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善用感動力,才有共鳴力——感動力的秘密 第2章 糖紙包裹的誘惑力(3 / 3)

在籃球比賽中,除了球場上的10個隊員外,場下通常還有幾個做替補的隊員,他們不見得都會有上場的機會,所以人們稱他們為“板凳”隊員。很多情況下,他們一直將冷板凳坐穿也沒能在觀眾麵前露麵。但是,相比於那些無緣於球隊的人,即使隻有冷板凳,也算隊中的成員,隻要是隊員也就一定會有上場的機會,隻要耐心等待時機的到來。

在人生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坐冷板凳的情況,比如得不到上司器重,沒有施展才華的舞台。處在這樣被冷落的位置上,很多人通常都會自怨自艾、沮喪失落。麵對這種局麵,一時的低落也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想更快地從中走出,最重要的是去冷靜思考,尋找原因。我們不妨借此機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養精蓄銳,暗中積蓄力量厚積薄發,把冷板凳坐熱,當時機成熟時,就能有突破性的成績。

在職場上,我們都希望成為公眾注目的焦點,可以呼風喚雨叱吒風雲,誰也不希望被罰坐冷板凳,但是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我們是不是太急於成功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特定環境裏,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成為職場的主角,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冷板凳看作是一次機會,借此機會可以讓你避開內部鉤心鬥角的最大風險,與其急於表現自己,不如暫時斂鋒收芒,把一時的孤寂當作老板或上司有意地考驗我們的表現。

古人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必須要有接受挑戰的勇氣,同時也要具有解決困難的魄力,以及身處孤寂的耐力。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可塑之才,除了看他的為人處世之外,還要注意考察他被放任無所事事時的表現。

要以謙遜的態度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或許我們在遭受困難的時候無法避免遭到別人落井下石的可能,所以我們坐冷板凳的時候要處處小心,如果有人巴不得你永遠不要站起來,那我們就要注意了。我們要謙遜,廣結善緣,虛心向他人求教,不要總是提起從前輝煌的成就。因為這樣對你來說根本於事無補,還會使你感到懷才不遇,增加自己的苦悶,並且給人留下談資話柄。

保持容寬的心態。在言談舉止中,要表現出自己的風度,注意培養自己把冷板凳坐熱的耐心,把它當作一個休養生息、養精蓄銳、提高個人能力的機會。

有一天農夫的一頭驢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裏,農夫十分傷心,因為他絞盡腦汁想辦法想把它救出來,但是好幾個小時過去了,農夫還是沒想到好的辦法,驢在井裏痛苦地哀嚎著。最後,這位農夫隻能無奈地決定放棄,於是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枯井中的驢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大家說動手就動手,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

當大家鏟進井裏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的反應意外的冷靜和理智,它沒有讓泥土將自己掩埋,而是將身上的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土堆上麵,將這些泥土踩實。就這樣,驢將大家鏟在它身上的泥土都全部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最後,這頭驢成功地上升到井口,因為泥土的幫忙而重新獲得了自由。

我們又何嚐不和故事中的那頭驢一樣呢?我們在漫漫的生命的旅程中,會遇到諸多困境和磨難,難免會陷入“枯井”的境地當中,可能還會被各種外在施加的泥沙覆蓋在我們身上。這時的我們不可自暴自棄,也沒有怨天尤人的時間,而是應該以一種正確而積極的態度去麵對。即便是在“枯井”裏麵,我們也不要哭泣,如果想要擺脫困境,隻有將身上的泥沙全部抖落掉,借此作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這樣才可以在困境中重生。

處於低穀中,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出色,幾乎是優秀工作者對自己的一致要求,而對於這個要求,不是所有的工作者都能認可。一個人在工作中做到出色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薪水和待遇卻很可能暫時並不比別人好。但是,如果將目光放長遠,我們就會得到另外一個答案。實際上來說,一個人熱愛自己的工作,將每件事情都做到出色,主要是為了自己的今後發展,為了自己以後的成功。人生的低穀期也是一個人成功路上的某個重要階段,既不能回避也不能小覷。因為我們的很多成績和機會正是從低穀中而來的,也是從坐冷板凳的過程中得到的。無數成功者證明過這樣的道理,通過耐心地把板凳坐熱,通過出色的工作,總會為以後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六節 輕裝上陣,甩掉

欲望的包袱

世間眾生都在為各自的欲望而跋涉,佛家說:無欲無求。雖然我們達不到佛家的境界,但為了簡單和快樂也需要適時地放棄一些欲望。放下了,你才有可能會輕鬆,輕鬆地去努力追求。

我們可以讓自己簡單,然後活得快樂;也可以讓自己變得複雜,然後開始痛苦地生活。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總感覺太累、太痛苦、太乏味,甚至有時候,眼裏仿佛都是憂色、傷心痛苦的景致而沒有半點陽光美好的點綴,於是開始悲觀、失望、迷茫,最終讓自己陷入一個走不出的怪圈中而受盡折磨和痛苦。所謂的簡單,並不是貧乏或者貧窮,而是繁華過後的追求,是去繁就簡的境界。

