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 世 篇 第5章尊重他人
——隻有你先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尊重他人是做人的藝術,也是仁愛的情操。隻有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給別人留點空間,才能完成自我的修行,成就更大的舞台。
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建立在真誠與尊重的基礎上。隻有學會尊重別人,才能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尊重他人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和美德,它需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給別人麵子、維護他人的尊嚴。尤其對於那些“硬骨頭”,這種人像是冰棍子做的性格,能折不能彎,是典型的“吃軟不吃硬”。然而,有一種東西能讓這種人畏懼,那就是“敬”。比如《水滸傳》裏的霹靂火秦明,即便是砍他的腦袋,他也不會有絲毫害怕,更別說妥協了,可是隻要宋江往地上一跪,就會嚇得他跪在地上連磕3個頭叫哥哥,甚至當了朝廷的“叛徒”。
所謂“人敬我三尺,我敬人三丈”,說的就是如何學會尊重這個道理。秦明為什麼不怕砍頭而怕宋江?因為宋江敬重他是條好漢。他人給予你的真正的尊重是自己贏得的,如果你能先彎下腰,別人恐怕就不會對你頤指氣使地說話。若想他人“敬我三丈”,你必須先“敬人三尺”。
大衛·史華茲開始創建羅蘭奴真服裝公司時,因為資金短缺,根本聘不起服裝設計師,所以隻能生產一些很普通的衣服。一天,史華茲像往常一樣去一家零售商店推銷成衣,店老板很不屑地掃了他一眼,說道:“你這是什麼衣服啊,連三流設計師設計得都比這好,我懷疑你的公司沒有設計師。”
史華茲心想:他怎麼一語說中要害?忽然來了興趣,便坐下來和他攀談起來。原來,這個人叫杜敏夫,以前曾在3家服裝公司打過工,是位服裝設計師。由於老板不識他這匹“千裏馬”,對他的設計總是挑三揀四,從來沒滿意過,沒過多久他就辭職了。後來,他一氣之下做起了服裝生意,不再從事服裝設計。
史華茲相信杜敏夫一定是一個好設計師,便三番五次地親自拜訪,邀請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可杜敏夫是個怪人,他竟大叫起來:“我寧可餓死也不再做服裝設計師。”於是史華茲不得不耐心地等待杜敏夫接受他的邀請。
後來,史華茲一次又一次地拜訪杜敏夫,功夫不負有心人,杜敏夫終於接受了他的邀請。盡管杜敏夫脾氣古怪,很不易相處,但史華茲卻以一顆包容之心真誠地接受他。後來,杜敏夫設計出了許多極具創意的時裝,幫助公司一舉打開了市場。
現在,羅蘭奴真已成為美國最大的服裝公司。
“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任何人的身上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隻有用這種心態和別人溝通,才能從心底裏尊重別人,才能在語言和行動上體現出來。史華茲本著寬容謙虛的心態多次邀請杜敏夫,其實是給予了杜敏夫最大的敬意。史華茲尊重杜敏夫,杜敏夫才會接受邀請,最終成就了羅蘭奴真。
“尊重別人吧,它會使別人的快樂加倍,也能使別人的痛苦減半。”詩人普希金曾這樣說過。尊重別人不僅是你的一種交際風範,而且也是你良好修養的展現。
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尊重來源於自己,自尊是尊重的最基本的要求。一個人沒有靈魂如同行屍走肉,而若一個人沒有自尊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士可殺,孰不可辱,自尊表現了一種氣節,有了這樣的氣節,會促使人有無限的動力。
有句話叫“過猶不及”,為人處世必須要掌握好一個度。禪宗有一種處世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也就是說花一旦全開,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就要虧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心有所期待,和朋友相處、和親人相處都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兒分寸便會海闊天空。尊重需要給別人留點兒空間。給別人留點兒空間,你才會獲得自己的空間。生活中的我們應該有一顆仁愛之心,從一開始我們就應該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兒分寸,保留一點兒餘地,說話做事都不要那麼絕對。
