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麵對沒有及時完成的銷售任務,麵對沒有做完的公司報表,許多人用時間不夠、不熟悉工作程序、大家不肯合作等來作出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猛看起來,好像確實很有道理,值得我們原諒,其實不然。因為這些解釋隻不過是這些人從潛意識裏給自己的工作失誤尋找借口,從而將自己的責任過失推脫掉罷了。而這也恰恰是高效合作的工作團隊中所堅決不能容忍的。如果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那是對團隊的不負責任,是對整個公司的摧殘。因為,一群企圖解釋和尋找借口的員工隻能帶來低下的效率和失敗的命運。
有兩個很優秀的年輕人畢業後一起進入一家公司,很快地被同時派遣到一家大型連鎖店做一線銷售員。有一天,這家店在核查賬目的時候發現所交納的營業稅比以前出奇地多了好多,經過仔細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兩個年輕人負責的店麵誤將營業額多打了一個零!於是他們被叫進了辦公室,當經理問他們具體情況時,兩人麵麵相覷,但賬單就在眼前,一切都是確鑿無疑的。在一陣難堪的沉默之後,兩個年輕人分別開口說話了,其中一個解釋說自己剛開始上崗工作,對公司的財務製度還不是很熟悉,再加上有些緊張,所以……而另一個年輕人卻沒有多說什麼,他鄭重對經理說,這的確是他們的過失,他願意用個人兩個月的獎金來補償店鋪的損失,同時他保證以後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出來後,開始說話的那個員工對後者說:“你是不是太傻了,兩個月的獎金,那你豈不是白幹了?咱們是新手,這種事情隨便找個借口就推脫過去了。”後者卻僅僅是笑了笑,沒說什麼。但從這以後,公司裏有好幾次培訓學習的機會,然而每次都是那個勇於承擔的年輕人獲得了。另一個年輕人終於坐不住了,他去質問經理為什麼這麼不公平。經理沒有對他做過多的解釋,隻是說:“一個事後不願承擔責任的人,是不值得團隊信任與培養的。”
因而,一個真正的成功者,一個真正優秀的員工拒絕尋找任何解釋與借口為自己的錯誤推脫。
美國曆史上劃時代的傳奇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曾打破美國傳統,連任了三屆總統職務。要知道,他身患小兒麻痹症。他絕對有理由為自己尋找借口去放棄,然而他沒有,他以自己無比的信心、勇氣及全部的努力向一切困難挑戰,並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強者,成為自己的主人,並主宰了國家的命運。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激烈競爭的的市場經濟更需要真正強大的公司,真正優秀的員工!
拒絕解釋,拒絕借口,勇於承擔,讓自己逐步變得強大起來吧!
◎ 與其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
人生的大多數煩惱都是自找的,煩惱在不斷擴大,問題在不斷累積,當不能更好地解決它們時,抱怨自然就成了一個發泄情緒的出口。
抱怨可以讓心情暫時緩解,但抱怨不能讓問題得到解決。很多人就是在不斷抱怨中,把問題的雪球越滾越大,讓自己痛苦不已。
停止抱怨是改變自己的開始。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於占有什麼,而在於追求什麼。抱怨除了增添我們的煩惱,帶給我們更差的人際關係外,什麼都不能給我們。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停止抱怨,開始快樂的生活,試著去改變自己呢?改變自己,快樂的生活就會等待我們。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抱怨。很多人抱怨的是對別人的不滿,對事情的不滿,他們希望得到更美好的滿足。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去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很少有人會想到去改變自己。
