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3 / 3)

2000年,正當企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任正非滿懷憂患地寫下了《華為的冬天》一文,文中說道:“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考慮怎樣才能活下去,如何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曆史規律。”

唯有反省才能進步,一個人不管失去多少,隻要還能夠自我反省,就沒有完全失敗。不僅要在逆境中反省,還要在順境時反省,隻有這樣,才能在不斷地探索中獲得進步,在不斷地改過中得以提升,在不斷地總結中得到指引。

需要注意的是,不僅要對負麵的東西進行自省,有時候對正麵的東西也需要加以總結鞏固。正如鄧小平同誌指出:“過去的錯誤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成功也是我們的財富。”概括為一句話就是,錯則改之,對則勉之。

為此,你不妨在每天結束工作時,先簡單記錄工作過程,然後著重從工作態度、做事方法、工作進程入手,好好問自己下麵這些問題:

“我是否有偷懶的行為?是否盡了全力?有無浪費時間?”

“今天所做的事情,處理是否得當?是否說過不當的話?是否做過損害別人的事?”

“我今天做了多少事情?有無完成既定目標?有無進步?今天我到底學到些什麼?”

“哪些方麵下次我是可以改善的?怎麼樣做有可能會出現更好的結果?”

……

堅持這樣做下去,像天天洗臉、天天掃地那樣天天自省,找到自己的缺點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後不斷改正自我、不斷挑戰自我、不斷超越自我,實現完美蛻變。如此,也就再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得到圓滿的成功了。

批評雖“苦”,卻是治病良藥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遭遇別人的批評時,大大方方、坦坦蕩蕩地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並不是什麼丟麵子的事情,相反倒是我們每一個人成長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

古人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任何人都有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犯錯誤。但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被批評,也很難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批評,反而會竭力為自己辯解,甚至暴跳如雷、尋釁回擊。

為何人們大多會害怕被批評?從心理學上講,這是因為批評就如有個人拿著鏡子在你麵前,使你不得不麵對自己的一些缺點或弱點,而人的本性又是趨利避害的。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別人拿著鏡子在我們麵前的時候,是願意讓我們看清自己,希望我們改過缺點,是真心地為我們好。誰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可見,批評一個人是需要很大勇氣、冒很大風險的。

因此,麵對批評,我們要誠懇地接受。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是說有病就要吃藥,而吃藥就不能怕苦。苦味雖不受人歡迎,隻要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就不能拒絕它。

接受批評,是每一個人成長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凡是那些取得過成功的人,都是虛心接受別人批評、笑對別人批評的人。他們會平心靜氣地聽取別人的批評,分析之後,覺得是對的便誠懇地接受批評,這不僅會贏得別人的尊敬和欣賞,而且還將促進自己的成長進步。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論你是小人物還是大人物,不管你是失敗者還是成功者,你難免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既然如此,遭遇別人的批評時,大大方方、坦坦蕩蕩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是什麼丟麵子的事情。

有這樣一個年輕人,他身高隻有1.45米,是一家保險公司的推銷員,雖然他工作很勤奮,但由於簽不下保單,收入少得可憐,甚至連房子都租不起了,每天還要看盡人們的臉色,他覺得生活苦悶無比。

一天,年輕人來到一家公司向經理介紹投保的好處。

經理很有耐心地聽他把話講完,然後平靜地說:“聽完你的介紹之後,絲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願。你要想簽下保單,一定要具備一種強烈吸引對方的魅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將來就不會有什麼前途可言……”

從公司出來,年輕人一路思索著經理的話,若有所悟。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魅力呢?接下來,他組織了專門針對自己的“批評會”,請同事或客戶吃飯,目的是讓他們指出自己的缺點。

“你的個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氣……”

“你有些自以為是,往往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你麵對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必須有豐富的知識,所以必須加強進修,以便能和客戶找到共同的話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年輕人把這些可貴的逆耳忠言一一記錄下來,並且按照此逐一改正自己的缺點。每一次把自己身上的缺點一點點改正後,他就有一種被剝了一層皮的感覺,感覺自己就像獲得了新生一樣。

隨著時光的流逝,年輕人悄悄地蛻變著,到了1959年,他的銷售業績榮膺全日本之最,並從l948年起,連續15年保持全日本銷售量第一的好成績。這個年輕人就是被稱為日本最偉大推銷員的原一平。

原一平的成功,關鍵在於他不僅能夠誠懇地接受批評、真誠地承認自己的不足或錯誤,他還熱烈地歡迎別人批評自己,並把批評的壓力變成繼續前進的動力,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個人魅力和工作能力。