滾滾紅塵路上,我們雖然擺脫不了世俗的紛爭和煩擾,但我們可以盡量遠離。在這個世間,有多少的人,一頭紮進名利的路上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從此卷入世俗的紛爭和煩擾,並且以此為樂。

有多少人在名利的路上,在世俗的紛爭中,不惜拋去親情,拋去友情,拋去愛情,拋去人性中本應堅守的諸如善良、友愛、公平、正義等美好的情懷,有的甚至搭上自身的健康以及生命卻始終無法回頭,這其中,有些人最終功成名就,有些人卻失敗了,有些人因得到一些小利而得意揚揚,恥笑他人,有些人因這些小利,而哭天抹淚,失去自我。

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隻是我們的心會隨時變得很複雜。人心本來也很簡單,隻是在各種欲望的驅使下變得複雜。

人,簡單了也就快樂了,可這個世界上真正讓自己快樂的人又有多少呢?

人,複雜了也就開始了痛苦,痛苦的人卻如此之多而數不勝數。

人的一生,從來就有許多的誘惑:功、名、利、祿、物、色……麵對那麼多誘惑的陷阱,小說家陳染曾這樣說:“為了逃避黑暗,我們閉上眼睛。”但是即便我們真的“閉上眼”,也無法“逃避黑暗”。

我們的心中少一些雜物,是處世的一種態度,是生命的一種境界。整天為自己的得失、名利斤斤計較、牽腸掛肚的人,隻會被各種各樣沒完沒了的誘惑和煩躁所困擾,而享受不到人生的快樂和生活的美好。

我們的心中少一些雜物,才能在失敗麵前不灰心不氣餒,在成功麵前不驕傲不自滿;心中少一些雜物,才能用一種悠然的心態對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被名利所控製,也不為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斷得以升華;我們的心中少一些雜物,才能在當今社會的物欲和世相百態麵前平心靜氣,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正確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們的心中少一些雜物,才能拋開一切功名利祿的束縛,讓人性回歸到自然的狀態,從而獲得心靈的充實、豐富、自由、純淨。

簡單地做人,是一件很開心很自然的事情。於生活,於人生,會少卻種種的紛擾和糾纏,隨之得到就是種種的輕鬆和愉快。

人做得簡單,事情也就不會太複雜。人心若是少卻諸多欲望,也就沒有了不必要的顧慮和權衡,更沒有了鉤心鬥角。把這些思想的負擔甩開,人就會如釋重負,心靈就會長出翅膀,飛翔也就變得自由自在和無牽無掛。

相反,如果人做得複雜了,其他的一切也就變得複雜。複雜的人,凡事總會要個結果,求個利益,思前想後和平衡得失。這樣一來,精神時刻在緊張中度過,思想難得一時清靜。時間久了,就會越陷越深,陷入痛苦,最終無法自拔。快樂對於這種人來說,也就成為天方夜譚。

一位老師曾給班上的同學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森林中有3隻獵狗追一隻土撥鼠,土撥鼠鑽進了一個樹洞,這個樹洞隻有一個出口,可不一會兒,從樹洞裏居然鑽出一隻兔子,兔子飛快地向前跑,並爬上另一棵大樹。兔子在樹上爬啊爬的,倉皇中沒站穩,掉了下來,卻正好砸暈了正仰頭看的3隻獵狗,最後,兔子逃脫了。

這個故事講完後,老師就問大家:“大家覺得這個故事有什麼問題嗎?”同學們說:“兔子是不會爬樹的;一隻兔子不可能同時砸暈3隻獵狗。”“還有呢?”老師繼續問。直到同學們再也找不出問題了。

老師才說:“大家說了這麼多,可是誰知道土撥鼠哪兒去了呢?”

是啊,土撥鼠哪去了?老師的一句話,一下子將同學們的思路拉到獵狗最初追尋的目標上——土撥鼠。

因為兔子的突然出現,讓同學們的思路開始打岔,土撥鼠竟在同學們頭腦中自然消失。

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有時也會被途中的細枝末節和一些毫無意義的瑣事分散了精力,擾亂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標。這時候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土撥鼠哪裏去了?自己心中的目標哪裏去了?

人類想要的東西越多,自己就越覺得自身匱乏;越是為自己著想,越覺得孤單寂寞;如果思索太多關於未來的事,就會忽略了目前的喜好。在這紛擾的塵世中,要學會發現自己和生活,找到自己的方向。

儉樸的生活,可以讓自己更能貼近生活,可以讓自己用另外的眼光去打量生活和發現生活中其他的樂趣。生活中如果少了物質的隔閡,人與人之間、心與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溝通交流就容易更簡單也更多了,這樣我們更能感受自然生活的快樂,心不再向外追逐,而是回歸自然,回歸自己。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道出了生活的真諦:“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