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不按常規出牌的幕後推手(1 / 3)

第三章不按常規出牌的幕後推手

野心是可怕的,特別是欲將天下收入自己囊中的野心。這些女人一上場,政局的動蕩不安、血雨腥風、悲雲慘霧就無法避免了。她們獲得了無人能及的滿足感,也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代價。

1 西漢高祖劉邦皇後(呂雉)

——操控政治的幕後黑手

呂雉(公元前241~前180年),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後,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是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和皇太後,又稱為漢高後、呂後、呂太後。

呂雉出身於一個官宦之家,自幼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其父呂文為人正直,喜歡結交朋友,為人處世很講江湖義氣,結果得罪了一些亡命之徒,後舉家移居到沛縣,並在這裏落下腳來。

當時劉邦隻是沛縣的一個泗水亭長,為秦朝最小的官職。呂文偶然在一次宴會上見劉邦長得氣宇軒昂、風度不凡,有一身富貴不俗之氣,斷定此人日後必定飛黃騰達、富貴萬分,於是欣然將女兒許配之。

呂雉當時已經28歲了還尚在閨中,這在古代很罕見。據說是因為呂雉家世優厚、容貌出色,不將一般的公子哥和凡夫俗子放在眼裏;當她見到43歲的劉邦時竟然動了心。一對晚婚的夫婦,注定要去開創一番偉大的事業,曆史因這次婚姻而改寫。

在未央宮害死韓信,下套子誣告彭越謀反,發明“人彘”之酷,刑滅劉氏宗族……呂雉在政治上的發跡,正是憑借心狠手辣、陰謀詭計,一步步攫取了西漢王朝的最高權力,成為真正的巾幗梟雄、無冕女皇。

大誌農婦淪為楚國女俘

當時劉邦隻是沛縣的一個泗水亭長,地位低下,家境也不是很好,平日裏沒事就與一班狐朋狗友整天四處閑逛,偷雞摸狗,酗酒打架,賭博欠賬,娶了呂雉後仍舊惡習不改,三天兩頭不回家。

早年的呂雉稱得上是一位溫柔賢惠的女人,她不但要織布耕田,洗衣燒飯,還要承擔孝順父母及養育兒女的責任,生活非常艱辛。劉邦碌碌無為,這不是呂雉甘心忍受的,於是她開始為丈夫走帝王之路造勢。

有一天,劉邦回家後見家裏端坐著一個白胡子老頭,呂雉上前解釋道這位老人前來討水喝,還說自己的麵相很尊貴。劉邦聽說此人會相麵便要對方給自己相一下麵,誰知老人連連擺手說,你的麵相尊貴得我不敢說。劉邦聽了異常高興,如此尊貴莫非暗指帝王將相之人?

這個故事應該是從呂雉口中傳出來的,麵相之事是古代人最迷信的一項活動,呂雉或許就是想通過麵相來鼓勵丈夫擺脫無名無姓的自我定位,樹立舉兵爭霸的大誌,這是完全可以領會的。

秦朝末年各地農民運動風起雲湧,政府不斷派兵鎮壓,並將各地的囚徒犯人押解邊境或者京城處理,劉邦作為沛縣的亭長,負責起了押送囚徒的任務。途中囚徒不斷逃竄,劉邦製止不住,一時江湖義氣迸發,糾集了一批人走上了亡命反秦的道路,這其中包括呂雉的哥哥呂澤。

俗話說“夫唱婦隨”,劉邦在外麵亡命,呂雉也沒有閑著,她不但要撫兒育女、養家糊口,還注意打聽城內的消息,將各路信息源源不斷地提供給劉邦,使劉邦能準確及時地了解外麵的情況。而後,她又費盡心機製造了兩個神奇故事“赤帝斬白帝”和“頭罩祥雲”。

一天,劉邦乘夜色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走在前邊的人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白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罷。”劉邦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於是趕到前麵,拔劍去斬大蛇。