改變別人永遠是徒勞的,但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使事情事半功倍。說到底,我們控製不了別人,也難以改變別人,所以,一味地要求別人如何,倒不如去改變我們自己。如果你尊重他人必定會得到他人的尊重,用心珍惜你該珍惜的東西,他人必定會感受到的。當我們不再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別人,而是回到自己的內心世界時,才能將自己心中的塵埃打掃幹淨,才能發現,自己將目光從他人轉向自己,從事情轉向自己,獲得了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這樣一則古老的寓言:
一個年輕的農夫,劃著小船,給另一個村子的居民運送自家的農產品。那天的天氣酷熱難耐,農夫汗流浹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劃著小船,希望趕緊完成運送任務,以便在天黑之前返回家中。突然,農夫發現前麵有一隻小船,沿河而下,迎麵向自己快速駛來。眼看兩隻船就要撞上了,但那隻船絲毫沒有避讓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農夫的小船。
“讓開,快點讓開,你這個白癡!”農夫大聲地向對麵的船吼叫道,“再不讓開你就要撞上我了!”但農夫的吼叫完全沒用,盡管農夫手忙腳亂地企圖讓開水道,但為時已晚,那隻船還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農夫被激怒了,他厲聲斥責道:“你會不會駕船,這麼寬的河麵,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當農夫怒目審視對方的小船時,他吃驚地發現,小船上空無一人,聽他大呼小叫、厲聲斥罵的隻是一隻掙脫了繩索、順河漂流的空船。
當你責難、怒吼去抱怨的時候,你的聽眾或許隻是一隻空船。那個一再惹怒你的人,絕不會因為你的斥責而改變他的航向。
的確,在工作中,總有很多的“別人”和“事情”讓我們很鬱悶。這種鬱悶可能是因為他們和自己融不到一起,也可能是他們不欣賞你或他們不喜歡你,不重視你;也可能是事情變得不可控製,找不到發泄的對象,怨天尤人。但正像那個農夫一樣,我們的抱怨與大吼大叫並沒有效果。
在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從具體的事情做起,將抱怨從身邊踢開。這是改變自己的開始。一份研究指出:一個人若有以下的心理或做法,必定會促使其自尋煩惱、抱怨不已:
1.把別人的問題攬到自己身上。如果你把別人的問題攬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把某些人不喜歡你的責任也統統歸因於自己,那麼要不了多久,你就會煩惱成疾。
2.盯著消極麵。牢牢記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記著有多少次別人對你說話的態度不友善。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虧的事情上,你就會運用這種消極的思想方法來給自己製造煩惱。
3.製造隔閡。絕不去讚揚別人,確實做到不使用任何鼓勵之辭;其次,喋喋不休地批評、挑刺、埋怨、小題大做。這是製造隔閡、自尋煩惱的妙法。
4.以殉難者自居。母親們過度地承擔家務勞動,然後對自己說:“沒有一個人真正心疼我,對我們家來說,我不過是個仆人而已。”當父親的也能采取同樣的方法:“我的骨架都累散了,誰也不把我當回事,大家都在利用我。”經常這樣想,必定會使你煩惱異常,而且還能使周圍的人感到討厭,令你的感覺變得更糟。
5.“我早就知道會如此”綜合征。如果你預料到有什麼壞事會出現,它們多半是會兌現的。
6.蠢人的黃金定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錢不值。運用這條定律的關鍵是首先嫌棄自己,一旦貶低了自己的價值,接下來就會覺得其他人也同樣淺薄,於是對他們不屑一顧,使自己變得眾叛親離。
在生活中注意這六條就能讓你離抱怨更遠些,就能更好地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要認識自我、明確自我,明白自己喜歡幹什麼,適合幹什麼,最看中什麼;“定”就是要有明確的定位和目標,了解自己和職業要求的差距;“平”就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擺脫浮躁;“進”就是要有進取心,常給自己施加壓力,規劃好自己的事業,開拓人際關係;“信”就是要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達”就是要心胸豁達,氣量大。
