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簡單是一種去繁就簡的做事方式(1 / 3)

第一輯 簡單是一種去繁就簡的做事方式

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所有的事情越單純就越接近它本來的狀態,如同真理永遠都是質樸而簡單的。由此而言,簡單不僅體現在做事上的去繁就簡,同時也表現了對真理的一種純粹追求。

去繁就簡,體現在不要讓過多的思慮阻滯了前進的腳步。同時,也表現在“磨刀不誤砍柴工”:隻有目標明確、分級實施,才能起到“化整為零”的效果。另外,簡單的做事方式也在告訴我們,要學會選擇,學會取舍。抓住最簡單、最易上手的目標,才不會讓自己徒增負累而一無所獲。

■ 丟掉你對生活無限的“構思”

餘秋雨曾說:“因為我們的曆史太長,權謀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內幕太厚,口舌太貪,眼光太雜,預計太險。所以,我們習慣對一切事物‘構思過度’。”這個世界遠沒有人們想象得那般複雜,它簡單得很,複雜的隻是人心罷了。其實,人心也不複雜,隻要肯丟掉對生活無限的“構思”。

剛走出校門的那段日子,他總是若有所思。告別了象牙塔,他不知道外麵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很早以前就有人告訴過他:“世界比想象中還要複雜。”從那時起,他便對社會產生了一種畏懼感,害怕自己無法適應這個“複雜”的社會。

畢業前夕,他認真鑽研《厚黑學》《人際關係學》《處世哲學》等諸多權謀書籍,目的就是為了了解社會生存法則——步入社會後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待朋友、同事不可“全拋一片心”,謀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這一切他銘記於心。

後來,他依靠著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一份工作,然而這種喜悅感很快就被他的擔憂和恐懼感取代了。做事處處設防,總是害怕被人算計,整天小心謹慎地生活,不敢和周圍的人靠得太近,他平生第一次被孤獨和無助吞噬了……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時刻抱著這種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的心理活著,那麼生命無疑會變得沉重,它不僅增加了許多無謂的時間成本,也間接地加大了事業的信譽成本,降低生命的質量。其實,我們無需想那麼多,想那麼遠,沒有必要讓自己變成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隻要靜下心來,讓思維跟著生活的腳步,有條理有節奏地進行,就能夠在簡單的生活中體會到愜意和滿足。

沒過多久,他那當過多年老領導的父親發現了兒子的異常表現,便把自己一生的經驗教訓總結成四句話,告訴了初入職場的兒子。也正是這四句簡單的話幫助年輕人解開了心結,也讓他日後的人生發生了改變。現在,我們把這幾句■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做人不要盤算太多,順其自然就好。”

做人不要盤算太多,不必拚命地去求他人。有時候想得越多,心越急,得到的反倒越少;當你把所有的雜念都拋開,專注於自己的事宜,那些美好的東西反而會不請自來。有些潛規則和不能把握的東西,順其自然是明智的舉動,真的不需要太強求。

“不要壓抑自己,也不要奉承巴結。”

人與人之間永遠都不可能對等,也許是出身不同,也許是地域因素,也許是上下級關係,所以你沒有必要壓抑自己。一個趾高氣昂的人,無論你多麼尊重他,他也不會平等地對待你;如果你奉承巴結,也隻能讓他把你看得更輕。不管出身低微還是處境艱難,永遠都不要寄希望於他人禮遇。當說時就說,當做時就做。隻要別心虛和畏首畏尾,就不會讓人輕易看不起,而這樣做也能夠讓你贏得更多平等的機會和尊重。

“你不必對誰特別好,也不必對誰特別不好。”

有句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任何單位、任何群體的人際關係結構都不能脫離“三三製”,具體到個人身上就是:三分之一的人對你一般,三分之一的人對你不滿意,三分之一的人對你很好。所以,不必對誰特別好,也不必對誰特別不好,為人處世還是得因人而異,好的繼續保持,中立的要爭取,敵意的要予以寬容,這樣才能夠避免被少數人利用。

“依靠別人,遠不如相信自己。”

一個人應當有思想,有社會責任感,要懂得相信自己比依賴別人更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事風格,隻要你盡心盡力地做事,就不會被埋沒,除非你懷疑自己的能力。不管做什麼,都應該擺正心態,有機會時就為社會多做點兒;沒機會時也要記住“為自己打工”,積累有形、無形的資本。要知道,為自己做再多的事情也不過分,不管人生的際遇怎樣,及時努力永遠都是對的。

