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拿破侖真的成為了一名軍官,他創造了一係列的奇跡:指揮的50多場戰役,隻有3場戰敗,連續5次挫敗反法聯軍,殲滅敵軍千萬之多。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他征服了大半個歐洲。
拿破侖之所以成為偉大的人物,完全源於他最初的那個信念:我要做軍官,要比別人強。如果當初沒有這樣強大的信念做支撐,他或許就在同學們的嘲笑、貶低聲中沒落了,無法取得豐功偉績,恐怕曆史就要被重寫了。
心存高遠的目標,是成功的真正本錢。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舉重選手如果想成為冠軍,他必要每天加強鍛煉;父母要想培養出卓越的孩子,他們必然會重視孩子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麵的教育。
當然,樹立一個遠大目標的意義並不在於它能否實現,主要在於它能否調動人心中的渴望,能激發人的積極心理和堅定的信念。到最後即使全力以赴仍然成功不了,但你在信念的引導下,所能實現的目標卻很可能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
你想獲得成功嗎?想擁有不一樣的未來嗎?不妨把目標定得高遠些吧。我要到達多遠的地方?我要到什麼地方去?我怎樣才能到達呢?遠見將召喚我們更加相信自己,進而從一個成功邁向另一個成功。
不要懷疑,堅守自己的信念
人最難對付的就是自己,最強大的也是自己的內心。不管別人是否肯定、是否讚同、是否欣賞,堅持自己的想法,堅守自己的信念,義無反顧地去做,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獲。
任何一個人如果想在某一方麵取得成功,就應該堅守成功的信念,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奮鬥,這樣才能最終取得成功。如果信念不堅定或見異思遷,你最後會功敗垂成、追悔莫及。
沃倫·巴菲特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他還被美國人稱為“除了父親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巴菲特也遭遇過失敗,原因則是不夠相信自己,不堅守自己的信念。
沃倫·巴菲特的父親在奧馬哈城開了一家自己的雜貨店,形形色色的人都會光顧巴菲特家的雜貨店,購買各種各樣的用品。耳濡目染,巴菲特從小就很有經商頭腦,11歲時他說服了自己的姐姐共同投資,購買了平生第一支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城市服務公司的3股股票。
但是,沒有過多久,股價迅速地跌到了27美元,姐姐每天都指責巴菲特,巴菲特不停地解釋要等三四年才能掙錢。後來當股價回升至40美元時,姐姐又催促著巴菲特趕緊將手中的股票一起拋掉。為了擺脫令人頭痛的嘮叨,巴菲特照做了,但很快股價一路飆升至200美元。
這件事情令巴菲特心痛不已,他總結出的第一條投資經驗:依照自己的意願來實施投資策略,不要被人們的言論所左右。因為當你對某件事情非常堅信時,他人的建議隻能讓你感到困惑,過多地考慮別人的建議,無異於浪費時間。
在職業生涯裏,巴菲特一直銘記第一條投資經驗,不被他人的言論所左右。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1962年為720萬美元,1964年為2200萬美元,1967年為6500萬美元……
在巴菲特的成功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之所以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取得最大程度上的成功,與他具備分辨是非和自我決斷的能力、60年如一日堅持自己的立場、相信自己的能力、堅守自己的信念分不開。
人最難對付的就是自己,最強大的也是自己的內心!隻要自己計劃好的,隻要自己覺得對的,不管別人是否肯定,不管別人是否讚同,不管別人是否欣賞,隻管相信自己,堅持自己的想法和信念,義無反顧地去做。
每項奇跡的開始總是始於一種偉大的想法。或許沒有人知道今天的一個想法將會走多遠,但是,我們不要懷疑,隻要沉下心來,堅定自己的信念,讓心中的雜音寂靜,你就會聽見成功在不遠處,而且伸手可及。
蒙提·羅伯茲的父親是位馬術師,他從小就必須跟著父親東奔西跑,一個馬廄接著一個馬廄、一個農場接著一個農場地去訓練馬匹。由於經常四處奔波,他的學習成績不好,也不受老師的歡迎。
一天,老師給全班同學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長大後的誌願”。
蒙提和父親一樣喜歡在馬場上奔馳的感覺,於是那晚他洋洋灑灑寫了7張紙,描述他的偉大誌願,就是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牧馬農場,他還仔細畫了一張200畝的農場設計圖,農場中央則是一棟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巨宅。
蒙提花費了很大的心血,他滿以為老師會給自己一個“A”,但是拿回作文時,他看到一個又紅又大的“F”,於是,下課後他不平地拿著作文去找老師:“老師,這篇作文我寫得很用心,您為什麼給我不及格?”