過了一會兒,走在隊伍後麵的呂澤追了上來,他和眾人說自己剛剛在劉邦斬白蛇的地方看見一老婦在哭泣,問她為什麼哭,老婦人回答:“我的兒子原是白帝之子,變成白蛇擋住赤帝兒子的路,結果被赤帝的兒子殺了。”

跟隨劉邦的人本是一群亡命之徒,對未來不抱有多大的希望,就連劉邦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現在一聽說自己居然是赤帝的兒子,劉邦頓時意氣風發,其他人也堅定了跟隨劉邦起兵的信念。

起義的形勢不明朗,劉邦隻好率領手下整日遊蕩在芒碭的山林水澤之中,他對妻子總是能準確地找到自己感到很不理解。呂雉解釋說你隱藏的地方,時常有一片雲氣籠罩,跟著這片雲就一定能找到你。

當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劉邦為赤帝之子、有帝王之氣後,紛紛投靠了過來,而劉邦更加堅信自己是真龍天子轉世,增強了堅持鬥爭的信心,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集團。

事實上,所謂的赤帝之子、帝王之氣隻是呂雉為了鼓勵劉邦而和哥哥編撰出來的。呂稚能夠借用當時風行的迷信幫助丈夫樹立大誌,使其走上了自己期望的政治道路,不可不說她是一個聰明機智、具有遠見卓識的非常女性。

不久,沛縣城裏紛紛傳說劉邦已經走上了反秦道路,並且要攻占縣城,殺死所有秦朝官吏。沛縣縣令緊張起來,將呂雉母子一起抓進了監獄,逼迫劉邦出山營救妻兒,好乘機將他和他的手下一網打盡。

呂雉遇困,劉邦頓時失去了消息來源和後方供應,深深地不安起來。這時候,呂雉通過關係給劉邦捎來話,勸他一定不要貿然進城,要等力量足夠壯大時一舉攻下沛縣,劉邦深以為然。後來,劉邦和蕭何、樊噲等人加緊謀劃,裏應外合,終於一舉攻下了沛縣,救出了呂雉母子,做了沛公。

呂雉的智慧使得劉邦未能貿然而行,避免了被剿滅的危險,也使自己得以大難不死。她不露痕跡地成了丈夫政治道路上誌同道合的夥伴,真正地走上了夫唱婦隨打天下的道路。

後來,劉邦與項羽開始了長達4年的楚漢爭霸,項羽在睢水大敗劉邦。亂軍之中,呂雉為了不讓劉邦絕後,費盡心機地將劉盈姐弟藏起來,她與公公一起成了項羽的俘虜。

當呂雉和公公成為項羽俘虜時,劉邦不僅不想辦法搭救,反而成了縮頭烏龜,死不出戰。項羽大聲高呼要劉邦投降,否則就要烹了他的父親。劉邦卻滿不在乎地說:“我們曾經結拜為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你要是將他烹了,別忘了分給我一碗肉羹”。項羽又說要殺死呂雉,劉邦居然笑嘻嘻地說:“你愛殺就殺,悉聽尊便吧。”

劉邦對自己的薄情寡義,加上先後在沛縣縣令、西楚霸王軍營中受盡折磨和淩辱,這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經曆,使呂雉養成了堅毅和不屈的性格,徹底明白了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殘酷誘殺異姓諸侯王

公元前202年,劉邦於垓下一舉全殲楚軍,楚漢戰爭正式結束,劉邦登基為皇帝,正式建立了漢王朝。與劉邦同生死、共患難的呂雉理所當然地當上了皇後,成為母儀天下的人中之鳳。

國家雖已建立,但天下初定,國家事務千頭萬緒,政權亟待鞏固,身為皇後的呂雉從一個農婦,搖身一變成為劉邦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並為她日後掌權做了充分準備。

起初,漢朝朝廷是一個所謂布衣將相之局,因為朝臣、諸侯王大多為農民起家,又與劉邦一起出生入死,在朝堂上經常做出失禮的行為,如飲酒爭論、醉後喧嘩,甚至拔劍擊打宮殿的支柱。

呂雉深為這種情況擔憂,她勸劉邦為人君須有人君的尊嚴,為人臣須有人臣的禮儀,如此朝廷才能長久。劉邦覺得很有道理,就讓原來的秦博士叔孫通率眾弟子製定了新的宮廷禮儀。

若有違法者一律斬殺,自此朝廷上再無人敢喧鬧,秩序井然,尊卑分明,劉邦的皇帝尊嚴大大加強,劉邦私下裏對呂雉說:“我今天才真正知道了當皇帝的尊貴呀!”

