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個理由創新的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動力
職場內,有創意、敢創新是一項市場競爭力,不少企業正走向創意工作的模式,不過員工如何培養職場的創新力呢?
一般人對於新的事物都會產生不熟悉的恐懼感,雖然人人都說歡迎變革,但前提竟然是不要改變自己,因為員工們適應了目前企業的狀況,習慣了舒適的環境,就比較難有創新力。
創新的動力來自企業的文化及機製,而企業內的創新文化直接受到企業領導的影響。
◆打破慣性思維,適應自我發展
職場是一條多變的道路,這條路無限延伸,並充滿了張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職場的道路上做好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別人的意見是參考意見,而我們要做的,是靠自己的經驗和能力驗證自己的結論,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打破束縛,迎接嶄新的明天。
當你和他人分吃蘋果時,可能會習慣性地將果蒂和果柄為點豎著落刀,但你是否考慮將它橫放在桌上,攔腰切開?這樣切下來的蘋果,可能會清晰發現有個五角形圖案在蘋果核處。看到這個五角形圖案,可能會使多年來一直采用第一種方法切蘋果的人感到“發現了新大陸”。其實,這僅僅是換了種切法罷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慣性思維,比如上班總是習慣走一條路,走路的時候總是習慣先邁左腳……這些都是我們的慣性思維在作祟,職場中就更是如此了,當我們麵對問題的時候,總是習慣先問老員工,然後按照他們的方法去解決,或者是去翻書本,然後生搬硬套。
人生不是一成不變的,職場中就更是如此,要敢於突破,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難以逾越的思維,這就越需要我們改變看法、求新求變,這樣才能突破,才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有這樣兩個朋友A與B,A對B說:“如果我去買一個鳥籠送給你,沒有別的要求,隻要求你掛在你家裏最顯眼的地方。我敢保證,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會買一隻鳥回來。”
B非常驚訝A的邏輯:“我才不會去買鳥呢,養隻鳥既要喂食喂水,並且還要時時照看,我才沒這麼多閑工夫呢!”
A聽了之後,就去買了一個漂亮的鳥籠,送給了B,B按照A說的,把鳥籠掛在了家中最顯眼的地方。
B的朋友、親人,不管是誰來到B的家裏,看到鳥籠之後就會問他:“你怎麼隻有鳥籠啊?鳥籠裏的鳥呢?你的鳥什麼時候死的?”
B就開始解釋,但是朋友和親人都不相信他的話,有的人甚至認為他有點兒精神失常,竟然會不養鳥,反而把鳥籠掛在家中。B感到非常無奈,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無奈之下,B隻好去買了一隻鳥養在了籠子裏。
這便是著名的鳥籠邏輯,很多人往往會存在慣性思維,並且被這樣的思維所操縱,因而在邏輯過程中就會條理不暢,不能正確有效地分析問題。很多人往往就被這種固有的條條框框的思維束縛住,遺忘了自己的本來思想,背離了自己的初衷。
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皆是一團亂麻,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找出這堆亂麻的頭緒來,不要被慣性思維所左右,這樣,我們做事的時候才會條理清晰、井然有序。
很多人都是在自己的心裏掛上一隻“籠子”,接著就不由自主地往裏麵填進一些絲毫沒有用處的東西。我們總是覺得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殊不知,等到你遇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的時候,你的心裏已經被毫無價值的東西填滿了。
在職場中,我們總是喜歡聽他人的話,聽老員工說的話,遵循一切企業固有的規律,不願意去改變,這樣,我們就成為了別人的複製品,再也找不到自己原有的思維了。人因為各有各的特點,才顯示出世界的多姿多彩。
不要總是因循守舊,照搬別人的。這樣做隻會讓自己的思維走向僵化。我們需要的不是教條主義和形而上學,而是真正的自我本源的思維。
有一位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山村裏的馬夫,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成為了美國非常著名的企業家,而這個人就是查理·斯瓦布先生。
