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魏延自然要先把縣府給控製起來,特別是汪學朋和汪家之人,都不能放過,至少要把他們給控製起來,不能讓魏延的守城計劃泡湯了。
“弟兄們,都給我衝進縣府之中,投降者免死,否則,格殺勿論!”魏延不愧為鐵血武將,他還真有一些手腕。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撻撻撻!撻撻撻!撻撻撻!
跟著魏延,包圍縣府的兵馬,他們在得到了魏延的命令之後,都是向縣府之中衝去。
事情說到了這裏,我們也需要,再說一說,這個平城的縣令,汪學朋,是不是,真的像斥候所說的一樣,要投靠袁紹呢?
至於,汪學朋的人性,我們早就說過,這裏就不重複了,而汪學朋要投靠袁紹的事情,還真的不是假的。
而今天,汪學朋,剛剛和袁紹的使者,談好了投降的細節,他和那名使者,剛剛談好,就吃飽喝足了,剛想一人抱著一個侍女做壞事的時候。
他們就聽見,從縣府之外,甚至是整個平城,都傳來了喊殺之聲,而這種聲音,自然是魏延夜襲平城的聲音。
而這個袁紹的使者不是別人,他正是袁紹手下的謀士郭圖,郭圖(生於年不詳,卒於公元205年),字公則,潁川人。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
官渡之戰時力主趁機偷襲曹營,在此計失敗後為免於責罰而歸罪於率軍偷襲曹營的張郃、高覽,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紹死後為其長子袁譚效力,於公元205年和袁譚一同被曹操所殺。
郭圖早期為潁川太守陰修部下計吏,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辛評、荀諶、高幹、張導及郭圖共同說服韓馥出讓冀州牧予袁紹,郭圖受邀成為袁紹謀士。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冬天,漢獻帝在曹陽被李傕、郭汜等人追逼,沮授勸說袁紹:"將軍世代擔任朝廷宰相,曆代以忠義輔助國家。現在天子四處流離,宗廟被破壞,但觀察各州郡,雖然外表打著義兵的招牌,內心實際打對方的主意,就沒有憂慮關注國家為百姓著想的意思。
而且冀州城大體平定,軍隊強大,士人歸附,去西邊迎接皇上,將鄴縣作為皇宮,挾製天子而號令諸侯,畜養兵馬來討伐不向王庭朝拜的人,有誰能夠抵禦呢?"袁紹準備聽從沮授的計策。郭圖和淳於瓊阻止說:"漢朝王室衰敗,為時很久了。
現在想振興王室,不也太難了嗎?再說,英雄同時興起,各自占領州郡,聯合聚集徒眾,動輒有上萬人,這正像秦朝失去帝位,先得到的人成為天子。現在接來天子,動不動就要上書奏聞皇上,服從則權力太小,不服從則違抗皇命,這不是一種好辦法。"
沮授說:"現在接來天子,在道義上是合理的,在時機上是合宜的。如果不早決定,必定有其他人先去迎接。權變不可失去時機,成功不可嫌其快速,希望您考慮。"漢獻帝的登基本來不合袁紹的意願,所以袁紹沒有采納。
但據《三國誌》記載,郭圖勸說袁紹迎奉漢獻帝,袁紹不從。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消滅公孫瓚,吞並四個州的地盤,擁有幾十萬軍隊,於是挑選出十萬精兵、一萬騎兵,準備攻打許都,沮授說:"近來攻打公孫瓚,出兵長達一年,百姓疲憊窮困,倉庫沒有積餘,賦稅勞役正多,這是國家使人深為擔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