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能力從解決難題開始
凡事必有解決的方法,抓住問題的關鍵,對症下藥,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找借口實際上是失敗的前奏。其實,現實中我們說事情艱難,往往是由於我們並沒有盡到最大的努力!有了堅強的意誌不一定會成功,然而沒有堅強意誌的人,一定會失敗!隻有從困境中走出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 世界上最大的困難源於你的頭腦 ◎
世上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最大的困難來源於你的頭腦。做到與做不到,往往在一念之間。其實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說服自己勇往直前。
新聞記者麥克極為羞怯怕生。有一天,他的上司安排他去訪問大法官布蘭代斯,麥克大吃一驚,說:“我怎麼可能要求單獨訪問他?布蘭代斯不認識我,他怎麼肯接見我?”在場的另一個記者立刻拿起電話打到布蘭代斯的辦公室,大法官的秘書接的電話。他說:“我是明星報的麥克(麥克在旁大吃一驚),我奉命訪問法官,能否請您今天讓法官接見我幾分鍾?”他聽完對方的答話,然後說:“謝謝你,1點15分,我準時到。”他放下電話,對麥克說:“你的約會安排好了。
其實,世界上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你自己,最大的困難來源於你的頭腦之中。哲人說,做得到與做不到,往往就在人的一念之間。其實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說服自己勇往直前。要相信自己能克服一切難題,而不是還沒開始行動就預想到所有可能的障礙和挫折,敗給自己的想象,敗在自己為自己設置的限製和不自信上。成功者都知道,做任何事都會麵臨困難和挫折,他們會預料到這一點,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堅信自己能夠克服所遇到的一切難題,所以這些困難對他們而言也就不能稱之為困難,而是通向成功的一個挑戰!
而失敗者卻往往杞人憂天,他們低估自己的能力,悲觀地把所有還沒到來的困難都已經想象出來了,使得他們還沒正式出戰就已經被困難這個對手嚇得容顏失色,不敢迎戰,最後隻能舉白旗投降。
世上最大的困難來自於你的想象,來自於你的心態和理念。如果你悲觀地看待未來,認為前途渺茫、困難重重,你就已經已經輸了一大半。所謂不戰而敗,就是這個道理。
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呢?很多人想進更好的公司,想爭取更好的工作待遇,隻要他們能努力充電,好好準備,完全有機會去實現這些目標,可是他們卻認為困難太大,隻好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說服中告訴自己別想得那麼美好,於是漸漸地放棄了努力和拚搏,最終隻有羨慕別人的成功、悲歎自己的平庸的份。
確實,頭腦中的那些鋪天蓋地的困難、曾經可怕的經曆,都是束縛你施展手腳的繩索。它不但束縛著你的行動,說服你不要前進,要安於現狀,長此以往,還磨滅了你的昂揚鬥誌,讓你最後淪為平庸之人。
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沒有什麼能阻攔你!從你的字典裏把“不可能”這個詞摳掉,甚至從你的心中把這個觀念鏟除掉。在談話中不提它,從想法中排除它,在態度中去掉它,把這個詞和這個觀念永遠拋棄,而用自信燦爛的“我能”來為自己加油鼓勵。要明白,困難來自你的頭腦,來自你的思想!
湯姆·鄧普西生下來的時候,隻有半隻腳和一隻畸形的右手。令人感到高興的是,他的父母從來不讓他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不安,他們從小告訴他,沒有什麼是他做不到的!結果是健全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童子軍團行軍5千米,湯姆也同樣走完5千米。再後來,他憑著自信和毅力加入了橄欖球隊,在第一個賽季的比賽中,為他的球隊奪得了99分。
在一次幾萬人觀看的大型比賽中,鄧普西為他的橄欖球隊贏得了最後勝利。當鄧普西全力一腳踢在球上,球筆直地前行,幾萬球迷屏住氣觀看,接著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門根杆之上幾英寸的地方越過,球進了!球迷狂呼亂叫,為踢得最精彩的這一球而興奮。“真是難以置信!這是隻有半隻腳和一隻畸形的手的球員踢出來的!”有人興奮大叫。但是鄧普西隻是微笑,他想起了父母曾說的話:“沒有什麼是你不能做的。”
永遠也不要消極地認為事情是不可能的,永遠也不要被你頭腦中的那些困難所打敗!首先你要認為你能行,再去不斷嚐試,最後你會發現你確實能。因為當你足夠堅強、足夠自信時,一切困難都隻不過是上天給你的實踐練習!