幾句簡單的話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時候我們不必對生活“構思”太多,隻要簡簡單單、順其自然就行了。生活中很多東西,非要親身經曆了之後,才會發現真的沒必要刻意地去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厚黑學不是萬能鑰匙,能夠開啟任何困惑的大門,放在哪裏都適用。生搬硬套反而給人徒增煩惱和尷尬。

記住一件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自然的、簡單的。就像一句廣告詞所說的那樣: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太累;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貢獻!世界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得多,所以不要人為地去給它徒添累贅。秉著一顆簡單的心去做事,這就是對這個世界,也是對自己最大的貢獻。

■ 簡單的方法,讓開始變得容易

空中網總裁楊寧在談到商業運作模式時曾說:“我一直遵循著‘KISS原則’,也就是Keep It Simple Stupid。可以理解為,越簡單的模式越容易成功。”

不僅在商業領域,在生活中的方方麵麵都是如此,化繁為簡,才能出效率;去繁就簡,起步時才更容易上手。往往,在複雜的人還在思考自己為什麼沒有成功時,簡單的人已經開始走向成功了;他們善於把所有的問題都簡單化,單純到隻剩下直奔成功的行動。

很多時候,我們的思想都過於複雜了,總是去思考或計劃著那些現在沒有發生的,甚至以後都不可能發生的事。長此以往,不僅沒有把握住未來,反而連現在眼前的也不知道如何開始。也許他們並非沒有目標,而是因為他們的眼裏有且僅有那唯一一個遙遠而宏大的目標。懂得把長遠、宏大的目標分解成許多小目標的人,往往都深諳於化繁為簡的做事方式。他們明白,如果要到達終點,其實隻要用簡單的方法,一步一步累積短期的目標,就可以並不費力地走向成功。

著名的戰地記者兼作家西華·萊德先生曾這樣描述他的寫作過程:

“當我推掉其他工作,開始寫一本25萬字的書時,一直不能定下心來,我差點放棄一直引以為榮的教授尊嚴,也就是說幾乎不想幹了。最後我強迫自己隻去想下一個段落怎麼寫,而非下一頁,當然更不是下一章。整整六個月的時間,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寫以外,什麼事情也沒做,結果居然寫成了。”

“幾年以前,我接了一件每天寫一個廣播劇本的差事,到目前為止一共寫了2000個。如果當時簽一張‘寫作2000個劇本’的合同,一定會被這個龐大的數目嚇倒,甚至把它推掉,好在隻是寫一個劇本接著又寫一個,就這樣日積月累,結果真的就寫出了這麼多。”

可以說,目標的實現並不能一步登天,它需要一點一點地積累,一點一點地完成。當我們完成很多小目標的時候,他們彙總起來,就是一份大的成就。但我們從中更應該看到,正是這每一個“一點”的易操作性,才讓那彙總起來的“一串”顯得水到渠成——這也正是最簡單的方法:把開始下手的複雜度降低,則更容易帶動整體的運轉。

人們有時會掉進自己目標的“圈套”中無法自拔。之所以稱它為“圈套”,是因為那些遠大卻難以在短期內實現的目標很容易讓人在其中迷失自我。它們的實現需要過程,需要時間,而這就需要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讓開始變得更容易。對目標進行優效的分解,則是簡單方法的最好體現。即使一個人擁有了目標,但如果不能對目標大而化之、繁而就簡,那麼也會感到相當疲累。有些人奮鬥了許多年之後,仍覺得離那個最終目標還是很遠,其實他們往往沒有意識,在和剛起步時相比,自己已經有了很大的收獲。參照的目標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時間長了,便會覺得目標難以逾越,深陷困惑的泥沼之中。

其實,在奔向目標的道路上,越簡單的方法往往越容易打開成功的大門。許多人總覺得他人的成功很簡單,而自己的成功卻很難。是因為,越簡單而實際上又有效的方法,越容易被人們所忽略。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返回英國後,受到英國皇室上下貴賓似的禮遇。而許多王公大臣、紳士名流對這個沒有爵位頭銜的人嗤之以鼻,不服之氣頻頻。

一次,在英國女王為他接風洗塵的慶功宴上,名流大臣紛紛出言譏諷哥倫布:“沒什麼了不起的,我要出去航海,隻要朝一個方向前進,照樣也會有重大的發現!”“太容易了!這種事誰碰上誰出名。哥倫布這家夥的運氣真好!”

聽到這樣的諷刺和挖苦,哥倫布笑笑,起身說:“各位尊敬的先生、女士,現在請大家做一個遊戲——哪位能把雞蛋在桌子上立起來?”

