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個理由創新的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動力(3 / 3)

他開始思考,眼前這簡單至極的工作中是否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就這樣,他開始尋找節省焊接劑的辦法,在一番試驗之後,他終於研製出37滴型焊接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該機焊出來的石油罐偶爾會漏油,質量缺乏保障。他開始思考如何改進方案,研製出更好的焊接機。

最終,他研製出了38滴型焊接機。企業對他的新發明非常滿意,企業的老板說,他簡直沒有想到一個做著如此簡單工作的人能想出這麼好的方法,真是一個奇跡。不久企業便生產出這種機器,采用的就是洛克菲勒的焊接方式。

洛克菲勒發明的新機器雖然隻是節省了1滴焊接劑,但是這滴焊接劑每年為企業節省的開支卻有5億美元。

一個企業要創新,必須加強對細節的關注。一向以創新意識著稱的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經說過:“創新存在於企業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很多小事,一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隻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

無數實踐證明,創新往往存在於細節之中。細節是創新之源,要想獲得創新,就必須明白“不擇細流方以成大海,不拒細壤方以成高山”之理。如果說創新是一種“質變”,那麼這種“質變”經過了“量變”的積累,就自然會達成大的變革和創新。很多事情看似簡單卻很複雜,看似複雜卻很簡單。企業的經營,隻有重視細節,從細節入手,才能取得有效的創新。

職場就像戰場,沒有定律,隻要你有一雙善於在細節中發現的眼睛,不斷開拓,不斷創新,就能成功。

◆創新性學習,增強生存能力

在充滿變幻、充滿競爭的自然界中,動物隻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增強自己的生存能力。職場中的我們更需要不斷學習,增強能力。

現代世界的知識有兩大特點:一是知識量大,多得叫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二是發展快,快得千變萬化、日新月異,任何一項知識和技術都隻有暫時性的意義,這導致人才資本的折舊速度大為加快。從這個意義上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

誰不學習,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誰就會落後。很多職業人不去學習,不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是去抱怨領導、企業對自己不夠重視。實際上,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你不養成學習的習慣,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企業怎麼會青睞於你呢?

現在找一份滿意的工作不容易,能“站住腳”更難。如果不能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以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就算你曾是企業的“元老”,就算你是擁有高學曆,若不能自如應付自己的工作,不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和發展,也會把你掃地出門。

要想在激烈競爭的職場中勝出,就必須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地吸取經驗,以新的技能來支持你的成功。創新性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模式,值得大家借鑒。

創新性學習作用:是一種能帶來變化、更新、重組和重新提出問題的學習形式,能使個人和社會在急劇變革中具有應付能力,對突變提前做好準備,是解決個人和社會問題的重要手段。

創新性學習的特征:通過預期促進事物發展的連續性,通過參與創造空間或地域的連續性,兩者緊密相關,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創新性學習的目標:通過創新學習,使學習者既具有自主性,即盡可能地自力更生和擺脫依賴,又具有介入更廣闊的人際關係、與他人合作、理解和認識自身所在大係統的整體性能力。

在這個知識與科技發展一日千裏的時代,唯有不斷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追求成長,才能使自己在職場上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全球第一女CEO惠普企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卡莉·費奧瑞納女士,從秘書工作開始職業生涯的她,是如何提升自我價值,一步步走向成功,並最終從男性主宰的權力世界中脫穎而出的呢?

答案是,不斷在工作中學習。

卡莉·費奧瑞納學過法律,也學過曆史和哲學,但這些都不是她最終成為CEO的必要條件。卡莉·費奧瑞納並不是技術出身,在惠普這樣的一家以技術創新而領先的企業,是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來達到的。

她說:“不斷學習是一個CEO成功的最基本要素。這裏說的不斷學習,是在工作中不斷體會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效率,不斷總結過去的經驗,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變化。我在剛開始的時候,也做過一些不起眼的工作,但我還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找最合適的崗位。因為,隻有我的工作與我的興趣相吻合,我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學習新的知識和經驗。在惠普,不隻是我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整個惠普都有鼓勵員工學習的機製,每過一段時間,大家就會坐在一起,相互交流,了解對方和整個企業的動態,了解業界的新的動向。這些小事情,是能保證大家的步伐緊跟時代、在工作中不斷自我更新的好辦法。”

她又說:“很少有人能具備與生俱來的領導能力,真正成功的領導者肯定是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學習而逐步成功的。”

作為一個員工,隻有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實際能力,不論你處於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學習的腳步都不能有所停歇,學習的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工作。你要好好自我監督,別讓自己的技能落在時代的後頭,你的知識對於所服務的企業而言是最有價值的寶庫。

當然,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一定非要脫離現在的工作。隻要你想學習,用心投入,在工作實踐中也能學到很多極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是說,若你熱愛自己的工作,隨時都可以在身邊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那些往往是最有用的、最適合你職業的學習內容。

不斷給自己充電。過去那種在大學學習幾年一次性“充足電”,然後一生在工作崗位上“放電”的時代已經不複存在,你必須不停地為自己“充電”,及時地使自己的知識、能力得到更新和優化,才能成為與時俱進的人才。

若你已在職場打拚多年,並取得了不斐的成績,也許你已年過三十或者四十,這時,你是否覺察到,最先走下坡路的不隻是你的健康,還有你的腦袋。看一看你有沒有以下的這些表現:慢慢地感覺到力不從心,所學的知識有些不夠用;難以完成比較有挑戰性的工作;缺乏有創意的提議和看法;對許多新興事物,比如新版的電腦軟件一竅不通;很難與企業的新人達成工作上的共識。