當初為了能夠擊敗項羽,劉邦分封了許多異姓諸侯王,如韓信、彭越,他們手握重兵,實力強大,其封地跨有諸郡。奪取天下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勢力,劉邦開始屠殺功臣,呂雉出謀劃策,比劉邦更是心狠手辣,成為開路先鋒。

楚王韓信通曉軍事,其智慧才能出類拔萃,諸將無人能及,就連劉邦也自歎弗如,而且手握重兵。呂雉對韓信早有防範,認為應除之以絕後患,劉邦念於他功勞巨大,貶為淮陰侯,並遷居京城。

公元前196年秋,陽夏侯陳造反,劉邦禦駕親征,臨行前,安排呂雉與蕭何留守京師。呂雉認定這是除掉韓信的絕好時機,她同丞相蕭何周密策劃,設計了一個擒拿韓信的計謀。

呂雉派蕭何向韓信謊稱劉邦已經在前線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望大臣們入宮朝賀。韓信聽說後入宮,結果呂雉命令早已準備好的武士將韓信拿下,用布兜裝起來,用竹簽將其刺死。

劉邦聽到韓信被呂雉殺死後“且喜且憐之”。呂雉是多麼了解自己的丈夫!她深知劉邦一直想幹掉韓信,隻是怕天下人指責,才不敢動手。如今借己之手除掉後患,是對劉邦絕大的政治支援。而她在捕殺韓信上所表現出來的高超的手腕、膽識和魄力,也讓劉邦刮目相看。

呂雉下一個的行動對象是梁王彭越了。彭越原本是強盜出身,後歸附劉邦,在垓下決戰中戰功赫赫。劉邦征陳時向彭越征兵,彭越害怕重蹈韓信的覆轍,隻派一隊兵馬隨行,自己沒有前去。劉邦十分不滿,就把彭越囚捕到了洛陽,又將其發配蜀地。

彭越前往蜀地時,正巧在路上遇到了呂雉。彭越向呂雉哭訴,聲稱自己冤枉,希望皇後替他求情。呂雉假意地表示答應彭越的請求,但是要他和自己一同前往洛陽見劉邦。

到了洛陽,呂雉見到劉邦說:“彭越是猛將,如不斬草除根,就等於放虎歸山,如果他能夠翻身,必定會起兵攻回來,請陛下痛下決心。”劉邦雖然覺得呂雉的話有道理,但如今彭越已經被貶為庶人,再行誅殺,於情於理有些過不去,便讓呂雉自行處理。結果,呂雉指使彭越的手下告發他謀反,將彭越梟首示眾,又被施以醢刑,剁成了肉醬。

呂雉除韓信、殺彭越的舉動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朝中大臣看到她連韓信、彭越這樣的猛將都敢殺,而且個個觸目驚心,不免都對她畏懼幾分,再也不敢輕易作亂。

請“商山四皓”,滅戚夫人威風

在誘殺異姓王的過程中,呂雉得以真正地參與朝政之事。為了維護自己的皇後之位,為劉盈謀取太子之位,她更是費盡了心思,施展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手腕。

當年,楚漢戰爭呂雉受困於楚營時,劉邦就收留了年輕貌美、舞姿優美的戚夫人在身邊。劉邦非常寵愛戚夫人,還常常當著大臣的麵兒,毫不避嫌地將戚夫人抱在懷裏,縱談國事。後來,戚夫人為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名如意。如意聰明伶俐、堅決果敢,也深得劉邦喜愛。