查理小時候家裏非常貧窮,他接受教育的時間很短。從15歲起,他就開始在當地做馬夫,以此來維持生計。兩年之後,查理才得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更換一份工作,而這份工作給查理帶來的是每周2.5美元的報酬。在這期間,查理開始發揮自己的特長,並且努力完善自己,積極學習技術,希望能夠盡善盡美地完成任務。
沒過多久,查理就成為卡耐基鋼鐵企業的一名技術工人。雖然查理每天的工資隻有1美元,但是沒過多久,查理就升職成為該企業的技師,接著,他又成為該企業的總工程師。5年之後,查理成為了卡耐基鋼鐵企業的總經理。
查理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他不看重工資,看重的是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正是他的興趣指引著他,讓他一步一步向成功邁進。當他還隻是一名普通工人的時候,他就在心裏告訴自己:“我要拚命工作,薪水並不是我所看重的,我要讓我的興趣實現最大價值,而這種價值遠遠超過薪水能給我帶來的成就感。”
查理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一個人,他不像其他同事一樣,總是好高騖遠,總去想一些不切實際的問題。他需要做的就是盡量少犯一些錯誤,每天隻跟自己比。他要做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正是這樣一種精神,讓查理取得了別人難以想象的成功。
人生不要有太多硬性的安排,這些硬性的安排隻會讓我們少了變通,多了死板,這樣,就很難在職場中繼續發光發熱了。
人在職場中,有時候不需要準備太多。太多的準備有時會填滿了我們的大腦,這些東西就像條條框框一樣束縛了我們的思維,如果想要有新的突破,就要率先打破這些慣性思維。當然,這樣做是非常難的。有了鳥籠,我們就會習慣性地認為鳥籠裏麵必然會有一隻鳥;麵試官有了問題,我們腦子裏就應該有與之相對應的標準答案,但是現實往往恰好相反,沒有準備往往是最好的準備。
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有過這樣一段描寫,張三豐在傳授張無忌太極劍法的時候,問張無忌還記得多少,張無忌說,還記得一大半;張三豐又問,張無忌說,還記得一小半;張三豐再問,張無忌回答說,全忘光了。這時,張三豐才說,好了,你可以去比試了。張無忌大勝。
太拘泥於章法,隻會讓自己不懂得變通、隻會按部就班,想要做到麵麵俱到,但是結果往往是做不到。
有備無患,但是過多地“備”隻會為我們埋下更多的“患”。杯子中有水,隻有把水倒出來,才能裝更多的水。過多地準備隻會把我們的思維束縛住,難以發揮出它本來的魅力,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
縱觀《孫子兵法》,總結出一句最經典的話,那就是“因勢而變者謂之神”,因勢而變同樣適合於現在,在職場中,我們就更應該如此,不應讓自己的思維定勢左右自己的發展。優秀員工要做的就是要求新求變,這樣,我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渴望成功,你便會成功
渴望是動力,是創造性思維產生的催化劑,而經驗是阻礙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絆腳石。我們的潛能需要不斷激發,而不是依靠經驗,讓自己一勞永逸。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要的不是我們的經驗,而是我們的創新能力。
我們都非常看重經驗,認為經驗是財富,是自己未來發展的堅實後盾。但是有時候,經驗並不是萬能的,更有可能會從墊腳石變成絆腳石,而這就是因為我們被經驗束縛住了,少了創新性思維。
經驗是我們社會閱曆的一種見證,但越是如此,就越需要我們合理地去分析、合理地去利用。更多的時候,經驗會左右我們思維,就像是一種本能反應,當我們看到一件事、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時候,想到的是照著經驗去做,但是這樣很容易把事情變得雷同,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離創造型員工越來越遠。
前美國總統威廉·亨利·哈裏森出生在一個小鎮上,年幼的威廉是一個非常內向害羞的孩子,但是因為威廉不善言談,所以被同齡人認為是傻子。於是,其他孩子就紛紛拿威廉尋開心,他們把一枚1角錢的硬幣和一枚5分錢的硬幣扔到地上,讓他隨便撿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5分的,大家每次看到都會哈哈大笑。
有一次,一位老人看到了事情的經過,覺得威廉被孩子們欺負很是可憐,就走過去問他:“威廉,難道你不知道1角錢要比5分錢值錢嗎?”