當生活一團糟時,抱怨隻會讓你亂了頭緒;當工作不順時,抱怨隻會讓你錯失新的機會。抱怨始終不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力量,不是一個人應有的心態。麵對困境和煩惱,唯一能減少它和改變它的就是行動。讓自己行動起來,遠離抱怨,調整心態,積極行動,困境才能逐漸減小,煩惱才會變少。學會改變,才能更好地成長。
◎ 先別說難,先問自己是否已竭盡全力 ◎
所謂竭盡全力,就是不要給自己任何偷懶和敷衍的借口,而讓自己去經受生活最大的考驗。遇到問題,先別說難,先問問自己是否已竭盡全力。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這個“有心人”其實就是指那些做事情盡自己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全部潛能把事情做成做好的人。隻要我們學會想盡一切辦法、窮盡一切可能去努力做事,那世界上就沒有所謂“天大的問題”,隻有不夠努力造成的失敗和遺憾。
士光敏夫是日本經濟界赫赫有名的人物。當年他在重整東芝公司時,曾經遇到過資金嚴重不足的困難。當時戰爭剛剛結束,要籌到足夠的資金非常不容易。一天他到一家最有希望能夠貸到款的銀行申請貸款,可是主管貸款的部長對他十分冷淡。後來在他的不斷努力下,部長的態度稍微有所好轉,但對貸款問題依然絲毫不鬆口。
終於到了情況最危急的時候——如果在兩天內仍然貸不到款,那麼公司將不得不全線停工了。沒有其他辦法,士光敏夫於是決定破釜沉舟:“怎麼也得迫使部長就範!”
他讓秘書給他找了一個大包,把在街上買的兩盒盒飯放在裏麵,然後趕到銀行。見到部長,他又開始軟磨硬磨,希望給他貸款,但對方就是不答應。
雙方於是展開了一場舌戰,不知不覺已接近下班的時間了。營業部的下班鈴聲響起後,部長如釋重負,提起公文包準備回家吃飯。
然而令部長想不到的是,士光敏夫像變魔法似的從袋子裏拿出兩盒盒飯,說:“部長先生,我知道你工作辛苦了,但是為了我們能夠長談,我特意把飯準備好了。希望你不要嫌棄這寒酸的盒飯。等我們公司情況好轉後,我們再感謝你這位大恩人。”
麵對他這種“無賴勁”,部長無可奈何,無言以對。但也正是他表現出的這份堅持,使部長產生了他有還貸能力的信心,終於批準了他的貸款申請。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說事情艱難,往往是由於我們還沒有盡到最大的努力!我們常說自己已經盡力了,而其實我們並沒有把全部潛力發揮出來!所以,當麵對問題和困難的時候,我們永遠不要先說難,而要應該先問一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已經竭盡全力了?
的確,“難”是我們拒絕努力、說服自己的最好理由。然而,問題真的是那麼難以解決嗎?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這位被稱為“把美國帶到輪子上的人”,一次,他想製造一種V8型的新型發動機。當他把這個想法跟工程師們交流時,他們都認為這隻能是一個美好的設想,現實中是絕對無法實現的。盡管每個工程師都這樣認為,但福特卻仍然堅持說:“要想辦法把它製造出來。”
沒辦法,工程師們隻能很不情願地開始了嚐試,幾個月後,他們給福特的結論是:“我們無能為力。”
但福特卻說:“繼續嚐試,直到成功!”
一年的時間過去了,還是沒有取得多大的進展,這時所有的工程師都認為無論如何都該放棄了。但福特還是堅持“必須做出來”。
也就在這時,有一位工程師突發奇想,竟然找到了解決辦法。就這樣,福特製造出了“絕不可能”成功的V8型發動機。
為什麼工程師們認為“絕不可能”的事情,最後還是找到方法解決了呢?
其中的關鍵點,就是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一定要先把不可能的思想束縛放在一邊,而隻去想我們是否真的想盡了所有的辦法、窮盡了一切可能!
畏懼使人無法真正冷靜地應付問題,甚至還可能導致行動的癱瘓。但是如果你不管問題難不難,而隻想自己是否盡了最大努力,這樣你就會輕裝上陣,盡全力挖掘自己的潛能,問題反倒容易解決,更能創造出難以想象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