戚夫人深知“母憑子貴”的道理,她清楚一旦自己年老色衰,或者劉邦不在了,母子就難以立足了。於是,她就把希望全押在如意身上,不時請求劉邦能立如意為太子。

按照常規,劉邦早年立長子劉盈為太子,但漸漸地他發現劉盈生性“仁弱”,沒有勝任一國之君的能力,而如意長相、脾氣和性格都和自己相像,加上戚夫人一再請求,便想改立太子。

在一次早朝時,劉邦對滿朝文武大臣說想立劉如意為太子,一說出就遭到了張良、周昌、叔孫通等朝中大臣的堅決反對。他們認為:太子天下本,廢長立幼,破壞製度,後果不堪設想,結果改立太子之事不了了之。

呂雉一直忌恨戚夫人深受寵愛,如今劉邦又欲改立太子,呂雉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一旦劉邦下定決心廢劉盈立如意,日後自己必定難以立足,於是她開始抓緊活動,在朝廷大臣中尋求支持。

張良德高望重,說話有分量,呂後就讓兄弟呂澤去找張良,張良本不願幹預此事,但他十分清楚呂後的強硬手腕,就建議讓太子出重金請“商山四皓”出山,供奉在旁。

“商山四皓”是隱居在商山之中的唐宣明、崔廣、周術、綺裏季,他們為避秦亂而結茅山林,漢朝建立以後,劉邦曾千方百計想要網羅他們為自己出謀劃策,但始終未果。

為了鞏固兒子的太子地位,呂雉多次親自去請“商山四皓”,在太子劉盈和呂後的誠心感動下,“四皓”答應出山,作太子的賓客。經過這4位長者的教導及潛移默化的影響,劉盈的修養和見識大有長進。

一天,劉邦在宮中大擺筵席,呂雉安排這4位長者肅立在太子劉盈身後助威。劉邦看到自己都沒請動的“商山四皓”竟然追隨了太子劉盈,知道太子羽翼已豐,不可廢除,便斷絕了改立太子的念頭。

劉盈的太子地位終於鞏固下來了,登上皇位那隻是時間早晚的事了。至此,一登上皇後之位就一刻不得休停的呂雉總算鬆了一口氣。

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17歲的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由於漢惠帝年少無知,生性柔弱,所有的軍政大權便落入了呂雉之手,呂雉真真正正地成為一個有權無名的一代女皇,她開始一個個地打擊敵手。

為了完全地掌控朝政,呂雉偷偷地和親信審食其說:“朝廷中的大將當年和高祖出生入死,後來對皇帝稱臣,現在又要他們來輔助年輕的皇帝,他們怎麼會甘心呢?我看不如把他們一個個除掉,也免得日後生些麻煩。”

這個消息傳到大將酈商耳中。酈商對審食其說:“這不是給自己製造危險嗎?陳平和灌嬰帶著10萬兵馬駐守在滎陽,樊噲和周勃率領20萬兵馬在平定燕代,如果他們聽說皇帝剛剛死去朝廷想殺害他們,那他們聯合起來造反不就壞事了嗎?”

審食其把這話轉告呂雉,呂雉也覺得暫時還不能輕舉妄動,便將目標轉向了戚夫人。她讓人剃光戚夫人的頭發,用鐵鏈鎖住她的雙腳,又給她穿了一身破爛的衣服,關在一間潮濕陰暗破爛的屋子裏,讓她一天到晚舂米,舂不到一定數量的米,就不給飯吃。

當時,戚夫人和劉邦的兒子如意在趙國做諸侯王,戚夫人就一邊舂米,一邊唱著哀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裏,當使誰告汝!”

