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人們之所以不敢於去做害怕的事,就是不相信自己在這一方麵事情上的處理和承受能力。相信自己行,放下那份害怕的感覺,鼓足勇氣去麵對和挑戰一切事情,我們往往就會發現事情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而且我們將在行動中一步步獲得成功的經驗,然後獲取成功。
敢於冒險,是風險也是機會
“高風險,意味著高回報”,人生處處都需要這種不同以往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風險,但是冒險就會有一絲獲得回報的機會;倘若怯懦、不敢去做,哪怕是一點點的嚐試,連獲得回報的機會都沒有。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沒有一條途徑是平坦的。在麵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有些人害怕危險,不敢冒險、小心謹慎,他們不是考慮怎樣發揮自己的潛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樣才能縮小自己的損失上,不敢去做哪怕是一點點的嚐試。
不冒風險、求穩怕亂、平平穩穩地過一輩子,雖然可靠,雖然平靜,雖然可以保住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人生,但又會葬送一個人原本無窮的潛能,這豈不是無聊而悲哀的失敗人生?
殊不知,風險與回報向來不會過於失衡,“高風險,意味著高回報”,是算計風險,還是逃避機會,這決定了我們是否能有別於過去;同時,也是我們能否改頭換麵、開創嶄新未來的關鍵所在。
那些在任何領域成為領袖的人物,他們之所以有與眾不同的魅力,之所以能夠成為頂尖人物,並不在於他們掌握了多少理論,也不在於他們發現了多少機遇,而是由於他們相信自己、勇於麵對風險之事。
1976年,雅各布·巴爾克斯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創辦了阿德爾化學公司,隨後推出了一種通用型家用清洗劑——萊斯特爾洗滌劑,把生意擴展到了零售市場。產品一問世,巴爾克斯就采用了報紙、廣播為其做廣告。
但令人失望的是,萊斯特爾洗滌劑的市場營銷是失敗的,阿德爾公司50萬美元的營業額在整個市場中隻占了一個微小的份額。巴爾克斯又想到了電視廣告,他決定選擇晚上6點以前、10點以後的“垃圾時間”做廣告。他是這樣認為的:連續幾個月,每天都在晚間節目裏播出萊斯特爾洗滌劑的廣告節目,城裏的每個人遲早都會看到它。同時,還會擁有一批十分熟悉萊斯特爾洗滌劑廣告信息的晚間節目觀眾。
當時,阿德爾化學公司的其他人一致表示了反對,建議巴爾克斯選擇在黃金時間做廣告。因為電視宣傳主要是由黃金時間的廣告節目構成的,隻有肯花巨資購買黃金時間做廣告,才能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
“廣告一定要在黃金時段播出”,這是傳播業的“全科玉律”,在“垃圾時間”能否收到一定的傳播效果,巴爾克斯對此也沒有多大的把握,畢竟他不能控製觀眾在“垃圾時間”看電視,但是考慮到費用昂貴的黃金時間和阿德爾公司有限的財力,他鼓足勇氣,決定大膽地賭一把,毅然地集中財力同公司所在地的霍利約克電視台簽訂了一個1萬美元的合同,為期一年,在每周30次垃圾時間內高密度地大做萊斯特爾洗滌劑的廣告。
出人意料的是,廣告連續播出兩個月後,萊斯特爾洗滌劑在霍利約克市場上的銷量大幅度上升。
看到非黃金時間的電視廣告起了如此好的效果,巴爾克斯又大膽地實行了一個想法,把垃圾時間電視廣告大戰從點推向麵,在曼徹斯特、波特蘭、普羅維登斯等一些中型城市裏展開了高密度閃電式的垃圾時間電視廣告宣傳,並將戰線從東擴大至西部、南加州,最後建立起了龐大的銷售係統。
4年的時間裏,巴爾克斯在垃圾時間所做的廣告宣傳總量遙遙領先於諸如可口可樂等多年雄居廣告榜首的大公司,被美國廣告界稱為“不可思議的電視年”,萊斯特爾家用洗滌劑的銷售額高達2200萬美元。
就這樣,對萊斯特爾洗滌劑進行的高風險的廣告宣傳贏得了高額的回報,這也激發了其他競爭者,他們紛紛效仿巴爾克斯已經成功運用過的廣告模式,在非黃金時間裏做起了高密度飽和式的廣告宣傳,“廣告一定要在黃金時段播出”這一傳播業的“全科玉律”被徹底顛覆了。
成功並不是攜帶著和風細雨而來的,更多的時候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往往,在我們行動之初,甚至連自己都不清楚是否能夠成功時,如果我們能夠相信自己,勇氣會幫助我們戰勝懦弱、恐懼,進而成就許多事情。
對於此,美國傳奇式人物、拳擊教練達馬托曾經一語道破:“英雄和懦夫都會有恐懼,但英雄和懦夫對恐懼的反應卻大相徑庭。”這“敢”與“不敢”之間的差別,產生了成敗兩種截然相反的局麵。
因此,如果你想做一個成功者,就要用勇氣代替懦弱和恐懼,用主動出擊替換等待和退縮,即使是在近百種“不可能”的情況中,也要敢於冒險、勇於大膽創造,從而獲得成功的力量。當然,這需要審時度勢後的謀略做後盾。
若想增加成功的砝碼,就不要留退路
俗話說:置之死地而後生。沒有退路,才會有出路。勇敢一點,不給自己留退路,將自己處於險境,這就給了自己一個向生命高地衝鋒的機會,給了自己一個成為強者的機會,結果就是離成功越來越近了。
在前進的道路上,許多人已經習慣先為自己琢磨好退路,並且認為這是一種智者的行為。畢竟未雨綢繆,萬一事情做失敗了,也不致太被動、太難堪,總還有個保底的台子接著。
