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個理由 積極的員工讓企業的產能與產出平衡(1 / 3)

第8個理由 積極的員工讓企業的產能與產出平衡

想要工作帶給你的產能與產出平衡,主動精神實在不可缺少。任何習慣都是以積極主動為後盾,每個習慣都仰賴你積極主動的態度,如果你消極等待,就會受製於人,一旦受製於人,發展與機會便不會降臨。

積極主動的態度是成功的關鍵。積極主動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客觀條件的變化不會對人的追求發生太大的作用,自身的原則、價值觀才是關鍵。

◆勤奮是通往榮譽的必經之路

工作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成長,我們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蛻變,迎接更具挑戰性的未來。

古羅馬人有兩座聖殿,一座是美德的聖殿,一座是榮譽的聖殿。他們在安排座位時有一個順序,即必須經過前者的座位,才能達到後者——勤奮是通往榮譽聖殿的必經之路。

一個人的品性是多年行為習慣的結果。行為重複多次就會變得不由自主,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無意識地、反複做同樣的事情,最後不這樣做已經不可能了,於是形成了人的品性。勤奮是一種積極的品性,如果你對每一件事都很勤奮,過了很久之後,你會發現,當你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會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態度,長期保持的話,榮譽離你也不遠了。

劉鬆是一家文化傳媒企業的總經理。他剛到企業的時候,從事的是廣告業務工作。當時他的上司是一位十分能幹的人。

一天,上司對他說:“你非常優秀,我相信你能夠變得更加優秀。有一件事,經過企業商量後決定對你的薪金做出調整,以後你的底薪沒有了,隻按廣告費抽取傭金。”

這無疑給劉鬆的工作帶來了一定壓力,而且根據他當時的生活狀況來看,無異於給他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但劉鬆知道上司這樣做是為了鍛煉自己,他決定接受這個挑戰。

劉鬆馬上開始了新一輪的工作。他列出一份名單,準備去拜訪一些未合作成功但十分重要的客戶,他給自己定下了兩個月的期限。

第一個星期,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和10個“不可能的”客戶中的2個談成了合作。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裏,他通過勤奮的努力已經和10個“不可能的”客戶中的9人談成了合作,隻有1個還不買他的廣告。

同事們都覺得劉鬆已經大功告成了,至於剩下的那個難纏的客戶,已經沒必要再在他身上浪費時間,但劉鬆並沒有放棄。第二個月,劉鬆一邊發掘新客戶,一邊鍥而不舍地說服那位客戶,而那位客戶總是回答:“不!”

第二個月就要過去了,這一天劉鬆又來到了客戶的商店,這位客戶的口氣緩和了許多,說:“你已經浪費了兩個月的時間在我身上,我現在想知道的是,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並沒有浪費時間,和你打交道本身就是一種收獲,即使你不買我們企業的廣告,我也能鍛煉自己克服困難和積極向上的意誌。”

那位客戶笑了:“年輕人,你很聰明,也十分踏實肯幹,我相信,擁有你這樣員工的企業一定是一家優秀的企業,我決定買一個廣告版麵。”

敢為別人所不敢為,你就有可能成為強者。要想成為強者,必須先要在內心上堅強和積極。隻有擁有強大的內心世界,才能在殘酷的現實世界裏戰勝別人、戰勝自己,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主動加快追尋成功的步伐

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我們在工作中安於現狀,對時間不夠珍惜,對工作不夠積極主動,那麼寶貴的“現在”轉眼就會成為明日黃花,成功的機會轉瞬即逝,如果我們不能快一步,就隻能徒勞地跟在它的後麵追逐,觸摸不到它輕飄飄的衣角。

在遼闊的非洲草原上,獵豹要捕獲羚羊,最重要的是它必須具有比羚羊更快的速度,如果速度不夠快,它便無法捕獲獵物,就會被餓死,會被淘汰出非洲草原的食物鏈。對於羚羊來講,它必須比獵豹更快,不然就有生命危險,跑的慢的,常常命喪獵豹口。

在現代商業社會,競爭更趨激烈,在商場溫情脈脈的表象下,是慘烈的生存與死亡的界線。快一步則海闊天空,慢一步則萬劫不複。如果想要生存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快,就像在百米跑道上,快一步就是冠軍。