呂雉聽到戚夫人的哀歌後,就把如意從趙國封地上召到京城裏來準備殺掉他。惠帝和劉如意的關係甚好,在他知道母親要害如意時,便親自將如意接到宮中,整天和如意形影不離,使得呂雉難以下手。

直到有一天,漢惠帝帶著侍從去打獵,把正在熟睡的劉如意獨自放在了家裏。呂雉得知後,馬上派人將劉如意毒死。漢惠帝回到宮中,發現劉如意已死,悲痛欲絕。

此時的呂雉已經有些瘋狂,她要把自己在楚國忍辱偷生、備受劉邦冷落的憤怒統統發泄出來,她命人砍掉戚夫人的手腳,並挖去她的雙眼,給她灌了啞藥,稱之為“人彘”,扔到了臭氣熏天的廁所裏。

一次,在漢惠帝的執意要求下,呂雉帶著他來看望戚夫人。惠帝看到曾經那樣溫柔賢淑的戚姬,如今淪落到如此地步,頓時失聲號啕,使人告之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後子,終不能治天下。”此後,惠帝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死於公元前188年8月,年僅24歲。

從這些斬草除根、趕盡殺絕的做法中,我們可以看出呂雉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該出手時就出手,並且步步為營,心狠手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且決不給對手任何回擊的機會。

處心積慮,構建呂氏政權

漢惠帝的張皇後沒有兒子,為了平定朝廷重臣的心,呂雉將後宮一個嬪妃之子奪去,並聲稱是張皇後的兒子,立他為少帝,又將這個嬪妃殺了滅口,被尊稱為太後的呂雉順理成章地臨朝稱製,並采取各種殘酷的手段,掃清了自己統治路上的障礙。

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勢,呂雉開始了對劉姓子弟的殺戮。“比殺三趙王”,“滅梁、趙、燕以王諸呂”,“分齊為四”,同時大封娘家呂姓為侯,呂氏家族很快構成了支撐呂雉專政局麵的一股重要力量。

起初,呂雉對封呂氏為王之事特別小心,因為劉邦當年和眾大臣們立有誓約,“非劉氏而為王者,天下共擊之”,這是呂雉冊封呂氏的一個重大的阻礙。於是,她試探性地征求了大臣們的意見。

左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深知“白馬盟約”雖然掣肘,但如今呂雉的野心已經無法阻擋,為了保住性命他們沒有明確反對,並且說高祖臨朝而封劉氏,太後臨朝自然可以封呂氏。呂雉的膽量更大了起來,她決心乘機建立呂氏政權。

呂雉從壓力比較小的事情做起,她先封已經死去的父親呂公為宣王,長兄呂澤為悼武王。由於二人已經不在世了,所以朝臣並沒有太多的反對意見,但這卻打破了高祖不得封非劉氏為王的誓約,開啟了封呂氏為王的先例。

當時機成熟之際,呂雉就開始了分封呂氏為王的部署。她示意大臣張釋提議,並且由大臣們共同簽署,割出齊國的濟南郡建立呂國,冊封呂澤的長子酈侯呂台為呂王,第一個呂姓王就這麼產生了,而且並沒有費太多周折,呂雉的政治目的邁出了第一步。

經過一段時間的苦心經營,呂家的勢力已經盤根錯節地從中央伸到了地方,牢牢地控製了國家的命脈,把滿朝文武的性命捏在手中,這樣,任誰也不敢反對呂雉了。

不過,呂雉絕不是一個毫無遠見的女流之輩,她深知漢朝的江山是劉邦打下來的,劉氏的勢力並不是一時所能撼動的,她必須使劉呂兩家交好,才有可能借機奪取江山。

為了強化呂氏和劉氏的關係,呂雉封齊王劉肥之子劉章為朱虛侯,楚王劉交之子劉郢客為上邳侯,還把呂祿之女嫁給了劉章,想通過聯姻的方式加強兩家的關係。

對於不聽話的劉氏諸侯王,呂雉更是不遺餘力地打擊。少帝長到七八歲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氣憤地說:“呂後把我親娘殺了,等將來我長大了,一定要為我的母親報仇!”呂雉聞得此事後,立即將少帝囚禁在永蒼宮,整日不得出入,不多日就將其殺害,另立恒山王劉弘為帝。

