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簡單是一種去繁就簡的做事方式(3 / 3)

那時,吉姆在斯坦福商學院研究生班學習,師從羅謝爾·邁亞斯夫人和邁克爾·雷先生。他每天都極盡拚命地工作,忙忙碌碌從早到晚。

後來有一天,羅謝爾夫人走到他的工作室,對吉姆說:“我注意到了,吉姆,你是個做事相當沒有條理的人。”這話讓吉姆既吃驚又感到些許不服氣,不管怎麼說,他也自認為是那種每到新年伊始就認真設定目標並且付諸行動的人。

可還沒等吉姆開口,羅謝爾夫人繼續說道:“你天生的旺盛精力使你做事不講主次、沒有條理,你每天過著忙忙碌碌的生活,而不是井井有條的和諧生活。那麼現在,我給你布置一份作業:假設你明天醒來時接到兩個電話,第一個電話說有一筆2000萬的遺產由你繼承,並且不需要任何條件;第二個電話告訴你得了不治之症,最多有還有10年的時間。麵對這兩種不同的情況,你怎樣重新理解生活的輕與重,更重要的是,你會不會做一些舍棄,有所不為呢?”

這個作業成了吉姆人生的轉折點,他認識到自己確實有旺盛的精力,但是沒有用對地方。而有所不為成了他製訂年度計劃的原則,這不僅幫助他理清了思路,而且還懂得了如何分配時間這一最寶貴的資源。

畢業後,吉姆在惠普公司找到了工作。雖然他非常滿意這家公司,但並不怎麼喜歡這份工作。而羅謝爾夫人的作業讓吉姆認清了自己,使他明白了最適合自己的是成為一名研究人員而非一個商人。

於是,他停止了手中的工作,辭了職。最終,吉姆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又回到了斯坦福商學院,有幸成為了該院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每天忙於各種研究和寫作而樂此不疲。

對那些有悖於自己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的事情,就要果斷撇開,不讓那些“不為”的繁亂幹擾我們本該簡單的成事方式。在舍棄繁雜中選擇“不為”,就是為了更好地成就“有為”。

同時,人若以簡單的心境去工作與生活,即使艱難困苦,也會充滿快樂。因為,簡單可以令人清醒,使人專注。英國的彌爾頓說:“心靈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在那裏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把地獄變成天堂。”莫要用紛繁蕪章的做事方法蒙住了我們的雙眼,捆綁了我們的心靈。生活是簡單而又美麗的,隻要我們學會有選擇地放棄,懂得“有所不為”,就一定能全方位地欣賞這個美麗的世界。

■ 專心致誌地做事

PMA訓練教程中是這樣定義“專心”一詞的:專心就是把意識集中在某個特定欲望上,並要一直集中到已經找出實現這項欲望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將其付諸實際行動為止。

正如通過放大鏡觀察物體一樣:當物體不在焦點上時,影像就不夠明朗,看起來一片模糊;可是一旦對準焦點,影像就會變得十分清晰。全神貫注地做事,就是從諸多繁亂的程序中擇選出那個需要“聚焦”的事物,心無旁騖,簡單而又純粹地著眼於一。

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邊,青青的長草引來了一群羚羊,悠然地在岸邊享受著美味。

豈不知就在這時,一隻獵豹隱藏在遠遠的草叢中,豎起耳朵四麵旋轉。它覺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於是悄悄地、慢慢地接近羊群。在越來越逼近的過程中,突然,羚羊群有所察覺,忽地一下四散逃跑。獵豹像百米運動員一樣,瞬時爆發,像箭一般地衝向羚羊群。它的眼睛死死盯住了一隻未成年的羚羊,直奔而去。

雖然羚羊飛也似的奔跑,但仍然跑不過豹子的騰躍。在這追與逃的過程中,眼看就要挨著羚羊群了,可獵豹卻從一隻又一隻站在那裏觀望的羚羊身邊跑過。它沒有掉頭改追這些更近的獵物,而是從頭至尾都在使勁地朝著那隻未成年的羚羊瘋狂地追去。

最後,那隻小羚羊終於跑累了,豹子也累了;在累與累的較量中,最後比的就是速度和耐力了。終究,小羚羊的屁股被獵豹的前爪狠狠地抓撓了一下,羚羊倒下了,豹子朝著羚羊的脖子狠狠地咬了下去。

在自然界中,一切食肉動物在選擇追擊目標時,總是選擇那些老弱病殘的;而且目標一旦選定,一般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動物們也許都懂得如果中途轉向其他目標,則會使精力有所損耗,從而使其他的目標更難達到,最終導致一無所獲的結果。