“哦,”老師解釋道,“你學習不好,家裏沒錢,又沒背景,什麼都沒有。蓋座農場可是個大工程,你別太好高騖遠了。這樣吧,你如果肯重寫一個比較不離譜的誌願,我會重打你的分數。”
“要重寫一個誌願嗎?但是我以後真的要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牧馬農場,可是作文不及格怎麼辦?”蒙提反複思量,最後征詢父親的意見,父親告訴他:“兒子,這是非常重要的決定,你必須自己拿定主意。”
於是,蒙提決定堅持自己的信念,他一個字都不改,原稿交回。在這個信念的激勵下,後來他真的擁有了200畝農場和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豪華住宅,而且那份初中時寫的作文至今還留著。
後來,蒙提還邀請自己當初的老師和同學來農場露營了一星期。離開之前,那位老師對蒙提說:“還記得當初我和你說的話嗎?說來有些慚愧,我也對不少學生說過相同的話,幸虧你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我們自己覺得對的,隻要自己計劃好的,就不要管別人怎麼懷疑。堅守自己的信念,按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地去做,並且盡自己的所能做到自己最滿意的程度就夠了。
要知道,堅守自己的信念,就會有“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曠達心境;堅守自己的信念,就會有“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博大胸襟;堅守自己的信念,也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獲。
好好控製你的信念,引爆內心的能量場
強烈的信念乃是更有價值的動力,能幫助我們挖掘出深藏在內心的無窮力量,促使我們竭盡全力地采取一切積極行動過好自己的人生。你若想有一番成就,開創美好的未來,那就好好控製你的信念吧。
信念是一種動力,若想在人生中有一番作為,就必須相信自己,堅持自己的信念。不過,強烈的信念乃是更有價值的動力,有些時候我們必須好好控製自己的信念,要把信念提升到強烈的程度。
這是因為,信念一旦達到強烈程度,會引爆我們內心的能量場,促使我們竭盡全力地采取一切積極行動,進而掃除一切橫在前麵的障礙,渡過人生中各種艱苦的時光,奏出生命樂章的最強音。
愛麗芬是個活力充沛、朝氣蓬勃的女性,她經營著一家精美禮品店。她愛美麗、愛跳舞、愛唱歌,經常摘下花園裏的鮮花擺滿一屋子,邀請朋友們來家中開舞會,她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可是,在29歲時,愛麗芬的生活改變了。那段時間,愛麗芬經常感到後背一陣疼痛,去醫院一檢查,卻被告知她得了良性脊椎瘤,從此她需要平躺在床上度過餘生,她再也不能恢複以前的樣子了。
一想到自己被囚在軀體之內,再也不能與朋友們唱歌或跳舞,所擁有的所有東西似乎都已失去了,愛麗芬傷心極了。有好長一段時間,她躺在床上問自己這種生活值不值得過,最後她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值!因為她想到自己的身體雖然被囚禁了,但信念依然自由,她要運用仍然屬於自己的信念好好活下去。
於是,愛麗芬盡力學習一切有關殘疾人士的知識,毛遂自薦到一家醫院,做殘疾人的心理醫生。後來,她幹脆成立了一個名叫殘疾社的輔導團體。隻要她一到,那些殘疾人便圍著她,專心聆聽她講的每一個字。毋庸置疑,愛麗芬依然是廣受歡迎的美麗女人。
愛麗芬雖然是一個年紀輕輕就患重疾的不幸者,但就是因為強烈的信念,她又重新成為了廣受歡迎的美麗女人;就是因為強烈的信念,她將原本被上帝打了折扣的人生譜寫成了如此華美的樂章,她是一個多麼平凡而偉大的女性。
可見,一個有信念的人所發出來的力量,不亞於99位僅心存興趣的人。一個有強烈信念的人,可以完美地引爆內心的能量場,進而輕而易舉地控製好自己的人生,這也就是為何信念能開啟卓越之門的緣故。
綜觀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大多重視強烈的信念。比如,高爾基曾指出:“隻有滿懷信念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信念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誌。”巴甫洛夫更是宣稱“如果我堅持什麼,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
居裏夫人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她在研究放射性現象時發現了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被人稱為“鐳的母親”,一生兩度獲諾貝爾化學獎。在研究過程中,居裏夫人有著非同常人的強烈信念。
提取純鐳所需要的瀝青鈾礦在當時是很昂貴的,居裏夫人和丈夫皮埃爾·居裏從自己的生活費中一點一滴地節省,先後買了八九噸;為了盡早提煉出純鐳,居裏夫人經常在實驗室一待就是一整天,丈夫去世後更是如此。
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居裏夫人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患上白血病、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
但是,對科學信念的執著追求使居裏夫人絲毫沒有退縮過,她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她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髒手術;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刻時,她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裏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著作……
總結自己的一生時,居裏夫人說:“生活對於任何一個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念。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賦的才能,並且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完成。”
信念猶如火焰,當陰霾蔽日之時,指引給我們奔向光明的前程;信念宛如溫泉,當冰淩滿穀之時衝蕩我們,令身心暖融融;信念好比葛藤,當我們向險峰攀登之時,帶領著我們拾級而上。
總之,若能好好控製信念,它就能幫我們挖掘出深藏在內心的無窮力量。你若想在人生中有一番成就,進而開創美好的未來,就要把信念提升到強烈的層度。這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成功辦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