李誌是一家保險企業的推銷員,當初踏入這一行業時,家人無不極力反對,認為這一行很難做出什麼像樣的成績,而他則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當時,一般的保險企業推銷員,一天隻訪問20到30位客戶,而李誌最多的時候每天能拜訪100位客戶。他每天起床起得很早,當天空還亮著幾顆稀疏的晨星的時候,他就已經到了企業,並做好了一天的工作計劃,等到7點出頭,他就開始出門拜訪客戶。

李誌往往8點鍾不到就來到負責區域,展開例行的訪問活動,而其他同事這時可能才剛剛起床呢,他每天拜訪客戶之後,就回到辦公室總結記錄當天的工作情況,反思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好,一直到晚上10點才回家。

這樣,作為一個新手,在月底結算的時候,他的成績竟然是排在前幾名的,甚至超過了很多老員工,這讓主管對他刮目相看。主管私下裏曾經問李誌是不是有什麼“秘密武器”或者隱形資源優勢。李誌就實話告訴他,自己不過是行動的時候比別人快一點而已。當別人還在睡覺的時候,自己已經來到企業做計劃了,當別人做計劃的時候,自己已經開始拜訪客戶了,當別人第一次叩開客戶的門時,自己已經回訪過一次了……自己隻是比他們快一步罷了。

李誌就是靠著這樣的快一步的積極主動的工作方式,迅速在這個行業裏站穩了腳跟,成了企業裏的骨幹人員。僅僅過去一年,他就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區域的銷售主管,企業裏的同事都欽佩地稱他為“銷售神童”。

李誌既無專業知識又無銷售經驗,在此之前完全是這個行業的門外漢,沒有任何的資源優勢,但是他卻做出了不俗的業績,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和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積極主動的工作方式使他總能快人一步。一個“快”字,背後隱藏的是他的責任心、主動性、勤奮和努力,靠著這些,他擁有了快一步的執行力,贏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日本的“銷售之神”原一平認為:“對推銷員來說,一天的起步是很重要的。如果帶著愉快的心情出發,則終日都能順利成事;反之,慢吞吞地離開公司,又轉往咖啡廳磨蹭半天,一切就會完全改觀。”愉快的心情講的就是要有積極主動的心態,不磨蹭則說明了執行力要快,這也是原一平本人成功的秘訣。

人在旅途,每個人都渴望快點接近自己的目標。

有一天,古希臘作家伊索在郊外散步,就遇到這樣一個人。

那人在伊索背後問道:“先生!打攪你,從這兒到城裏要走多久?”

“你往前走!”伊索頭也不回地說。

問路者有點迷惑,心想自己可能沒有說清楚,於是,他又問了一次。沒想到伊索仍然說:“你往前走!”

問路者加快腳步走到伊索跟前說:“先生,我在問你正經事,你怎麼總開玩笑,答非所問呢?我在問你要用多長時間,沒有問你往哪個方向走啊!”

“朋友,我沒有和你開玩笑。”伊索認真地說,“我沒看到你步行的速度,怎麼能回答你所需要的時間呢?”

那人聞聽此言,便邁著大步向前走去。伊索在後麵高聲說道:“朋友!照這速度,太陽落山時你就能走到。”

我們在工作中,也會這樣,期盼著成功明天就能實現。成功何時能夠實現,答案其實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一個人何時能夠接近目標,那要看我們前進的步子有多快。如果我們像蝸牛一樣,恐怕等到年華耗盡的時候,都看不到成功的日出;如果我們能快一些,再快一些,也許成功就在下一個轉角處等待著我們。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他們每天都是在固定的時間內上班、下班、領薪水,等著企業交代任務,從來不會積極主動地工作,不會在工作中快一步。他們也憧憬成功的榮耀,他們也抱怨不溫不火的現狀,但是在憧憬與抱怨過後,他們仍然不去改變自己的工作模式,照樣是固定的時間上班、下班,麵對工作依然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不去積極主動地加快自己的步伐。他們的工作沒有激情也沒有驚喜,成功是不會垂青這種混日子的人的。