如果你有上述的一種或幾種表現,就意味著你前進的路上已經亮起了紅燈,你的知識儲備和工作能力已經在走下坡路了,就算你有再強的承受壓力和困難的能力,也不能幫你走完旅程。這時最需要的就是給自己充充電,給自己補充養料。

南方某個招聘網站做過這樣一個調查:“龍年中你有什麼職場心願?”在接受調查的人中,70%以上的人選擇了“充電、學習、提高能力”。同樣,另外一家網站也進行了一項類似的網上調查,調查的問題是:“在新一年裏,你除了工作以外,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有55%的人選擇了“充電學習,提高能力”。

通過這兩項民意調查,在一定意義上,在工作中不斷地充電學習,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有相關的人士認為,如果說個人充電行為在前幾年隻是一部分職業人在某一階段的行為取向,那麼今天的充電幾乎已成了職場人的終身行為。

在職場中,每位員工都要從工作需要出發,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充電途徑,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實現充電的最佳效益,最終擁有馳騁職場、決勝商場的能力。

◆有自己的特色,走不尋常路

現在的世界因為互聯網的普及,頻繁地掀起熱潮,所有的信息都能快速地傳播開來,這時候,很多趨勢就形成了。要想在職場中擁有絕對的一席之地,就不能盲目地隨大流,要有自己的特色,走不尋常的路,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當一個員工提出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建議時,老板不希望看到的是別的員工也和提建議的員工一樣執行同樣的事情,他更青睞於看到每個職員有自己的獨特的想法,完成自己的創意。

有一個著名的毛毛蟲實驗,說的是把許多毛毛蟲首尾相連圍成一圈放在一個花盆邊緣,並在離花盆不遠的地方撒滿毛毛蟲喜歡吃的樹葉。毛毛蟲沿著花盆邊緣一個接著一個地爬,一小時過去了,毛毛蟲還是那樣首尾相連地爬著,一天過去了,毛毛蟲們還是在那樣爬,七天後,它們最終因為饑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

在工作中,很多人就像這群首尾相連的毛毛蟲,每天和其他人幹著一樣的工作,吃著一樣的米飯,喝著一樣的白開水,他們對現狀不滿,但是從不要求改變,因為其他人也是這樣生活。

這時候,如果有一個人提出一些新鮮的建議,無異於在辦公室裏鶴立雞群了。隻有把大流擺在一邊,把自己的腦子從“都一樣”的怪圈裏解放出來,自己單獨坐下來思考屬於自己的思路的時候,這個員工才算有了靈魂,才能做出令自己和企業滿意的成績。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人們喜歡拿出以前用的方法,像套公式一樣生硬地套進去,而世界上沒有兩個問題是一樣的,總是有著或大或小的變化,當問題不能完美解決的時候,有些人還是不敢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不能夠推陳出新,找到一條合適的路。

小路和所有的辦公室小白領一樣,領著還算過得去的工資,每天和同事一樣吃著千篇一律令人提不起食欲的快餐,也和同事一起罵快餐店黑心的老板和自己企業的總經理。但是,小路總是無奈地對自己說日子還是要過,班還是要上。

有一天,當辦公室所有同事一致拒絕向快餐店訂餐的時候,小路突然靈光一閃,她覺得自己完全可以讓同事吃到自己想吃的東西,那就是自己做中介人,為每個快餐店拉客戶,然後根據客戶要求的快餐給快餐店下單子,自己抽取提成,應該是筆不低的收入,實在不行,就回來上班。於是,她向總經理提出了辭職,買了輛電動車,開始了外賣生活,雖然頂著大太陽送外賣很辛苦,但是一個月下來小路有了近萬元的收入,幾乎是上班時的兩倍,幾年以後,小路開了自己的連鎖店,當上了老板,而以前在企業上班的人還是在上著同樣的班,說著同樣的抱怨的話。

如果繼續在企業裏忍受不好吃的飯和吝嗇的領導,小路可能永遠隻是一個小白領,永遠不知道自己其實可以有屬於自己的企業,更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條條大路通羅馬,尤其是現代社會,變化越來越快,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怎樣使自己不淹沒在時代的大潮中呢?那就是另辟蹊徑。很多企業都有著鐵一樣的規章製度,很多人也都嚴守著這樣的鐵律,以為一切按照企業製度來就可以相安無事了,然而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沒有企業不喜歡充滿創意的員工,因為這樣才能提高業績,才能增加企業的效益。

李悌是一個不喜歡按常理出牌的人,他的想法總是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甚至是荒誕的。但是,正是他這種不跟風不隨大流的個性,成就了他自己,也成就了寶麗來的中國台灣市場。

開始決定在中國台灣經銷寶麗來的時候,李悌作過一番市場調查。當時的台灣地區眼鏡市場出售的大多是一些低廉的便宜貨,雖然價格不高,但是質量很沒保證。李悌就是抓住台灣地區市場的這個特點,定下了一條死規定:任何在台灣地區出售的寶麗來眼鏡都不準降價或者打折出售。因為他認定了寶麗來這種真正有偏光、摔不破,又能過濾紫外線的高質量的太陽鏡性價比比那些動不動就打折的便宜貨高很多。

事實證明李悌是正確的,寶麗來成為和勞力士、歐米茄一樣的高檔品牌。

是什麼使李悌成功的?就是他那種不跟風不隨大流的性格。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能老是跟在別人身後轉,適用於別人的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自己,即使和自己的情況一樣,也不可能在別人的思想上做得非常出色,就像一部武功秘籍所說的,修煉即使有了招式,沒有自己的心法,還是不能天下第一。所以,職場中的精英們一定要運用自己的思維,突破別人對自己的局限,創造性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在工作中作出超越以前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