讚美他人是一種修行
馬克·吐溫說過:“僅靠一個讚揚我就能很好地活兩個月。”科學研究發現,如果得到體貼的照顧和讚美,一棵植物會長欣欣向榮、茂盛豐美。婚姻專家的建議是:如果說送花給妻子是花小錢得大便宜,那麼,讚美丈夫就是無本萬利的好買賣。
讚美是為自己贏得美德的一種方法,人們總是喜歡戴高帽子,因為讚美使人們有了無限的希望。據說,彌勒菩薩和釋迦牟尼原本同時修行,釋迦牟尼因為多修了一些讚美的語言,所以早於彌勒菩薩30劫成佛。讚美他人和微笑迎人是給予別人最大的愛心饋贈,既然是這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人是為了得到快樂和幸福才到人間,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會說話的人,首先考慮的是,一句話說出來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意思,也是希望對方能喜歡接受,或許,有時候你的一句話會影響別人的一生。
1961年,貧民窟的黑人窮孩子羅爾斯還是個淘氣的孩子,當他從窗台上跳下,走向講台伸出小拇指時,新任校長皮爾·保羅對他說了一句話。
校長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的州長。”
當時,羅爾斯大吃一驚,他高興壞了,因為從來沒有人這麼讚美過他。從小長這麼大,隻有奶奶曾經誇獎過他,讓他振奮過一次,奶奶說他可以成為5噸重的小船的船長,而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這太讓他感到意外了。於是,他從此記下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自己能夠做到。
從那天起,羅爾斯就記住了那句話,紐約州的州長就像一麵旗幟鼓舞著他。因為有了這樣的信念,他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每次出門,他都整裝待發,用紐約州的州長的職位來約束自己,他說話時也不再夾雜著汙言穢語,開始挺直腰杆走路,沒過多久,他就成了班主席。
之後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終於在51歲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長。
由此可見,讚美別人的重要性是如此巨大,一句話也許能開啟一個人的心靈之門。多讚美別人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也是自我的一種修行。與之相反,你的一句不經意的惡語可能能令人寒徹心肺、記恨終生,誠如孫子所言:“贈人益言,貴比黃金;傷人之言,惡如利刃。”
小時候,當有人誇我們,我們會高興得半天感激不盡,有一種想去親吻對方的衝動。但是有時候,對於他人對我們說的一句傷害我們的話,哪怕是僅僅一句話,我們就會因此而記恨他一輩子。
“語言是老虎”,語言也有可能會殺人,如果你不想讚美別人,請不要用語言去傷害別人,因為往往你的一句惡語會毀了朋友的一生,而一番得體的美言則可以令人為你赴湯蹈火、追隨一生、無怨無悔。楊修因為一句話而遭曹操的殺害,而劉備隴中的一番美言卻說動諸葛亮出山為己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沒有人不願意聽好話,上至高僧聖賢、豪門大賈;下至販夫走卒、毛頭小孩兒。
讚美他人如同撒香水,當你撒向他人時,自己身上也會散發著香氣。看似平淡無奇的讚美,其實背後是有哲學的。這實在是一種雙贏的藝術。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人類本質裏最深遠的驅動力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人區別於動物的最本質的區別是其具有主觀能動性,人所具有的這種渴望被尊重的存在感也隨之而來,有了這種需求,才產生了豐富的人類文化。讚美正是抓住了人性深處的這一“渴望重要”的軟肋。
讚美別人是你的一種修養,讚美別人體現了你的人品,不要吝嗇你的美言,在今天這樣一個迷茫困惑的時代,也許因為你的一句讚美之語,會讓他人覺得存在的價值。因為讚美,我們會發現自己在被關注著;因為讚美,我們會發現自己在被尊重著;也因為讚美,我們才發現自己在被喜歡著。學會讚美的處世之道,因為它將引導你步往成功的天梯,成為生活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