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沒有天生的自信,隻有不斷培養的信心(1 / 3)

第十三章沒有天生的自信,隻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信心,是一架走出泥潭、攀向成功的梯子。信心可以喚醒一個人強大的內在力量,像進攻的號角一樣,讓我們保持必勝的信念,讓我們更勇敢地奔向成功。但是,信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的訓練和經曆不斷培養出來的。你想擁有信心嗎?你知道如何做嗎?

從形象入手,自信的人是美麗的

無論多大年齡的人,都希望自己是美麗的、瀟灑的。一個好的外在形象不僅會讓我們自己心情愉悅,還能使周圍的人對我們產生好的印象,無疑可以增強自信。從現在開始,從形象入手,培養你的信心吧。

先從形象入手,擁有完美的形象,這是建立自信新形象的開始,如此周圍的人們一定會對你刮目相看,重新給你定位。最重要的是一個好的外在形象無疑可以增強自信,你就可以利用自信去“征戰”成功了。

個人形象真的有這麼玄妙嗎?下麵的事例可以證明這一點。

很多人可能還記得,英國反對黨領袖伊恩·鄧肯·史密斯在2002年9月接受BBC電視台記者采訪時,因為形象問題而引起民眾的反應,最終以75票支持、90票反對未能通過議會議員的信任投票。

那天,伊恩·鄧肯·史密斯穿著一套顏色暗淡的西服,而且西裝的尺寸過大,讓他看起來鬆鬆垮垮、毫無生機、死氣沉沉,當他抨擊對手托尼·布萊爾首相及其政黨的政策時,他的語調貧乏、目光下垂,表現得有氣無力。

電視台播出了這段錄像,沒過幾分鍾,就收到了觀眾的電子郵件及電話錄音,大多是指責伊恩·鄧肯·史密斯的聲音:“他看起來根本就不像個英國首相!”“難道保守黨再找不到別人做領導者嗎?”……

其實,伊恩·鄧肯·史密斯有這樣的結果不足為奇,因為在與別人合作的過程中,如果你的形象看起來不像是個可塑之才,那麼大家就會覺得你不夠自信和可靠,質疑你的能力,如此為什麼還要把機會給你?

其實,社會上因為受外在形象的羈絆而不夠自信、徘徊於成功邊緣的人士比比皆是,但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受羈絆的根源所在,更沒有意識到改變形象是有助於突破這一瓶頸的有效途徑。

實際上,為了使自己成為真正的成功者,就一定要塑造一個好的形象,先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成功者。因為看起來像個成功者,可以增加你的自信,讓你學著像成功者一樣思考、一樣行動,還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得別人的認可。

下麵故事中的艾爾莎就是成功改變自己形象的範例。

艾爾莎是一家廣告公司的市場部經理,她是一個非常有才華、口才極好的女強人,但是35歲以前她麵對需要唇槍舌劍地應對激烈辯爭的對手時,總顯得有些底氣不足、缺乏信心,辦事情也不夠利落。

關於自己的形象,艾爾莎如是說:“一身單調的灰色職業裝以及一頭冗長的頭發,讓我在談判的關鍵時刻備感壓抑,一遇到強大的對手時,我就有些不知所措地慌張,這真是一件惱人的事情。”

一個偶然的機會,艾爾莎認識了一位形象設計師。在設計師的堅持下,艾爾莎剪掉了留存多年的長發,修剪成了利索的短發;在設計師專業的指導下,艾爾莎又換上了一身莊重並富有朝氣的高檔套裝。

“艾爾莎缺乏自信,源於先前大眾化的外在形象抑製了她更高標準的追求,以及降低了她身為企業領導人的權威度,為此我從艾爾莎的形象入手,讓其形象與其能力、地位相符合,我相信這可以激發艾爾莎釋放被壓抑了的潛能。”形象設計師自信地說。

果真,每次艾爾莎以優雅幹練、精神飽滿的麵貌出現於談判場上時,她總是能自信地闡述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立場、遊刃有餘地堅守底線,而對手隻能屈服在這個煥然一新的女強人麵前。

許多成功者都很重視個人形象。領導學形象專家喬·米查爾曾說:“形象如同天氣一樣,無論是好是壞,別人都能注意到,但卻沒人告訴你。”查爾斯·狄更生也曾說過:“無論做什麼,保持你的外形。”

無論你有多大的年紀,是女人都是美麗的,是男人都是瀟灑的。穿比實際年齡小5歲的服裝,換一個時髦的發型,走路步伐加大15厘米,加快速度,說話聲音大20分貝,在走廊與旁人熱情地打招呼……這將標誌著你已經開始建立自信的形象了。慢慢地,你的自信心就會不斷增強。從現在開始,從形象入手,培養你的信心吧。