呂雉將呂氏宗族的女兒賜給了趙王劉友,但劉友卻愛上了其他妃子,甚至想廢了呂氏女的王後之位。呂雉認為這是對呂氏的輕蔑,便將劉友軟禁於宅邸之內,不供應食物不讓人晉見,最後竟將其活活餓死。

在短短4年時間裏,呂雉立了兩個少帝,不惜殘害眾多無辜之人,來為她鋪路。這時候,呂氏諸王的力量已逐漸淩駕於劉氏王之上,漢朝的朝廷大權已經基本上被呂氏控製了。

大權在握的呂雉提倡“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她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以無為為治,從民之欲,從不擾亂。頒贖罪法、減刑法,廢除挾書律、三族罪、妖言令,實行工商自由的經濟政策等,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維護和延續了漢朝的統治。

公元前180年8月,呂雉病死,終年62歲,與漢高祖合葬長陵。盡管呂雉一生為呂氏費盡心機,但她一死形勢立即發生了變化。齊王劉襄發難於外,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諸王遂群起而殺諸呂,呂氏外戚集團被蕩平。

說起呂雉,我們都會想到心狠手毒,詭計多端,諸如此類的評價。的確,她誅殺異姓諸侯王,殺劉姓皇子,製造“人彘”,隻要幹擾自己前程之路的人一律死罪,她的名字成為後世“狠毒”的代名詞。

但是,這位進入到權力中心,被史學家大書而特書的女性,迥異於那些以美色出名的女性前輩,她以一個女政治家的角色廁身於曆史長河中,她的一生隻與政治有關。

在男權主義者看來,這個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掌握權力的應該是男人,女性一旦掌握權力就會走向毀滅。在傳統女性看來,權力似乎是男性社會專有的,是男人壟斷的社會公器,女人們應該把權力拱手讓給男人們。而呂雉卻做常人所不能做,謀常人所不能謀,忍常人所不能忍,打破了這一傳統觀念。

在那個特定的時代,在那一場複雜的軍事鬥爭和政治遊戲中,是她鼎力輔佐劉邦奪取了天下;也是她,在劉邦猶豫之時,能痛下殺手,誅殺功臣,保護漢家天下;也是她一步步攫取了西漢王朝的最高權力,成為中國封建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掌握政權的女人。

撇開宮闈中恩怨,在她獨立掌政的16年中,她注重減輕百姓的負擔,導正了社會風氣,廢除了許多繁苛的法令,尤其是廢除“三族罪”和“妖言令”為百姓所稱道,開始了大漢的繁榮興盛。

作為一個出身布衣的弱女子,呂雉能一步步走到君臨天下的地位,成就很多男人做不到的豐功偉業,不僅僅是才華或運氣的原因,更是她作為女性得心應手地運用權術的結果。司馬遷在《史記》中給予了她帝王般的顯赫地位,使其成為封建曆史女性第一人,這不能不引起後人極大的關注。

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亂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製,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西漢)司馬遷:《史記》

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西漢)司馬遷:《史記》

2 漢元帝劉奭皇後(王政君)

——摧毀大漢帝國的女人

王政君(公元前71~公元13年),今河北正定縣人,漢元帝劉奭皇後,漢成帝劉驁生母。她一生經曆七朝,是漢朝四世的太皇太後,曆盡滄桑,最終斷送了漢朝劉姓的江山。

王政君出身於官宦之家,其父王禁是一個小官——廷尉史。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幾個小妾,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寵,後改嫁。雖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王政君卻出落得如花似玉,婉順賢惠。

後來,父親給王政君許配婚事,未過門未婚夫忽然死亡,後改嫁給東平王做姬妾,未進王府門而東平王死。許嫁之人暴病而亡,父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說:“你的女兒大貴不可言,普通人是無法承受的,將來所嫁之人一定是顯貴之人。”