任何一個人,如果想要在職場中打出一片天地,都應該養成積極主動、快一步的執行方式。成功也是有保鮮期、有效期的,如果我們不夠快,那麼本來等待我們的成功就會在某個角落裏發黴,等到我們慢騰騰地找到它時,恐怕它已經腐爛變壞,成為我們避之惟恐不及的“失敗”了。

◆解決問題要跑贏時間

哲學家費爾德精辟地說:“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可以用這麼五個字來表達——我沒有時間。”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去擠,總還是有的。”一個人即使工作再忙,也還是能擠出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隻要你迅速有效地把工作做完,你就能擠出一些時間。快,就是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

《北齊書·文宣帝紀》中講了這麼一個小故事:北朝人高歡擔任東魏的丞相的時候,為了測試幾個兒子的智商高不高,就給他們出了一個題目:分開一堆亂麻。

大兒子一根根地往外抽,結果卻越抽越亂,氣急敗壞。小兒子比大兒子聰明了一些,他把一大堆分成了兩小堆,不過等到分開的時候已經過去半天了。隻有高洋拔出快刀,幾下就把亂麻斬斷,順利分開。高歡對他十分滿意。

這個問題告訴我們,解決問題一定要快,很多事情的處理需要爭分奪秒,快刀斬亂麻,容不得半點拖延。就像洪水來臨時,大堤決口,人們往往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用肉體堵住決口,以贏得時間。如果像平時一樣慢條斯理地去找沙包木樁,恐怕等找來的時候情況就已經無法收拾了。

在工作中,快刀斬亂麻地解決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防止一些衍生問題的出現。打個比方說,在蓋房子的時候,如果發現地基打得不牢,就要立刻加固或者返工,絕不能拖延,否則等房子越蓋越高就會出現更多更大的問題,有使整個工程毀於一旦的危險,到那時再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麻煩了。

威爾福萊特·康的前半生奮鬥了40年,成為全世界織布業的巨頭,平時工作之忙可想而知。他也曾想發展一下自己的業餘愛好,但又總是認為自己的工作太忙,抽不出更多的時間。隨著自己一天天變老,時間慢慢地逝去,他開始懊惱,最後終於下定決心在自己的興趣——畫畫上發展一下。“無論作多大的犧牲,每天一定抽一個小時來畫畫。”他不想讓自己除了掙錢外什麼也不會。

但是自己的工作這麼忙,事務那麼紛繁複雜,如何保證這一小時不受到幹擾呢?他意識到隻有快速地把工作處理好,才能擠出時間來作畫。他為了能在一種清靜的環境下畫畫,把頂樓改為畫室,而且他總是在清晨4點左右就起床,一直畫到吃早飯。

他說:“過去我很想畫畫,但是我從未學過油畫,我也不敢相信自己花了力氣會有很大的收獲。可我最後還是決定了,無論作多大犧牲,我總積極地把每一天的工作努力、快速地完成,然後把多餘的時間用來畫畫,並爭取晚上能提早休息,用來換取第二天早上的早起。總之,我就是用速度來換取時間。”

幾年過去了,他壓縮時間所積累起來的成果令人吃驚:他的油畫在畫展上大量出現,其中有幾百幅以高價被買走,他還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他把賣畫的全部收入設立獎學金,獎勵那些優秀的學子。

威爾福萊特·康用速度換時間、快刀斬亂麻地處理工作和興趣之間的矛盾,不僅獲得了事業上的巨大收獲,而且使個人的興趣得到良好的發展。這個例子告訴了我們,養成一種積極的習慣,迅速有效地處理工作上的問題就能使我們獲得更多的時間和成功的機會。

行動過程中,行動的速度不一樣,結果也千差萬別。比如我們從北京到廣州,相同的路程,但乘坐的交通工具不一樣,到達時間一定也不一樣。坐火車需要一天一夜,坐飛機卻隻需要兩三個小時。快刀斬亂麻的工作方式能夠為我們贏得一些時間,哪怕有時候這些時間很少,我們也千萬不要小看了這點滴的時間,它們彙集到一起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會結出異常甘甜的果實,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