充足人生經驗的人,就會忍不住問一些問題,但是,就像你問一個老師“某某學生能不能考上重點大學”,在成績發表之前,這種問題不可能有準確的答案,隻會讓被問的老師為難,所以,當你想要提問的時候,不妨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是否能夠回答這類問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還是不要開口為妙。

還有的時候,你認為別人應該知道的問題,理所當然地詢問,卻可能換來別人的尷尬,例如你和地裏的農民談詩歌,農民未必不懂詩歌,但概率較小,多數時候你會讓他們擺著手說:“我不懂,我不懂!”這個時候,旁人嘲笑、輕視的其實是提這種問題的你。

3.不要逼迫別人說不想說的話

在人際交往中,你會發現有些人喜歡答非所問,你問的是A事情,他回答你B事情,這讓你懷疑對方理解能力有問題。其實有問題的不是對方,而是你,有些人說話委婉客氣,這個時候你要懂得辨別。當你察覺別人不想多說,就不適合再繼續追問下去,否則就是在逼迫他人說根本不想說的話,這同樣是一種令人厭惡的行為。

有城府的人在提問之前首先會自己想一想答案,能想出來的,他們幹脆不問;不確定的,他們會想想這個問題是否涉及他人隱私、是否會引起對方不快,還會想想是不是存在這樣一種情況:也許對方根本不知道答案。不管是哪種提問,都不要變成打破沙鍋似的盤問,這會讓原本融洽的談話變成審訊,讓對方興趣盡失。

把麵子留在嘴邊,不要揭人短

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林黛玉是個讓書外人喜歡、書中人頭疼的角色。林黛玉有很多優點:美麗、聰明、細心、惹人憐愛,但是,賈府上下的丫鬟們都知道,林姑娘“嘴上不饒人”,喜歡拿別人的錯誤打趣,讓人沒麵子。比較而言,人們更願意接觸善解人意、願意為他人隱瞞小過錯、從來不當麵挖苦別人的薛寶釵。而薛寶釵正是一個有城府的姑娘,她客居在賈府,卻能讓賈府上上下下的人都喜歡她,這就是城府的效力。

城府體現在說話上,就要求人們說出一句話,既要表達自己的意思,又要照顧別人的情緒。有人認為說話不能直來直去就是一種虛偽,但是直話有時會傷人。比如一個姑娘拒絕一個男孩的追求,說“我覺得我們不合適”比“我覺得你長得不夠好、學習成績太爛、沒有發展前途”更委婉,也更容易讓人接受。有些直話應該留在心裏,保留談話雙方的麵子。

還有一種話比“直話”更讓人難以接受,就是專門揭人短的“損話”。比如看到一個矮子,有人說直話:“這個人真矮。”矮子就算敏感,也知道他說的是事實,不至發怒。偏有一種損人,說句“放在高腳凳邊上,不知哪個高一些。”這樣一來,別說被諷刺的矮子,就連路邊聽到的人都會忍不住想這個人太沒有口德,缺乏家教。說話不給人留麵子,其實就是在扒掉自己的麵子,哪個有教養的人會沒事去挑別人的短處作為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