王禁喜出望外,悉心教王政君讀書寫字,弄琴鼓瑟。王政君本來天資聰明,又勤奮好學,很快琴棋書畫、聲樂歌舞樣樣精通。18歲那年被召入宮,做了太子劉奭的宮女。

“外戚政治”又叫“裙帶政治”,繼呂雉大力發揚外戚專權之後,王政君將外戚政治發展到極致,以至使自己無孫,皇室無劉姓嫡傳,使劉姓的漢王朝終於異姓為王,她成了西漢王朝的終結者之一。

費盡心機保太子之位

入宮一年有餘,王政君一直默默無聞,與太子沒有一次接觸的機會,更別提當寵妃生貴子了。正在她感到意氣消沉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得以嶄露頭角,這便是皇太子劉奭的愛妃司馬氏病死。

司馬氏臨死前對皇太子劉奭說:“妾本不該死,都是你那些妃嬪忌妒我受寵,天天詛咒我才這樣的。”從此,劉奭便對姬妾們都恨之入骨,連看都不願看她們一眼,終日裏鬱鬱寡歡,精神不振。

漢宣帝怕太子憂傷過度,令皇後挑選五名宮女,供太子選妃,命運將王政君推向了太子妃的候選人之中。當時,王政君的位置離太子最近,並且穿一件繡著紅色花邊的豔服,在五人之中非常顯眼。

太子還陷於思念愛妃司馬氏的悲痛之中,對皇後煞費苦心為他挑選的美人絲毫不感興趣,可是又不忍辜負皇後的一番苦心,就勉強指著王政君說:“這個還可以。”

於是,皇後命人將王政君送到太子東宮。誰知這一臨幸,王政君就有了身孕,十月分娩,生了一個兒子。而在此之前,太子後宮的姬妾數十餘人,“禦幸”長達七八年之久,都未曾生育過。這對王政君的一生是至關重要的。

嫡長皇孫的出生,讓漢宣帝喜不自勝。太子劉奭性格柔仁,宣帝有些不喜歡他,又不忍心廢他,心裏很矛盾。有了孫子,宣帝覺得有了希望,他親自為孫子取名“驁”,精心培養。

公元前49年,漢宣帝駕崩,太子劉奭即位,是為漢元帝,立年僅3歲的劉驁為太子,王政君被立為皇後。然而,此時的王政君是否真的就母以子貴了呢?事實上,受太子劉驁的牽連,王政君的皇後寶座差點被掀翻。

原來,太子劉驁軟弱無能,又沉迷於酒色,不求上進,元帝漸漸地覺得他不堪勝任一國之君。而且,當時寵妃傅昭儀所生的定陶共王劉康,德才兼備,多才多藝,處事不凡,深受元帝鍾愛。

元帝想廢掉劉驁,改立劉康為太子。王政君和太子知道後,憂懼不安,茶飯無味。王政君母子就找到元帝的寵臣史丹,雙雙跪倒在史丹麵前,請求史丹擁護劉驁為太子。

一次,漢元帝病重,一人獨寢,史丹突然跪於臥榻之旁,涕泣滿麵地說:“皇太子以嫡長子而立,已十幾年了,天下臣民,無不歸心。現在我聽說陛下要廢當今太子,果真如此,臣願被賜死而不奉詔。”

史丹對漢元帝一直忠心耿耿,而且智謀過人。此刻,元帝見他情切意哀,明白行廢立之事阻力很大,喟然長歎:“你不要再多說了,我的病恐怕難以痊愈,到時候還望你好好輔佐太子。”

就這樣,太子劉驁的嗣君之位保住了,王政君也當然隨之渡過險關,依然做她的皇後。

重用外戚,把持朝政

公元前33年,元帝病逝,太子即位,這就是漢成帝。王政君多年的媳婦熬成婆,被尊為皇太後。艱難處境一經改變,她再也不必像往日那樣提心吊膽,小心謹慎了。

成帝即位後,整日遊山玩水,沉湎酒色。多年的宮廷生活讓王政君懂得了權力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至少要掌握在自己的家族手中的道理,她乘機操縱了朝政。

大權在握後,王政君開始重用外戚。曆史上“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說的就是王政君王氏家族的裙帶政治。