如此,在自然界中有著高級屬性的我們,又何嚐不該借鑒一下動物們的這種智慧?既然確定了去做一件事的目標和行程路線,就不要輕易地去放棄或偏離。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真正的贏家會把精、氣、神都集中於一擊”。這樣,我們便省去了一些繁雜的顧慮和羈絆,因為簡單純粹而讓我們的行事過程變得輕鬆易行。

荀子在《勸學》中說得好:“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古代棋藝高手弈秋教二人下棋的故事,想必我們早已耳熟能詳。專心致誌聽講的人肯定能夠學到真本領;而一心想著頑射鴻鵠的人,能夠學到一些皮毛就已經很不錯了。做事的成敗與難易,與底子的薄厚、力量的大小都沒有決定性的關係;隻要專一,無形中就排除了那些紛雜繁冗的幹擾,以最簡捷的方式去達成最終的目標。

戴爾·泰勒是美國西雅圖一所著名教堂德高望重的牧師。上世紀60年代的某一天,他向學生宣布:誰要是能背出《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誰到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免費用餐。

這太空針高塔高185米,登上高塔餐廳可以一覽西雅圖的美景。另外,那裏的甜點也是孩子們向往的美味,可以說那是每個孩子都夢想去的地方。但是要獲得這個機會並非易事,因為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又稱“山上寶訓”,是聖經中的著名篇章,有幾萬字的篇幅,而且不押韻,要背誦全文有相當大的難度。

但是有一天,一個11歲的學生胸有成竹地坐在戴爾·泰勒牧師麵前,以孩子特有的童音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下來,沒出一點差錯,而且到了最後,竟成了聲情並茂的朗誦。泰勒牧師驚訝得張大了嘴巴。要知道真正的基督徒能背誦全文的也少有,更何況是一個孩子!

牧師不禁好奇地問:“你是如何背下這麼長的文字的?”

這個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隻是專心致誌地去背。”

16年後,這個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軟件公司的老板,他的名字叫比爾·蓋茨。

在人生的道路上,外在的客觀原因起一定的作用,但個人的主觀努力卻是最根本的。比爾·蓋茨無論是對聖經的背誦還是後來他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都得益於他的頭腦中在同一時間段內隻保持著一個簡單的想法: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比爾·蓋茨的竭盡全力向我們昭示了這樣的道理:一個人如果能夠把全部的精力傾注在眼下正在做的這件事上,那麼終究會取得優秀的成績;相反,如果心中不專一、做事不專注,必會使他所有的快樂以及一切與他有關的,變得不真實而終究荒蕪一生。

分散精力很容易一事無成。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沒有實現早年確定的目標,大都是因為他們容易見異思遷,注意力也就難免被分散了。如果不能專心致誌地做事,便隻能探究到事物的表層。真正有所建樹的大家都是那些集中精力專注某一領域,並且堅持不懈地去探索,最終創造出前人無法企及的成果。

在某一時段內,如果一個人圍著一件事轉,最後全世界可能都會圍著他轉;如果一個人圍著全世界轉,那麼最後他有可能會被全世界所拋棄。淺嚐輒止、見異思遷除了讓我們收獲不到成功的果實,還徒增了負累我們身心的累贅。當我們要開始去做屬於自己的“一件事”時,就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輕易放棄或改變,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去繁就簡的過程中體會到有所收獲的快樂。

■ 抓住離你最近的目標

人生如登山一般,必須抓牢身邊的那塊石頭,借此再一步一步往上爬。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遇到行不通的路程時退回來,重新尋找更合適的位置,抓牢著力點再繼續前進。著眼於最近的目標,就是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不僅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選擇,更能讓我們的付出體現出效率的價值。

從前,有一個蝸居在山腳下的小村落被一場罕見的洪水襲擊得慘不忍睹:房屋幾乎被衝為平地,許多人的生命也被無情的洪水奪去了。其中,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也是這場災難的受害者:在洪水中,丈夫第一時間把手伸向了自己的妻子,而他們8歲的兒子卻被洪魔無情地帶走了。

起初,村裏很多人對這個不幸的家庭都表示深切的同情,都紛紛前來安慰這對年輕的夫婦。但事情似乎漸漸發生了變化:有些人開始對那個男人的選擇產生了疑問。在突如其來的洪水麵前,丈夫選擇首先去挽救妻子的生命,而放棄了他們的兒子。“即使兩人感情再好,難道孩子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就應該成為被舍棄的對象嗎?”圍繞這一話題展開的爭論,一時間充斥在山村裏的每一個角落。

一個報社的記者路過此地,聽說了這個故事後,頓時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選題:如果隻能救活一個人,究竟是該救妻子還是救孩子?愛人和孩子哪一個更重要?於是,他深入村中找到了那個男人。