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生命會更精彩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不盡完美的,我們要學會坦然接受自己身上的缺陷,平複心海濁浪,淡化心中的煩惱,缺陷就不會成為阻礙我們自信的“絆腳石”,還會變成我們自信的動力。

在生活中,你是否會因為自己比別人矮而自卑?你是否為自己缺乏健美的身材而氣憤不已?你還在因為自己某方麵的缺憾而自怨自憐嗎?……請警惕這些想法,如不能及時疏導的話,你將會喪失信心和勇氣。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不盡完美的,有缺陷沒什麼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表現出一副灰心喪氣的樣子來,如此熱情與欲望就會被有意無意地壓製封殺,如此內心的力量也就很難被激發出來。

所以,我們不要因為身上的缺陷而自暴自棄、悲觀厭世,而是要學會坦然接受,平複心海濁浪,淡化心中的煩惱。等我們心平氣和地看待自己時,有所作為的心靈行動才會真正開始,有價值的人生內容也就從此而生了。

有位電車服務員的女兒,一直渴望成為明星。可惜,在外人看來,她並不具備成為明星的條件,她長了一張不美的大嘴,還有一口齙牙。當她第一次在夜總會裏演唱時,她千方百計地想用她的上唇遮掩她的牙齒,期望觀眾不會注意她的齙牙而去專心聽她的演唱,結果適得其反,台下的觀眾看她滑稽的樣子,不禁大笑起來,女孩紅著臉走下了台。

現場的一位觀眾覺得她很有歌唱才華,他很率直地告訴她說:“剛才我一直在專心欣賞你的歌唱表演,我看得出來你想掩飾的是什麼,你害怕別人注意到你的齙牙,對不對?”女孩聽後,一臉尷尬。接著,他又說:“齙牙怎麼了?沒有人會在乎的,也許它還能夠給你帶來好運呢。”

聽了這位觀眾的忠告,女孩打算此後不再掩飾自己的齙牙。每當她在唱歌的時候,就盡情地把嘴巴張開,把所有的精力都置於歌聲中。最後,她成為一位在電影及廣播界享有盛名的雙棲紅星——凱茜·桃莉,甚至很多喜劇演員都來模仿她唱歌的模樣。

由此可見,別人怎麼看自己的缺陷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敢於接受並正確麵對這個事實,而且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會刻意在乎你的缺陷。樂觀地麵對缺憾,它就不會成為阻礙我們自信的“絆腳石”,還會變成我們自信的動力。

事實上,如能以豁達樂觀的心態麵對缺陷,它也不失為人生的另一種完美。就像斷臂的維納斯至今流芳萬代,正是“缺憾”成就了它的經典;月亮有圓有缺,但也正因為此,它才留住了美麗。

有一句話這樣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缺陷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這樣的比喻是何等的新奇而幽默,又是怎樣的從容淡定、豁達樂觀,這樣一句鼓勵的話語還能成就一個人的自信,改變他們的人生。它來自於這樣一位盲人的故事。

一個人雙目失明,從小為自己的這一缺陷而自卑不堪。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常常悲觀地認為自己這雙“瞎了的”眼睛從一開始就是不完美的,且再也沒有能力扭轉。於是,他放棄了任何追求,渾渾噩噩地消度人生。

可是,他的這一思想並沒有一直持續,一次偶然的機會竟然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原來,這位盲人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世上每一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我們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多咬了一些。”

聽了智者的話,盲人猶如醍醐灌頂。原來每個人都有不足,不光隻是自己有缺陷啊,他的心情頓覺開朗起來。從此,他不再自卑於失明,而是將這看做上帝對自己的特別厚愛。他開始振作了起來,接受命運的挑戰。

後來,經過一番辛苦的努力,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優秀按摩師,為許多人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的確,正如故事中的智者所言,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盡管這樣的說法有點兒自我安慰的意味,但這又有什麼不好呢?人生之事不如意十有八九,世界上有誰不需要找點兒理由來自我安慰呢?

要知道,上帝很吝嗇,也很公平,他絕不肯把所有的好處都給一個人,既然給了你美貌,就不肯給你智慧;既然給了你金錢,就不肯給你健康;既然給了你才智,那麼相貌上就會苛刻一點……人類曆史上有太多的天才俊傑都“被上帝咬過一口”:失明的文學家彌爾頓、失聰的大音樂家貝多芬、不會說話的天才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

人人都有不足,當你還執著於自己身上的某個缺陷時,不妨想想“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這句話,正是由於上帝的特別喜愛,你的人生才被狠狠地“咬了一大口”,你又何必悲傷呢?

當你從容淡定、豁達樂觀地接受自己所有滿意與不滿意的地方,把缺陷當做上蒼給你的禮物時,你就會從內心滋生出自信的力量,呈現給別人一個優秀的你,生活必然就會變得明朗起來,也就更容易打造出一個輝煌的人生。

你是你人生的唯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