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4 用感恩和知足化解抱怨(2 / 3)

最終,老和尚宣布那個揀回樹葉的弟子將成為自己的接班人。

以不完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才能找到最完美的人生。說得更明了一點,我們自己也不完美,我們做不到在任何方麵都比別人強,事事追求的結果就是事事做不好。

既然我們自己都不完美又怎麼能要求他人完美、世界完美呢?真正的美隻有一個字,不包括那個“完”字,有時候,美存在於缺陷中,就像維納斯的斷臂並不影響她的魅力。

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是心智成熟的一種體現,隻有當一個人敢於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他才不會對生活有過多的抱怨。

劉峰原本是一家小公司的業務員,為了更好地發展,他到了一家大型合資企業參加麵試。由於這家公司待遇較高,發展空間又大,所以應聘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有一些經驗豐富的銷售精英。

要想在高手如林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這顯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劉峰果斷決定在簡曆上突出自己,以吸引麵試官的眼球。

應聘那天,劉峰將自己的簡曆遞給麵試官。麵試官看了劉峰的簡曆,發現他的簡曆上,不僅寫了他的工作經曆及業績,另外還單列一欄,介紹自己的缺點:性格急躁、做事固執等。

麵試官頗為困惑,就問劉峰:“你這麼直白,連缺點都不加掩飾地寫在了上麵,難道你不怕因為暴露短處而遭拒絕嗎?”

劉峰非常坦然而又真誠地回答道:“沒有任何人是完美的,我也一樣。我想,讓用人單位了解我的缺點甚至比知道我的優點更重要。而且,隻有不回避自己的缺點的人,才會有決心和勇氣改掉。”

聽了劉峰的回答,麵試官非常滿意,就爽快地對他說:“好,我非常欣賞你不回避缺點的勇氣!那些總是認為自己完美的年輕人,恰恰在工作上犯的毛病最多!祝賀你,下周一準時來公司報到吧!”

每個人都不完美,都有一定的缺點,每每否認這一事實心靈就要遭受一次折磨。要想從煩惱和痛苦中解脫出來,我們需要學會感恩和知足。

少些責難之心,多多寬容自己,知足一些,你會發現你的人生之路會變得越來越寬廣。

你所擁有的,比想象中的還要多

有時候或許你會對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點都不滿意,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無能、最孤僻、擁有的東西最少的那個人。這個時候,你心中就會產生很多的抱怨。但是抱怨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會讓你變得更加可憐、更加悲傷。

他今年三十了,每當回想起那些辛苦日子,心裏都不是滋味,他覺得這個世界實在太冷漠,生活實在太可怕。

他經常抱怨曾經合作過的夥伴,曾經跟過的老板,曾經交往過的戀人,還滔滔不絕地發表對這個世界的否定:“這個世界真的很現實,每個人都那麼自私,我實在不懂為什麼他們就不能多理解我一點,多體貼我一點,為什麼大家就不能互相關照,為什麼……”

有一天,鄰居的一位老者對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你每天都想這些事,能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幫助嗎?”

他思索了一會兒,然後他睜大了雙眼看著老者,然後慚愧地說道:“好像沒什麼幫助。”

“你的心長期處於灰暗中,就算你擁有再多的東西,你也感受不到的。”老者微笑地對他說。

也許你也認為人心無情,也經常怨恨現實社會的冷漠無情。但是當你回顧人生遭遇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一切代表著你所擁有的——你擁有著如此豐富的人生,同時聰明地引導自己看見生命的廣度與進步。這時你就會發現,你擁有的其實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星雲大師曾說:“一味陶醉在那些悲傷的回憶裏,沒有人幫得了你。”換個角度來理解就是如果一個人一味地選擇生活悲哀的一麵,誰都無法幫助他,就算他真的想振作起來,他的腳步依然會往難處走去,這就使他無法看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有一位快四十歲的中年男人,總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整日鬱鬱寡歡。那天,他坐在河邊看著河裏的水,想著自己已經活了半輩子,竟然什麼都沒有,他就想跳進河裏去。

這個時候,一個垂釣的老人走了過來,問道:“朋友,你看起來好像很不快樂。”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那麼窮?”

“窮?我覺得你很富有啊!”老人由衷地說。

“這從何說起?”中年人問。

老人反問道:“如果我現在給你一萬塊錢,你把你的手砍掉,你願意不?”

“當然不願意。”中年人不假思索地就回答道。

“假如我現在給你10萬塊錢,你把你的雙眼都挖掉,你願意不?”

“不願意。”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人,給你1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1千萬,你幹不幹?”

“傻子,才會幹這樣的事情。”

“這就對了,其實你已經擁有了超過1千萬的財富,為什麼還哀歎自己的貧窮呢?”老人笑吟吟地問道。

中年人愕然無言,突然什麼都明白了。

心智成熟,就是沒有必要狹隘地去羨慕別人,而忽視了我們自己的幸福。如果你總是盯著別人有而你沒有的東西,而不看你所擁有別人卻沒有的東西,你就會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憐的人。

其實,心態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活,懂得看見你所擁有的,不總是想著這個社會人情冷淡,那麼你一轉身就能遇到一個熱情溫暖的人;當你不再埋怨社會現實時,隻要一個轉念,那些可靠之人、可信之事必會出現你的眼前。

記得事事往前,麵向正念,你一定會發現:“原來我所擁有的,比想象中的還要多。”

不是有了物質,就有了一切

在如今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人們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輕鬆一點,瘋狂地追求物質。特別是有些女孩子,在擇偶的時候,動不動就以房子、車子、票子三大件為前提,而忽視了兩個人能長久地在一起需要彼此的價值觀、生活的背景以及興趣愛好作為基礎。光有物質,如果感情空虛,沒有共同話題,整天隻能對著金山銀山又有什麼意義呢?

還有很多人,為了享受到自己心中的物質生活,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刻意地通過各種渠道炒作自己,以達到出名的目的。這樣雖然可以輕易地獲得物質,但是輿論和眾人異樣的眼光,會讓你一直活在陰影裏,即使獲得再豐富的物質,如果最後活得並不快樂,物質又有什麼用呢?

記得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一個新聞,說是一檔婚戀節目,有一個女嘉賓反複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沒車沒房、月薪少於一萬的男士不嫁。

這位女孩的言論,一度引起了網友們的狂轟濫炸,最後使她在現實中的生活處處不如意。雖然她後來委屈地說,這完全是觀眾誤解了她的意思。但是她沒有想過,正是她自己內心的想法,害了她自己。