不可否認,事先為自己留好退路可以減少成敗的心理壓力,但人都有惰性,戰勝不了身心的倦怠,抵禦不住世俗的誘惑。留有後路,勢必會削弱奮鬥的衝勁,在困難麵前退卻、妥協,如此退路便變成了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正因為此,大多數勇敢的成功者認為給自己留好退路是弱者的行為,意味著從一開始便對自己和自己的前景缺乏信心。不給自己留退路,將自己處於險境,逼著自己成功,這是許多明智者的共同選擇。
中國古代軍事家孫武曾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被曆代兵家政客奉為行事真言。的確,在這句話的指引下,項羽橫渡漳河大敗秦國30萬人馬,李靖孤戰伏俟城橫掃吐穀渾,從而開啟了一代英雄的偉大人生旅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人的潛力是有彈性的,往往當遇到困難時,不給自己留後路是一種決絕的積極,對生活的態度越積極、對人生的挑戰越勇敢,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態和定位,擁有更強的力量。
在現實生活中,或許沒有後路的境況更加實在。當命運賦予我們無力承受的委屈和苦楚,以致沒有第二個選擇的時候,這就給了自己一個向生命高地衝鋒的機會,給了自己一個成為強者的機會。
不給自己留後路,就是無條件地相信自己,也就是給自己增加成功的砝碼。正如一句話說:“沒有一件事比盡力而為更能滿足你,也隻有這個時候你才會發揮出最好的能力。這會給你帶來一種特殊的權利,以及一種自我超越的勝利。”
俗話說,置之死地而後生,沒有退路,才會有出路。因此,不要再顧此失彼,勇敢一點、果斷一點,別給自己留退路,讓自己全力以赴、堅定不移地朝著定下的目標邁進吧。這樣奮鬥了,結果就是離成功越來越近了。
參與到競爭中去,進步就會越來越大
不要消極地逃避競爭,不要排斥你的對手,而是積極地參與競爭、善待和感謝對手。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沒有對手,自己就不會強大。正是競爭的存在,推動了我們的前進;正是對手的存在,催化了我們的成功。
激烈的競爭在當代社會隨處可見,每一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對手,麵臨競爭的挑戰,利益上你追我趕,榮譽麵前你爭我搶,此時大多數人的內心平衡被打破,會對競爭對手產生怨恨、畏懼、逃避等消極心理。
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狹隘的思維方式。這是因為,競爭所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危機和鬥爭,它還是一劑強心針、一部推進器、一個加力擋,能夠激發我們謀取成功和求勝之心的動力。
我們先來看一則故事。
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動物園從遙遠的美洲引進了一隻劍齒豹。據說,這種劍齒豹非常的勇猛凶悍,它們一天能夠捕捉3隻羚羊,而其他的美洲豹縱使拚命使勁,一天隻能捕捉一隻羚羊。
為了能夠讓這隻“遠方貴客”吃好玩好,動物園的管理員們每天為劍齒豹準備了精美的飯食,還特意開辟了一個不小的場地供它活動。可這麼好的生活條件,劍齒豹不但不感興趣,還始終悶悶不樂,整天無精打采。
動物園的管理員以為,可能是劍齒豹對新環境不大適應,過一段時間就好了。誰知道兩個月後,劍齒豹還是老樣子,它甚至連飯菜都不吃了,奄奄一息。這下園長著急了,連忙請來獸醫多方診治,可是沒發現劍齒豹有任何毛病。
就在這時有人提議,不如在劍齒豹生活的領域放幾隻老虎,或許能讓劍齒豹打起精神來。原來人們無意間發現,每當有運送老虎的車輛經過時,劍齒豹就會站起來怒目相向、嚴陣以待。這個辦法果然很有效,劍齒豹很快就恢複了往日的活力。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得知大自然的法則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沒有對手,自己就不會強大。正是競爭的存在,推動了我們的前進;正是對手的存在,催化了我們的成功。
的確,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又缺乏上進心,那他就會甘於平庸,變得懶惰,最終庸碌無為;一個群體如果沒有競爭對手,就會喪失活力、喪失生機;一個行業如果沒有對手,喪失了競爭的意誌,就會因為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
因此,我們不應該消極地排斥對手,而應該積極地麵對對手,主動參與到競爭中去。此時,對手會促使著我們不能退縮、不能鬆懈,時刻抱有無窮的動力,我們必然能激發出自己的最大潛力,進而彰顯出最優秀的自己。
眾所周知,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最傑出的統治者,他無疑是一個優秀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除了林肯自身卓越的領導能力之外,與他重視、欣賞薩蒙·蔡斯這個有力的競爭者也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