◎ 凡事必有其解決方法 ◎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相信隻要你努力地去想辦法,問題就一定能有其解決之道。
凡事必有解決方法,抓住問題的關鍵點,對症下藥,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是否經常有各種應接不暇的問題弄得你焦頭爛額呢?你是否在問題出現的時候覺得進退維穀、束手無策呢?
此時,你絕對不能隻坐在那裏盯著問題發呆或是置之不理,你應該積極地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正所謂: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相信隻要你努力地去想辦法,問題就一定能有其解決之道。
一天,一家酒店碰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原來住在酒店裏的一位外國客人非常喜歡當地的風土人情,就雇用了一輛人力三輪車去遊玩。
當外國客人在胡同裏轉悠了半天,玩得不亦樂乎回來結賬的時候卻發生了不愉快的事。原來人力車夫按一個人180元的價格收錢,而外國客人覺得最多就值100元錢。
於是兩人就開始討價還價,爭執到最後差點打起來。局麵弄得非常僵,沒辦法,酒店隻好出麵調解這個僵局。
酒店在兩方之間不斷協調,希望找到一個最好使雙方都能接受的中間價。調解到最後,外國客人最多隻願意出140元錢,而人力車夫最少要收160元錢,雙方誰都不願意再讓步。於是,問題又僵持住了,無論酒店裏的工作人員怎麼調解也無濟於事。
就在問題僵持不下的時候,酒店的工作人員做了一個分析:問題的關鍵不在價錢上,而是在兩個人的麵子上。因為雙方還不至於為這區區20元錢而大動幹戈,之所以這樣寸土不讓,關鍵在於麵子問題,雙方都在賭這一口氣。
問題要想解決,就必須想辦法同時保住兩個人的麵子,給他們台階下。
而如何才能使兩個人都覺得沒有丟麵子呢?
為此,大家開始絞盡腦汁想辦法。終於,見多識廣的大堂經理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方法:外國人都有給服務員小費的習慣,那麼讓外國客人再給人力車夫10元錢的小費,變成150元錢。這樣外國客人覺得車費還是140元,就接受了。
而人力車夫覺得有10元總比沒有好,外國客人已經讓步了,總算是挽回點麵子,也就同意了。
就這樣,這個問題終於完美解決了。
這位酒店的大堂經理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點,對症下藥,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所以,我們在工作中要多動腦筋,我們要相信,不管是多麼大的困難,隻要努力去想就一定能找到解決方法。
相傳古希臘的一位國王想為自己製一頂純金的王冠。金匠把製好的王冠獻給國王以後,國王把阿基米德召了進來,讓他檢驗一下這頂王冠是否是用純金製造的,但是不許損壞王冠一絲一毫。這真是個天大的難題,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一天,阿基米德在浴盆裏洗澡,當他的身體浸入水中之後,突然感到自己的身體變輕了。這使阿基米德意識到水有浮力,而人的身體把水排開了。他高興極了,一下子從浴盆裏跳了出來,穿上衣服就跑出去手舞足蹈地大喊:“有辦法了!有辦法了!”
阿基米德立刻進宮,在國王麵前分別將與王冠一樣重的一塊金子、一塊銀子和王冠,放在水盆裏,可以看到金塊排出的水量比銀塊排出的水量少些,而王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排出的水量多些。阿基米德自信地對國王說:“王冠裏摻了銀子!”
