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一點,有的父母可能不以為然:“說話太容易了,人人都會,哪有這麼大的魔力?”確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好口才還不能給他們帶來這麼大的功效,但如果小時候不培養他們說話的能力,長大後,他們又怎能懂得如何發揮語言的巨大作用?
所以,父母就要從小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讓他們從小就擁有將來能讓他們安身立命的本事。要培養孩子說話這方麵的意識和能力,父母就要帶孩子到做生意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讓孩子看看這個場合的人是怎麼說話的。
這裏,我們給父母總結了幾個妙招。
1.讓孩子知道說話要尊重對方的感受
很多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去旅遊,免不了要住旅館,在退房結賬時,父母有沒有留意過不同旅館的工作人員說話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有的旅館的工作人員會說:“你先等著,我們要檢查一下房間,看有沒有少了或者壞了什麼東西。前幾天,有個客人偷走了一條毛巾,還有個客人把床單燒了一個洞……”聽到這話,父母和孩子的心裏肯定會不舒服,孩子也許會這樣想:“他這麼說是什麼意思?難道把我們也當成那種人了嗎?這不是侮辱人嗎?下次我們不要住這家旅館了。”
下次,父母不妨帶孩子住另外一家旅館,讓孩子看看這家旅館的工作人員是怎麼說話的:“先生,請您稍等,我去看一下房間,看您有沒有落下什麼東西。”這樣說,父母和他們的孩子一定會非常受用。這時,父母一定要不失時機地教育孩子:“瞧,人家也是要去檢查房間,但因為說話方式不同,我們就很願意配合人家。你看,兩家旅館雖然離得不遠,但這家的生意明顯要比第一家好,因為他們知道如何說話,可見,‘會說話’能給人帶來巨大的財富。”
這樣具體而又形象的例子一定能讓孩子明白,好口才的確是人生的財富和資本。
2.不要問他“要不要”,而要問他“要多少”
很多孩子都愛吃茶葉蛋,在買茶葉蛋的時候,有的賣家這樣問:“請問要不要茶葉蛋?”那麼你很有可能回答“不要!”如果賣家這樣問:“請問要一個茶葉蛋還是兩個?”也許你的回答會是“那就要一個吧。”那麼,他的生意就做成了。
如果你是一名商人,那麼不妨也讓孩子這樣體驗一把。如果沒有這樣的體驗機會,孩子也可把這樣的說話方式運用到其他方麵。比如孩子可以問爸爸:“你是給我買汽車還是買飛機?”而不是“你給我買玩具嗎?”
對於前者,孩子得到玩具的機會是肯定的,隻是有汽車和飛機的區別而已;再來看後者,孩子得到玩具的機會卻是不確定的。通過這樣的分析,孩子就知道了好口才能給人帶來更多的利益、更大的財富。
■
不會說話,將處處受限、寸步難行
有個財主年過五十,膝下無子,非常鬱悶。這一年,夫人終於為他生了一個男孩,財主非常高興。孩子百日那天,財主擺宴慶賀,親朋好友紛紛前來祝賀。
席間,財主問一個客人:“你說,我兒子將來的命運會怎麼樣?”
這個客人說:“這孩子天庭飽滿,將來一定是大富大貴的命,定能當大官!”財主大喜,馬上給了這個客人賞錢。
財主又問第二個客人:“你覺得我兒子將來會怎麼樣?”
第二個客人說:“這個孩子將來必定是富甲一方,錢財不可估量啊!”財主一聽,更是高興,第二個客人也得到了賞錢。
財主又問第三個客人:“你覺得呢?”
第三個客人說:“這個孩子終究要死。”
財主一聽非常生氣,說:“我兒子剛出生,你就咒他死,來人哪,把他拖下去,狠狠打一頓。”於是,第三個客人得到了一頓棍棒。
故事中的第三個客人明顯不會說話,雖然他說的是實話,但他不明白,在那樣的場合下,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會說話的人,人際關係和諧,朋友多,辦事容易,人生也更容易成功;不會說話的人,則受人排斥、處處受限、寸步難行。
因為不會說話,普通人失去朋友、商人丟掉生意。現實中,有許多肢體上的衝突往往是因為一句不中聽的話引起的,最後發展為嚴重的暴力衝突。總之,不會說話會帶來很多麻煩和惡果,小則樹敵、傷友,大則甚至喪命。
可見,學會說話太重要了,孩子要想擺脫以上諸多麻煩,讓人生走得更順利,就要從小學會說話。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哪些話是不能說的,哪些說話方式和習慣是必須避免的,否則,孩子將會因為不懂這些而吃大虧。下麵,我們就為父母和孩子總結了幾條方法,父母可以協助孩子在生活中執行。
1.不要用否定的語言說話
誰都不喜歡被別人否定,就算你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用了否定的詞語來表達,就會給他人帶來負麵的心理暗示,所以,孩子在與人說話時,要盡量使用肯定的語言,而非否定的語言。
例如,孩子在和同學們踢足球,在隊友即將射門時,你的孩子說:“小心啊,千萬別射飛了。”本來是擔心隊友,但這樣一說,讓隊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射飛”兩個字上,結果,一向射得很準的隊友,竟真的把球射飛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一定要射進去!”
