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4 用感恩和知足化解抱怨(3 / 3)

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就算在平時的人際關係中也不會如此說,這位嘉賓竟然敢在眾目睽睽下亂說話,這人簡直太幼稚可笑了。更何況她還在節目中,多次表明自己的立場,不能不說,這位女嘉賓心智一點都不成熟。

一味地追求物質,並不能真正地給我們帶來幸福。物質不是一切,雖然錢可以買來很多想要的東西,但買不來真情相愛。當一個人得到了他想要的財富,才發現原來感情才是最重要的“財富”。這樣的悲劇在現實中並不少見。物質上的東西隻能給人們帶來暫時的、有限的滿足,精神上的滿足才是持久的、無限的。

視物質為唯一的人一定不會享受到真正的愛情和幸福,因為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後,當一個人將注意力隻放在財富上,將物質滿足看的比對方的感情更重要時,他們的婚姻一定會出現問題,即便不走向結束,也一定是痛苦的,名存實亡的。真正的愛情來自雙方心靈的碰撞,是苦與樂的分享,是精神上的相互支持。婚姻有了精神上的滿足才談得上幸福,才談得上長久和美好。

總之,要知道,物質永遠不是生活的全部。因為除了物質外,還有親情、友情、愛情、社會責任。生活永遠都處於雙贏狀態。你今天付出了什麼,明天也將收獲什麼。踏踏實實地穿著鞋子走路,雖然也會踢到石頭,但是比起光腳奔跑追逐名利與物質來得安全一些。

得不到的未必是最好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喜歡抱怨,抱怨上天如此不公使我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於是,我們心中便認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那些沒有實現的願望,有一種宛如魔咒的力量,罩在我們的頭上,令我們迷戀水中花鏡中月,而對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樂卻視而不見。

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在他的短篇小說《再劫麵包店》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夜裏,一對剛結婚不久的小倆口突然醒來,兩人覺得自己非常餓,把家裏所剩下的食物都掃蕩一空,可是那種饑餓感仍然還在。

妻子說:“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這麼餓。”

這時,丈夫不由自主地回了一句話:“我曾經搶劫過一次麵包店。”

妻子覺得搶劫很有意思,就問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

丈夫說:“當時我和一個最好的朋友去搶劫麵包店,不是為了錢,隻是為了麵包。我們搶劫很順利,麵包店的老板沒有反抗的意思。他還說,請我們兩個陪他一起聽一下瓦格納的音樂作為交換。我們兩個人猶豫了一下,但還是答應了,畢竟,這樣一來,就不是“搶劫”麵包,而是“交換”了。

於是,我們在陪老板聽完瓦格納的音樂後,“如願以償”地拿著麵包走了。然而,我和我的朋友之後的生活並不是很好,因為我們連續幾天都在不斷地討論,是搶劫好,還是交換麵包好。雖然我們理性地認為交換好,畢竟不犯法,但是,從直覺上,我們兩人隱隱覺得不應該跟老板交換,相反該用刀子威脅他、直接將麵包搶走就是。

“後來,我跟我的這位好朋友,失去了聯係。”丈夫對妻子說完這件事情後說:“我一直覺得其中存在一個很大的錯誤,而且這個錯誤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留下了一道非常黑暗的陰影……毫無疑問我們被詛咒了!”

“不僅你被詛咒,我覺得自己也被詛咒了。”妻子說。

為了化解這次莫名其妙地又凶猛無比的饑餓感,就必須去實現這個沒有完成的願望,結果他們準備了麵具和槍,真正地搶劫了一次麵包店。

你也許覺得這個故事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卻給我們說出了一個事實——當你沒有得到你所追求的或者沒有完成你當初想完成的事情,你心裏就會長時間惦記著它,有時,你甚至會被它所影響,讓你本來安靜的生活變得很糟糕。

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在他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所描繪的一個悲劇:

蓋茨比是一位億萬富翁,他再次遇到了前女友黛西。當初黛西離開他的時候,是為了渴望紙醉金迷的生活,嫁給了一個富二代的湯姆。湯姆家境沒落,而黛西也渾身上下散發著對物質生活的渴求。

不過蓋茨比對黛西仍癡戀不減,繼續狂熱地追求,並用巨資資助她的家庭。然而,黛西還是如以前那樣不在乎蓋茨比,不僅和丈夫一起騙他的錢,甚至還參與策劃了一起車禍,害了蓋茨比的性命。

對於得不到的東西,我們往往會在心中把它想成是一件完美的東西。但是事實上,得不到的東西完全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般好,隻是我們思想中的常常因為欲望,當某種東西不能滿足時,就加倍地渴望,甚至把它當成一種夢想,更加刺激了我們的征服欲。

他是一位小學教師,一直在一個偏遠的小鎮過著安分守己的日子。有一天,一位從未聽說過的遠方親戚在國外死去,臨終指定他為遺產繼承人。

那遺產是一個價值百萬的百貨商店,這位老師欣喜若狂地開始忙著為出國做各種準備。待到一切就緒,即將動身時,他又得到通知,一場大火燒毀了十家商店,他的百貨商店也在其中。

這位老師空歡喜一場,重返學校上班。但他似乎變了一個人,整日愁眉不展,逢人便訴說自己的不幸:“那可是一筆很大的財產啊,我一輩子的薪水還不及它的零頭呢!”

“你不是和以前一樣,什麼都沒有失去嗎?”一個同事問道。

“這麼一筆財產,竟說我什麼都沒有失去。“小學教師生氣地說道。

“在一個你從未到過的地方,有個商店毀於一場大火,跟你有什麼關係呢?”那位同事勸他開看一些。

不久後,這位小學教師死於抑鬱症。

如果這位小學教師沒有被指定為遺產繼承人,肯定會像之前那樣活得平平淡淡,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和痛苦,更不會喪命。當他知道了自己將擁有價值百萬的商店,想著自己成為百萬富翁生活將會如何如何的好。所以,當他知道自己突然從一個百萬富翁的身份落到隻是一個偏遠小鎮的教師後,這樣他又怎麼能接受得了呢。可以說,他是被自己的想象所殺死的。

究竟什麼是心智成熟?其實,心智成熟就是要放棄該放棄的,不要讓我們的心靈有太多的垃圾。像上麵那些故事中的那對夫妻、蓋茨比以及那位小學教師,他們無法放棄內心的那種渴望,所以,即使他們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錯事或知道對方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美好,仍然過不了他們心裏的那一關。

如果一個人一味地貪戀未曾得到的東西,就會被那種占有欲弄得悶悶不樂。未曾擁有的東西終究是虛無縹緲的,沒有它一樣可以安安心心地生活下去,甚至還會變得更加美好。要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心態呢?其實很簡單,隻需要我們盡量地去發現你想得到東西的缺點,降低它在你心中的占有欲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