“眼看著洪水衝過來的時候,根本來不及讓我有任何過多的想法,妻子就在我身邊,我們都不想失去對方,於是我就抓住她拚命地往山坡遊。而當我返回去的時候,兒子就已經不見了。”男人又一次哽咽。

這時記者明白了,不是父親不想救兒子,也並非丈夫眼裏隻有妻子,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他隻有能力去抓住妻子。記者最後安慰男人說:“請不要過於悲傷,畢竟你從洪水中還救回了你的妻子。”

抓住離你最近的目標,才有可能體現效率的價值。這個男人的選擇是正確的,至少,救活一個比失去兩個要好。麵對洪水,他不存在選擇,他同時是一個深愛著妻子的丈夫,也是視兒子為至寶的父親,二者缺一不可。隻是,在還沒來得及讓他有時間考慮的時候,他已經就必須伸出手去緊緊抓住離自己最近的妻子。這是最為現實和明智的,同時也是最為有效的。如果他放棄妻子去救孩子,可能最後失去的就是兩個人。

過高的奢望和不切實際的目標,對我們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隻有把握好最近的目標,付出才能體現出它相應的價值。

來看一位英國主教的墓誌銘:

“我年少時,意氣風發,夢想要改變世界。當我年事漸長,發覺無力改變世界。於是決定先改變我的國家。然而目標還是太大,當我步入中年,我試圖改變最親密的家人。可沒想到事與願違,他們還是老樣子。當垂垂老矣,我終於領悟到了一些事情:我應該先改變自己,再影響家人,也許下一步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後來甚至就可能改造整個世界了。”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燕雀安知鴻鵠之誌”的壯誌難酬之人,他們未達成理想的原因就在於忽略了自己眼皮底下可以先做到的事情,放棄了手邊最易實施的簡單之行。從達成離我們最近的目的地開始,實際上就是一個把繁重的事情簡化的過程。也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順著人生陡峭的崖壁攀上高峰。

如果一味地好高騖遠,盲目地將眼光盯在虛妄的目標上,卻忽視眼前的工作,隻會讓人疲於應付,最終一事無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簡單而有效的選擇。在工作中,訂立切實可行的計劃,避免為追求過高目標而不從實際出發,認真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情,那麼我們的工作就是有效率的。

一個學企業管理的大學生,在校期間就一直有個夢想:希望將來能擁有自己的公司,自己當老板,成就一番事業。

畢業後,由於資金緊張,他隻好和千萬名畢業生一樣,擠入了求職大軍中。他想,憑著自己的能力,即使是打工,也必須找一個高級管理者的職位,比如副經理、經理助理的工作。

可是,匱乏的工作經驗讓這位大學生應聘了很多家招納副經理職位的公司,卻無一例外地被拒之門外。於是,他降低了標準,想找個中層管理幹部的職位,如科長、處長之類。隻是,因為同樣的原因,仍然沒有一家成功的。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看著同學們都已經拿到了第一個月工資的他,為了生存,不得不先找個能吃飯的地方。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份工作:辦公室內勤,做一些分發報紙、端茶倒水、接電話的日常性雜活。

他感到異常失落,當天晚上去了班主任老師家,把這段時間找工作的情況及自己目前的想法一股腦兒地全都傾訴了出來。老師聽完以後,對他說:“你有遠大的夢想,這很好。但有些夢想太遙遠,是你現在抓不住的。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抓住離你最近的夢想,然後一步步向最遙遠的夢想走近!”

老師的話給了他很大啟發。第二天,他就去那家企業做起了內勤工作。半年以後,因為工作認真,他被調到業務部當了一名業務員。而後又由於業績突出,一步步成為了業務部經理、主管業務的副經理。就這樣,在短短的五年內,這位大學生積累了自主創業的經驗和資金,終於開辦起了一家自己的公司。

經過艱苦打拚,他的公司終於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成了業內知名企業。而他本人,也成為了一個資產過千萬的成功人士。

夢想有遠有近,隻有離我們最近的那個夢想才是最現實的。猶太巨商大多是從最底層的工作開始做起的,有的做過賣報童,有的做過小商販,還有的做過電焊工。但是他們的一大共性是,不管做什麼,都能耐心地將眼下手中的工作做好,在平凡的崗位中取得出色的成績。

目標有遠近,工作有繁簡。我們可以夢想著成為比爾·蓋茨,但不可能一夜之間就擁有比爾·蓋茨的成功。我們的終極目標可能是李嘉誠,但我們的起點也許隻是一個勤雜工。抓住離你最近的那個目標,就是為自己去除了繁重的包袱,從簡單開始,一步一步走向夢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