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多數人都想改造世界,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3 / 3)

得到魚的人還沒走幾步就覺得餓了,於是他便用幹樹枝點起篝火開始烤魚。也許是餓得太久了,他狼吞虎咽,一口氣就吃掉了3條魚。又過了兩個星期,他再也沒有得到新的食物,最終餓死在空魚簍的旁邊。

選擇了漁竿的另一個人深知要是不想餓死,就一定要趕緊捕魚,他一步步地向海邊走去,準備釣魚解饑。可是他本來就很餓,走得非常緩慢,不等見到大海,就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了。

這則寓言啟示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能力再強的人,單打獨鬥、單槍匹馬最終隻能是一無所得,沒有人可以完全脫離別人而單獨完成一項工作,我們需要別人的協助與配合,而這直接影響了我們所能取得的成就。

自古以來,我們就知道“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些耳熟能詳的俗語都在告訴我們:唯有依靠團隊的力量,依靠他人的智慧,才能成就自己,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我們知道,每一個人的智慧和才能都是有限的,但隻要在團隊中取長補短為我所用、廣采博集,就能夠調動整個團隊所擁有的能力、智慧等資源,這無疑大於兩個成員之間的能力總和,這個思維邏輯就是“1+1>2”。

在曆史上,不乏聰明運用“1+1>2”的人,比如劉邦。在楚漢戰爭中,出身平民、好酒貪色之徒劉邦居然打敗了出身高貴、武藝超群的西楚霸王項羽,為何呢?項羽隻懂得單打獨鬥,總是逞個人英雄主義,結果導致自己眾叛親離,而劉邦懂得與別人合作,讓別人為自己效力。

在當前社會中,隨著科技的發展,職場分工越來越細,更要將相對具體、更加清晰的運營計劃分解到各個部門,單槍匹馬的英雄主義更是不可取。一個人無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無論擁有多大的能力,都必須依靠與人合作才能成功。

微軟原總裁比爾·蓋茨就曾這樣說過:“在社會上做事情,如果隻是單槍匹馬地戰鬥,不靠集體或團隊的力量,是不可能獲得真正成功的。這畢竟是一個競爭的時代,如果我們懂得用大家的能力和知識的彙合來麵對任何一項工作,我們將無往不勝。”

那些在平時的生活中,善於與別人合作、依靠他人智慧的人,總是能夠輕易地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既可以給團隊帶來幫助,又能夠讓自己走向成功。這樣一來,贏得別人的好感和信任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下麵是一個真實的例子。

井深大剛加入索尼時,索尼老板盛田昭夫將他安排在最重要的崗位上,全權負責新產品的研發。雖然井深大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但他深知這項工作決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做好的。

見到井深大剛的猶豫,盛田昭夫很自信地說道:“我知道單靠你一個人來研發新產品是不現實的,不過我們有一個成熟而和諧的團隊,這是我們的優勢。如果你能充分地融入進來,利用好我們的優勢,還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呢?”

聽了盛田昭夫的這番話,井深大剛一下子豁然開朗:“對呀,我怎麼光想自己?不是還有20多個員工嗎?為什麼不融入這個集體,虛心向他們求教,為了公司和自己的前途跟他們一起奮鬥呢?”

隨後,井深大剛找到銷售部的同事,請教公司產品銷路不暢的原因。同事告訴他:“我們的磁帶錄音機之所以不好銷,一是太笨重,二是價錢太貴。所以,新產品最好輕便、價格低廉。”井深大剛點頭稱是。

緊接著,井深大剛又來到技術部,同事告訴他:“目前美國已經開始采用先進的晶體管技術作為生產收音機的核心技術,這種新技術不僅可以極大地降低成本,而且可以讓產品非常輕便而且耐用。我們建議您在這方麵下功夫。”聽到這裏,井深大剛大喜。

在研製新產品的過程中,井深大剛又和生產工人團結起來,精誠合作,終於一同攻克了一道道難關,試製成功日本最早的晶體管收音機,並一舉成功,而井深大剛本人也被任命為索尼公司的副總裁。

能力再強的人,單打獨鬥最終隻能是一無所得,沒有人可以完全脫離別人而單獨完成一項工作,任何成功都需要別人的協助與配合。及時融入到團隊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因此,要想獲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要想贏得成功的青睞和眷顧,我們要學會從“英雄主義”轉化到“團隊夥伴”,及時地融入團隊,利用團隊的智慧武裝自己的大腦,壯大自己的力量,做好一加一大於二這道運算題。