威廉一臉肯定地答道:“我當然知道。但是,如果我去撿那個1角錢的硬幣,我怕他們就再也不會扔錢讓我撿了。”
有經驗的人肯定跟威廉不同,他們一定會去撿1角錢,他們知道,1角錢要遠比5分錢值錢。但是威廉卻不走尋常路,他知道,如果自己撿了1角錢,明天就再也沒有錢可撿了。在很多時候,經驗是阻礙我們創新思維發展的絆腳石,當我們的思維被模式化,等待我們的將會是現實給予的最沉重的打擊。
經驗隻代表過去,如果我們常常回想過去的話,隻會讓固有模式填滿自己的大腦。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接受新事物、不斷轉換思維,這樣,我們才能離成功更近一步。思維是無形的,創造性思維也是無形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無形的創造性思維運用到現實工作中來。
1917年,希爾頓退伍後,懷揣著要成為一名銀行家的夢想,他籌集到了5000美元,他準備開一家小銀行,然後再另謀發展。但是在當時,銀行產業已經飽和了,希爾頓的第一筆投資就打了水漂兒。
希爾頓創業失敗之後,心裏非常苦悶,但是他沒有氣餒,他渴望成功,他覺得自己的鬥誌正在燃燒,他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就在希爾頓苦惱的時候,他聽說德克薩斯州有石油,很多人都跑去挖石油了,而且他們現在都因為挖石油而成為了富翁。但是,等到希爾頓到了的時候他才發現,挖石油需要一大筆啟動資金,對於剛受到創業失敗打擊的希爾頓來說,這筆大數目的啟動資金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無奈之下,希爾頓隻好去了一家旅館,他想休息一晚,等到明天再想辦法,沒想到,旅館竟然沒有空房。希爾頓從旅館人員那裏得知,現在挖石油的人很多,旅館客房每天都會爆滿。旅館每天分成3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8個小時為客人提供住房。希爾頓敏銳地感覺到,以這樣的方式來對外麵的人出租客房,每8個小時的價錢和以前每一天的價錢相同,這就說明旅館每天會多獲得兩倍的利潤。
希爾頓看到了希望,他想把這家旅館買下來。這個決定,為希爾頓今後酒店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1919年,希爾頓在達拉斯建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希爾頓酒店。好景不長,1929年,美國出現了經濟危機,但是希爾頓沒有氣餒,他選擇了繼續堅持,最後,創造出了屬於他的酒店王國。
人隻有渴望創造,才能成功,我們每個人的激情,都源自於自己內心的無限渴望。人隻有內心有渴望,才能發揮出強大的創造力,而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我們的渴望,進而導致我們創造型思維的流失。如果一個人總是認同經驗能夠解決所有問題,那麼,他將失去對任何事情的渴望,進而失去對創新的熱情。
人對成功的渴望是無窮無盡的,越是如此,就越需要我們保持冷靜,不要被經驗衝昏頭腦,經驗隻代表過去,而隻有創造性思維才是我們開拓未來的有力武器。把握現在、展望未來,我們才能做得更好。
◆創新是一種積極的思想
人生有高峰,有低穀,我們要依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未來。我們不應懼怕失敗,隻要我們擁有創新思維,失敗就變成了紙老虎,隻要我們輕輕一捅,失敗就會遠離,成功就會自然到來了。
每個人都喜歡談成功與失敗,但是往往對這兩者的界定不好區分。究竟做到什麼地步才算成功,有人認為,一張報紙、一杯茶、老婆孩子熱炕頭、過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成功;有人認為,功成名就、路人皆知,才算成功……
對成功的界定有千差萬別,但是對失敗呢?到底什麼是失敗?
心理學家認為,你在內心否定自己,這便是失敗。
看來,失敗是輕而易舉的,而成功卻有各自的方法。但是,我們要知道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不經曆失敗就能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