王政君任命長兄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位居百官之首,後幾乎為王氏壟斷。王崇被封為安成侯,食邑萬戶;其他兄弟五人同日受封,皆為列侯,其子弟輩也以卿大夫侍中諸曹“分據勢官滿朝廷”,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麵。

從王鳳上任開始,成帝就“謙讓無所爭”。有一次,成帝了解到大學問家劉向的兒子劉歆通達博學、出口成章,便高興地要封他為中常侍。左右深知王鳳的權勢,叩頭提醒成帝先通報大將軍再任命。成帝說:“區區小事,不用告訴他。”但最後還是被王鳳壓了下來,不了了之。

成帝對於自己大權旁落,王鳳專權用事日漸不滿,有罷免王鳳之意。恰好京兆尹王章秘密向成帝上奏,列舉了王鳳專擅朝政的三大罪狀,提出不應由他久典政事,應另選忠賢之士。結果此事讓王音知道了。

王音是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兒子,他官為侍中,侍奉在成帝左右,他事後偷偷地將此事通報給王政君。王政君哭哭啼啼,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壓力,成帝隻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斃獄中,全家老小流放。

在王政君的羽翼下,王氏家族權傾一時,王氏子弟聲色犬馬,縱情自樂,並大置宅第,壯觀巍峨,舞女歌兒,成百上千,鬥雞走狗,無所不為,縱是漢成帝也無可奈何。

某年夏天,王政君的弟弟成都侯王商生病,竟然向成帝借用了明光宮,公然享受皇帝待遇,把自己放在與皇上平起平坐的位置。後來,王商又擅自鑿穿長安城,把澧水引入府中行船取樂,這不僅破壞了長安城的部局,也破壞了漢朝的規矩。成帝非常氣憤,但對方是舅舅,輩分比自己高,而成帝又生性懦弱,最終忍氣吞聲,沒有追究。

一天,成帝微服出遊,路過曲陽侯王根的宅第,見其園中的建築是仿照未央宮中的白虎殿而建。對這種越軌行為,漢成帝怒不可遏,把車騎將軍王音叫來一頓大罵。

第二天,王政君帶著王氏兄弟王根、王商和王立,假惺惺卻雄赳赳上朝向皇上請罪。漢成帝見這陣勢,心裏已經咚咚直跳,哪還敢治罪,於是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為了維護王家的政治利益,王政君還牢牢把握後宮生殺大權,曾把漢成帝的皇後許氏“拉下馬”。

許皇後的父親叫許嘉,因為許後得寵,許嘉官拜車騎將軍,權傾一時,無疑這對皇太後王政君和王氏諸人會構成政治上的較大威脅,於是王政君對許皇後展開了打擊。

王政君和王氏諸人將全國災害嚴重、災民湧起,歸咎於後宮失德;又以專寵會影響皇帝繼嗣不廣為借口,借以阻礙成帝專寵許皇後。成帝也無話可說,許皇後漸漸失寵。

後來,對皇後之位垂涎已久的趙飛燕姐妹利用王氏和許氏之間的矛盾,誣告許家人暗行巫術。王政君早想除掉許氏,於是借機廢黜許皇後,罷免許嘉官職。至此,西漢王朝的權力實際上都落在了王氏外戚手裏。

養虎遺患,終結西漢

公元前7年,漢成帝暴死於未央宮,因成帝沒有皇子承繼國統,王政君便讓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繼皇帝位,是為哀帝。哀帝尊皇太後王政君為太皇太後。為了斬斷哀帝與祖母傅太後及生母丁姬的親密關係,王政君隻準許他每十天與她們見一麵。

不久,哀帝請求王政君準許追尊生父定陶恭王為恭皇,並加封祖母傅氏和生母丁氏為皇後。後來,他借口“漢家之製,推親以顯尊尊”,把傅氏由帝太太後改封為皇太太後,稱永信宮,丁氏為帝太後,稱中安宮,與太皇太後王政君的長信宮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