2.不要說粗話
粗話是引起孩子與他人發生衝突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有時候,孩子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卻因為一句粗話使矛盾升級。但很多孩子都有說粗話的習慣。就像有些孩子有粗話口頭禪“奶奶的”,或者喜歡說“老子”如何如何。就算本無惡意,也會激起別人的怒火。
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說粗話是最沒禮貌和最沒素質的表現,說話如果有了這個毛病,他人就不會對你友善,你人生的路會多了很多磨難,好口才也會和你絕緣。
3.不要用命令的口氣說話
有的孩子說話特別不注意,明明是請別人幫忙,卻用了命令式的口吻,別人原本可以幫他的忙的,就因為他說話的口氣不好,就放棄了。就像孩子想讓同學教他玩遊戲,他這樣說:“喂,快告訴我這個遊戲怎麼玩啊?”同學聽他這麼沒禮貌地說話,自然不會教他了。
我們應該建議孩子如此說話:“你能告訴我這個遊戲怎麼玩嗎?”換個口氣說話,效果立刻大相徑庭。
4.莫讓嘴變成刀子
溫暖的話語能暖人心,但傷人的話猶如刀劍,能刺痛人的心靈。孩子和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句傷人的話能讓自己的心隱隱作痛很久,甚至是一輩子的傷痛。父母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成為語言的“劊子手”,莫讓自己的嘴變成刀子。
例如,孩子有個同學家庭條件不好,平時不舍得吃穿,打扮得比較土氣,孩子切不可這樣說:“瞧你那寒酸樣,跟要飯的似的。”這樣傷人自尊的話有可能會讓別人一輩子都“念念不忘”,那個受傷害的孩子一定不會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夥伴,甚至還會成為他的人生設限。
■
有了好口才,就有了攻克人生戰場的有效武器
一個集團公司的負責人到國外同外國某財團談判,對方因其技術設備先進,向中方漫天要價,這讓中方很難接受,談判陷入了僵局。
這時,中方負責人發表了一段簡短的講話:“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早在1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四大發明。從始至今,世界各國都無償使用著這些文明成果,作為他們的子孫,我們從未埋怨過我們的祖先沒向其他各國要專利。相反,卻盛讚祖先為推進世界科學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現在,中國在與各國的經濟合作中,並不要求各國無條件地讓出專利權,隻要價格合理,我們一分錢也不會少付給你們。”
這段講話不卑不亢,贏得了與會者的讚賞,更贏得了外國財團的妥協與讓步,保證了中方的利益,最終,雙方的合作得以順利進行。
有時候,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分水嶺就在於會不會說話。有的父母會覺得,這是不是太誇大其詞了?
當然不是!看看古今中外諸多偉大人物的業績,就知道好口才有多麼重要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都是傑出的演講家,秦朝的李斯更是以辯才著稱。還有以鼓動性演說而聞名於世的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代表梁啟超,這些人都是以能言善辯贏得了事業發展的良機。在外國,這樣的人物也數不勝數:古希臘的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發動與領導黑人解放運動的林肯,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是傑出的演講家。
可見,好口才的作用早就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它甚至是攻克硝煙彌漫的戰場的有效武器。戰國時期的名士燭之武憑三寸不爛之舌,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孫權、周瑜聯合劉備共同抗擊曹操。因此古人說“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優秀的口才在關鍵的時候還能救人的性命,幫助一個人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乾隆皇帝知道紀曉嵐學識豐富、能言善辯、機智敏捷,有一次,就想開個玩笑難為他,於是就問他:“你怎麼解釋‘忠孝’這兩個字啊?”
紀曉嵐答道:“所謂忠,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謂孝,就是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乾隆立刻說道:“答得不錯!現在就是表示你忠心的時候了,我命令你馬上去死。”
“這……”紀曉嵐驚出了一身冷汗,他不知道皇上為何突然讓他去死。
皇上接著問道:“你打算怎麼去死啊?”
紀曉嵐硬著頭皮答道:“跳河。”
皇上說道:“好,你去吧!”
群臣無不驚訝萬分,都心想一向機智過人的紀曉嵐這次恐怕逃不過一死了。誰知道沒過一會兒,紀曉嵐從外麵回來了。
乾隆連忙問他:“你怎麼還沒死呢?”
紀曉嵐回答說:“臣到了河邊,正要往下跳,突然屈原從水裏出來了,他對我說:‘曉嵐,這就是你的不對了。我當年跳河,是因為楚懷王是昏君,不辨忠奸,我不得不死,可如今的皇上是難得的好皇帝,你要是死了,後人豈不是會說皇上昏庸,誅殺忠臣嗎?你應該回去問問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是,你再來死也不遲啊!’臣聽了屈大夫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回來稟報皇上,請皇上再次定奪臣該不該死。”
乾隆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說:“紀曉嵐,你果然才思敏捷、巧舌如簧,朕算服了你了。”
在人生很多關鍵的時候,好口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雖然口才隻是一種語言工具,但卻是攻克人生戰場的有效武器。有一句老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直到現在仍然適用。
現代社會更是如此,一技之長固然重要,但機敏靈活、能言善辯也必不可少。有些人專業知識水平很高,但表達能力很差,一講話就語無倫次,邏輯思維混亂,雖有好的經驗、好的見解,卻茶壺裏煮餃子——倒不出來,這肯定會影響他們的工作和事業發展。
想必家長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所以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口才。有了好口才,孩子更容易走進他人的心靈,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友誼與喝彩、更多的發展空間與成功的機會。這樣的一種有效武器,孩子必須現在就把它拿起來開始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