國王不明白,阿基米德解釋說:“一公斤的木頭和一公斤的鐵相比較,木頭的體積大。如果把它們分別放入水中,體積大的木頭排出的水量要比體積小的鐵排出的水量多。我把這個道理應用在金子、銀子和皇冠上。因為金子的密度大,銀子的密度小,因此,相同重量的金子和銀子,肯定是銀子的體積大於金子的體積,放入水中,金塊排出的水量就比銀塊少。通過剛才的實驗,王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排出的水量多,說明王冠的密度比金塊密度小,也就證明王冠不是用純金製造的。”金匠因此受到了懲罰。
所以,在工作中,不要懼怕任何問題和困難,要相信,凡事必有解決的辦法;隻要我們努力去想辦法,找方法,每一個問題都會找到解決方法。
◎ 尋找借口會讓你更加平庸 ◎
借口往往是推脫責任的理由,麵對問題尋找借口不是明智之舉,因為碰到困難是好事,有困難說明又有了學習新知識的機會,隻有勇於承擔責任,克服困難,才會取得進步。
找借口實際上是通向失敗的前奏。尋找借口隻能造就成千上萬平庸的企業和千千萬萬平庸的員工。麵對失敗,是選擇責任,還是選擇借口呢?選擇責任,你的道路是向前的,責任會鞭策著你走得更遠;選擇借口,你的道路是後退的,借口會牽著你原地踏步甚至後退。但你所要做的,你所想要得到的,是需要你永遠向前進。
每個人的天性中都存有一顆“黑暗的種子”,那就是好逸惡勞,推卸責任。每當遇到情況發生時,出於本能,人們往往會把好的事情往自己身上攬,把壞的事情往別人身上推。如果你放任自己這顆“黑暗的種子”生長,不去嚴加防守的話,那麼,很容易就會陷入找借口、推卸責任的圈子裏。
某重點中學,以對學生嚴格要求而出名。有一次,校長發現有一盞電燈亮著白白浪費電,他問一位學生這是怎麼回事。學生順口說:“今天不是我值日。”校長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在校長看來,這個學生首先要做的事是馬上關掉電燈,並且說:“對不起,校長!我沒有注意到,這是我的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中國的文化傳統,我們要對公司、對團隊負責,要摒除那種把責任往外推、尋找借口的行為。
許多人之所以一生平庸,其原因就在於他們萬事都找借口。學習不好,說智商是父母遺傳的;高考落榜,說沒發揮好;沒找到好工作,說自己沒後台;工作沒成績,說經濟形勢不好……反正所有的失敗都能找到借口。於是,他們便在一個個借口中得到解脫,開始沉淪,擁有一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殊不知這樣隻能讓他們更加平庸!
解釋,一個看似合理的行為,其實它背後隱藏的卻是人天性中的逃避和不負責任。在事實前麵,不要用任何理由掩飾自己的失誤,勇敢地接受並想方設法地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這個才是你能夠成功的不二選擇。
西漢時期,有一天,漢武帝外出巡察,路過宮門口時看到一位頭發花白的衛兵穿著很舊的衣服,站在門口非常認真地檢查出入宮門的人。於是,漢武帝就走上前詢問起來。
老人說:“我姓顏名駟,江都人。從文帝起,曆經三朝一直擔任此職。”
漢武帝問:“你為什麼沒有機會升官?”
顏駟答道:“漢文帝喜好文學,而我喜好武功;而後漢景帝喜好老成持重的人,而我年輕活潑好動;如今您做了皇帝,喜歡年輕才俊有為之人,而我又年邁無為了。因此,我盡管經過三朝皇帝,卻一直沒有升官,慚愧啊,慚愧!”
顏駟幾十年沒有升職,難道這不是他自己造成的嗎?他曆仕三朝,換了三種不同用人風格的皇帝,卻都沒有升遷的機會,那就必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怎麼能怪時運不濟呢?就好比一名公司員工,先後在三位上司手下工作過,卻都不能得到重用,能說全是上司的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