世界在轉,你也要不斷進步

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轉動,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唯有孜孜不倦地有效學習,用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來“包裝”自己,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才能步步為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盛不衰。

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轉動,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這就要求你不斷地注意觀察周圍的環境。如果環境已經變化了,而你仍然故步自封、原地踏步的話,便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無疑就會被無情地淘汰,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簡稱IBM,於1911年創立於美國,它一直以生產大型計算機而聞名,曾是全球八大電腦公司戴爾、蘋果等中最大的公司。但是因為沒有及時關注行業動態,IBM不幸地從頂端滑落了下來。

隨著計算機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到20世紀80年代,消費者漸漸趨向於體積小、便捷的個人計算機。此時,IBM高層領導並沒理會這一變化,對此甚至置若罔聞,繼續生產大型計算機。

直到戴爾、蘋果等體積小、便捷的小型計算機紛紛在市場上掀起銷售熱潮時,IBM才意識到當初生產方針的錯誤性。但是,這時候市場已經被戴爾、蘋果等占據了,IBM大勢已去,隻能望洋興歎。

身處於大變革、大調整、大發展、大融合的今日,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未來的競爭實質上是跟上時代的節拍、適應工作的需要。誰學習得更快、適應得更深,誰就會走在發展的前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盛不衰。

目前,西方白領階層流行這樣一條知識折舊定律:“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就會折舊80%。你今天不懂的東西,到明天早晨就過時了。現在有關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觀念,也許在不到兩年時間裏將成為永遠的過去。”

每一天我們都處在不斷折舊的過程中,如果你感到恐慌、焦慮、擔憂,那麼,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技能,用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來“包裝”自己,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這時,你應該已經明白了你每天都在和眾多的人競爭著,不是成功不青睞你,而是你的能力和經驗還沒有提升到相應的層次。因為每一次的成功都意味著站在更大的平台上,需要承擔更多責任。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有足夠的能力、素質麵對這些複雜與困難的局麵、形勢,征服成功。

所以,不論身處什麼崗位,我們都不能站在原地不動,學習的腳步不能稍有停歇。唯有不斷地進行學習,不斷地自我更新,不斷增強自己的競爭優勢,我們才有脫穎而出的機會,獲得難得的成功機會。

美國戴爾公司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0麥克·戴爾就是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進而做出了一番輝煌的事業。對於自己的成功,他如是總結:“無論我在企業處於什麼位置,無論我自己身處何處,我都對自己說:你是永遠的學生。”

一個真正有誌向、渴望充實並造就自己的人,他們大都懂得時時積極進取的重要性,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汲取知識,使自己的視角更加開闊、思維更加全麵,從而對各類問題應對自如。

時刻關注社會和行業的發展趨勢,及時地對自己做出相應的調整,孜孜不倦地有效學習,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跟上世界的步伐吧。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些,你將會成為成功場上永遠的佼佼者,使生命的價值得以升華。

鯉魚跳龍門,勇於走出你的圈子

毫不誇張地說,勇於走出你的圈子是成功的開始。敢於打破自己固有“圈子”的人,將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改變自己的命運;而那些死守著“圈子”的人是目光短淺、思想狹隘的,永遠不會有什麼突破。

我們與周圍的世界總有格格不入的時候,任何人都是無法改變世界的,最好的辦法是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但如果那個環境影響到我們自己的思想健康和正常發展的話,那就要考慮離開這個環境了。

說到這裏,相信有些人會產生疑問,這不是一種懦夫行為嗎?實則不然,逃避並不是你的本意,離開環境也不代表你是懦夫,這是你的一種處理事情的方式,有時候這樣做能讓你體現大智慧。

在某個山腳下的小河裏生活著許多條魚兒,它們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但隨著附近的居民建築了一個龍門,魚兒們就被困在了水塘裏,失去了自由,而且還經常被人們捉走。

這些魚兒們無比地鬱悶,它們有的整日唉聲歎氣,有的則不停地抱怨人類。其中,有一條小鯉魚兒指著那道龍門,對同伴們說:“我們跳過這個龍門,一起在河流裏生活吧。這樣我們就自由了,也就不會被人吃掉了!”