話音剛落,底下一片哄然。許多人躍躍欲試,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把橢圓形的雞蛋立在桌子上。

終於,有人生氣地發話了:“別再愚弄我們了!大家立不起來,你也不能!”

這時,隻見哥倫布拿起雞蛋向桌子上輕輕一磕,雞蛋的大頭就凹了下去——哥倫布就這樣從容地把雞蛋立在了桌子上。

看到眼前的這一幕,所有人驚呆並沉默了兩秒鍾。繼而引發了一陣更大的騷亂:“這也太簡單了,誰不會呀!”大家嚷嚷道。

“是的,這方法的確很簡單,可是我說過了,這僅僅隻是一個小遊戲而已。”哥倫布笑著說:“但問題是,在這之前,你們為什麼都沒有想到過這個方法呢?”

老子說:“少則得,多則惑。”有些人複雜地安排自己的人生,計劃製訂得很詳細,可是計劃越多,顧慮也就越多,思想始終不能徹底地釋放,反而被自己混亂的思緒困擾住;有的人簡單地安排自己的人生,認準目標,一步一步慢慢積累,他們隻認定努力會有回報的簡單道理,而沒有讓思想陷入複雜的困境。

直接開始,就是要少走一些彎路,少做一些錯事,直達成功的彼岸。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也並非困難,那就是隻專注於如何在最短的時間,以最簡單的動作邁出眼下這一步。

■ 把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

有一本暢銷書《把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中說:“管理時間難,長期堅持以重要的事情為中心來管理時間,進而管理自己的整個人生就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我們提倡簡單的處事規則,把重要和緊急的事情加以區分,最大程度地降低時間成本。摒棄不分輕重緩急、混淆事物優先級的做事方法,把那些並不一定特別緊急卻很重要的事情作為主角,集中精力和時間。如此,會讓我們在去繁就簡的過程中,享受到效率帶給我們的成就之感。

把最優的精力、最多的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這無疑是在為達成目標鋪上一條最簡捷的成功之路。那麼首先,我們就有必要區分一下重要和緊急的不同。

重要的,一般是指與目標有關,凡有價值、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就是重要之事。

緊急的,通常都顯而易見,推脫不得,卻不一定很重要。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可以說是對個人而言最有意義的;也許短期內這些事情不會產生很大的作用,但若用長遠的眼光去看,我們一定會從中受益匪淺的。通常這類事情的挑戰性和困難度都很高,比如製定目標、規劃未來、發展新的關係、學習新技能、改善飲食、開始新的訓練項目、創業或者戒掉不好的習慣,又或者是參加明年的重要考試、年底的婚禮、下星期的應聘工作麵試等。

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一般是本身重要性不高,但迫於時間的壓力,需要趕快采取行動的情況。例如處理臨時遇到的需緊急回複的工作文件、接電話等。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許多人把大部分的時間花費在急迫但不重要的事務上,對時間嚴格的限製讓人們往往容易產生“緊迫等於重要”的錯覺。事實上,緊急的事情大都是針對於他人而非我們自己。

當我們忙於處理緊急事情而把那些重要卻不急於一時完成的事務一拖再拖的時候,常常會因感到壓力頗大而急於休息放鬆,而在這個過程中,那些重要卻不緊急的事情就會在下一個“急活兒”到來之前擱淺。這樣的情況會一直持續很長時間,而那些重要的事情似乎就永遠騰不出時間去做,這也是造成很多人最後都與成功無緣的根本原因。

如果感覺到我們一直都在忙忙碌碌卻沒有得到任何收獲,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我們一直都在做緊急的,而忽略了那些重要的事情。

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時間。魯迅先生曾說:“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無獨有偶,拉美諺語中也有這樣的句子:丟失的牛羊可以找回,但是失去的時間卻無法找回。而時間對於天下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它的一視同仁就體現在:它遵循著一種恒定的規律,是不可逆轉、不可替代、不可儲存的,它不會因為任何原因,給任何一個人一天中額外的時間。

那麼,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裏做出高效的事情,就要學會抓住重點,快速決斷。人生的成本是時間的成本,在同一時空裏我們是沒有可能抓住兩次相同的機會的。

縱觀曆史,橫看世界,成功人士大都懷著這樣一種純粹而簡明的想法,即他們的眼中隻有最終的目標和為此設定的許多階段小目標。隻要是為了發展,達成這些目標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他們就會專注於此,緊緊抓住。

現在已是“凱利—穆爾油漆公司”主席的美國企業家威廉·穆爾,其企業之壯大、個人之成就怎麼也無法讓人想到,穆爾在為格利登公司銷售油漆的第一個月,工資僅僅是16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