明智的人都歡迎批評,如唐太宗之所以能締造出中國曆史上最強大、最值得驕傲的偉大帝國大唐盛世,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他十分喜愛諫臣魏征的批評。如果他不能接受批評,而像秦始皇一樣焚書坑儒去排斥批評,或許隻會步秦滅之後塵。

總之,不要害怕或拒絕別人的批評,而是要以溫暖的微笑麵對批評我們的人,感謝他們願意免費把鏡子借給我們,讓我們看清自身一些缺點或弱點,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並且不斷地完善自我。

挑戰你的弱點,命運會如你所願

上天在賜予我們人性美的同時,也賦予了弱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沒有忌妒卻會有虛榮,沒有貪婪可能會有自私,沒有懶惰卻會有耐性,這些弱點就像是搗蛋的魔鬼,總是變換著各種模樣存在我們身上。

弱點埋藏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麵對弱點,一般人無信心、無誌氣、無毅力,或者是躲避它、或者是仇視它,結果是沒能從人性弱點的包圍圈中抽身出來,讓弱點束縛了自己的手腳,羈絆了自己的思路,阻礙了自己的前進。

類似於“敗給弱點”的情形在現實中比比皆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因為剛愎自用,最終敗給了無賴之輩劉邦;北宋皇帝徽宗趙佶,因貪圖享樂、浮華侈靡、疏於治國,最終遭遇靖康之難……

對此,美國新思想運動的代表人物弗蘭克·哈多克在自己的經典之作《意誌力決定成敗》中強調:“意誌力是身體的統帥,能夠讓人生到處都充滿奇跡。但是,如果不能夠去戰勝並克服有害於意誌力的弱點,我們就不能隨時堅定意誌,來做一些讓我們的人生具備高尚價值的事。”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一個人要戰勝別人並不難,往往隻需要付出比對方更多的努力即可。然而,勇於挑戰自己的弱點並戰而勝之,不斷地超越自己,才真正是人生最大的挑戰和最為痛苦的過程。

成功的唯一敵人就是你自己,改變命運首先需要戰勝自身的弱點。大凡成功者都能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不懼怕、不逃避弱點,相反他們會采取各種聰明的方法去克服弱點、戰勝弱點。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特別能抽煙,沒有一根煙叼在口中就感覺渾身不自在。一次,他在一個小城的旅館過夜,很快進入夢鄉。清晨兩點鍾,他醒了,想抽一根煙,不料煙盒是空的。而此時,旅館的餐廳、酒吧早關門了,唯一能夠得到香煙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

越沒煙,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煙癮的人大概都有這種體驗。很快,蓋蒂穿好了衣服準備出門,就在那一刹那,他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幹什麼?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走過幾條街,僅僅為了得到一支煙。我是一個知識分子,而且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商人、一個自以為有足夠的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為何竟然如此懦弱,讓一支煙主宰自己?而自己對這個懦弱的自我,竟然隻有屈膝投降嗎?”

如此一來,蓋蒂的心靈受到震撼,他下定決心不再出去買煙,於是他換上睡衣回到床上,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酣然入睡。在這件事情後,他突然覺得戒煙並不是難事,很快就戒掉煙了。

以堅強的意誌戰勝了曾經懦弱的自己,保羅·蓋蒂將這次成功戒煙的經曆稱為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勝利。一個能戰勝自己的人還有什麼不能戰勝呢?因此,蓋蒂的生意越做越好,成為世界頂尖富豪之一。

由此可見,弱點並不可怕,也不是根深蒂固的,隻要你積極地去正視它,並戰而勝之,就意味著你戰勝了自己這個最大的敵人,一個能戰勝自己的人還有什麼不能戰勝呢?你還有什麼不能做到的呢?

這正如高爾基曾多次提到的:“人一生要戰勝的敵人就是自己。”認清自己的弱點重要,戰勝自己的弱點更重要。戰勝自己頭腦裏的敵人比戰勝外在的敵人要難很多倍,而一旦戰勝,你將所向無敵。

翻閱無數成功人士的奮鬥經曆不難發現:成功的過程恰恰是克服自身弱點的過程。例如,希區柯克和卡夫卡經常要和懦弱焦慮的性格特點作鬥爭,最後他們都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方向,摘取了電影和文學藝術殿堂上的桂冠;蘇格拉底、伏爾泰曾經為失敗自暴自棄,可後來他們戰勝自己,走出低穀,在學術領域大放光芒。

總之,弱點就像是一個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畏懼它、臣服於它,你就會一敗塗地;勇敢一點,正視它、降服它,你就會無所畏懼,命運就會向你所期望的方向轉變。如何做就看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