誰知,小鯉魚的同伴們看了看那道高3寸寬的龍門,紛紛搖頭說:“跳什麼跳,雖然這裏的狀況很不好,但是現在我們不是還沒死嗎?你著什麼急啊?再說那麼高的龍門你能跳得過去嗎?弄不好會摔死的!並且,河裏會有大魚襲擊我們……”

小鯉魚不再說話了,它每天都不停地蹦著、跳著,一心想要逃離這個地方。終於有一天,它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一樣,縱身一躍,跳過了那個龍門,跳進了下遊的河水,裏麵有很多可口的食物,而且可以自由遊弋。

小鯉魚呼喚自己的夥伴:“你們快過來吧,這裏簡直是天堂!”

但是,同伴們說:“我們在這裏已經習慣了,懶得動了,隻希望這裏的情況可以快點兒好起來!”但是情況並沒有什麼改變,於是它們依然整天愁眉苦臉,依然不停地抱怨人類。沒過多久,這些魚兒們都被人撈出來吃掉了。

這個“鯉魚躍龍門”的故事,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敢於打破自己固有“圈子”的人將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改變自己的命運;而那些死守著“圈子”的人是目光短淺、思想狹隘的,永遠不會有什麼突破。

在這裏,所謂的“圈子”所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有工作、生活的環境、從事的工作種類、交結的朋友類型,等等。勇於走出自己的圈子,這種意識對一個想成功的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毫不誇張地說,打破自己的圈子是成功的開始。“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被一個小圈子所局限,我們會變得見識短淺,生活又哪會有“彈”起來的空間?又哪會有無窮的活力和無盡的創造力?

試想,那些出生在偏遠的山村、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和富足的經濟基礎的人,如果舍棄不下熟悉的環境和所謂的“安穩”,又怎麼會有在商海中搏擊、遊弋的勇氣,更別提為自己開辟一番新天地了。恐怕現在是農民的人,以後照樣種地;現在是員工的人,以後照舊給別人打工……

很多事業有成的生意人都是農民、工人出身,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和富足的經濟基礎,就因為他們不斷順應時勢,適時地改變自己的觀念,敢於走出自己的圈子,敢於舍棄熟悉的環境,才得以生存,才得以發展。

初中畢業後,劉錦陽和山村裏其他的女孩子們一樣在家務農,既定的命運便是割草、喂豬、結婚、生娃、養娃……她不甘心就這樣過一輩子,一心想做點兒什麼,父母和女伴們都說她心比天高。

一段時間後,態度堅決的劉錦陽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地走出了大山。剛到大城市後,劉錦陽就開始苦苦尋找出路,並在一家美容店打起了零工。在此期間,她在一家美容學院進行了一個月的免費培訓。剛開始的時候,生存是艱難的,劉錦陽每天要工作12個多小時,拿到的工資卻少得可憐,幾乎無法支撐生活費用,父母和女伴們得知後,都勸劉錦陽回山村裏結婚,可劉錦陽還是堅持留在大城市。

經曆3年的風雨,履曆艱辛、工作經驗已經很豐富的劉錦陽借遍了親朋好友的錢,東拚西湊,租了120平方米的店麵開了自己的美容店。一個月後,深感知識缺乏的她又自掏學費到濟南、煙台、青島等大城市考察學習。

如今,憑借著專業的美容技術和良好的服務,劉錦陽店裏的生意做得風風火火,有穩定顧客50餘名,每月都有新的顧客加入,月銷售額1萬餘元。她已然出落成意氣風發、信心十足的小老板了,而那些女伴們依然在山裏過著白開水般的生活。

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拓寬自己的視野,隻有這樣才不致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固定的圈子裏,才能獲得更多的商機,贏得更多的客戶,儲存新鮮的力量,增強自己的實力,從而獲得更大的發展。

這就如同畫家繪畫一樣,每個畫家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色彩濃度、線條輕重、描述對象、表達意圖等,其中有一些可能是優秀的、有價值的,還有一些可能是脫離時代的、庸俗的。畫家要不斷地打破自己的風格,去粗取精,才能畫出好作品。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從小圈子中走出來,融入到人生大舞台,放飛自己的無限遐想和活力,很多時候我們就會有不同的發現,說不定困擾也會迎刃而解,從而讓自己的人生旅程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絢爛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